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某单位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及科研的工作者进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发现所调查的4种人兽共患性疾病中,只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有阳性检出,提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仍是预防的重点。只有改善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控制实验动物疾病,才能切实而有效地保障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对某单位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及科研工作的人员进行人兽共忠的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发现所的4种人兽共患性病中,血清检出阳性者只有流行性出血热,提示流行悸出血热病毒感染仍是预防的重点,只有改善实验动物饲养环境,控制实验动物质量,才能芭实有效地保障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近年在日本各大学从事动物实验的研究人员中发生以高烧、蛋白尿及出血倾向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流行,与世界各地报告的流行性出血热(朝鲜出血热Korean hemorrhagicfever KHF)症状类似。1975年东北大学医学部证实该病系由实验动物传播,至1980年3月各大学已报告102例,文部省组织了动物实验中人兽共同感染型KHF现状调查及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通过鼠类携带出血热病毒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高热、出血、休克、肾衰竭为主要症状。该病发病急.病死率高,传染性强,流行区域广,是目前我国危害较严重的烈性传染病。该病不仅由野鼠传播给人群,而且通过野鼠感染实验动物,形成实验室感染,二次传播从事动物实验的人群。现把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感染介绍给读者,以引起有关方面重视。目前我国已将流行性出血热列入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必检指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家庭饲养宠物日益增多,宠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动物.然而,许多宠物是人兽共患疾病的重要传染源,随着人类与各种动物间"零"距离的接触,各种宠物携带的人兽共患病也悄然传人人类,给人们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犬、猫、鸟、鼠和其他宠物易感的人兽共患病毒病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对狂犬病、戊型肝炎、禽流感、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流行性出血热、西尼罗热等一些严重危害的宠物人兽共患病毒病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有资料表明,哺乳动物有200余种传染病,并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即所谓人兽共患疾病。该病不仅对人而且对动物造成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1]。我国常用实验动物人兽共患寄生虫调查已有报道。在饲养动物的环境中及动物体表、粘膜、消化道内容物和排泄物中存在大量的寄生虫和微生物,人兽共患寄生虫检出率为47%[2]。寄生虫有广泛的宿主,对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有很强抵抗力,对机体侵害性强。我们对4种常用实验动物大鼠、小鼠、兔、豚鼠共219只进行体内外寄生虫调查,查出4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弓形体调查尚在进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一起典型案例的调查与分析,探讨肾综合症出血热实验室感染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类似感染事件提供相应的调查和处理模式。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2007年一起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感染事件进行调查;人血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鼠肺组织抗原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鼠血标本采用反相间接血凝法(RPHI)检测。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符合肾综合症出血热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证据支持实验室感染可能;开放饲养区采集的43份鼠肺标本荧光PCR检测,其中4份标本阳性;8份野鼠血有2份阳性;动物供应单位鼠血清标本抗体检测,40份均为阴性;实验室相关人员标本60份中1份标本IgG抗体阳性。结论本次事件为感染肾综合症出血热的野鼠将病毒传播给开放饲养区的实验动物,而患者与该区实验动物接触而发病。  相似文献   

8.
宠物能传染人兽共患病。人兽共患病是指人类感染的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一些病,截至目前,全世界共发现人兽共患病439种,国内发现的人兽共患病也多达196种。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将各种小动物(包括鸟类)作为宠物饲养与观赏,我国零点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郑州、西安八大城市18—70岁的4509名普通市民调查表明,有近50%的人愿养宠。  相似文献   

9.
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NIH系无胸腺裸鼠,发现裸鼠不仅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易感,而呈现显性发病,并出现规律潜伏期、发病期到死亡的全部病程。这一发现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找到了理想的易感、显性发病和致死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它是由病毒引起的,除动物之间相互传染外,还可由动物传染给人。已有报导,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实验大小鼠等十几种动物均可成为其自然宿主。最近在市售的大、小鼠中发现有带毒现象。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研究室和医学实验动物中心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和酶联葡葡球菌A蛋白技术,对本中心饲养的实验大、小鼠的主要品系进行了抗原和抗体的检查。材料和方法一、材料: 1.抗原: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A_9细胞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目的是探讨在成年大鼠初级体感皮层(SI)内进行局限损毁能否引起损毁区周围的代表区重组。在氯胺酮麻醉下用微电极技术测定隐神经代表区(SAR)和坐骨神经代表区(SCR),然后用铂电极对SAR进行选择性电解损毁。三至四周后进行重复测定。结果表明,在14例所观察的大鼠中,9例在原损毁区以外发现新生的SAR,其面积为0.20±0.08mm2。这表明成年大鼠SI神经元在中枢损伤后具有一定的重组能力。  相似文献   

