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及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和末梢血,分别在25℃下放置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采用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种采血方式和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放置30 min时,静脉血RBC、HCT、HGB、PLT水平均大于末梢血,WBC水平小于末梢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置30 min相比,静脉血放置60 min和120 min时血常规各指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放置30 min相比,放置60 min时末梢血LYM、HCT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下降,放置120 min时LYM、HCT、PLT水平均明显升高,RDW、NEU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受放置时间影响较小,稳定性高于末梢采血。采用末梢采血时,应在采集后30 min内完成检测,以保障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黄秋荣  麦伟图 《西部医学》2006,18(2):246-246
目的了解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数据影响,寻求测定血常规最佳时间。方法用东亚KX-21血球计数仪对门诊随机200个病人稀释样本分别进行采血稀释后1、5、20、30 m in测定以及全血测定,观察白细胞(W 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的变化情况。结果W BC、RBC、HB的四个时间稀释标本与全血标本统计学上无差异;PLT测定在采血稀释后5、20、30 m in时与全血标本统计学上无差异;而PLT在采血稀释后1 m in时则定值与全血测定值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进行稀释模式测定血常规,放置时间最好在采血稀释后5~20m in内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对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我院自愿接受全血细胞检查,且血型相同的患者114例,采用比对法分析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抗凝剂比例为1∶10000时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含量高于抗凝剂比例为1∶5000时血细胞含量(P<0.05);常温下(22℃)血液标本放置30min、3h与6h PLT、Hb含量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3h、6h时PLT含量高于放置30min时含量(P<0.05),放置6h Hb含量高于放置30min时含量(P<0.05);血液标本在22℃放置30min时WBC、RBC、PLT含量低于放置在12℃时含量,Hb含量高于放置温度12℃时含量(P<0.05)。结论 临床进行血液检验时,血液稀释比例,放置时间、温度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需加强对仪器校准及检验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杨春  沈昊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1):1146-1148
目的:观察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全血与末梢血2种进样模式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8项参数结果有无差异。方法:应用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8例患者的全血与末梢血标本的WBC、RBC、Hb、PLT、MCH、HCT、MCV、MCHC 8项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T、MCV、MCHC的结果2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RBC、Hb、PLT、M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进样模式测定的WBC、RBC、Hb、PLT、MCH这几个主要参数可信性强,适用于化疗的血液病患者反复采血及新生儿、婴幼儿。  相似文献   

5.
陈志新  刘玉榕 《海南医学》2008,19(12):76-77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的影响因素,排除"假性增高"和"假性降低"情况,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方法使用Coulter AC.T diff2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显微镜同时对250例标本进行PLT计数,并对比分析。结果血小板的检测方法、标本放置时间、小红细胞数量、抗凝剂的种类及比例等均可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准确计数PLT。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并不能完全代替手工计数,对PLT计数与直方图不符或报警时,应分析原因,进行手工计数或重新采血复检。  相似文献   

6.
谢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77-1379
目的:探讨室温下正常及病理水平血标本存放时间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0名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以及20例血液疾病患者(血液病组)血标本,在20 min内检测,然后分别测定室温(25±0.5)℃放置8、9、10、11、12和24 h血细胞参数值。以20 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所有时间点测定结果与之比较。结果: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PLT呈下降趋势,11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降低明显;对照组血标本检测结果中,WBC分类变化显著,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及单核细胞比例升高(P<0.05);血液病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中,RBC、PLT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室温放置10 h内标本,重复性较好,结果可靠,可为临床样本检测、复查核对,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梁华英  黄胜  洪流  程洪周 《吉林医学》2009,30(13):1231-1233
目的:探讨末梢全血和静脉血待测时间对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33例末梢全血标本和20例静脉血标本被分别注入EDTA-K2抗凝管,轻轻充分混匀后立即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然后再分别放置10min和30min后,再次混匀测定,对末梢全血与静脉血在三个时间测定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末梢全血10min的结果与即测的结果比较:白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数明显升高(P〈0.001);30min结果与10min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各个时间的测定结果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全血采集过程中由于组织液混入,促使血小板短时间内产生一个可逆的假性聚集,从而影响WBC和PLT结果的准确性;末梢全血采集后放置10min后再测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静脉血采集混匀后即上机检测对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150例血常规检查者作为观察对象,每人抽取外周静脉血,抗凝处理后静置10 min、30 min、1 h、2 h后行血常规检测,对比不同静置时间的检测结果,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并对WBC分类指标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的比值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测定,静置30min内的WBC、RBC、Hb及HCT等指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LT计数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1 h、2 h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留置时间的LYM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NE在30 min内处在最高,之后有所降低(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血液标本检前静置时间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清晨采集80名健康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比较不同放置时间、温度下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室温22℃,放置30 min以及3、6 h时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22℃,放置3、6 h时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水平均高于放置3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时WBC、RBC水平均高于低温时,RDWSD、Hb、PLT水平均低于低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度、放置时间均是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需加强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价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光学法和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以下简称PLT)的准确性.方法:在电阻抗法常规血小板计数检测中对PLT直方图异常的80例标本及20例PLT直方图正常的标本用光学法、显微镜检法复查,以显微镜检法作为参考方法.结果: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LT直方图正常者用光学法电阻抗法计数于显微镜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直方图异常者,光学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抗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光学法检测血小板计数准确性优于电阻抗法血小板技术检测.  相似文献   

