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内皮功能的损伤和恢复之间的平衡对维持血管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内皮祖细胞来自骨髓,在血液中可分化成内皮细胞,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重要作用。大部分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也影响内皮祖细胞的功能,因此改善这些疾病的药物亦会影响内皮祖细胞的总体数量和功能。已有众多研究证实,有许多中药复方或单体影响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分化、迁移、增殖等过程,进而影响血管的修复。由此表明,中医药对促进内皮祖细胞的生成或分化具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组织缺血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恢复血供对于脑组织损伤的修复及其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治疗性血管新生"理论的提出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策略。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以及微小核糖核酸是血管新生主要的形成机制及调控因素。针灸疗法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动员内皮祖细胞,以此调控血管新生因子及微小核糖核酸的表达等,从而发挥促脑缺血后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这种内在联系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立娅  高冬 《中医药研究》2008,6(3):323-325
血管新生与血管内皮祖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关系极其密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胚胎期,由血管母细胞通过原位分化增殖形成初步的血管网络结构,即血管形成;另一种是在已有血管网络结构的基础上,经过内皮细胞的迁移、增生,最后以芽生的方式扩展出更多的血管网,称为血管生成。先前认为成体后的血管新生以血管生成方式出现,但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受损或闭塞的血管周围也存在着血管形成。血管新生不仅是机体正常发育、生殖和组织修复的基础,而且与某些疾病息息相关,若病变过程伴有血管新生不足,则无法满足机体生长需要,如闭塞性脉管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反之,血管新生过度的疾病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因此,通过某种外源干预如移植内皮祖细胞或药物等手段促进或抑制血管新生而开展的治疗性血管新生已经成为缺血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病理复杂的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因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是具有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和能促血管生成、具有分泌和旁分泌作用的固有能力细胞,其在血管修复、内皮功能维持、血管内环境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肾虚是AS的发生重要因素,痰瘀互结是其发生的关键环节。中医学认为EPCs这种极具“干性”的血管前体细胞,属于中医学“精”的范畴,与肾密切相关。肾实,则精充,“精”化源不绝,才能保证EPCs有效参与内皮修复的数量与质量,并维持血管功能稳态。本文以EPCs为切入点,强调临床应重视肾与AS的关系,合理运用“补肾化痰祛瘀”中药干预,抑制AS的发展,为中医临床“从肾论治”AS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与定向诱导分化内皮祖细胞(EPCs)的稳定、高效方法。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结合特殊培养基扩增并向内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EPCs。应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内皮细胞系列标志:CD34、CD31、Flk-1和祖细胞标志CD133。并通过检测其对FITC标记的UEA-1的吸附和内吞DiI-ac-LDL来进行细胞功能学的鉴定。对分化细胞行vWF、CD31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并与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素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梯度密度离心和贴壁法选择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31、Flk-1,部分表达CD133。分离所得细胞经EBM-2专用培养基培养后,第5天可见集落形成,培养第9天CD133阳染细胞减少,CD31阳染细胞增加,细胞可特异性吸附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并内吞DiI-ac-LDL,约3周左右形成铺路石样内皮细胞特有形态。诱导后的内皮祖细胞的前列腺素合成能力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可以同时培养扩增和定向诱导分化内皮祖细胞,效率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EPCs)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能力,可以发挥修复内皮损伤的作用。EPCs治疗代表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参与血管新生和受损血管内膜再内皮化,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和缺血心肌修复。药物干预EPCs治疗安全性高,具有调动机体自身的内源性修复机制的优势,因而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中药干预EPCs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易导致栓塞部位末梢的脑血管内皮因缺氧发生坏死和脱落。近年来研究显示,体循环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可以分化为内皮细胞,修复受损伤的脑血管内皮[1]。EPCs是一种具有旁分泌功能的细胞,可通过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促进自身的增  相似文献   

8.
肿瘤血管生成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认的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血管直接生成主要涉及内皮细胞移行通道形成(Reperfu-sion)及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其细胞及分子机制涉及多种细胞成分,在肿瘤微环境特定的刺激下,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从血管内皮移行通道形成、血管内皮迁移增殖及血管管腔形成以及抗血管生成三大方面详细阐述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及细胞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血管内皮细胞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大家所认可,特别是对心脑血管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ARB不仅能有效降压,更能促进扩血管因子PG12、NO合成和释放增多,改善内皮功能。本文将从血管内皮细胞、血压与内皮细胞关系及ARB改善血管内皮机理初探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即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1]),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是主要类型,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治疗心血管病的关键在于恢复血管功能,促进血管新生。内皮祖细胞(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促进血管新生与恢复血管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可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参与损伤血管的修复。本文主要阐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相似文献   

