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处方与煎服法:牛蒡子30~40克,白芷6~10克。可根据病情,用量由小逐渐加大。先煎牛蒡子,沸后煎1小时,再加入白芷同煎三次,每次煎30分钟左右。每剂煎汤量宜多些,至少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日3次温服,每日1剂,直至病愈。除个别患者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1~2次外(不需停药,继续服用2~3天后,大便次数可恢复正常),未见其他副作用。服药期间不配合其他中西药物或针灸等疗法。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病程越长效果慢。临床资料与疗效:男13例,女7例;年龄15~50岁;病程最短17天,最长810天,30天以内10例,31~50天4例,60~90天3例,90天以上3例。治  相似文献   

2.
参苓白术散炒煎治疗婴幼儿腹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运用加减参苓白术散炒黄后入煎的方法治疗 2 6例婴幼儿腹泻 ,并与西药治疗 18例进行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组 2 6例中 ,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6个月者 9例 ,6~ 12个月者 17例 ;病程 1~ 5天者 10例 ;6天~ 1个月者 10例 ,1个月以上者 6例 ;大便次数日行 3~ 4次者 7例 ,5~ 10次者 10例 ,10次以上者 9例。对照组 18例中 ,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6个月者 5例 ,6~ 12个月者 13例 ;病程 1~ 5天者 13例 ,6~ 10天者 2例 ,11天~ 3个月者 3例 ;大便次数 :日行 3~ 5次者 5例 ,6~ 10次者 6例 ,10次以上…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64例患儿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9岁,其中毛岁以下38例,4岁~8岁26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2年,症状除厌食生症外,伴有面色萎黄者30例,伴肌肉消瘦者12例,伴烦躁多汗者15例,伴少气乏力者6例,大便偶有不减化食物残渣或风沫者5例,舌边尖红老10例。2治疗方法四逆散加味:柴胡6g~15g,枳实6g~9g,白芍9g~15g,半夏5g~12g,炙甘草5g~12g,生牡蛎10g~18g,内金8g~12g,生姜5g~10g,大枣5枚为引。每日1剂,煎沸10Ynin,4岁以下,每隔Zh喂1次,每次20ml~10(ha;4岁以上每日服5次,每次50ml~300ml,1周…  相似文献   

4.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6岁,平均年龄36.7±7.8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4例,急性支气管炎1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8例,肺部感染8例。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按中医辨证施治,运用四三汤加减治疗,基础方:炙麻黄15g,杏仁10g,芦根0g,葛根15g,冬瓜仁20g,苡仁30g,苏子15g,葶苈子10g,牛蒡子15g,鱼腥草10g,甘草10g。功能:宣肺降逆,清热豁痰,止咳平喘,主治: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支炎急性发作,痰脓粘稠、量多者。煎服法:冷水适量浸泡20min,武火煎沸15~20min,取汁100ml,二煎取汁200ml,分3~6次顿服,1d1剂。方解:本…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4~ 11月 ,笔者对 2 0例经常规治疗 1~ 3天后 ,体温恢复正常 ,一般情况好转 ,但大便次数仍较频繁 ,每日 10~ 2 0余次 ,大便中血液多于粘液及脓液 ,里急后重较明显的患儿 ,加用云南白药辅助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20例均为我科住院患儿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1~ 8岁 ,平均 3.2岁 ;病程 1~ 15天。普通型 17例 ,中毒型 3例。2 治疗方法在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云南白药 ,1~ 3岁者每次 0 .0 8g,4~ 6岁者每次 0 .1g,7~ 8岁者 0 .12 5 g,每日 3次 ,以温开水调服。服药期间忌食蚕豆、鱼类、酸冷…  相似文献   

6.
玄枯牛子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结炎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88年~1996年,运用玄枯牛子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结炎4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在1~14岁之间;病程最短3天,最长12天。病因:有上感史者16例,有急性扁桃体炎史18例。病位:发生在颈下和颌下淋巴结者38例,腋下淋巴结者4例。2 治疗方法内服玄枯牛子汤:石决明、连翘、玄参各15g,牛蒡子12g,夏枯草20g,桔梗10g,薄荷6g。加减:发热恶寒加柴胡6g,黄芩9g;高热不退加生石膏30g,知母10g;局部硬结难散加大贝母10g,炮甲珠3g;咽痛加射干10g,板兰根15g;伴大便秘结加瓜蒌仁15g。外用元寸…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中药配合火针,治疗慢性腹泻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0~49岁;病程1~8年.大便次数每日3~9次,大便质稀,或夹有粘液、泡沫,甚者如水样,多伴随腹中不适、腹痛、腹冷、焦虑、失眠等症状.经结肠镜检或内科诊断为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结肠过敏.大便次数虽多于每日3次,但便质成形,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或特异性肠炎不列入本组. 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柴胡10g,白芍10g,白术10g,防风10g,木香10g,甘草6g,陈皮10g,葛根30g,羌活10g,藁本10g.舌苔黄腻,脉见滑象者,为湿郁化热,加黄连4g,马齿苋20g;腹胀气滞者,加乌药15g;兼有腹痛者,增加白芍剂量至20~30g;畏寒者,加桂枝10g.  相似文献   

