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泪膜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泪膜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择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136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14,30,60,90d行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测。结果:术后3mo内诉术眼不适患者较术前增加。术后2wk内SⅠt增加,1mo内BUT缩短,FL增高,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一段时期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会影响泪膜稳定性,应注意术前泪膜功能检测及术中、术后对泪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人工泪液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患者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陆博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006-100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泪膜的变化和应用人工泪液对泪膜的影响.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同期配对原则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对照组(60眼)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眼)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人工泪液(1g/L透明质酸钠)点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7,14,30及90d行泪膜干涉成像法、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查.结果使用SPSS V13.0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泪膜干涉图象等级、Schirmer Ⅰ检查、BUT3个检查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d BUT明显缩短,泪膜干涉图象等级、Schirmer Ⅰ检查明显增高(P<0.01);7d时Schirmer Ⅰ检查,30d时BUT,泪膜干涉图象等级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B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d BUT缩短,泪膜干涉图象等级,Schirmer Ⅰ检查增高(P<0.01); 7d时Schirmer Ⅰ检查,14d时BUT和泪膜干涉图象等级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B组较A组,术后1d,泪膜干涉图象等级明显降低,BUT明显延长(P<0.01);至术后30d,两组泪膜干涉图象等级和BUT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90d两组Schirmer Ⅰ检查,始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使用人工泪液利于泪膜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行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各26例26眼,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前1d和术后1wk,1、3mo时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 time,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入选的病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mo。两组患者术后1wk,1mo的BUT,FL,SⅠt指标数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3mo基本恢复术前水平。术后1wk,1mo双切口组BUT,SⅠt均明显短于单切口组(P<0.05); FL双切口组术后1wk明显高于单切口组(P<0.05),而术后1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的BUT,FL,SⅠ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切口和双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显微小梁切除术术后均对术眼眼表有影响,双切口组影响更大,且相关指标异常的高峰期出现在术后1mo之内。  相似文献   


4.
徐明  赵云娥  王勤美 《眼科》2004,13(1):18-20
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泪膜的变化和应用人工泪液后对泪膜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超声乳化术后单用典必殊眼液滴眼,B组联合应用典必殊和泪然眼液滴眼,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对60例患者行棉线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和Schirmer Ⅰ检查,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手术前A组和B组在棉线试验、角膜染色、BUT、Sehirmer Ⅰ四个检查值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2)两组术后1天B组角膜染色分值小于A组,并且BUT较A组更长,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棉线试验和Schirmer Ⅰ试验检查B组虽有延长,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手术后1周B组泪膜破裂时间比A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角膜染色、棉线试验和SchirmerⅠ试验检查两组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4)手术后1个月B组在角膜染色评分小于A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棉线试验、BUT和Schirmer Ⅰ两组无显著性差异;(5)手术后3个月B组角膜染色分值明显小于A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棉线试验和Schirmer Ⅰ试验检查两组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明显下降,手术后泪膜脂质层和粘液层受到的损害影响了泪膜的稳定性,加用泪然后泪膜稳定性明显提高,提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使用人工泪液利于泪膜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表状态的变化。方法:纳入2014-04/12于我院就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 IOL )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住院患者74例100眼。按照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史分为两组, A组:有3 a以上糖尿病史患者,34例50眼;B组:无糖尿病史患者40例50眼。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第1d,1、2wk,1mo,观察比较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fluorescent, FL)、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s Ⅰ test,SⅠt)及角膜内皮细胞等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FL评分、BUT值、SⅠt值、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及内皮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干眼症状均明显重于术前(P<0.05)。 A组术后各时间点FL评分和SⅠt值均明显高于术前,BUT明显短于术前( P<0.05);B组术后1d,1、2wk时FL评分和SⅠt值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 d、1 wk时BUT明显短于术前( 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均大于术前,A组术后2 wk开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 组术后1 wk开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均显著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B组间比较,术后1mo时各指标变
  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表的影响大于单纯白内障患者,临床上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谢小东  宋艳  丁琳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671-1674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表微环境的变化.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维吾尔族白内障患者30例40眼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无糖尿病维吾尔族患者38例45眼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7、30、90、180d,观察患者干眼症状、角膜上皮荧光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干眼症状评分的比较,其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80d与术前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FL、BUT和SⅠt在不同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术后1、7、30d,两组与术前相比较,FL增加、BUT缩短、SⅠt分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两组与术前相比较,试验组FL增加、BUT缩短、SⅠt分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L、BUT、SⅠt分泌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80d,两组与术前相比较,FL、BUT、SⅠt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维吾尔族白内障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易患干眼.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短期泪膜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后期有逐步恢复趋势,但较其它地区恢复时间较长,可能与新疆地区风沙大等多种因素有关,是否与种族有一定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应该积极采取各种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前人工泪液干预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及干眼的原因分析.方法:收集2014-07/2015-07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并随访6mo者434例859眼.根据术前是否滴用人工泪液分为二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组1)和试验组(组2),组1为术前未滴用人工泪液,205例408眼;组2为术前滴用人工泪液,229例451眼.观察术前、术后1wk,1、3、6mo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1 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 mo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3mo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hirmer I试验:两组术后1wk,1 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 mo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评分:两组术后1wk,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 mo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减退,但术前滴用人工泪液干预后泪膜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 sub-Br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术后干眼及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9在我院接受近视手术患者220例440眼。其中126例252眼为飞秒LASIK组,94例188眼为SBK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wk,1、3、6mo的角膜荧光素染色( fluorescence staining,FL)、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的变化。结果:飞秒LASIK组和SBK组术后1 wk和1 mo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和6m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和1mo BUT,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mo和6m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k、1 mo和3 mo Schirmer Ⅰ试验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LASIK和SBK术后患者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但飞秒LASIK术后的泪膜功能恢复较SBK快。  相似文献   

9.
