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125I粒子联合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12例无法切除晚期胰腺癌患者于术中先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再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其中,放射性125I粒子源强为0·4mCi~0·5mCi,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60Gy~100Gy,平均每例使用125I粒子16粒和5-氟尿嘧啶1000mg。结果:疼痛均得到缓解,止痛有效率为91·7%;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局部控制率为83·3%;1y生存率为25%。结论:125I粒子联合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不同时间对家兔肠管吻合口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家兔制成吻合口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只.在吻合口两侧采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制定靶区,周边剂量:110 Gy,植入3颗活度0.7mCi125I粒子,于术后第7、14、30、60、120天分别观察家兔一般情况,吻合口愈合情况,羟脯胺酸(HPC)含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胶原纤维超微结构变化,评估碘125I粒子对吻合口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家兔一般情况良好,2组均未见腹腔感染及吻合口漏.血常规、肝肾功能、HPC含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构变化不大.结论 术中给予125I粒子周边剂量为110 Gy时,家兔术肠管吻合口愈合无近期急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6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热疗,研究组采用放射性粒子125 I植入加高频热疗。比较2组近期肿瘤控制率、胸痛改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近期肿瘤控制率、胸痛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肺癌,能提高近期肿瘤控制率和胸痛改善率,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CT导向下和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系统(TPS)设计后布源125I粒子的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及随访疗效的结果。结果术后2、4、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82.8%、86.2%,1年局部控制率为73.9%,1年生存率为79.3%。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精确定位,肿瘤靶区高剂量照射,周边组织损伤少,局部疗效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疼痛缓解率和生存期。方法对23例胰腺癌患者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10-160Gy。计划靶体积包括临床靶体积加1cm外周。每颗粒子活度为0.4-0.5mCi。中位植入粒子28颗(11-50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结果术后随访1-13个。疼痛缓解82.6%(19/23);术后1个月9例疼痛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4例。中位生存时间7.8个月(3-13个月)。其中3例死于肝转移;13例死于恶病质状态;4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3例健在。3例出现胰瘘,6例粒子移位至肝,无症状,未予处理。无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胰腺癌,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微创、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158例共201处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鳞癌95例、腺癌24例、小细胞肺癌15例、纵隔淋巴瘤6例、18例未定组织类型及肺转移癌。所有患者均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才进行此项治疗。201个病灶中位于肺部者170个、位于肋骨4个、肝脏2个,纵隔淋巴结25个。采用0.5~0.8mCi活度的125I粒子,处方剂量选择80~110Gy。术前通过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然后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到肿瘤内,术后常规经TPS行质量验证,剂量不足区域重新补种(一般不需)。按病灶缩小情况疗效分为CR、PR、SD、PD,CR+PR为有效。结果201个病灶平均每个病灶植入37颗粒子,CR165个、PR30个、SD6个、无PD,有效率97.01%。骨转移的3例4个病灶疼痛完全消失,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22例均得到缓解。并发症:气胸39例,少量咯血23例,已知粒子移位33例71颗,粒子脱到胸腔11例32颗,粒子游走到对侧肺10例18粒,移位到肝3例8粒,游走到其他部位9例13粒。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作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11例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接受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术后1、3个月CT复查,肿瘤平均比术前缩小70%.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在术后2个月后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2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未进一步增长;2例患者因粒子分布不均匀而肿瘤增大,但在125I粒子分布区肿瘤缩小,无125I粒子分布的区域肿瘤生长明显.生存时间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3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 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肿瘤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晚期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部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11月术中植入^125I粒子的晚期腹部肿瘤患11例。结果 11例均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术后1周复查外周血像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应出现,2例顽固性疼痛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易于防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确诊鼻咽癌的患者行CT导向下经皮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分析治疗效果,研究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10例患者共植入粒子760颗。治疗后4周复查,CR 7例(70%),PR 2例(20%),总有效率达到9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8周后复查,3例患者出现新病灶,分别补充植入60、30、40粒,1例患者死于肝转移。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鼻咽癌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采用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21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门静脉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方法采用超声导引穿刺门静脉,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癌栓及肝功能的变化、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9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3.45%、36.75%,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结论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疗效确切,且创伤性小、操作简单,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孙玉映  周其林  周良 《淮海医药》2013,31(5):401-403
