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当全身骨显像提示显像剂在骨骼中异常浓聚时,加拍局部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回顾性观察分析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0例患者中,只拍摄全身骨显像未发生骨转移患者18例(30.0%),平均每位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2~4 mSv;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均拍摄患者42例(70.0%),平均每位患者所接受的总辐射剂量约为8~14 mSV,其中多发骨转移患者35例(58.3%),单发骨转移患者7例(11.7%)。结论 合理应用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而且能够提高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0例肿瘤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 15~20mci行SPECT全身骨显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阳性结果为121例,阳性率为40.3%,其中的75例与X线检查对照,骨显像阳性而X线阴性者12例。结论:S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SPECT/CT骨显像鉴别诊断脊柱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在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84例脊柱骨病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同时获得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骨显像、骨CT图像以及后两者的融合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和1名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4种图像的印象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者,判定为“符合“;病变性质待定或印象诊断与最后诊断不一致,判定为“不符合“。结果: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骨显像、骨CT以及融合图像对29例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1.7%、93.1%、89.7%和100%,对55例良性骨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2.7%、60.0%、92.7%和94.5%。示SPECT/CT骨显像解决了常规骨显像对阳性病灶精确解剖定位难的问题;明显改善了对骨良性病变的诊断能力,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对诊断骨转移的类型,如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有一定的价值;当断层骨显像与骨CT结果不一致时,两者信息互补,有助于对骨病的正确诊断。结论:SPECT/CT骨显像对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影像特点,评价其对BMF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MFH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3~60(50.4±12.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及X线检查,其中12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以骨骼出现放射性异常浓聚灶或稀疏、缺损区为阳性.总结BMFH全身骨显像特点,并将显像结果与其他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例BMFH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均阳性,股骨阳性占66.7%(10/15),其中股骨下段占46.7%(7/15),骶骨、胫骨、肱骨、桡骨各占6.7%(1/15),多骨多发病灶占6.7%(1/15);15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7处,其中63.0% (17/27)表现为放射性浓聚伴稀疏、缺损区,37.0%(10/27)仅见放射性浓聚.15例患者X线检查发现病灶20处;12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CT及MRI所示异常部位在全身骨显像中均呈阳性.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示:BMFH好发于股骨,以股骨下段多见,病灶呈异常放射性浓聚,其内或伴有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该方法可作为BMFH的辅助诊断检查,有助于了解有无多骨病变及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较常规平面骨显像在钙化防御诊断中的增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9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核医学科42例临床疑诊钙化防御患者,均行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并经皮肤活检确诊.观察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均42例)诊断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图像的特点,以提高对其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FDB的患者,均行全身骨显像,共发现126个病灶,并对其中76个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图像特点。结果:65例中,单骨型占78.46%(51/65),以附肢骨受累多见,且下肢骨受累最多见;多骨型占21.54%(14/65),单侧肢体受累11例,双侧肢体受累3例。65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示病灶处显像剂异常浓聚,在附肢骨及肋骨表现为沿骨干走行的条形浓聚,在颅骨及中轴骨为团块状异常浓聚。SPECT/CT示:囊状型病灶11个,其中无浓聚3个,轻度浓聚5个,高度浓聚3个,所有病灶周缘均异常浓聚;硬化型病灶32个,其中20个均匀异常浓聚,12个不均匀异常浓聚;混合型病灶33个,其中硬化病灶异常浓聚,囊状病灶无明显浓聚。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显像对FDB的显示有一定特点,不同解剖影像学分型可表现为不同的显像剂浓聚。  相似文献   

7.
