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3年始我院开展心脏介入治疗以来,共发生深部静脉血栓4例(上下肢静脉各2例),现将其原因与对策报告如下。 典型病例:患者男58岁,因发作性心慌,胸闷20年,加重2个月入院。入院前发病时心电图检查示,室上性心动过速,每次发病均采用憋气、压迫眼球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或静推异博定而终止发作。因诊断明确,入院第3天即行射频消融术。经右侧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穿刺置管,标测诊断为左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31岁,因体育锻炼时突然剧烈头痛和呕吐2h入院。入院时,定向力存在,但嗜睡,右侧中枢性面瘫,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减退。非增强CT显示上矢状窦有致密的三角征,直窦和左侧横窦呈高密度。注射对比剂后,上矢状窦出现δ征。入院第四天,脑血管造影显示上述静脉窦和右侧窦近端完全闭塞。入院第八夭,磁共振成象发现上矢状窦、左侧横窦和颈静脉上部T_1和T_2加权呈高信号。入院  相似文献   

3.
皮质静脉血栓形成(CVT)的报道少见,临床诊断困难,许多病例需借助病理检查才能确诊。本文报道4例单纯性CVT。 例1,女,38岁。因进行性麻木、全身无力入院。体检、脑CT及CSF化验均正常。在住院期间,患者出现左臂单纯部分性症状发作。脑MRI显示右顶叶小结节状病灶,T_1加权像为低信号影,T_2加权像为高信号影,无强化。脑血管造影正常。术中见右侧中央沟后皮质区黄变,病变中心为血栓形成的皮质静脉。病理所见,脑实质水肿,陈旧性静脉血栓部分被纤维组织代替,有再通迹象。术后患者反应良好。例2,女,43  相似文献   

4.
例 1:患者女 ,40岁。因反复腹泻一年余入院。一年来因腹泻辗转多个医院消化科检查和治疗 ,仍解烂便 3~ 4次 /天。否认有黏液血便史。查体 :营养状况中等 ,甲状腺不肿大 ,心率12 0次 /分 ,为房颤心律 ,腹软平 ,肠鸣音活跃 ,全腹无压痛。两手平举可见震颤。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无殊 ,T3、T4 均异常升高。入院第三天 ,病人突然右侧肢体偏瘫 ,头颅CT报告 :脑栓塞。诊断为甲亢 ,甲亢性心脏病 ,脑栓塞。 2个月后出院 ,腹泻缓解 ,但遗有右侧偏瘫。例 2 :患者男 ,68岁。因反复腹泻水样便 3天入院。 3天来患者反复腹痛、腹泻 ,解黄色水样便 2 0…  相似文献   

5.
病人男性 61岁住院号52894 于1988年7月因患肺结核33年,近2月咳嗽、发烧入院。既往无呃逆史。入院后口服INH、复合RFP,肌注SM,静脉点滴PAS(加生理盐水)。治疗5天出现持续性呃逆,根据既往用药史,病人为首次应用PAS静脉点滴,考虑呃逆因此而致,停用第2天呃逆停止。20天后再应用,6天后又出现呃逆,停用2天呃逆又终止。其后,输生理盐水未出现呃逆现象,口服PAS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1岁,因右耳自幼流脓、头痛、发热、畏寒、呕吐5天入院。查体:体温38.2℃,精神萎靡,右侧乳突明显压痛,外耳道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鼓膜中央大穿孔。乳突X线片示右侧乳突混浊,诊断为右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乙状窦栓塞。入院后即行乳突手术,见鼓窦及乳突有肉芽组织,乙状窦骨板正常,未打开乙状窦骨板,术中清除鼓窦及乳突肉芽组织。术后第三天又出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0岁.因肢体麻木、无力4个月余,加重伴恶心、呕吐8 d于2008年2月21日人住我院.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左胸腹部、双下肢及左上肢麻木,伴左下肢无力,于2007年11月20日到北京天坛医院就诊,做颈胸椎磁共振成像(MRI)示:颈2~7、胸4~5、7~8椎体水平脊髓内见纵行多发斑点状等长T1长T2信号影,报告为脱髓鞘改变.遂以炎性脱髓鞘病变待诊入住该院.住院后做颅脑MRI:右侧脑室旁及双额自质多个点状等长T1长T2信号影,右侧脑室颞角扩大.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报告为脱髓鞘改变(Fazekas 1级).  相似文献   

8.
张鸿  曹辛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098-1100
正1病例介绍病例1,患儿,女,年龄1个月20天,因出生后反复呕吐、体重不增伴反复发热、咳嗽入院。患儿因呕吐并出现咳嗽、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至当地医院就诊。摄胸片检查发现右侧膈肌上异常消化道含气影,转诊至我院。入院后胸部CT提示胃腔疝入右侧胸腔,考虑食管裂孔疝旁疝,腹部胃肠B超提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1973~1980年共收治脑膜炎双球菌性浆液性脑膜炎病人7例。患者入院前未应用抗生素治疗。所有病人脑脊液均培养出脑膜炎双球菌亦证实其诊断。3例病人脑脊液涂片查到脑膜炎双球菌,2例咽拭子培养也生长此菌。年龄1~2岁有3例,4~11岁3例,23岁1例。男5例,女2例。4例于发病后2~6天入院。重度2例、中度5例。临床表现为急剧发病,中毒症状明显、头痛、一般状态欠佳、周身不适、皮肤苍白、全身感觉过敏、头昏、有顽固性呕吐,吐后头昏症状不减轻。2例体温37~38℃,5例38℃以上,发热期为4~8天。4例病人形成脑膜  相似文献   