12.
G Wu 《中华医学杂志》1992,72(8):481-3, 510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role of 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 in transmission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EHFV), a series of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from 1988 to 1990. EHFV was isolated from both larvae of free mites collected from the grassland of endemic areas and larvae of filial mites hatch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suckling mice bitten by these larvae were infected by EHFV. Because only the larvae of chigger mite can bite vertebrate hosts and only take a full meal in its entire life cycle, the pathogen carried by it can only be originated from its parent mite via transovarial route. Thus it can be confirmed that the natural infection of EHFV in these mites is transferred via 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 (L.) scutellare can naturally be infected by EHFV; EHFV can be transmitted to the vertebrate host by biting of the larvae and can be transferred via 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in mites; and therefore, L (L.) scutellare can serve as a transmitting vector of EHF.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7种中草药注射剂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猪苓多糖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 EHFV 感染的发病率及 EHFV 感染率,提示其对 EHFV 感染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当归注射液能降低感染乳鼠的发病率,对乳鼠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它观察药物对感染乳鼠有较弱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鼠痘病毒潜伏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经实验前后的普通级和清洁级K M,BALB/c,C57BL小鼠,分别用IFA,ELISA、PAP和ABC法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LCMV、EHFV、MPV、MHV,仙台病毒抗体和抗原,电镜检查组织中的病毒颗粒。结果显示:未经实验及经实验15d和30d后的抗体和抗原。电镜检查组织中的病毒颗粒。经实验60天后检测普通级KM和BALB/c小鼠鼠痘各品系小鼠血清病毒抗体均为阴性,经实验60于后检测普通级K  相似文献   

15.
用酶消化法自人脐带静脉分离内皮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观察EHI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增殖和复制。结果表明,从第一代培养第7日起,在感染内皮细胞胞浆内可检出EHF病毒抗原;阳性细胞数及胞浆内病毒抗原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和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多,而感染细胞未见明显病变。提示EHF病毒可侵入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复制,参与EHF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情况,本文引“感染指数”这一评估指标。探索测算感染指数的最佳方法,以便更加科学的反映实验动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感染指数,也称感染度,它是对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定性指标。通过加工汇总实验动物的病原体感染率,综合反映某一特定实验动物群体的病原体感染状态或趋势的一种指标。结果 总体上,小鼠病原体感染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大鼠的病原体感染指数则逐年上升。分别比较各类病原体感染指数发现,小鼠中寄生虫感染指数最高,而大鼠中细菌感染指数最高。结论 感染指数分析揭示了实验动物质量的基本状况,需要加强对小鼠寄生虫的监测,而大鼠的细菌检测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小鼠病原体感染情况得到控制,大鼠各类病原体的控制情况均逐年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17.
On the basis of our results, we believe that thehamster can be used in the study of epidemic he- morrhagic fever virus (EHFV) for isolation and pro- pagation of EHFV, production of immune serum and antigen slides, as an animal model for drug screening and vaccine testing, etc.  相似文献   

18.
采用ELISA和IFA法检测细胞培养中EHFV抗原,检出时间分别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第4d 和第6d,对 EHFV 抗原的定量检测提示病毒释放的高峰期在其感染细胞后10~12d,患者血浆标本 EHFV 抗原的检出率为26.6%。以上结果指出 ELISA 法用于 EHFV 抗原的检测比 IFA 法优越,适用于实验室对 EHFV 繁殖的监测,而检测 EHFV 抗原用于临床诊断则敏感性太低。  相似文献   

19.
本次试验研究表明:实验大白鼠吸入EHFV气溶胶后第5天部份实验鼠血中即可检测到EHFV抗原,14天后EHF抗原全部消失,病毒血症可持续7天左右;第7天肺组织中可检测到EHF抗原其IF强度和病毒感染滴度亦随感染时间而增高。EHF抗原阳性的肺组织中IgA水平显著高于EHF抗原阴性的肺。肺组织中IgA的增高可能有促进EHFV的感染,这对研究EHFV气溶胶感染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