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PD)改善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PD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射频毁损,其中2例A型(震颤型)患者行单侧VL毁损术,1例A型患者行双侧VL毁损术;26例行Gpi毁损术,其中1例行同期单侧Gpi及VL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例VL毁损术后12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1例下颌静止震颤有明显缓解;26例行Gpi毁损术,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老龄PD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PD)改善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PD患行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射频毁损,其中2例A型(震颤型)患行单侧VL毁损术,1例A型患行双侧VL毁损术;26例行Gpi毁损术,其中1例行同期单侧Gpi及VL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月应用motor 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例VL毁损术后12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安全或基本消除,其中1例下颌静止震颤有明显缓解;26例行Gpi毁损术,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老龄PD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扫描 (MRI)结合微电极导向技术定位在帕金森病 (PD)立体定向毁损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MRI扫描解剖定位结合微电极记录电生理验证 ,行立体定向苍白球PVP核 /丘脑Vim毁损术 78例 ,分析术中靶点移位情况 ,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D患者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 ,术前术后UPDRS评分均显著改善 (P <0 0 5 ) ,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 ,脑内出血发生率低。结论 :MRI结合微电极记录导向技术显著提高PD手术治疗靶点定位精度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 PD) 的中远期疗效及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 方法对行微电极导向选择性苍白球腹后部和 /或丘脑损毁术的 102例次 P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 . 结果全组随访 3个月~ 2年 . 其中 72例随访 1年以上 , 平均 1.6年 . 6例患者的运动迟缓症状于手术半年后有不同程度的复发 , 震颤、僵直、药物诱发的运动障碍等症状及大部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基本维持稳定的改善 . 无严重、永久的并发症 . 结论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 PD有普遍稳定的疗效 , 其中以震颤、僵直及药物所致的运动障碍的改善稳定性较好、运动迟缓及中轴症状次之 . 除毁损靶点的精确定位外 , 适应证的合理选择以及科学合理的术后用药和康复治疗是全面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中远期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5.
探讨立体定向微电极引导结合术中电生理刺激精确定位射频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98例帕金森病患为1998—05/2003-1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对患先进行螺旋CT扫描影像学定位后,术中在微电极监测引导下进行细胞生理定位并结合电生理刺激验证进行丘脑腹中间核和/或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术。观察术前术后对药物反应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电生理监测下的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对帕金森病患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对震颤的缓解率为100%,运动迟缓改善率69%,僵直症状术后75%明显改善。Hoehn-Yahr分级显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独应用电刺激明显减少。结论:术中应用微电极技术结合电生理刺激的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对帕金森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电极引导结合术中电生理刺激精确定位射频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9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1998-05/2003-1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对患者先进行螺旋CT扫描影像学定位后,术中在微电极监测引导下进行细胞生理定位并结合电生理刺激验证进行丘脑腹中间核和/或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术。观察术前术后对药物反应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电生理监测下的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对震颤的缓解率为100%,运动迟缓改善率69%,僵直症状术后75%明显改善。Hoehn-Yahr分级显著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独应用电刺激明显减少。结论:术中应用微电极技术结合电生理刺激的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对帕金森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应用MRI行苍白球腹后部定位。以微电极进行功能定位后,应用射频毁损治疗。手术前后进行UPDRS计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42例均有显著疗效,术后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症状改善率,开状态(71.1±8.2)%、关状态(86.1±9.2)%(P<0.001)。平均随访34个月,疗效稳定。结论: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螺旋CT定位,微电极导向同期多靶点联合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179例。结果:术后1-6个月经过CGI评定,显著进步128例,进步36例,无效15例,有效率91.6%。结论: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有效方法,选择最佳靶点组合,手术方案个体化,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脑内靶点定位与术中电生理刺激结合确定丘脑腹外侧核 (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 (VPLP)在治疗帕金森氏病 (PD)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8例PD患者先进行立体定向CT扫描 ,将扫描资料在专用的计算机中确定解剖学靶点后 ,再于术中进行电生理刺激的方法验证和纠偏 ,根据调整后的结果进行射频毁损。结果 :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率达 93% ,电生理纠偏率为 7%。结论 :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性很高 ,但术中电生理刺激验证和纠偏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毁损术进行戒毒治疗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吸毒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3例进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吸毒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和观察。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治疗期间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及因患者不配合而造成的治疗中断。