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好,对全身影响小,能够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适宜于老年、儿童等特殊人群。髂腹股沟一髂腹下神经(IIIH)在髂前上棘内侧经过,位置表浅且相对固定,易于进行神经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可以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提供安全、安静、无痛的手术条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斜疝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在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已较普遍,其有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止痛彻底,肌松良好等优点。但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对照观察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下髂腹部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小儿斜疝手术,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用氯胺酮+髂腹部神经阻滞,对照分两组,一组单用氯胺酮,另一组用氯胺酮+骶管阻滞。结果:实验组在切皮时及术中与单用氯胺酮组比较患儿MAP、HR升高更不明显(P<0.01),SPO2下降也更小(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也明显低于单用氯胺酮组,与用氯胺酮+骶管阻滞组比较患儿MAP、HR、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但是骶管阻滞操作难度大。可致阻滞失败,也可致阻滞平面过宽引起并发症增多。结论:基础麻醉下髂腹部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斜疝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童波  崔昱春 《临床医学》2003,23(11):10-10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 46例。结果 :全组均于术后 5~ 8天痊愈出院 ,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解剖生理特征 ,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 ,复发率低 ,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5.
普理灵疝装置在老年腹股沟巨大疝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普理灵疝装置(PHS)在老年腹股沟巨大疝修补术中应用效果,探讨其应用的适应症、解剖学基础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40例次使用普理灵疝装置行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巨大腹股沟疝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麻下手术,平均时间35~60min,术后阴囊肿胀者3例,术后无切口感染及血肿,平均住院时间5d,随访3~15m无复发,无异物感。结论普理灵疝装置在老年巨大腹股沟疝修补中是安全、有效的,并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复发或再发。术中下层补片铺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腹横筋膜的修补是防止老年巨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或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周娟  王威勇  吕玉标 《系统医学》2023,(20):153-156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镇痛干预过程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处理)与研究组(超声引导下单纯腹横筋膜阻滞),各30例。对比不同镇痛方案对产妇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结果分析剖宫产术毕、术后12、24、48 h的疼痛程度发现,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1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镇痛麻醉处理过程,超声引导下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处理方式应用能够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麻醉镇痛安全,利于促进产妇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腹股沟区手术经超声引导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与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IINB)的不同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腹股沟区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TAPB,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IINB,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在入室时、切皮时以及缝皮时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入麻醉恢复室10min以及30min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为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的效果较腹横肌平面阻滞更为明显,安全性更高,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股沟区复合疝的诊治体会。方法:总结10年来26例腹股沟区复合疝患者的处理情况。结果:1例伤口炎性渗出,1例复发再手术,2例出现伤口明显不适,其余均顺利痊愈。结论:术中应注意复合疝的诊断,无张力疝修补方法优于传统方法,灵活地结合运用二种手术修补方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儿科麻醉中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日间手术和门诊手术在小儿手术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局部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受到重视。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ilioinguinal/iliohypogastric nerve block,IINB)简单实用,安全有效,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麻醉和镇痛方面应用较多。本文就IINB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院小儿患者非住院手术日趋增多,由于小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其麻醉的方法和安全性值得探讨.我们在小儿非住院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吸入-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中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斜疝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1999年1月~2004年7月,完成的两种不同无张力成人斜疝修补术172例(A组: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90例,B组: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82例)的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费用及复发率等。结果 两种术式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B组术后恢复快于A组,手术并发症B组少于A组,费用B组高于A组。结论 两种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斜疝中均疗效确切,复发率低;腹腔镜疝修补术虽有很多优点,并可作为双侧疝、复发疝、滑动性疝、下腹部有手术疤痕等疝患者的首选,但还不能完全取代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选用何种手术方式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直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3~6d出院。并发症切口积液1例,经换药后好转,未取出补片。随访10月~10年,平均(52.45±34.53)个月。有1例于术后2周复发,再次手术见补片移位。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直疝安全、可靠、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1~2004年以来,采用腹腔内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9例,经临床随访10年,无一例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9例,均为男性;年龄6个月~14岁;病程3个月~13年;完全性斜疝68例,不完全斜疝21例;右侧腹股沟斜疝77例,左腹股沟斜疝12例。1·2手术方法取小儿下腹自然皮肤横纹横切口,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上方,长约2~3 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横形切开腹膜,进腹腔后提起腹膜下缘,向下牵拉以显露内环口,还纳疝内容物,用两把蚊式止血钳提起内环口后唇腹膜,将提起的后唇腹膜与腹…  相似文献   

14.
曹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8):1415-1415,141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分别实施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同年龄不同术式修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术式修补组无1例复发,单纯疝囊高位结扎组复发4例,复发后均经再次手术治愈,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术式在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疝囊高位结扎。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92-3693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显著,术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疾病,外科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已有100余年历史了。然而术后疝复发仍困扰着我们每一位医生和患者,这说明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较多的弊端。自1992年以来我院在手术方法上作了一些改进,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腹股沟斜疝治疗是经腹股沟修补。我院自1987年以来,采用经腹腔修补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2例,并随访无一例复发,且手术时间短,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腹股沟滑疝修补手术的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股沟滑疝属于腹股沟疝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覆盖脏器的腹膜脏层随同脏器一同经疝环向外滑出 ,疝囊壁的一部分由腹腔内脏构成 ,可以是腹股沟斜疝 ,亦可是腹股沟直疝。滑疝的病因与腹股沟疝相似 ,同时与毗邻腹股沟区的脏器先天发育有关 ,受累脏器中右侧多为盲肠、升结肠、阑尾 ,左侧多为乙状结肠 ,此外也可是膀胱、输卵管、卵巢等。滑疝发病率低 ,文献报道占腹股沟疝的 3%~ 6 % ,术前诊断较困难 ,大半在术中才发现 ,因此 ,术中容易损伤脏器。对年龄较大的老年男性 ,疝块较大 ,难以还纳 ,或手法复位后囊颈部仍感有伴行物 ,外环口增大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性斜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性斜疝患者32例(研究组),并与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32例(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早期疼痛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12.02,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早期发生明显疼痛3例,占9.38%,对照组患者术后早期发生明显疼痛10例,占31.25%,研究组的术后早期明显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另外,研究组的术后复发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避免了传统术式破坏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结构的缺点,且无张力,更加符合现代疝修补理念,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复发率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复发性斜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