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联合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hEGF )对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10/2016-05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150例150眼,随机分为试验组(75例75眼)和对照组(75例75眼)。试验组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联合rhEGF治疗,对照组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单药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mo的干眼主观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 FL)情况、泪液分泌试验( SⅠt)以及泪膜破裂时间( BU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干眼主观症状、泪膜稳定性指标(BUT、FL、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随时间延长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干眼主观症状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U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Ⅰt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联合rhEGF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状,恢复泪膜稳定性,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泪膜的改变。方法:选择59例(7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为-6.00D~-17.25D),观察分析其术前、术后1d、1wk、1,3mo的主观感觉,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试验)和角膜荧光素试验结果。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d,1wk,不适主诉增加,术眼BUT较术前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3mo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d、1wk角膜荧光素着色点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3mo接近术前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1d泪液分泌量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wk,1,3mo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即可出现泪膜异常改变,尤其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因而,此类人群为干眼的易患人群。  相似文献   

11.
李琦  王军  李嘉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9):1700-1704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功能的变化,比较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干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差异.方法:选取2015-02/08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干眼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组(A组)、玻璃酸钠滴眼液组(B组)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组(C组),每组3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7、30、90d进行干眼问卷调查(OSDI)、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角膜荧光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Ⅰt)、睑板腺照相.结果:三组各项检查值在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各项检查术前与术后7、30、90d比较,除睑板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各组SⅠt、BUT检查低于术前,FL、OSDI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SⅠt、BUT及OSDI评分结果A、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检查结果A组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90d,三组SⅠt、BUT、FL、OSDI评分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三组各项检查结果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会影响干眼患者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功能,局部应用小牛血眼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均可改善干眼患者的症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延长BUT方面优于玻璃酸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修复角膜上皮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干眼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使用人工泪液对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将52例(60眼)行超声乳化的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30眼)。术前未用泪然眼液滴眼;B组25例(30眼),术前使用泪然眼液。两组术后联合使用典必殊和泪然眼液滴眼,分别于术前第15天、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行干眼主观症状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 I test,SIt 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检查。采用SPSS10.O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f检验分析。结果①术前第15天:两组干眼症状评分、SitI试验、BUT、CF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第1天:B组干眼主观症状、CFS评分小于A组.且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I试验检查B组虽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1周:B组干眼主观症状、CFS评分小于A组,且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I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第1个月:B组CFS评分小于A组,且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主观症状、SitI检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第3个月,两组的干眼主观症状、SItI检查、BUT、CF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抄0.05)。结论干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前使用人工泪液有利于术后旱期干眼症状的改善及泪膜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应用人工泪液对白内障合并干眼症患者术后泪膜功能及干眼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06/2019-06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合并干眼症的白内障患者107例107眼。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前未使用人工泪液;研究组:术前1wk使用0.1%玻璃酸钠人工泪液滴眼液。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30d的临床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以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L)情况。结果:两组术前OSDI评分(28.59±8.10 vs 29.08±9.18分)、BUT(5.15±0.47 vs 5.02±0.53s)、SⅠt(6.86±0.98 vs 6.71±1.02mm/5min)、FL评分(3.96±0.89 vs 3.76±0.83分)均无差异(P>0.05)。术后7、30d,研究组OSDI评分(42.12±10.54、48.71±9.74分)和FL评分(5.10±1.12、4.55±1.0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BUT(3.29±0.54、3.56±0.45s)与SⅠt(5.62±0.91、5.21±0.73mm/5m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应用人工泪液可明显改善术后早期干眼症状,恢复泪膜功能,防止术后干眼症加重。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娜  孙丰源  唐东润  张蕊 《眼科研究》2012,(10):922-925
