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1998年,世界上第一台PET-CT安装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这是人类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影像学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功能与解剖影像统一的时代。作为当今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PET-CT将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和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使患者的胜利功能与解剖影像完美地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l例MSFT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复习相关文献报告.结果:此例为61岁男性患者,主因胸闷、活动后气喘,伴咳嗽、咳痰半月,原发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双肺散在发生,且于胸前壁、口腔、左侧丘脑、心包前区、脾脏及腹膜后等可见肿瘤生长.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瘤镜检:组织之瘤细胞呈短梭形或卵圆形,排列呈束状、席纹状、波浪状,瘤细胞丰富,密集,胞核增大、深染、异型,核分裂> 4/10 HPF,部分有出血、坏死及黏液变,黏液变区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vimentin(+),CD99(+)、EMA(+/-),不表达S-100、Bcl-2、CKp、h-caldesmon、CK8/18、desmin,Ki67阳性细胞数50%.结论:M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常需与恶性纤维瘤、纤维肉瘤、恶性胸膜间皮瘤、血管外皮细胞肉瘤、滑膜肉瘤、脑膜瘤、恶性神经鞘瘤相鉴别.MSFT预后差,易复发和转移、孤立性病变首选手术切除,术后需长期随访,不可切除患者放化疗效果欠佳.除此之外,针对该病全身多器官发病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等特点,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并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尽可能使诊断准确化及患者获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肝原发性恶性间叶组织肿瘤12例分析王万忠王维屏刘宇王家耀网状纤维环内侧,免疫组化呈Ⅷ因子阳性;(2)平滑肌肉瘤3例,梭形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瘤细胞由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及原始间叶细胞组成;(4)纤维肉瘤1例,瘤细胞为长梭...  相似文献   

4.
背景及目的:取得完全缓解以期获得长期生存是我们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最终目标。常规CT评价淋巴瘤疗效具有难以鉴别小淋巴结性质、区别活动性病灶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缺陷,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PET)在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治疗前的分期以及治疗的疗效评价和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国际淋巴瘤协调计划的专家们被召集起来对淋巴瘤的评价标准进行修订更新。本研究拟评价相对于国际工作组标准(IWG),结合PET的疗效评价修订标准是否更能准确评价恶性淋巴瘤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月,113例(男性76例,女性37例)患者人选本研究,中位年龄是40岁(5岁-79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NHL或HL,并按WHO进行分型。按Ann Arbor临床分期,I期患者14例;II期患者34例;Ⅲ期患者39例;Ⅳ期患者26例。化疗以含有蒽环类的药物为主,按常规的方法和剂量进行放疗。所有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均进行了PET的检测。结果:IWG标准,62例患者CRu,4名患者CR,41例患者PR,1例SD,5例PD;根据修订标准,80例患者CR,22例患者PR,2例SD,9例PD,没有患者CRu。多变量分析显示,PET检查为有意义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49)。按两种评价标准评价为CR的患者的PFS无统计学差异;而按修订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的PFS低于按IWG评价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P=0,01)。修订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的PFS明显低于CR患者(P=0.00)。T细胞淋巴瘤患者按修订标准评价的CR和非CR的患者PFS无统计学差异(P=0.797)。结论:与IWG标准相比,修订标准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疗效评价体系。对于不可治愈或FDG敏感性不确定的患者,尤其是T细胞淋巴瘤,PET的应用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背景及目的取得完全缓解以期获得长期生存是我们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最终目标.常规CT评价淋巴瘤疗效具有难以鉴别小淋巴结性质、区别活动性病灶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缺陷,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PET)在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治疗前的分期以及治疗的疗效评价和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国际淋巴瘤协调计划的专家们被召集起来对淋巴瘤的评价标准进行修订更新.本研究拟评价相对于国际工作组标准(IWG),结合PET的疗效评价修订标准是否更能准确评价恶性淋巴瘤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月,113例(男性76例,女性3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中位年龄是40岁(5岁~79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NHL或HL,并按WHO进行分型.按Ann Arbor临床分期,Ⅰ期患者14例;Ⅱ期患者34例;Ⅲ期患者39例;Ⅳ期患者26例.化疗以含有蒽环类的药物为主,按常规的方法和剂量进行放疗.所有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均进行了PET的检测.结果IWG标准,62例患者CRu,4名患者CR,41例患者PR,1例SD,5例PD;根据修订标准,80例患者CR,22例患者PR,2例SD,9例PD,没有患者CRu.多变量分析显示,PET检查为有意义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49).按两种评价标准评价为CR的患者的PFS无统计学差异;而按修订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的PFS低于按IWG评价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P= 0.01).修订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的PFS明显低于CR患者(P=0.00).T细胞淋巴瘤患者按修订标准评价的CR和非CR的患者PFS无统计学差异(P=0.797).结论与IWG标准相比,修订标准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疗效评价体系.对于不可治愈或FDG敏感性不确定的患者,尤其是T细胞淋巴瘤,PET的应用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背景及目的:取得完全缓解以期获得长期生存是我们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最终目标.常规CT评价淋巴瘤疗效具有难以鉴别小淋巴结性质、区别活动性病灶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缺陷,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PET)在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治疗前的分期以及治疗的疗效评价和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国际淋巴瘤协调计划的专家们被召集起来对淋巴瘤的评价标准进行修订更新.