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娟  王苗  张宏涛  隋爱霞  赵静  闫晓路 《河北医药》2012,34(14):2102-2104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剂量对晚期软组织肉瘤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在B超或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中位周边剂量120 Gy(80~150 Gy),植入中位粒子数为107.5颗(35~350颗),单颗粒子活度0.5~0.8mCi.观察患者粒子植入后的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3~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10 Gy 1例及150 Gy 1例完全缓解,80 Gy 1例、100 Gy 1例、120 Gy 2例及130 Gy 2例部分缓解,80 Gy 2例局部进展;1年局部控制率为80%,1年生存率为50﹪,2例至今仍存活.8例发生了1级放射性损伤,2例发生了3级放射性损伤.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软组织肉瘤安全有效,周边剂量的高低对软组织肉瘤疗效及安全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对家兔正常气管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健康雄性普通级新西兰家兔48只,体重2.5~3.0 kg,随机分为4组:Ⅰ组(0.5 mCi组),Ⅱ组(0.8 mCi组),Ⅲ组(1.5 mCi组)和Ⅳ组(对照组),每组12只;每组按7、14、30 d再分为3个亚组.将不同剂量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兔正常气管旁,根据分组情况取材,包蜡块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根据损伤程度计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植入放射性粒子前后,光镜观察125I对各组织有不同损伤,且与剂量有关(P<0.05),但这种损伤为可逆性.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对正常气管组织影响较小,没有出现穿孔、出血、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罗洪  赵科  王倩  吴亚东  易韦 《贵州医药》2010,34(7):583-585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后对家兔面神经影响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临床应用125I粒子治疗腮腺恶性肿瘤安全性的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将1枚、2枚放射性125I粒子及粒子空壳植入36只新西兰大耳白右侧面神经周围。在7d、14d、30d、60d时取相应面神经行HE、AgNO3染色及丽春红G-亮绿SF双重染色。结果空壳粒子组面神经组织病理学结构与正常面神经结构相似;1颗粒子组及2颗粒子组,髓鞘及轴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粒子数量及天数的增加,面神经损伤亦呈加重的趋势。结论面神经受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后会出现一定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25I粒子联合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12例无法切除晚期胰腺癌患者于术中先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再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其中,放射性125I粒子源强为0·4mCi~0·5mCi,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60Gy~100Gy,平均每例使用125I粒子16粒和5-氟尿嘧啶1000mg。结果:疼痛均得到缓解,止痛有效率为91·7%;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局部控制率为83·3%;1y生存率为25%。结论:125I粒子联合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肠吻合后局部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促进肠吻合口早期愈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肠吻合后吻合口喷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照组吻合口未作特殊处理。术后第3、8天切取吻合口的肠管,分别测定肠吻合口破裂压、吻合口组织誊脯氨酸含量,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两组动物均无吻合口瘘,术后第3、8天,实验组兔肠吻合口破裂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第3天局部肠组织羟脯氨酸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的合成,促进肠吻合口早期愈合,对吻合口瘘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切除同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49例胸部肿瘤患者,手术中切除肿瘤后在瘤床或淋巴结转移区域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其中纵隔肿瘤9例、肺癌26例,食管癌14例.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对胸部大血管、支气管残端、食管胃吻合口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未出现无名静脉、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观察经胃黏膜下层食管胃黏膜单层吻合的吻合口愈合质量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本法施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305例患者;另将30只实验猪随机分成两组:①实验组(A组)15只,采用本法吻合;②对照组(B组)15只,采用单层吻合。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的大体、组织学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以及术中、术后的吻合口直径。结果①临床病例术后无一例早期死亡和发生吻合口瘘,有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②A组和B组比较,吻合口黏膜对合好、愈合早、瘢痕薄,VEGF表达水平合理。术后25 d,A组吻合口直径大于B组。结论经胃黏膜下层食管胃黏膜单层吻合法吻合口愈合质量高,能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国柱  吴文溪 《华夏医药》2006,1(5):356-357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的结肠癌腹腔转移模型并封肿瘤切除后吻合口的吻合情况进行初步测定.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结肠癌细胞SW-480接种于裸鼠,再将瘤块手术转移至SD大鼠,6只成功建立结肠癌腹腔转移模型的大鼠进行肿瘤切除后进行结肠吻合,并选6只大鼠进行同样手术纳入对照组。对结肠吻合口进行抗张强度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 成瘤率为60%,实验组吻合口抗张强度与羟脯氨酸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 本方法是建立结肠癌腹腔转移模型的有效方法,肿瘤封吻合愈合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疼痛缓解率和生存期。方法对23例胰腺癌患者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10-160Gy。计划靶体积包括临床靶体积加1cm外周。每颗粒子活度为0.4-0.5mCi。中位植入粒子28颗(11-50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结果术后随访1-13个。疼痛缓解82.6%(19/23);术后1个月9例疼痛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4例。中位生存时间7.8个月(3-13个月)。其中3例死于肝转移;13例死于恶病质状态;4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3例健在。3例出现胰瘘,6例粒子移位至肝,无症状,未予处理。无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胰腺癌,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微创、易行。  相似文献   

10.