核素骨显像诊断颞下颌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利用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和SPECT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6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接受X线片、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和SPECT检查.通过骨扫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选择23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选择保守治疗者43例,血池相和延迟相影像及SPECT两侧关节区影像对称.接受颞下颌关节重建术者23例,血池相和延迟相影像及SPECT影像两侧关节区影像不对称,患侧关节区放射性强度和髁状突放射性计数比值稍高于对侧;术中发现,髁状突表面软骨有破坏,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骨扫描可以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早期器质性病变的检测手段,选择为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SPECT/CT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增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146例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1110MBq,3~6h后按常规方法行全身骨显像。由1位资深核医学科医师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后,决定是否行SPECT/CT显像以及显像视野范围,然后采集SPECT和CT图像。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对全身骨显像的平面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并诊断,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无肿瘤骨转移和不能确定。根据术后病理或随访获得正确诊断,分别计算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图像对患者能正确(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诊断和不能正确诊断(不能确定和诊断错误)的百分率及其95%可信区间,并分别计算其诊断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率及其95%可信区间。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能否正确诊断的百分率比较采用,检验。结果全身骨显像正确诊断者65例,占44.5%(65/146);不能正确诊断者81例,占55.5%(81/146),其95%可信区间为47.4%一63.5%;骨转移诊断的符合率为64.4%(29/45)。SPECT/CT融合图像能正确诊断者131例,占89.7%(131/146);不能正确诊断者15例,占10.3%(15/146),其95%可信区间为5.3%~15.2%;骨转移诊断的符合率为93.3%(42/45)。SPECT/CT融合图像的明确诊断率高于全身骨显像(χ2=69.598,P〈0.05)。结论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增益价值,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核医学科进行肺癌术前查体的患者资料,其中376例为全身骨显像(whole-body bone scintigraphy,WBBS),172例为局部SPECT/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融合图像检查,对两种检查能够提供有效诊断的比例进行统计学比较.以临床诊断或随访结果为最终判定标准,对两组显像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 SPECT/CT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WBBS(Z=2.769,P =0.006).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86.1%、阴性预测值为95.7%、准确度为91.5%,明显高于SPECT的82.4%(χ^2 =4.281,P=0.039)、80.1%(χ^2=4.085,P=0.043)、54.7%(χ^2=21.658,P =0.000)、94.0%(χ^2 =0.392,P=0.531)、80.6%(χ^2=10.012,P=0.002).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较WBBS能够提高骨转移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9例患者进行SPECT及SPECT/CT骨显像,并对骨显像确诊骨转移的6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行SPECT/CT骨显像的259例乳腺癌患者中61例出现骨转移,骨转移率为23.55%,单发骨转移率27.87%,多发骨转移率72.13%。其中有10例因确诊时即发现骨转移而未行手术治疗,占16.39%;2)行手术治疗的51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年至第33年不同时间行骨显像复查,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及5年以上骨转移数占受检者总数的比率分别为1.54%(4/259)、2.70%(7/259)、2.32%(6/259)、3.47%(9/259)、2.32%(6/259)及7.34%(19/259),术后2~5年骨转移占转移总数的54.90%(28/51),是骨转移高峰期;3)61例骨转移患者共发现转移灶660处,平均每例10.82处。其中胸部骨发生骨转移的病灶数最多,为244处,占36.97%;其次为脊柱骨34.85%,骨盆骨15.30%,颅骨8.18%,四肢骨4.70%,而以肋骨(29.24%)和胸椎(17.88%)最易受累;4)伴骨痛者32例,占52.46%,无骨痛者29例,占47.54%;5)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诊断溶骨性转移30例,占49.18%,成骨性转移19例,占31.15%,混合性转移12例,占19.67%。结论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nfinia快速骨扫描技术(Evolution for Bone,EFB)在骨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在常规全身骨显像中表现为异常核素浓聚灶的患者,行局部骨断层,同时获得局部骨断层图像、同机定位CT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最后进行快速骨扫描技术扫描及处理。结果 25例骨显像阳性患者骨断层显像与同机定位CT显像发现62处异常放射性浓聚,其中病灶58处;全身平面骨显像发现病灶53处;EFB发现病灶57处,EFB技术更易发现病灶、分辨病灶部位、提高诊断率。结论 Infinia快速骨扫描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全身骨显像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132例乳腺癌患者的210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随访及病理检查获得最终诊断结果,计算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①210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82个(39.0%),良性病灶112个(53.3%),诊断准确率为92.4%(194/210),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91.1%,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95.7%.②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不一致,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95.9%(94/97),肋骨最低,为83.7%(36/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够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其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有差异,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肋骨最低.  相似文献   

13.