本研究拟评价相对于国际工作组标准(IWG),结合PET的疗效评价修订标准是否更能准确评价恶性淋巴瘤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月,113例(男性76例,女性3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中位年龄是40岁(5岁~79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NHL或HL,并按WHO进行分型.按Ann Arbor临床分期,Ⅰ期患者14例;Ⅱ期患者34例;Ⅲ期患者39例;Ⅳ期患者26例.化疗以含有蒽环类的药物为主,按常规的方法和剂量进行放疗.所有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均进行了PET的检测.结果:IWG标准,62例患者CRu,4名患者CR,41例患者PR,1例SD,5例PD;根据修订标准,80例患者CR,22例患者PR,2例SD,9例PD,没有患者CRu.多变量分析显示,PET检查为有意义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49).按两种评价标准评价为CR的患者的PFS无统计学差异;而按修订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的PFS低于按IWG评价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P= 0.01).修订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的PFS明显低于CR患者(P=0.00).T细胞淋巴瘤患者按修订标准评价的CR和非CR的患者PFS无统计学差异(P=0.797).结论:与IWG标准相比,修订标准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疗效评价体系.对于不可治愈或FDG敏感性不确定的患者,尤其是T细胞淋巴瘤,PET的应用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68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以利早期正确诊断、治疗,改善预后。 方法 1992 年~1997 年,收治68 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结果 68 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累及浅表淋巴结50 例;深部淋巴结40 例。结外病变:口咽环14 例;呼吸系统15 例;消化系统18 例;脾脏14 例;泌尿生殖系统4 例;骨髓3 例;其他16 例。分期:Ⅰ期4 例;Ⅱ期9 例;Ⅲ期19 例;Ⅳ期36 例。A 组(无全身症状)21 例;B 组( 有全身症状)47 例。 结论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除可侵犯淋巴结外,还可侵犯全身各部位。确诊应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6例,平均年龄为49.7岁;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48.3岁;平均肿瘤直径为9.39 cm。镜检:细胞稀少区和细胞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纤维分隔。密集区肿瘤细胞丰富,呈束状、旋涡状排列,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明显,有肿瘤性坏死,核分裂均大于4个/10 HPF。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TAT6和Vimentin一致阳性表达,CD34、BCL-2、CD99不同程度阳性表达。结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确诊依据形态学及免疫组化,需与形态学表现相似的其他恶性梭形细胞肿瘤鉴别,其预后不良,易复发和转移,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必要时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喉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粤北人民医院自1988年2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14例喉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结合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喉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结果 14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喉恶性淋巴瘤,首次确诊率为50%(7/14),未首次确诊患者确诊时间较长.确诊后13例患者行化疗和(或)放疗,1例行全喉切除术+放疗.随访1~15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53.8%和46.1%.结论 喉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和根据临床分期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及喉功能的保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2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琴  蒋中平  金杏泉 《肿瘤》2007,27(3):249-250
恶性淋巴瘤属常见恶性肿瘤。据世界各地报道的恶性肿瘤发病登记资料,近几十年里恶性淋巴瘤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中主要是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增加。为利于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现将1992—2005年13年间上海市漕溪北路地段医院、漕河泾地段医院及原上海港医院共3家医院有完整资料、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12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和腹水AFP、CEA、CA125、CA19-9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70例腹水患者根据病因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和腹水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结果 恶性组血清和腹水中AFP、CEA、CA19-9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血清AFP、CEA、CA19-9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1.90%、82.14%和70.00%,腹水AFP、CEA、CA19-9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7.14%、88.46%和67.14%.结论 血清和腹水AFP、CEA、CA19-9的检测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血清或腹水AFP、CEA、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恶性腹水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取4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理学诊断结果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2例IPMN中,良性25例、恶性17例.恶性IPMN患者年龄明显大于良性患者;有临床症状的恶性IPMN患者明显多于良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良性IPMN患者中,4例被误诊为恶性;17例恶性IPMN患者中,3例被误诊为良性,MRI总诊断准确率为83.33% (35/42).良性IPMN的MRI诊断可见长T1、长T2多房囊状肿瘤;恶性IPMN的MRI诊断可见主胰管长T1、长T2信号单房囊状肿瘤,主胰管扩张以及胰管内等信号的壁结节.结论 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16例口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现,本组病例占同期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10.2%(16/156)发病年龄30~66岁,平均46.3岁,男女之比为1.29:1。9例(56.3%)于发病前有口腔粘膜黑斑病史。本组发生于牙龈、牙槽粘膜9例(56.3%),上腭部6例(37.5%)。除HE染色外,还进行了S-100蛋白及HMB-4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7.5%。应用Giemsa液复染,代替常现的苏木素液复染,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更易判断。