目的评价CT引导125I粒子植入联合PC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34例初治肺癌患者均行经皮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后5~7 d给予PC方案:PTX175 mg/m2,IV.(3h inf),第1天;CBP(采用AUC给药)5 mg.ml-1.min-1,IV,第2天。28 d为1个周期,化疗2~4周期。125I粒子植入8周后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125I粒子植入后3例死亡,32例进入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全组CR 3例,PR 19例,SD 6例,PD 4例。有效率(CR+PR)/(CR+PD+SD+PD)=71%。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PC方案化疗对局部晚期NBCLC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组织间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21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术前行TPS(computer-based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计划、根据计划在CT引导局部麻醉下行颈部淋巴结转移瘤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后复查CT进行质量验证。根据NRS评分对术前术后患者局部疼痛进行评估,按WHO标准对局部肿瘤控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7~29个月,21例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完全缓解3例(14%)、部分缓解15例(71%)、病变稳定2例(10%)、病变进展1例(5%);6个月、1、2年的局部控制率(局部肿瘤无进展)分别为:84%、65%、39%;NR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为:(7.62±0.92)分,(2.81±0.68)分,(2.14±0.39)分(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未超过38.5℃,3~5 d内恢复正常;3例皮肤黏膜1级急性放射性损伤,2例皮肤黏膜2级急性放射性损伤,无3~5级皮肤黏膜急性放射性损伤。所有患者未发生大出血、急性肺栓塞、窦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组织间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创伤小,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较高,疼痛缓解明显,为不能手术的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125I组36例,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化疗组38例,单纯紫杉醇、顺铂(TP方案)化疗,联合组36例,125I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后2、3、6、12个月观察三种治疗方法疗效,并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3、6、12个月:联合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余组(P〈0.05);联合组有效率和控制率高于其他2组(P〈0.05)。不良反应联合组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瘤内植入联合TP方案化疗具有优势互补作用,科学、有效、不良反应低,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CE方案治疗晚期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1例晚期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在CT引导下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术后给予CE方案化疗.结果 术后1个月症状缓解,术后1、6、20个月复查胸部CT,肿瘤明显缩小,无复发和发生转移.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给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同步联合CE方案化疗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癌(UUTUC)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9年50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粒子植入组20例行术中直视下瘤床组织间125I粒子植入,单纯手术组30例单纯根治性手术。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Log-rank法检验及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单纯手术组、粒子植入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7%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χ2=15.89,P=0.000)、脉管癌栓(χ2=3.92,P=0.048)与总生存率有关。结论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在改善患者生存方面尚未现优势。T分期较晚及脉管癌栓是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或手术治疗后1周,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之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观察其术后的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2个月,仅有1例出现皮肤伤口不愈,1例皮肤潮红,余54例患者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出血、感染及颌骨损伤,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生存状况良好,不良反应率为3.6%。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或手术治疗后1周,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之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观察其术后的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2个月,仅有1例出现皮肤伤口不愈,1例皮肤潮红,余54例患者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出血、感染及颌骨损伤,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生存状况良好,不良反应率为3.6%。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并与常规放疗对比.方法 分析本院局部晚期肺癌患者66例,均为经一线化疗后仍有残留的,其中34例后续治疗选用125I粒子植入,另32例后续选用局部根治性放疗,对比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胸部CT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统计两组无病生存期.结果 并发症:125I粒子植入组并发气胸6例(18%),出血10例(29%);根治性放疗组并发放射性肺炎4例(12%),肺部感染6例(19%).治疗2个月后复查胸部CT,125I粒子植入组有效率为82.3%,根治性放疗组有效率为55.8%.结论 CT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与单纯根治性放疗相比,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11例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接受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术后1、3个月CT复查,肿瘤平均比术前缩小70%。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在术后2个月后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2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未进一步增长;2例患者因粒子分布不均匀而肿瘤增大,但在~(125)I粒子分布区肿瘤缩小,无~(125)I粒子分布的区域肿瘤生长明显。生存时间: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3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肿瘤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晚期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及氟尿嘧啶缓释粒子对患者术后腹腔内局部复发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9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植入放化疗粒子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术中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在腹腔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20粒,同时给予氟尿嘧啶缓释剂1000mg,术后4周开始进行6个周期常规化疗;对照组腹腔内不进行干预性治疗,术后化疗方案同研究组。采用χ2检验对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66%和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4,P<0.05)。结论术中腹腔内植入放化疗粒子可以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