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策略,提高腹部外伤的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1996年9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8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CT和B超的阳性率分别为94.3%,86.4%,90.2%;83例手术治疗,术后8例死亡,3例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诊断性腹腔穿刺、CT和B超是腹部闭合性损伤有效的诊断措施,2个以上脏器损伤多见。  相似文献   

2.
闭合性腹部外伤61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进一步提高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0-2009年间收治的闭合性腹部外伤617例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486例,保守治疗131例;治愈569例,死亡48例。结论闭合性腹部外伤多为多部位多脏器合并伤,诊断性腹腔穿刺和B超是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腹部外伤的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措施。积极手术探查止血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力求术式简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54例,其中治愈130例,死亡24例;非手术治疗6例,其中治愈4例,死亡2例;转院治疗8例.结论:全面、动态的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B超、CT检查,是诊断腹部闭合伤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致命伤所在,合理安排多发伤手术顺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策略,提高腹部外伤的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1996年9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8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CT和B超的阳性率分别为94.3%,86.4%,90.2%;83例手术治疗,术后8例死亡,3例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诊断性腹腔穿剌、CT和B超是腹部闭合性损伤有效的诊断措施,2个以上脏器损伤多见.  相似文献   

5.
闭合性腹部外伤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迅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5):773-774
目的:总结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余年来89倒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行剖腹手术86例,保守治疗3例。治愈85例,死亡4例,原因为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严重合并伤。结论:结合病史、体检、腹腔穿刺、B超、CT、X线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率,为腹外伤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手术止血是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术中探查避免遗漏脏器损伤,正确处理合并伤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伤中腹部外伤的急诊救治方法,提高多发伤中腹部外伤的急诊救治水平。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5例多发伤中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75例患者中治疗144例,死亡31例,死亡率为17.71%。结论 B超、CT检查是腹部外伤的有效诊断措施;仔细查体并认真了解患者伤情、诊断性腹腔穿刺、"绿色通道"等是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的最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152例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临床资料。结果:152例中,治愈135例(88.8%),转院2例(1.4%),死亡15例(9.8%)。结论:早期应急处理及绿色通道的开通,可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诊断性腹腔穿刺是判断腹部伤情的常规诊断方法;掌握正确的抢救程序和剖腹探查原则可避免漏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造成胃肠道损伤(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juries,GITI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2004-2013年收治的腹部创伤造成GITIs者117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腹部创伤造成胃肠道损伤多见于青年男性,以车祸、坠落伤、钝器伤或锐器伤等多见,其中以小肠损伤最为常见,剖腹探查术主要依据X线检查、B超、CT或腹腔穿刺,或出现循环不稳定。根据损伤的部位及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全组死亡1例,13例发生并发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发生率与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年龄、损伤部位的数量、损伤到手术时间(6 h以内或超过6 h)无关,而与术中的输血量有关(P<0.05)。结论 GITIs在腹部创伤中并不少见,对可疑GITIs者可反复行B超、X线、CT或腹腔穿刺检查。GITIs造成的术后并发症相对较低,主要可能与术中的出血量有关,提示在处理胃肠道创伤时要首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9.
腹部闭合性创伤2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巨合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9):1059-1060
目的:探讨提高腹部创伤、尤其是严重腹部多脏器损伤并发伤的早期诊断与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我院1997年8月至2003年8月以来收治的226例腹部创伤的诊断、急救及诊疗经验。其中,男196例(86.7%),女30例(13,2%)。共损伤腹部脏器189个。合并其它部位损伤249例次。结果:保守治疗42例(18.5%),手术治疗184例(81.4%),死亡9例(3.9%),治愈217例(96.O%)。结论:(1)腹腔穿刺、B超、X线检查对闭合性腹部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准确率高,简便易行。(2)在积极抗休克及处理多发伤的同时,应积极腹部探查,并应反复多点腹穿,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变化以减少腹部损伤的漏诊,提高诊断率。(3)正确掌握剖腹探查指征,认真全面地腹腔探查,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或(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35例闭合性腹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来院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及意识障碍,常规行腹腔穿刺检查、B超检查、头部和/或腹部CT扫描,并行开颅手术和/或剖腹探查手术,其中3例死亡,其余32例存活。为了降低闭合性腹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3年间收治18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断。结果: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诊断性脾腔穿刺、腹部B超和CT等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4.4%。本组18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其中并发脾窝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对胸背、腹部外伤病人应仔细检查、严密观察。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B超及CT检查可使患者获得满意诊断。  相似文献   