王恩成  徐莲  孙晓光  韩源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23-1325
目的:评价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单独SPECT难于确诊良恶性的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SPECT骨扫描难于确诊的对53例肿瘤患者的84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所有患者转移灶确诊以临床病理、MRI、CT、骨扫描复查或PET/CT检查为依据.结果:①SPECT显像无法确诊的84个病灶,经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31ISPECT/CT显像在DTC患者中相对于131I全身显像(WBS)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97例DTC患者[男31例,女66例,平均年龄44.1(17—74)岁]176个摄碘灶的131IWBS和131ISPECT/CT显像资料。显像均为131I治疗后的常规扫描,SPECT/CT显像针对WBS发现的病灶进行。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阅片,以病理及随访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131ISPECT/cT及131IIWBS对摄碘灶定位定性的诊断能力,并应用SPSS13.0对两者诊断准确性进行∥检验。结果131IWBS检出摄碘灶175个(颈部128个,远处灶47个),SPECT/CT检出病灶176个(颈部128个,远处灶48个)。173个病灶经病理及随访确诊,良性78个,恶性95个;3个未定性(仍在随访中)。确诊的摄碘灶中,残留甲状腺组织51个,颈部淋巴结转移或局部残留病灶67个,生理性摄取灶7个,远处转移灶30个,远处生理性摄取灶18个。131IIWBS诊断摄碘灶的灵敏度73.7%(70/95),特异性78.2%(61/78),准确性61.3%(106/173);其准确性低于131ISPECT/CT(98.8%,171/173;x2=72.3,P〈0.05)。131ISPECT/CT纠正131IWBS误判摄碘灶67个,其中纠正定位错误27个,定性错误40个;颈部37个[占全部颈部灶的28.9%(37/128)],远处灶30个(62.5%,30/48)。与131IWBS的最初诊断相比,131IISPECT/CT显像改变了27个转移部位的诊断,改变了8例患者临床分期的诊断,并最终改变了14例患者的治疗方案。结论131ISPECT/CT可以弥补131IWBS的不足,更准确区分残余甲状腺组织和淋巴结、肺或骨等远处转移及生理性摄取,对于DTC的诊治有较好的增稀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与鉴别乳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放射性异常浓聚灶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5例乳腺癌患者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显示的骨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4~8个月后再次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复查。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独立分析, 部分CT图像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析指导。 结果 在25例乳腺癌患者的37个异常放射性浓聚灶中, 确定29(29/37, 78. 38%)个病灶为骨转移灶, 其中有2个椎体病灶在初次检查中判读为良性病灶; 8(8/37, 21. 62%)个病灶为良性病灶, 其中1个肋骨病灶在初次检查中判读为骨转移灶, 比较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 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5, P < 0.05)。骨转移灶主要分布于椎骨及肋骨。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2.76%、75.00%、92.31%、54.55%、81.08%和93.10%、87.50%、96.43%、77.78%、91.89%。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进行分析, 结果:全身骨显像曲线下面积为0. 860±0. 056, SPECT/CT融合显像曲线下面积为0. 974±0. 020。SPECT/CT融合显像曲线下面积大于全身骨显像曲线下面积, 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 924, P < 0.001)。 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较全身骨显像能更好地鉴别出乳腺癌骨病灶的性质, 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必要时应在4~8个月后复查SPECT/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注射核素骨显像剂的拔针方法对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核素骨显像剂后用两种方法拔针。常规组117例,拔针方法以一根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改良组117例,拔针方法以两根棉签置于针头进皮肤及血管两点,拔出针头同时按压两个进针点5min以上。2h后行SPECT全身骨骼平面显像。结果 常规组注射部位显像剂浓聚的发生率为16.24%,改良组为2.56%。结论 改良注射核素骨显像剂的拔针方法使注射部位显像剂浓聚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可以提高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注射核素骨显像剂的拔针方法对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核素骨显像剂后用两种方法拔针.常规组117例,拔针方法以一根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改良组117例,拔针方法以两根棉签置于针头进皮肤及血管两点,拔出针头同时按压两个进针点5min以上.2h后行SPECT全身骨骼平面显像.结果 常规组注射部位显像剂浓聚的发生率为16.24%,改良组为2.56%.结论 改良注射核素骨显像剂的拔针方法使注射部位显像剂浓聚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可以提高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折(IF)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和阳性部位的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分析联合显像对IF的临床诊断效能。9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年龄(67.56±7.68)岁,其中22例可疑IF、68例已确诊局部IF。所有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均经过6个月以上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 结果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共检出IF病灶234个,均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增高,病变部位及个数为骨盆78个、腰椎49个、胸椎46个、肋骨45个、股骨8个、胫骨4个、跟骨3个及胸骨1个。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68.89%(62/90)的患者联合显像检出的IF数目多于显像之前已知的骨折数目。在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范围内,CT显示骨折病灶293个,其中SPECT/CT诊断新鲜IF病灶234个、陈旧性IF病灶59个,SPECT/CT对新鲜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 结论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IF病灶数目的全身显示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