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治疗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在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共计6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牵正散治疗,观察组给予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93.94%)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75.76%)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P<0.05),观察组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多伦多分级评分法(TFGS)评分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治疗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牵正散及肌内效贴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宁都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共计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牵正散治疗,观察组给予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多伦多分级评分法(TFG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牵正散、肌内效贴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给予评定,并在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FaCE量表评价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2周、4周,两组House-Brack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FaCE量表比较,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于改善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社会功能等方面疗效更为明显(P0.05),对于改善眼睛感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观察10 d。治疗前后采用 House‐Brackmann量表评定面神经功能状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09,P<0.01)。结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对慢性髂腰肌劳损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的68例慢性髂腰肌劳损患者,按照给药方法 将肌内效贴联合塞来昔布用药作为肌内效贴联合塞来昔布组(n=36),仅使用塞来昔布药物的作为对照组(n=32)。采用t检验与秩和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肌内效贴联合塞来昔布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均有所提高,且治疗后肌内效贴联合塞来昔布组(23.68±3.74)高于对照组(20.92±4.29;P<0.05)。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降低,且肌内效贴联合塞来昔布组(1.58±1.42)低于对照组(5.49±1.56;P<0.05)。结论 对于慢性髂腰肌劳损患者而言,肌内效贴联合塞来昔布相比于单一使用塞来昔布,能有效改善因髂腰肌劳损患者的腰椎功能,明显减轻腰椎疼痛感,但在治疗效果评价方面两种方法 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面肌锻炼为主治疗面神经炎面肌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健侧面肌制动,患侧面肌锻炼为主对面神经炎一侧面肌瘫痪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急性面神经炎面肌瘫痪患者291例,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221例,均采用药物联合传统瘫痪面肌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噘嘴及鼓腮等锻炼法。观察组在进行上述面肌锻炼时对健侧面肌制动。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10天及3个月后随访,分别以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第5,10天和出院后3个月面神经分级对比发现,面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效果与面肌锻炼总时间的长短明显相关(QCMH=205.9903,P<0.01)。治疗第10天时,2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达1级的例数明显多于治疗第5天时,且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1),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1.7%,99.1%与22.9%,71.4%,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面肌功能恢复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健侧制动面肌锻炼法能激发患者自行锻炼的主动性,提高瘫痪面肌功能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并能节约治疗开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悬吊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痉挛型脑瘫儿童患者1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肌内效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悬吊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采用MAS法评定肌张力、采用GMFCS量表D区、E区评定站立行走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1.18%)显著高于对照组(67.06%),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MFCS量表D区、E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悬吊疗法联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疗效显著,有效改善肌张力,恢复站立行走运动功能,提高患者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8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与单纯针刺对照组各39例,观察治疗疗效与面肌功能。结果两组之间面肌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愈率69.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8.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神经松动术对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法将92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对照组、肌内效贴组、神经松动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肌内效贴组辅以患肩肌内效贴治疗,神经松动组辅以肩周神经松动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辅以肌内效贴及神经松动术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量表(CMS)和扩展Barthel指数(EBI)对各组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ADL能力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疼痛VAS评分[(29.33±8.59)分]较组内治疗前[(65.33±13.51)分]、同期对照组[(48.15±11.59)分]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CMS评分[43.0(36.5,51.5)]较组内治疗前[25.0(20.0,28.0)分]、同期对照组[36.5(32.0,39.0)分]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EBI自理性活动类目评分[8.00(6.00,10.00)分]较组内治疗前[4.00(3.00,5.00)分]、同期对照组[6.00(4.00,7.00)分]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ADL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少华 《中国康复》2018,33(1):26-28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面肌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扎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估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FDIp和FDIs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5);常规治疗组FDIp、FDIs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均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H-B分级和FDIp、FDIs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内效贴治疗中枢性面瘫有效,为中枢性面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庆博  胡继红  刘华  祁芳  韩行普 《中国康复》2021,36(11):661-664
目的:评价肌内效贴治疗新生儿上干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部分参考依据。方法:新生儿上干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患儿22例,随机分为肌贴组和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肌贴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并全程接受肌内效贴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测试臂丛功能综合评价、粗大运动功能测试A区(GMFM-A)评分以及神经肌电图检测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波幅值。结果:2组患儿在治疗3个月后,测试结果均优于治疗前测试结果(P<0.05)。治疗3个月后,肌贴组患儿臂丛功能综合评价、GMFM-A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肌贴组的肌电图检查显示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对新生儿上干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上肢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双侧上臂周径差、双侧上肢体积差、上肢淋巴液流量)、中文版癌症疲乏量表(CFS)各项评分及总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和外展活动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双侧上肢体积差、双侧上臂周径差、癌因性疲乏量表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淋巴液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和外展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采用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可减轻上肢淋巴水肿程度,改善癌因性疲乏,有效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邵雅楠 《中国康复》2019,34(9):477-479
目的:观察表情肌康复训练联合常规针刺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3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表情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2组患者H B面神经功能、Sunnybrook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0d后,2组H B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d后,2组患者Sunnybrook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Sunnybrook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针刺治疗相比,联合表情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神经功能和治疗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悬吊疗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就诊的痉挛型脑瘫儿童1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悬吊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卒中患者肌张力评分及站立行走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1.18%,高于对照组的67.06%,治疗后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站立行走运动功能量表D区、E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悬吊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肌张力,促进站立行走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侧膝关节周围肌群进行肌内效贴早期贴扎预防膝过伸的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膝过伸发生率、简式Fugl-Meyer下肢评分(FMA)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膝过伸发生率分别为32.5%和57.5%,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同时发现2组患者下肢FMA、F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早期应用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13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肌电图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瞬目反射R1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瞬目反射R1潜伏期短于对照组,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肌电图,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乔娜  马艳  李洁  孙瑞  熊键 《中国康复》2019,34(3):159-161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贴扎联合穴位按摩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及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及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患者颈性眩晕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临床症状评分、SF-36及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3%、80.0%,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贴扎联合穴位按摩对颈性眩晕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术联合物理因子治疗急性腰扭伤(ALS)的临床效果。方法:ALS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扎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腰椎活动度(Schober)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d后,2组VAS及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Schob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术能有效的改善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缓解疼痛,且较单纯物理因子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于常规康复训练前先进行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 m步行测试(10 MWT)、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以及生理耗能指数(PCI)对2组患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下肢运动能力及运动效能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BBS、10 MWT、FMA-L以及PC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治疗2周、8周后,发现2组患者BBS、10 MWT、FMA-L以及PCI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BS[(48.23±8.97)分]以及PCI[(0.234±0.176)beats/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BBS[(54.38±6.17)分]、10 MWT[(0.83±0.51)m/s]、FMA-L[(25.6±6.04)分]以及PCI[(0.221±0.135)beats/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太极拳联合肌内效贴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影响。 方法 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辅以太极拳及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d、24d及40d时检测2组患者上肢周径,同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2组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患者淋巴水肿程度、上肢Constant-Murley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24d及40d时观察组患者淋巴水肿缓解情况(特别是中度水肿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各项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0d时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定(SF-36)在身体角色(RP)、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RE)、活力(VT)、心理卫生(MH)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太极拳锻炼联合肌内效贴干预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改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