12.
张旭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51-6752
目的了解外伤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广东省武警总队医院2001-05-2005-05收治的21例外伤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复习分析。结果首诊时有19例误诊,分别被误诊为胸膜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肝癌破裂、脾周围炎等,经腹部B超或CT、腹腔穿刺、剖腹探查证实为脾破裂,通过保守疗法、手术治疗治愈20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应重视外伤史询问,腹痛、腹部体征,结合腹腔穿刺、腹部B超或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DRS)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月诊断的12例DRS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在外伤后24小时内就诊,伤后出现脾破裂症状的时间均>48小时。本组均为闭合性损伤,且为单纯性脾破裂。12例行B超检查均发现脾破裂征象;10例行腹腔穿刺检查,8例抽出不凝血;5例行CT检查均提示脾破裂。本组均均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治愈。结论:对腹部外伤患者要警惕延迟性脾破裂的可能,病史、体征是诊断的重要线索,腹腔穿刺、B超检查、CT扫描是诊断的有效手段,急诊行脾切除是治疗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腹部外伤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通过观察102腹部外伤患者致伤情况、临床表现,结合B超、腹腔穿刺等,做出早期诊断,并实行治疗。结果102例中99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保守治疗组23例,4例保守治疗失败改行脾切除;2例车祸致肝破裂因救治延时,转至我医院时未及手术死亡;余17例治愈出院。手术组79例中1例急诊行脾切除术后死于脑损伤;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脏器多,腹部外伤致伤机制较复杂,尤其是闭合腹外伤和复合伤容易延误诊断和漏诊,及时剖腹探查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腹部外伤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通过80例致伤情况、临床表现,结合B超、腹腔穿刺等,做出早期诊断,并实行手术治疗。结果:80例均行剖腹探查证实。75例治愈出院,5例死亡。死亡原因为术后再出血致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腹腔脏器多,致伤机制及外伤表现较复杂,尤其是闭合性腹外伤和复合伤容易延误诊断和漏诊,正确无误的诊断、认真的科学态度是减少合并症与死亡率,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及时剖腹探查甚为重要。术式力求简单有效,其原则是缝合修补,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对腹部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64例腹部外伤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4例腹部外伤患者中,肝破裂3例,脾破裂113例,肾破裂21例,复合伤19例,肠破裂8例,实质性器官损伤以肝、脾、肾多见,其CT共同特点表现在实质器官的破裂、血肿及包膜下、包膜外血肿和腹腔或腹腔后间隙积液。胃肠道破裂的CT表现为肠壁损伤征,受累肠壁局部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减弱,相邻肠管强化相对增强;腹腔及肠间隙积液,周围脂肪间隙或肠间隙模糊。结论 CT可为腹部外伤的正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腹部外伤42例CT表现。结果本组腹部外伤中肝脏损伤8例,肾脏损伤10例,脾脏损伤12例,胰腺损伤2例,小肠损伤1例,膀胱损伤1例,复合性损伤8例。结论CT对腹部实质性脏器的外伤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1995-2004年收治的250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诊断性腹腔穿刺、B型超声、CT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急诊剖腹探查243例,非手术治疗7例。结果手术死亡23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MODS、ARDS等。结论提高院前、院内救治水平及早期行确定性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腹部闭合性损伤117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6a间我院117例患者诊治临床资料。结果:手术83例,非手术31例;治愈109例,死亡2例。结论:详细了解病史,全面体检,床头B超,CT及腹腔穿刺有助于早期诊断,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创伤患者的应用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肝外伤术中胆漏1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漏是严重肝外伤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中较易出现漏诊,从而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我院近10 a共处理10例,临床效果较好,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车祸伤7例,打击伤2例,挤压伤1例。闭合性损伤8例,开放性损伤2例。单纯性肝外伤6例,合并伤4例。1.2肝外伤的诊断就诊时均有失血性休克表现、右季肋部及腹部有外伤史、右季肋部压痛或叩击痛、腹腔穿刺阳性、B超和CT检查。经B超检查确诊9例,经CT检查确诊1例。腹腔穿刺均呈阳性。结合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术前均确诊。1.3肝外伤部位及程度10例患者中,按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