对11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术中联合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内放疗,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所有患者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技术评估满意;未见出血量增加和吻合口瘘.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污染小;患者依从性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158例共201处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鳞癌95例、腺癌24例、小细胞肺癌15例、纵隔淋巴瘤6例、18例未定组织类型及肺转移癌。所有患者均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才进行此项治疗。201个病灶中位于肺部者170个、位于肋骨4个、肝脏2个,纵隔淋巴结25个。采用0.5~0.8mCi活度的125I粒子,处方剂量选择80~110Gy。术前通过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然后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到肿瘤内,术后常规经TPS行质量验证,剂量不足区域重新补种(一般不需)。按病灶缩小情况疗效分为CR、PR、SD、PD,CR+PR为有效。结果201个病灶平均每个病灶植入37颗粒子,CR165个、PR30个、SD6个、无PD,有效率97.01%。骨转移的3例4个病灶疼痛完全消失,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22例均得到缓解。并发症:气胸39例,少量咯血23例,已知粒子移位33例71颗,粒子脱到胸腔11例32颗,粒子游走到对侧肺10例18粒,移位到肝3例8粒,游走到其他部位9例13粒。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作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对家兔正常气管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健康雄性普通级新西兰家兔48只,体重2.5~3.0 kg,随机分为4组:Ⅰ组(0.5 mCi组),Ⅱ组(0.8 mCi组),Ⅲ组(1.5 mCi组)和Ⅳ组(对照组),每组12只;每组按7、14、30 d再分为3个亚组.将不同剂量的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兔正常气管旁,根据分组情况取材,包蜡块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根据损伤程度计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植入放射性粒子前后,光镜观察^125Ⅰ对各组织有不同损伤,且与剂量有关(P<0.05),但这种损伤为可逆性.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对正常气管组织影响较小,没有出现穿孔、出血、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放射性125I粒子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及周围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粒子对照组(A)、0.4(B)、0.6(C)、0.8(D)mCi(1 Ci=3.7×1010Bq)共4个剂量组,每组6只.将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植入各组大鼠左侧腰5(L5)DRG周围.并在CT下观察以确保粒子植入位置的准确性.每组均植入2粒活度相同的125I粒子.各组125I粒子的活度分别为0、0.4、0.6、0.8 mCi.于粒子植入后60 d,手术获取各组大鼠L5 DRG及周围肌肉组织,在光镜下行形态学观察并计算阳性细胞率.结果:随125I粒子放射活度的增加,DRG细胞损伤程度从出现细胞轻度水肿,尼氏小体减少到细胞肿胀明显,细胞核偏向一侧,核固缩、核碎裂现象增加.在0.8 mCi组DRG的损伤最严重.阳性细胞率也随放射活度增大逐渐增加.0.8 mCi组60 d时的阳性细胞率达到(73.80±2.38)%.DRG周围肌肉组织的损伤类似于DRG.结论:近椎间孔处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可对DRG细胞和周围肌肉组织造成放射损伤.放射性粒子的活度越高,细胞损伤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施蓓 《中国医药指南》2011,(21):343-344
对11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术中联合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内放疗,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所有患者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技术评估满意;未见出血量增加和吻合口瘘。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污染小;患者依从性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状态下血管吻合口愈合规律的特点。方法将8周病程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SD大鼠各20只双侧颈总动脉切断后行端端吻合,于术后1、3、7、14d分别取材观察其通畅情况,并对血管吻合口行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对照组吻合口血管内膜损伤小,管壁各层次结构清晰,炎症反应轻;糖尿病组血管内膜损伤重,管壁各层次结构紊乱,有断裂痕,管壁周围肉芽织织增生明显。吻合术后7d糖尿病组吻合口血管内膜平均再内皮化明显延迟[(3745±1045)μm2与(1298±225)μm2,P<0.01];吻合术后14d,糖尿病组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明显,内膜/中膜厚度比值(I/M值)达0.41±0.22。结论糖尿病改变了血管吻合口正常的愈合规律,使一个正常的吻合口愈合过程转变为一个慢性炎性、纤维增殖过程,血管吻合口部位的重塑变为病理性,上述病理改变可能是造成糖尿病血管危象易于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缝线医用胶粘合法吻合小肠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只犬随机配对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医用OB胶粘合法吻合肠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吻合肠管。将分别测定两种吻合方法的操作时间、吻合口通畅程度、吻合口爆裂压、吻合口羟脯氨酸含量及标本组织病理学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吻合口操作时间分别为(8.8±1.8)min和(18.7±3.2)min(P〈0.05);术后相同时间内2组吻合口直径变化率及吻合口爆裂压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吻合口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光镜下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物实验表明,结合内支架单纯应用医用胶粘合法吻合肠管,操作简便,省时,吻合口闭合严密,愈合良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消化道吻合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观察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癌引起疼痛的近期疗效。回顾性分析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2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7个病灶。术前用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随访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及并发症情况。32例患者共47个病灶均成功植入, 平均1~1.5 h;粒子植入数目为12~60粒;中位粒子数30粒。术后1 d、3 d、7 d、15 d、30 d、60 d和90 d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53.13%、75.00%、90.63%、81.25%、8125%、81.25%、81.25%。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癌引起的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6 mV-X射线小剂量多次照射所致家兔放射性食管炎模型.方法 5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4、6、8、10 Gy组,每组10只.4、6、8、10 Gy组给予6 mV-X射线照射隔天1次,共4次.照射后第7、14天观察各组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同时观察5组家兔饮食量及体重变化,确定最佳造模照射剂量.结果 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各组家兔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呈上升趋势.8 Gy组家兔照射第7天均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病理改变,但局部照射后7、14 d食管组织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照射后第7~9天家兔饮食量及体重均达到最低.结论 家兔经6 mV-X射线8 Gy照射剂量局部照射4次后第7天可发生放射性食管炎,且为最佳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CT导向下和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系统(TPS)设计后布源125I粒子的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及随访疗效的结果。结果术后2、4、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82.8%、86.2%,1年局部控制率为73.9%,1年生存率为79.3%。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精确定位,肿瘤靶区高剂量照射,周边组织损伤少,局部疗效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6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所有患者在植入术前均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然后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完后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术后1、2、3、6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体内分布满意,随访CT检查24例病灶消失,原病灶处仅残存粒子,28例病灶缩小,4例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4例病灶复查较前有所增大。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对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