10.
1名54岁右利手的妇女于1992年6月出现2次抽搐。脑CT及脑脊液检查正常。几周后病人颈项强直,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定向障碍,昏睡。神经学检查示右侧第三颅神经麻痹,左侧偏瘫,MRI检查后右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塞,掩盖了右侧沟中的肿块。脑血管造影示右大脑中动脉几乎完全闭塞,而在后循环区域有多灶性(“串珠样”)狭窄。有关血管炎和感染的多项脑脊液和血清检查均为阴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未  相似文献   

11.
病例:女,58岁,因反复心悸20年,左侧肢体瘫痪8天,加重2天。来我院就诊。做CT示右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诊断为:风心病、脑梗塞,房颤。前三天给予抗凝,抗心律失常对症处理。效果良好,病人感觉肢体活动好转。第四天加输一组5%葡萄糖加诗林注射液500mg,以40滴/分钟的速度静脉滴注。患者于输此液体4小时后腰际,背部出现散在片状红色斑丘疹,皮肤瘙痒,无其他过敏症状。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12.
左尚宝  李芳 《山东医药》2002,42(20):56-57
近年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5 0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98例患者中 ,男 6 2例 ,女 36例 ;年龄 17~ 70岁 ;病程 3~ 92天。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第 5版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4 8例 ,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采用口服强的松 6 0 mg,早晨一次顿服 ,5天后减量至 30 m g;服用 5天后 ,再减为 10 m g,再服 5天后停药 ,共服 15天。口服地巴唑 10 mg,每日 3次 ;每天 1次肌肉注射维生素 B1 10 0 mg、维生素 B1 2 2 …  相似文献   

13.
一、临床资料一年来,我院收治有凝视麻痹的中风病人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7~8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78小时。左侧肢瘫25例,右侧肢瘫23例,47例双眼凝视病灶侧,1例凝视病灶对侧。全部病例均CT确诊,其中脑出血27例,脑梗塞21  相似文献   

14.
病例摘要患者女,52岁。1998年4月9日因间断性咯血,劳力性心悸、气急,双下肢水肿半年入院。自幼有右下肢静脉曲张。1996年10月出现右下肢肿痛。1997年4月23日在某医院行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及股静脉缩窄术(置静脉戒指),术后10天行下肢...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6岁,两个月前因发烧后2~3天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并渐波及全身,3~4天后皮疹逐渐消退。因此期所在地有麻疹病人,故当地医生诊为麻疹。但9天后病人逐感全身无力,咀嚼及吞咽费力,说话低而不清,治疗近两个月无效,反而日渐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9岁,因头痛、头昏约1个月,加重15d伴呕吐,于2008年10月22日入院。查体:CCS15分,嗜睡,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a,脑梗死史3a。入院前6d当地医院CT检查示右额叶占位病变,右侧裂区高密度影。入院前2d本院MRI检查示右额叶占位病变,考虑脑膜瘤并右侧裂区出血灶形成。  相似文献   

17.
胆石性肠梗阻为老年人小肠梗阻的一种常发病,但胃窦内胆石堵塞引起胃出口梗阻是罕见的。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67岁,因身体衰弱、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急诊入院。病人于入院前8个月左右突然上腹部疼痛,以右上腹为最重,但于4天后自觉症状逐渐减轻,并能进少量流汁饮食。病人发现上腹部有一包块,并经医师检查疑有癌肿病。从发病至入院时,因反复呕吐,体重减轻40磅左右。平素身体健康,无溃疡病、胆石症和黄疸病史。体检:上腹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 病人女,65岁。因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1个月而收治入院。病人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吞咽困难,咽下食物有梗阻感,并有胸骨后持续性隐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呕血和黑便。病人既往因患“类风湿”而长期服用雷公藤多甙片和强的松;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0年;有“脑梗死”史2年;有“2型糖尿病”史1年。入院体检:体温正常,  相似文献   

19.
孕产期脑血管病较为少见,自1987年以来我院收治本病患者4例,现摘2例报告如下。例1:23岁。足月顺产一女婴,产后第2天出现头痛、头晕和呕吐,至第5天神志渐趋不清,肢体有时不自主抽动。查体:Bp20/12kPa,浅昏迷状;双瞳孔不等大,左侧3mm、右侧2mm,光反射迟钝,眼底有动静脉压迫现象,视神经乳头边缘清楚;右侧肢体肌力~级,巴氏征( )。颅脑CT扫描示左侧内囊区有一约3cm×4.5cm低密度灶,诊断为脑梗塞。经保守治疗2个月,症状好转出院。例2:28岁。因妊娠7个月,突然头痛、呕吐入院。查体:Bp21/12kPa,双瞳孔等大,光反射迟钝,项强,四肢无自主活动,病理…  相似文献   

20.
例1:男,59岁,因左眼视力减退5年、右眼刺痛半年,于1987年11月12日入院。CT示鞍内、上肿瘤。即经左额下入路探查鞍区,见瘤体(3cm×3cm×3cm)位于鞍内,突向鞍上,予以分块切除。病理诊断脑膜瘤。术后神志清,次日出现尿崩症状(5000ml/d左右),能下床活动。第7天始有头痛、呕吐和精神症状,语无伦次,眼球向右凝视呈癫痫样发作。经抗痫、抗尿崩、纠正水电紊乱及扩容等治疗5天后,神志转清,CT示左额深部大片梗塞(5cm×3cm×3cm)。于12月21日痊愈出院,生活可自理。例2:女,27岁,因视力减退4个月于198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