11.
张蕴慧  李运伦  赵婧  霍青 《山西中医》2011,27(8):44-45,50
目的:探讨钩藤总生物碱保护高血压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和脱落状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测定胸主动脉内皮β-半乳糖苷酶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胸主动脉内皮端粒酶活性。结果:钩藤总生物碱改善血管内皮形态,内皮细胞排列整齐,表面光滑,减少内皮细胞脱落,减轻内膜损伤。钩藤总生物碱能降低大鼠胸主动脉内皮β-半乳糖苷酶表达和内皮端粒酶活性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钩藤总生物碱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细胞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肌缺血治疗的核心是恢复缺血区血运,而内皮祖细胞通过血管新生改善缺血组织血供是挽救心肌损伤的关键.中药在调控内皮祖细胞减轻心肌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调控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改善内皮功能或促进血管新生,从而恢复缺血区血运,减轻心肌损伤.本文就近年来中药调控内皮祖细胞相关因子及通路改善心肌缺血损伤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生理或病理的血管形成,有别于血管新生,其在组织损伤修复、肿瘤血管依赖性生长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而中药对其生物学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损伤修复方面,在心血管领域应用较广,就中药调节血管内皮祖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类研究的方向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首次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并借助体外细胞实验,初步探讨毛蕊异黄酮苷在血管新生方面的作用,为后期深入研究该物质诱导内皮祖细胞(EPCs)参与脑缺血后血管再生修复机制提供重要帮助。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大鼠预先实施假手术并作为空白血清供体,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另一组大鼠预先实施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手术以复制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模型,并将造模成功动物作为含药血清供体,术后按照50mg/kg?bw的剂量灌胃毛蕊异黄酮苷溶液。各组动物每天早晚各给药1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1 h后腹主动脉采血。配置不同血清含量(5%、10%、15%)的培养基并对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进行培养,观察不同含药血清对EPCs形态数量的影响,进而选择适宜的含药血清,借助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分别考察内皮祖细胞的迁移能力和形成管腔的能力的变化,并采用聚合酶联免疫反应(ELISA)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5%和10%含药血清均能促进内皮祖细胞增值且对细胞形态无影响;15%含药血清使细胞形态改变,生长受到显著抑制。10%含药血清能够显著促进内皮祖细胞的迁移作用和形成管腔的能力(P < 0.01)。ELISA结果显示,含药血清中内皮祖细胞动员因子(VEGF、SDF-1、G-CSF、GM-CSF、EPO)含量与空白血清中的各参数相比均显著升高(P < 0.01)。结论 体外实验初步表明,毛蕊异黄酮苷吸收入血后,能够调动多种内皮祖细胞动员因子进入血循环,这些物质对激活内皮祖细胞参与机体脑缺血后的血管再生修复过程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永志  李梦帆  黄荣  黄毅  曾光 《中医药导报》2019,25(13):109-111,117
归纳总结当归补血汤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进展。当归补血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与血管新生相关的基因表达;当归补血汤可提高缺血组织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进一步调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功能,达到促进血管新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临床试验证据证明有运动可以阻止冠心病的发展。运动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有多个方面,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运动可以使NO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增强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运动均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合成更多的NO,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1]。  相似文献   

17.
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VEGF通路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通路在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1.25%,2.5%,5%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诱导处理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分别采用MTT比色法,Boyden小室迁移法和体外成血管实验检测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成血管能力,并通过酶联免疫法、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分泌和表达的情况.结果:1.25%含药血清除了能提高体外成血管能力外,对其余指标均无影响;2.5%含药血清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成血管,并能显著提高VEGF及VEGFR2的表达;5%含药血清仅上调胞内VEGF的表达,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黏附.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上调VEGF-VEGFR2途径,诱导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部分说明了药物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随着病程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大血管、微血管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发因素,骨髓、外周血和脐血中存在一种细胞,被称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ceils,EPCs),它能进一步分化为内皮细胞而参与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与血管新生,在修复心梗患者心脏血管的病变,改善冠心病、肢体缺血、脑中风、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内皮祖细胞(EPC)功能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VEGFR)的影响。方法: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诱导处理内皮祖细胞后,采用MTT,Boyden小室、黏附试验和RT-PCR技术分别观察药物对EPCs增殖、迁移、黏附以及VEGF-VEGFR转录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含药血清对EPC增殖和黏附均有明显促进作用;药物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从5%含药血清的显著抑制到10%和15%含药血清的显著促进作用,且10%和15%含药血清均可明显上调VEGF和VEGFR的转录。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上调VEGF-VEGFR通路,影响内皮祖细胞功能,具有诱导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脉通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动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组按设计方案处理,观测血糖、空腹胰岛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病理切片。结果:分组处理3个月后,血糖模型纽和西药组均显著高于中药高、低剂量组(P〈0.05或0.01);血清胰岛素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药两个组均与模型、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切片内皮细胞平均脱落面积中药高剂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高剂量脉通方明显降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血清VEGF水平降低,具有明显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