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48-2250
目的:探讨老年人疾病终末期败血症的临床规律,提高诊治水平,减少病死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6例老年住院病人发生的终末期败血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6例老年人败血症发生于各种疾病的终末期,主要包括恶性肿瘤、糖尿病、脑血管意外以及心、肺肾等疾病终末期的病人。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萎靡等神经精神症状;发热,热型不规则,常被基础疾病掩盖。本组16例老年人终末期败血症中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3例、白色念珠菌败血症2例、口腔链球菌败血症2例,粪链球菌败血症2例,表面葡萄球菌败血症2例及大肠杆菌败血症1例。16例病人中15例在2周内死亡,其中6例在1周内死亡。结论:老年人疾病终末期败血症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及加强支持治疗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自1963年初至1974年底,我院儿科共收治葡萄球菌败血症319例,从血液、脓液和脑脊液等标本中,共分离出葡萄球菌443株。其中399株用纸碟法作过抗菌素的敏感试验,本文将敏试结果和其有关的某些因素作一分析。一、葡萄球菌对几种常用抗菌素的敏感试验:据表一:对青霉素耐药者占84.6%,对链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与合霉素耐药者在50%以上;对杆菌肽耐药者39%,对新型青霉素Ⅱ耐药者31.2%;而对红霉素、新霉素、新生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仍大部敏感(表一)。二、不同时期分离出的葡萄球菌对抗菌素的敏感试验:葡萄球菌对抗菌素耐药性的产生,一般是  相似文献   

3.
韦彦成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71-17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可涉及各系统,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43例治愈,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41例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护理体会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卢兰菁范瑛李越林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败血症是表皮葡萄球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性细菌感染。此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对抗菌素多重耐药,病程长,易于误诊,是新生儿死亡或严重后遗...  相似文献   

5.
侯世荣  甄彦君 《江苏医药》1989,15(5):242-244
5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采取抗菌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结果洽愈40例,好转7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9.6%。根据临床疗效与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作者认为苯唑青霉素、唑啉头孢菌素及氨基甙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水症的首选药物,并以二联治疗为宜。此外,提高机体抵抗力、清除感染病灶、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等,也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561-562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记录并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败血症新生儿的资料。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本组42例败血症患儿中治愈31例,好转6例,死亡2例,转院或自动离院3例。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常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但及时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65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5例败血症中,革兰氏阳性球菌58例占89.2%(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8株占58.4%),革兰氏阴性杆菌7例占10.8%;对各种抗生素均有较高耐药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啉、泰能的耐药性〉50%)结论①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其中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及人葡萄球菌亚种。人葡萄球菌亚种的比例及耐药性均有增多趋势;②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并检测MRS;③全面了解和掌握细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科抗感染治疗的质量,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立 《首都医药》2012,(8):28-29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旨在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5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黄疸65例(61.9%),吃奶不好、吐奶18例(17.1%),腹泻13例(12.4%),发热12例(11.4%),哭闹、精神弱、思睡6例(5.7%)。主要体征为皮肤发花21例(20%),口周发绀6例(5.7%)。血培养结果中葡萄球菌102例,占97.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8例,占55.24%;溶血葡萄球菌28例,占26.67%;松鼠葡萄球菌6例,占5.7%;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占4.76%。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最主要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以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积极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正>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有人类文明纪录以来,传染病一直占各种人类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如1918年在欧洲一次流感就死亡4000万人。20世纪中叶发明的抗菌素对各种细菌性疾病取得疗效,细菌性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病死率因之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指导早期合理、有针对的应用抗生素.方法 选择1630例有感染表现的患儿在应用抗生素前行血培养检查.结果 69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检出病原菌,所有患儿为单株菌种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占53.6%,并有多重耐药菌的产生,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占16.2 %,其中2例只对万古霉素敏感,临床治疗无效死亡.2例白假丝酵菌感染,其中1例死亡,患儿早期败血症与母亲感染关系密切.结论 快速准确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及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国内资料显示病死率高达12%~20.5%。由于症状隐敝,又缺乏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给早期诊断造成困难,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院5年来共收治56例新生儿败血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治体会龙岩市立医院吴菊花,连丽燕我院自1986~1993年以来收治新生儿败血症28例,占同期新生儿住院数的3.3%。由于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所以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为提高诊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1959年1月~1985年3月,本院共收治烧伤病员1162例,死亡30例(2.58%)。本文着重分析了死亡病例与年龄、烧伤程度、早期处理及感染的关系。败血症仍然是烧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致病菌多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与当时创面主要感染细菌大多一致。强调烧伤后20天以内应重现败血症的防治,特别是绿脓杆菌败血症。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70%以上的严重深度烧伤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待今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1980~1989年10年共收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345例,施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7例固化疗并发症死亡。病死率为1.97%。死因分别为:败血症5例.水电解质紊乱1例,药物性肝损害1例。为明确诊断,特以大白兔作5—氟脲嘧啶及更生霉素的病理毒理实验,证实该药导致实验动物肝细胞严重坏死以致动物死亡的模型。本文就其严重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明显增加,为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48例败血症,并对其药敏试验及治疗的首选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院近二年来收治了成人40%以上及小儿20%以上的大面积烧伤共31例,其中成人在60%以上及小儿在40%以上的特大面积烧伤共13例。此31例均治愈出院。其中有4例在治疗中发生了败血症,无一例因败血症所致死亡。目前在烧伤的治疗中败血症仍为一不易防治的难题,对患者的生命威胁最大,而且败血症在烧伤患者中的发生和发展与烧伤各段的机体变化及治疗措施的妥否均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烧伤败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所有关的几个问题依据本组31例大面积烧伤及4例败血症治疗中的一些体会作几点粗浅的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4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药敏用药及综合治疗,124例中有108例治愈出院,9例自动出院,7例并发DIC、MSOF死亡。结论及时发现,尽早明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菌素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健康人鼻腔、咽喉及皮肤表面带菌率达20%~50%,静脉吸毒者由于长期使用毒品,机体抵抗力下降,反复多次使用同一注射器,甚至多人共同使用已被污染针头及注射器,易将体表高污染部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带入血液,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该病临床症状明显,严重者可以引起全身各脏器的衰竭甚至死亡。由于其严重性及难治性,因此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就我院近5年(2002-2007年)收治的6例海洛因依赖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败血症69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曼君  王琍琍 《安徽医药》2008,12(2):154-155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血培养检出菌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9例新生儿败血症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黄疸(占29.0%),反应差(占23.2%)、咳嗽(占20.3%);其中0-7d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现为反应差,8-28d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为黄疸。血培养检出细菌6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株(占49.3%),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7.2%),对青霉素、先锋霉素几乎全部耐药,而对环丙沙星、利福平耐药率低于20%,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7株(占10.1%)、6株(占8.7%),对丁胺卡那、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以黄疸、反应差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治疗首选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20.
我院儿科1989的1月~1990年1月,1994年1月~1995年1月分别收治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患儿57例及70例。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素敏感性有较大变迁。耐药率随该抗菌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双份血培养均有表皮葡萄球菌生长。1989年~1990年57例为甲组,1994~1995年70例为乙组。甲组中男41例,女16例。新生儿23例,~1岁24例,~3岁4例,~6岁以上4例。乙组中男44例,女26例。新生儿4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