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99例乳腺肿块患者,共计129个乳腺肿块,进行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对比,评价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块95个,恶性肿块34个。在良性乳腺肿块诊断中,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 0%,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0. 9%;在恶性乳腺肿块诊断中,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0. 0%,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66. 7%。常规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58. 8%和84. 2%,二者诊断准确率为77. 5%。对ROC曲线下面积进行Z检验,结果显示,弹性成像面积大于常规超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 02,P=0. 12),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4. 2%和81. 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能有效提升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准确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效果较理想,可作为早期筛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袁峥 《抗癌之窗》2011,(6):14-15
疾病的诊断方法有许多种,包括临床诊断、血液检验和生化诊断、影像学诊断、细胞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等,其中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级别最高。尤其在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其临床及病理改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合随访结果进行讨论.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33~72岁,平均47.9岁.发生部位:肾脏、前列腺、腹膜后、小脑幕、肩胛区、枕部和足底.肿瘤直径2.8~11.2cm.镜下:尽管部分病例中仍保留良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特殊形态学特征,但所有病例都具备一些恶性的指征,包括瘤细胞密度较高、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4个/10HPF)以及出血和坏死.除以上特点之外,本文病例中有一例局灶出现上皮样分化,即卵圆形或圆形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或假腺样排列.免疫表型:vimentin呈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CD99和BCL-2表达情况各不相同,STAT6阳性率为85.7%.另外,2例病例局灶表达Keratin,1例局灶表达EMA,1例局灶表达Calponin.结论:本文综合分析了七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而且首次报道了1例"具有上皮样特征的"MSFTs.与经典型良性SFT不同,大部分MSFTs或多或少缺失三种标志物(CD34、CD99和BCL-2)的表达.MSFTs的预后不佳,易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方法: 对6例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随访10-84个月.结果: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史上均有较长时间或数年前相对静止的无痛性肿块.大体结构呈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镜下肿瘤组织由间叶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大,主要呈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形态,部分肿瘤组织向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横纹肌肉瘤方向分化.肿瘤组织可以经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Vim:6/6、AE1/AE3:0/6、EMA:0/6、CD117:3/6、CD34:1/6、S-100:2/6、SMA:2/6、CD99:4/6、bcl-2:3/6、p53:5/6、Ki67:>10%、ER:0/6、PR:2/6、MyoD1:1/6.结论: 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预后主要由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18.
宋红杰  季育娟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307-2309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方法:对6例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随访10—84个月。结果: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史上均有较长时问或数年前相对静止的无痛性肿块。大体结构呈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镜下肿瘤组织由间叶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大,主要呈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形态,部分肿瘤组织向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横纹肌肉瘤方向分化。肿瘤组织可以经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Vim:6/6、AE1/AE3:0/6、EMA:0/6、CD117:3/6、CD34:1/6、S-100:2/6、SMA:2/6、CD99:4/6、bcl-2:3/6、p53:5/6、Ki67:〉10%、ER:0/6、PR:2/6、MyoD1:1/6。结论: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预后主要由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间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99个结节,均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为标准,比较图像变化及敏感性等。结果良性甲状腺结节61个,恶性甲状腺结节38个,其中恶性以乳头状癌最常见(94.7%),良性以滤泡增生结节常见(83.6%)。常规超声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2.2%(26/36)、81.0%(51/63)和77.8%(77/99),超声弹性成像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30/35)、87.5%(56/64)和86.9%(86/99),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6%(35/37)、95.2%(59/62)和94.9%(94/99),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或超声弹性成像任一单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超声良恶性结节在形态、边界、后方衰减、钙化、血流分支和走形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内部回声、内部回声均匀度、供血情况和阻力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成像在各个等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对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肝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2例肝占位性病变(80个病灶)进行超声扫查,并进行弹性成像检查.对照病理结果,分析肝良、恶性肿瘤超声弹性成像的特点.结果: 肝血管瘤弹性分级多为a-b级,肝细胞癌多为c级,肝转移癌多为d级,肝内胆管细胞癌多为e级;四组病灶间弹性评分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肝肿瘤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及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