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肺炎是全世界范围内威胁儿童健康的一种常见且后果严重的疾病,20世纪70年代我国卫生部将其列为四种儿童常见病之首,虽然经过几十年积极防治,但其在儿童疾病中“五个一”的位置没有改变。近年国外学者提出了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与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概念[1],这对指导临床医生进一步认识肺炎、规范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颇有好处,现就CAP的病原学、诊断及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作一综述。一、儿童CAP的概念儿童CAP通常是指无明显免疫抑制患儿在医院外或住院48 h内发生的感染性肺实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对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感染给予不同的抗生素治疗,包括使用指征、选择药物和剂量、疗程以及药物联合治疗,努力做好儿童社区肺炎的处理.结果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使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得到有效的治疗,预后一般都良好.结论 针对不同的病原体感染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合理用药,一般都能很快痊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银川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309例CAP患儿采用一次性无菌收集器负压抽取深部呼吸道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做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7株,阳性率28.16%。检出细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32.18%)、肺炎克雷伯菌(22.99%)、金黄色葡萄球菌(10.34%)、流感嗜血杆菌(10.34%)、大肠埃希菌(9.52%)、鲍曼不动杆菌(4.59%)、阴沟肠杆菌(4.59%)、产气肠杆菌(1.19%)、铜绿假单胞菌(1.19%)。肺炎链球菌主要见于3个月至5岁儿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杆菌1岁内小儿多见,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儿童,大肠埃希菌多见于3个月以下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结论本地区儿童CAP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各年龄段儿童感染的病原菌有所不同。最常见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素耐药,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方法 及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首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断方式.其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38例,治愈34例,细菌清除30例;对照组38例,治愈21例,细菌清除16例;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方法,使用莫西沙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的检测和治疗方法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CAP的临床处理方面仍存在争论,现就CAP目前的诊断和处理做简要介绍。1 CAP的诊断CAP定义为非住院患者发生的急性肺实质感染。其临床表现至少有下述一个以上的症状,包括发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儿童CAP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376例CAP病例,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76份病例都使用了抗菌药物,涉及的种类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等,其中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注射)、头孢唑肟的用药频度位居前三。抗菌药物联用率达87.23%,以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为主。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基本合理,但几乎均以静脉方式给药。微生物标本送检率高,但检出率低,病原学检测以血培养、痰培养为主。结论:我院儿童CAP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病原学的检测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全球儿童感染的原因之一,本病在儿科领域尤为常见,且对5岁以下儿童造成的伤害较为显著。CAP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对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更高,使患儿身心均受到巨大损害,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CAP的致病微生物复杂多样,且不同年龄、季节、地区病原分布差异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临床诊治困难,因此,早期明确病种尤其重要。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儿童CAP的流行病学情况及病原感染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CAP的患病率有可能增加.当今抗生素时代,CAP仍然是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特别是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某些新出现的特殊类型肺炎如SARS,使CAP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巴中市中心医院儿科确诊为重症CAP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疗程3 d。观察两组住院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总有效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3 d后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重症CAP患儿炎症反应水平,减轻症状,但不能降低病死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诊治过程中的变化,根据血清 PCT 水平指导抗生素选择,分析 PCT 在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门诊和病房就诊的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 PCT 水平指导是否用抗生素,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的3~5天再评估 PCT 水平,当 PCT 值下降超过90%停用抗生素;对照组根据用药指导判断抗生素选择,治疗过程中测定患者的 CRP、WBC 及体温等,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按照治愈、显效、好转或无效进行评估。结果:两组肺炎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7%和93.3%,治疗的有效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根据 PCT 进行选药的观察组,抗生素使用天数和治疗费用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监测血清PCT 在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有指导价值,可降低抗生素的使用天数,减少患者医疗负担,对临床用药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的治疗情况,了解其与国内外指南的符合情况.方法 以429例非重症CAP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情况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根据中国CAP诊治指南及肺炎严重指数(PSI),429例CAP患者中65.26%的患者符合住院标准,66.20%的患者住院后抗生素应用遵循指南,抗生素应用与指南有差异组与抗生素应用遵循指南组比较其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中国CAP诊治指南及PSI分级,本临床分析中的429例CAP住院患者大部分符合住院标准,抗生素应用基本遵循指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昆明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病例中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耐药状况.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年龄28d~8岁的4 780例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进行痰培养,采用链球菌细菌鉴定板鉴定,并行药敏试验.结果 从所检测CAP患儿痰液中培养分离出344株肺炎链球菌,它们对青霉素不敏感率为45.6%; 2007年至2008年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8.5%、38.3%、4.8%、16.0%、16.4%、3.6%; 2009年至2010年SP对上二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60.9%、68.0%、42.6%、36.7%、32.3%、3.1%;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结论 CAP患儿住院病例中分离到的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极高,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有效病例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以加替沙星静脉滴注为对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细菌学检查、不良反应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使患者依从性提高,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历报告的调查,分析比较4组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比较其经济性,并得出相对较优的治疗方案,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九江地区2所三甲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间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例资料,从中筛选出符合本研究治疗方案的病例共181例,将其分成4组(A组: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阿奇霉素,B组: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阿奇霉素,C组: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D组: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对4组方案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各组治疗方案的优劣。结果 4组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49%、68.33%、83.87%、67.57%,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8.93、40.12、26.32、22.34。结论单位效果的成本以D方案最为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建生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1)
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和危险评价主要有肺炎指数,精神意识混乱、血清尿素氮、呼吸频率、血压四项积分分级,肺炎死亡三种预测规则,库珀预测模型等方法,临床应用是有效的,但不可能替代临床经验和临床判断. 相似文献
19.
社区获得性肺炎证候及其特征的专家咨询问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及变证的特征.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编制肺炎中医证候特征专家咨询问卷,向全国30位专家发送.回收的资料使用Epidata3.0版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均数和变异系数的统计描述和X2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7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0%,权威系数为0.7758,协调系数为0.356(X2=455.65,P=0.001).肺炎常见证候有外寒内热证、风热袭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变证有热入心包证和邪陷正脱证,并对其主次症特征作了分析.结论:肺炎常见证候有6种,变证有2种.肺炎证候及其特征可作为制定肺炎诊疗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血管加压素原(pro-AVP/CPP)和肾上腺髓质素原(pro-ADM)水平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203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础病史,利用肺炎严重指数(PSI)进行肺炎严重度评价,同时收集其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pro-AVP、pro-ADM及降钙素原(PCT),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根据不同的PSI评分分组,比较各组pro-AVP及pro-ADM浓度和PCT、CRP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血浆pro-AVP、pro-ADM及PCT水平随着患者PSI分级水平升高而升高,而CRP水平随患者PSI分级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不明显;研究结束时共有168例患者存活,死亡35例(17.2%),死亡病例患者血浆pro-AVP、pro-ADM、PCT及CRP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CAP患者的PSI评分均与pro-AVP、pro-ADM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 pro-AVP和pro-ADM可以作为CAP患者严重程度分层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