11.
60例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华  李代渝  林江 《重庆医学》2011,40(12):1207-1208,1211
目的探讨与全血细胞分析仪有关造成假性血小板(PLT)减少的影响因素,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手工计数血小板和血涂片复检法对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直方图异常且部分血小板减少的60例全血标本进行复检。结果电阻抗法PLT直方图正常组结果与手工计数和血涂片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阻抗法PLT直方图异常组结果与手工计数和血涂片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大批量样本检测时可选用成本低廉的电阻抗法,而当出现PLT直方图和计数结果减少时必须用手工计数和血涂片复检核对,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张惠兰  侯薇 《吉林医学》2011,32(23):4847-4848
目的:探讨末梢血稀释标本放置时间长短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按稀释液700μl与血液标本20μl比例混匀,分别于采集后即刻和放置5,25,80 min,用深圳雷杜RT-7600S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测其各个细胞值。结果:25 min与80 min均值以及5 min,25 min与80 min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血小板)在5 min,20 min,80 min检测点均值与即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V(血小板平均体积)5 min检测点均值与即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做末梢血稀释标本时,放置时间应在5~60 min内完成适宜。  相似文献   

13.
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预稀释模式中标本的最短放置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x-21血细胞分析仪预稀释标本的最短放置时间,以得到快速而准确的检测结果。方法将40例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后检测的WBC、PLT、和LYM结果进行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结果放置Omin的WBC、PLT、和LYM结果与放置1min、2min、5min后的结果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放置1min后测定的结果与放置2min和5min后的结果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Kx-21血细胞分析仪预稀释模式中样本的最短放置时间为1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的存放时间和温度对于标本血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KX-21N三分类血球分析仪分析不同存放时间段(30min、1sth、3rdh、6thh、8thh、12thh、24thh)和温度(24℃、18℃、15℃、6℃、4℃)对于血细胞数目以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放置于4℃、6℃温度下6thh之前的测定数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PLT)在6℃、15℃、18℃温度下6thh之前(包括6thh)的测定结果较好(P>0.05);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在18℃、15℃、6℃、4℃温度下8thh之前(包括8thh)的测定结果较好(P>0.05).结论 6℃温度下6thh之前(包括6thh)是全血细胞计数最优测量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xx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外周血细胞各项计数,调整并制定适用于本地区的血细胞计数参考值范围。方法:随机抽取体检健康老年人的外周静脉血,适用迈瑞BC518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其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及分析,按照年龄进行分组,相互对照进行分析。结果:60~70、70~80、80 3组各项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中男性、女性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WBC、HB、PLT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RBC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女性除PLT其他数据均较男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全血标本的检测,对SYSMEX XE-5000、SYSMEX XE-2100、BEKMAN-COUL-TER AC.T 5diff血细胞仪的主要性能进行分析。方法:以卫生部提供的临检室血细胞质量评比液和我院随机病人抗凝全血标本,按说明操作SYSMEXXE-5000、XE-2100、BEKMAN-COULTERAC.T 5diff血细胞仪,进行标本检测,测定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G)、血小板(PLT)总变异系数、准确性。结果:三种仪器的WBC、RBC、HBG的总变异系数相近,随机病人检测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SMEX XE-5000、XE-2100、BEKMAN-COULTER AC.T 5diff血细胞分析仪均可运用于临床检测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三种不同型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手动与自动模式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之间的偏差及相关性,提高血液标本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高、中、低值标本共40例分别在Sysmex XE-5000,Sysmex XN-2000及迈瑞BC-6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同一仪器手动与自动模式共60例新鲜全血标本进行比对,对各仪器及仪器不同模式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细胞板(PLT)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结果均在可允许误差范围内,相关系数0.98,P0.05,Sysmex XE-5000,Sysmex XN-2000及迈瑞BC-6800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3台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之间存在可比性,可交替用于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酸阿米卡星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患者血标本中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为这类标本血小板的准确计数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在1例少见的EDTA-PTCP患者EDTA-K2抗凝管中预先加入或不加硫酸阿米卡星后采集静脉血,分别于采血后不同时间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数和其他血细胞参数;留取EDTA-K2抗凝血后不同时间加入阿米卡星,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并检查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改变。结果:未加阿米卡星的EDTA-PTCP标本,随采血后标本放置时间(0.5~4.0 h)的延长,血小板数从117×109 L-1逐渐降至41×109 L-1。在EDTA-K2抗凝管中预先加入阿米卡星的血标本,血小板计数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且标本室温放置4.0 h内血小板计数值相对稳定。采集的血标本放置30 min以内加入阿米卡星,血小板计数(186×109 -1~191×109 L-1)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血涂片镜检可见聚集的血小板明显解离,而超过30 min后加入硫酸阿米卡星,随标本放置时间(40 min~4 h)的延长,血小板计数从放置40 min时的168×109 L-1逐渐降至放置4 h时的42×109 L-1,镜检血涂片中血小板逐渐明显聚集。结论:留取血标本前或留取标本后30 min内加入一定量硫酸阿米卡星,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PTCP患者血小板计数是准确的,且其他血细胞参数的测定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室温环境中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WBC RBC Hb Pl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A6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观察采血后1min、20min、30min、4h、24h等不同时间的血细胞变化,结果RBC和Hb不同时间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WBC和Plt在室温存放20min时测定结果偏高,其它时间检测结果无差别。证实静脉血放置30min~24h内做血常规测定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20.
王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72-2373
目的:探讨预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末梢指血取样,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标本放置时间为即刻(取样3min内)、5min、10min、30min四组分别进行测定。结果:(1)WBC、RBC、Hb、MCV、RDW、PDW、LYM、MXD、NEUT测定结果受放置时间的影响不大(P>0.05)。(2)PLT即刻测定(3min以内)与5min测试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5min与10min,10min与30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稀释血标本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应在5min~30min内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