结论 合理的护理,特别是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及维持远期效果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PD),研究靶点的选择、影像学定位、电生理刺激,评估手术疗效。方法:通过GT或MR导向,辅以电生理刺激矫正靶点,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Vim)或苍白球腹后部(PVP)进行射频术;或对底丘脑核(STN)进行脑深部刺激(DBS)。根据术前、术后Webster和UPDRS评分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60例的手术治疗中,包括2例进行了对侧:二次PVP手术,5例进行了DBS。结果:显示有效率100%,术后1个月Webster评分下降了30%,UPDRS评分下降了37%;术后3个月Webster评分下降了31%,UPDRS评分下降了39%。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永久性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从治疗效果来看,PD的手术治疗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通过MR导向,术中运用电生理刺激和微电极定位使靶点更加准确;对于PD的主要症状的控制,选择Vim或PVP是最佳的靶点;DBS对PD症状的控制较毁损疗效持久,且并发症少;PD患者第二次手术靶点应首选PV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丘脑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微电极导向丘脑(vim核)毁损术,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震颤98.0%,僵直87.0%,步态71.8%,平衡69.7%,运动迟缓37.8%.术后MATOR UPDRS 评分“关“ 状态下降61.6%,“开“ 状态下降53.4%.并发症:穿刺针道出血者占1.3%,一过性呃逆6.3%,暂时的构音障碍5.0%,一过性嗜睡10.0%,精神障碍3.8%,无严重及永久性并发症.结论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震颤和僵直有显著效果,它是消除帕金森病震颤的较佳手术方式,而术中应用微电极导向使手术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立体定向脑内多靶点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射频毁损双侧扣带回、双侧杏仁核、双侧内囊前肢、双侧隔区以及双侧尾状核下束治疗40例精神病患者,分析对照术前、术后症状,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后精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症状明显改善32例,症状部分改善6例,症状改善不显著2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有明显疗效,治疗结果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微电极导向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丘脑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微电极导向丘脑(vim核)毁损术,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震颤98.0%,僵直87.0%。步态71.8%,平均69.7%,运动迟缓37.8%。术后MATORUPDRS评分“关”状态下降61.6%,“开”状态下降53.4%。并发症:穿刺针道出血者占1.3%,一过性呃逆6.3%。暂时的构音障碍5.0%。一过性嗜睡10.0%,精神障碍3.8% ,无严重及永久性并发症。[结论]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震颤和僵直有显著效果。它是消除帕金森病震颤的较佳手术方式。而术中应用微电极导向使手术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估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帕金森病(PD)合并轻中度抑郁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PD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36例,于微电极导向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前10d及术后2周进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抑郁疗效的评估。结果36例患者术后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的同时,其抑郁情绪亦有明显的改善,Webster记分、SDS总分、HAMD总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91.67%。靶点更换率100%,经微电极导向技术再确认的靶点较影像学确定的靶点更偏向内侧苍白球的内侧及腹侧。结论微电极导向的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PD合并的轻、中度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丘脑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帕金森病患者 ,进行微电极导向丘脑(vim核 )毁损术 ,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 :震颤98.0 % ,僵直 87.0 % ,步态 71.8% ,平衡 6 9.7% ,运动迟缓 37.8%。术后MATORUPDRS评分“关”状态下降 6 1.6 % ,“开”状态下降 5 3.4 %。并发症 :穿刺针道出血者占 1.3% ,一过性呃逆 6 .3% ,暂时的构音障碍 5 .0 % ,一过性嗜睡 10 .0 % ,精神障碍 3.8% ,无严重及永久性并发症。结论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震颤和僵直有显著效果 ,它是消除帕金森病震颤的较佳手术方式 ,而术中应用微电极导向使手术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采用微电极导向脑立体定向技术,成功完成一例单侧中脑毁损加双侧扣带回前部毁损术,治疗慢性中枢性面部疼痛取得了满意疗效,国内外尚未见相同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估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帕金森病(PD)合并轻中度抑郁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PD合并轻、中度抑郁患36例,于微电极导向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前10d及术后2周进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抑郁疗效的评估。结果:36例患术后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的同时,其抑郁情绪亦有明显的改善,Webster记分、SDS总分、HAMD总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91.67%。靶点更换率100% ,经微电极导向技术再确认的靶点较影像学确定的靶点更偏向内侧苍白球的内侧及腹侧。结论:微电极导向的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PD合并的轻、中度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癫痫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采用德国产N50射频仪,在CT定位下行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该手术效果明显、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本文主要对立体定向毁损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介绍。1临床资料我院1997年1~10月,行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7例,其中1例为双侧杏...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毁损部位为脑组织的杏仁核、内侧隔区(核)等,皆为重要的脑组织结构。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具有微侵袭性,术后恢复快,对躯体情况要求不高,疗效满意。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院对18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行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通过对18例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