背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重建视功能的惟一有效手段,部分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摘出术后泪膜的稳定性和眼表结构受到一定影响,而研究表明泪膜功能异常是导致干眼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液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54眼及同期就诊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2例40眼,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匹配,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术前与术后局部用药相同。分别于术前3d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以干眼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患者的主觉症状结果并进行评分,同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有干眼症状者占36.2%,术后有干眼症状者占75.8%。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术后干眼症状的评分明显重于单纯白内障组,且2个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干眼症状评分均增加,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39.347,P=0.000;F时间=342.741,P=0.000)。2个组术眼FL评分不同组间和不同时间点间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32.697,P=0.000;F组别=14.073,P=0.000),其中2个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FL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FL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术后FL评分明显高于单纯白内障组。2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BUT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28.198,P=0.000;F时间=868.364,P=0.000),其中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术后各时间点BUT均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sIt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64.017,P=0.000),其中2个组术后1d、1周sIt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2个组sIt值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较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发生得早,症状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正常眼表的影响。方法:对34例(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观察术前、术后3,10d;1,3mo的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ner′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0d内患者有明显的干眼症状,术后3d和10d荧光素试验较术前明显增多;而且泪液分泌量术后10d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3mo接近术前水平(P>0.05)。术后3,10dBUT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1~3mo后接近术前水平(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眼表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发生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6-06期间我院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具有干眼症症状患者280例28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人工泪液种类的不同,分为四组:(1)对照组:术后连续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术眼1wk,3次/d;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术眼1wk,3次/d;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1mo,4次/d.(2)聚丙烯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连续使用聚丙烯酸点术眼1mo,4次/d;(3)聚乙二醇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连续使用聚乙二醇点术眼1mo,4次/d;(4)玻璃酸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连续使用玻璃酸钠点术眼1mo,4次/d.观察并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1、2、3wk及1mo时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干眼症状评分、角膜染色评分等.结果:(1)BUT:四组患者治疗后BUT均呈上升趋势,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聚丙烯酸组、聚乙二醇组及玻璃酸钠组治疗后BU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酸钠组术后2wk的BUT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Ⅰt:四组患者治疗后SⅠt均呈上升趋势,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聚丙烯酸组、聚乙二醇组及玻璃酸钠组治疗后的SⅠ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玻璃酸钠组治疗后SⅠt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眼症状评分:四组患者治疗后干眼症状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聚丙烯酸组、聚乙二醇组及玻璃酸钠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酸钠组治疗后3wk评分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角膜染色评分:治疗后各组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wk各组角膜染色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wk,1mo玻璃酸钠组角膜染色评分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后干眼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含有玻璃酸钠成份的泪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高鹏  王建民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9):1475-1478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及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5-02/2018-01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使用人工泪液种类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聚乙二醇组、聚丙烯酸组及玻璃酸钠组。观察并分析三组患者术后7、14、30d时临床症状评分、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

结果:术后14、30d时玻璃酸钠组干眼症状评分、Schirmer Ⅰ情况及BUT显著优于聚乙二醇组及聚丙烯酸组(P<0.05); 术后30d时玻璃酸钠组患者染色评分及泪膜成像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 聚乙二醇组及聚丙烯酸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聚丙烯酸眼胶及玻璃酸钠滴眼液均可缓解白内障术后干眼临床症状,改善泪膜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玻璃酸钠滴眼液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李能  来坚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3):509-514
目的:探讨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的效果及对泪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7-02/2019-12我院眼科收治的干眼患者116例232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116眼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58例116眼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0.1%氟米龙滴眼液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wk时进行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评分,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进行眼表综合分析测定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采用结膜印记试验测定上皮细胞分级及杯状细胞密度,测定泪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4.8%、82.8%(P<0.05)。治疗4wk时,观察组SⅠt、BUT、NIKBUT高于对照组,FL评分、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杯状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4wk时泪液中IL-6、IL-1β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4wk时TGF-β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1.7%(P>0.05)。结论: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可显著改善干眼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泪膜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对眼表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