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多发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清NO、ET-1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将101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多发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51例,两组分别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照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ET-1的表达,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的表达.并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减少率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治疗2W后两组ET-1水平、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ET水平、NIHSS评分的下降值明显高与对照组,而NO水平上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能通过更有效地纠正血清中ET-1和NO比例失衡这一作用机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维持内皮功能稳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期间73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开展临床研究,采用双色球法,划分对照组(n=36,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n=37,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80 mg溶解于500 mL生理盐水,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5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中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ISP)评分及血清脂联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6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NIHSS和QOLISP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BI评分、NIHSS评分和QOLI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过氧化氢酶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冼丽梅 《北方药学》2021,18(4):11-12
目的:探讨分析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奥拉西坦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水平,Barthel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和奥拉西坦疗法相比,奥拉西坦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可以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康复效果,安全性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取静脉滴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只采取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治疗方式。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2.89±2.32)分,对照组(4.23±2.65)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明显(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积极地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化学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美国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全面收集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R 4.0.5和Stata 16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2项研究,共纳入7 343例患者,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有效率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化学药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化学药对照组,累积概率排序为疏血通注射液+化学药(89.36%)>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化学药(87.25%)>丹红注射液+化学药(54.14%)>银杏内酯注射液+化学药(44.48%)>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化学药(24.77%)>化学药(0.0%);在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化学药的NIHSS评分均低于化学药对照组,累积概率排序为丹红注射液+化学药(89.63%)>疏血通注射液+化学药(71.44%)>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化学药(65.19%)>银杏内酯注射液+化学药(50.41%)>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化学药(23.21%)>化学药(0.00%);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方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化学药的BI评分均高于化学药对照组,累积概率排序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化学药(81.33%)>疏血通注射液+化学药(71.54%)>丹红注射液+化学药(64.85%)>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化学药(51.81%)>银杏内酯注射液+化学药(30.44%)>化学药(0.00%)。共有40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其中19项研究报告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余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已报告的不良反应类型均为常见不良反应类型,直接Meta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中药注射液联合化学药的不良反应率与化学药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5种中药注射液联合化学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均可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NIHSS评分和提高BI评分,提高临床有效率以疏血通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有优势,丹红注射液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降低NIHSS评分和提高BI评分上有优势。受纳入研究的质量等局限性,该研究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RCT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常芸倩 《临床医药实践》2023,(12):907-909+952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观察组)和常规西医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卒中量表(NIHSS)、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巴氏量表(Barthe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3.040,P=0.001)。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凝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奥扎格雷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中国卒中量表评分标准(C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常规组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躯体、心理、物质、社会评分分别为(47.64±4.32)、(77.29±5.49)、(87.94±6.34)、(68.71±5.25)分,均高于常规组的(40.25±4.46)、(53.11±5.18)、(66.67±6.21)、(48.84±5.2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SS、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CSS评分(15.48±1.16)分、NIHSS评分(18.54±2.14)分均低于常规组的(20.48±1.35)、(23.34±2.0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奥扎格雷治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率,缓解疾病症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对治疗安全性提升,风险降低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丹 《北方药学》2021,18(5):140-141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选择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阿托伐他汀注射液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阿托伐他汀注射液,对照组单纯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比较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NF-α、IL-6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是IL-10、IL-2的炎性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例(2.50%)低于对照组8例(20.00%)(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阿托伐他汀注射液,可取得极佳的疾病治疗效果,安全有效,明显提升康复速度,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等情况,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青  孟祥武 《河北医药》2023,(12):1820-1823
目的 探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基于CD40/CD40L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4),对照组予基础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40/CD40L信号通路分子、血清学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估生活能力,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ISP)评估生存质量,对2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40L、sCD40L、MDA、hs-CRP、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小板黏附率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明降显低(P<0.05)。治疗后2组SOD、BI评分、QOLISP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某院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取积极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以及血清BDNF、MMP-9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I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指数均升高,且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DNF、MMP-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DNF升高、MMP-9降低,且观察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能够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BDNF、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E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ESS、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重残、植物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恢复良好、中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豨莶通栓胶囊治疗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豨莶通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剂对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剂30 mg+0.9%氯化钠注射剂100 mL,iv gtt,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剂20 mL+0.9%氯化钠注射剂250 mL,iv gtt,bid。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精神状态(MMSE)评分、凝血功能、NSE、ET-1、CRP和PCT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t=9.845、5.961,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和Fib水平低于对照组(t=12.153、11.412,P<0.05),脑脊液NSE、ET-1、CRP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t=14.849、15.476、20.122、15.915,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预后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剂对颅脑损伤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脑脊液NSE、ET-1、CRP和PCT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9月本院诊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血清BSE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以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3周NHl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3周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肿、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3、7、14 d血肿、水肿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手术创伤也比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通大学附属东台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术后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BDNF水平、神经功能情况及治疗后7、15 d脑水肿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第7、15 d绝对脑水肿体积、相对脑水肿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BDNF与脑水肿体积、NIHSS评分、mRS评分呈负相关(r=-0.452、-0.441、-0.512,P<0.05),与BI评分呈正相关(r=0.487,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BDNF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状况,减轻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轻中型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其中对照组44例采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试验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静滴。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采用NIHSS评分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30 d、90 d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治疗后14 d、30 d、90 d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中的Barthel指数来评估神经功能障碍康复程度,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时采用mRS进行综合生活能力评估,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 Fib、CPR的结果。结果: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14 d、30 d、90 d评分较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14 d时试验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后90 d时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14 d Fib、CPR数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减少轻中型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加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血Fib、CP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4例急性期脑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脂、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控制血压血糖及对症支持治疗脑梗死的药物治疗,必要时应用脱水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250 mL缓慢静脉滴入,1次/d,共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改善的情况,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肝、肾功能化验,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升高,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BI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镁离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9月在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掷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NSE水平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天,2组NSE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0天,2组NSE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第5天(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硫酸镁可为急性脑梗死的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39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10%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iv,其余90%在1 h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给予生理盐水iv,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试验组48例,在相同方法静脉溶栓后立刻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6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 d,溶栓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90d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治疗后14、90 d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次、检测BI指数1次。按照TOAST分型将两组患者进行分类,并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小动脉闭塞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用药后90 d,试验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试验组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用药后90 d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而小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高,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