8.
一般资料男7例,女1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28岁。病发于颈部者21例,颌下2例,腋下2例。用药方法全部病例均视病情轻重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痨西药。其中未化脓的15例加用中药升麻3g,玄参12g,赤芍15g,板蓝根30g,连翘15g,牛蒡子15g,蝉蜕9g,夏枯草15g,桔梗9g,甘草3g。水煎10~15分钟留取药液300ml分2次服用。已溃者配合换药。疗效标准与结果痊愈:淋巴结缩小至1cm以下或伤口愈合者20例,占80%;显效:淋巴结明显缩小但较正常仍大者5例,占20%,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89年4月至1992年5月,应用加味生化汤为主治疗流产及产后恶露不绝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般资料本组30例,年龄最大32岁,最小20岁。经产妇18例,初产妇12例。行人工流产术者7例,自然流产者1例,行引产术者7例,足月产者15例。均为流产后超过10天阴道仍不断出血,淋漓不净或产后20天恶露不绝。血色紫暗,夹有血块者12例,有臭味者4例,伴腹痛者7例,伴发热者2例。治疗方法:内服加味生化汤:炮姜6~9 g,当归12~15 g,甘草4~6 g,川芎9~12 g,桃仁9 g,益母草20~30 g,黑山楂15~20 g,丹参15~20 g。每剂加水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86年以采用中药、西药、中西药结合三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所得病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结合组。中药组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2个月;病程最长6天,最短1天,大便次数每日5次以下11例,6~10次16例,11~20次3例,20次以上1例;伴发热者5例,伴呕吐者6例;有轻中度脱水者共15例。西药组33例,其中男24例,女9例;年龄最大2岁半,最小4个月;病程最长5天,最短半天;大便次数每日5次以下12例,6~10次18例,11~20次2例,20次以上1例;伴发热者7例,伴呕吐者12例,轻中度  相似文献   

11.
笔者用《伤寒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改散剂治疗婴幼儿泄泻,临床观察86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岁以下者11例,1~3岁49例,3~6岁21例,7~9岁5例;病程1天以内者19例,2~3天30例,4~7天8例,7~15天27例,15~30天7例,1~2个月反复泄泻者4例;腹泻日5次以内者31例,5~10次40例,10次以上15例,均伴呕吐.发热者63例,其中38℃以内者41例,38.1~39℃17例,39.1~40℃5例;大便呈黄色稀水者21例,伴不消化食物者36例,青绿色水样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2月~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57例,采用中药止泻合剂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男41例,女16例;年龄3~6个月者14例,7~12个月者30例,1~3岁者13例;病程最长者5个月,最短者20天。日大便次数3次~5次者21例,10次以上者5例,余介于二者之间;大便性状:水样便24例,粘液便12例,豆渣样便3例,稀糊便18例;发热者10例,轻中度脱水者16例,重度脱水者2例,恶心欲吐者15例,合并营养不良者30例,佝偻病者14例。实验室检查:大便培养均阴性,镜检脂肪球(+~++)30例,脓球少许8例,红细胞少许3例,电解质失衡10例。诊断标准:按…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扁桃体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40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60岁,病程2 d~1个月。发病前均有明显的外感史,扁桃体1~3度肿大[1],其中伴扁桃体化脓12例。40例均应用多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改用中药治疗。1·2治疗方法加味银翘散基础方:连翘20 g,金银花15 g,山豆根15 g,板蓝根15 g,牛蒡子10 g,炒黄芩10 g,薄荷6 g,桔梗10 g,仙鹤草15 g,白茅根30 g,生甘草10 g。加减:发热重者加土茯苓30 g,大便干者加生大黄9 g,化脓者加川贝9g。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2次口服。…  相似文献   

14.
失笑散加味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月经过多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60例患者中年龄22岁~29岁者41例,30岁以上者19例;病程最短8天,最长2年。全部病例均经B超检查证实节育器位置正常,并经妇科及有关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2治疗方法蒲黄(包煎)9g,五灵脂(包煎)9g,仙鹤草609。伴有腰酸痛、小腹坠胀疼痛者,加杜仲15g,川断15g,白芍20g,元胡15g;伴经色鲜红、口渴喜冷饮等血热之象者,加丹皮12g,山振9g,黄芩9g;伴面色萎黄或白、气短懒言、行经色淡等气血虚弱症状者,加黄芪30g,当归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3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3个疗程。3治疗结果60例经治后…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196例中,男107例,女89例。4个月~1岁者50例,2~3岁63例,4~7岁59例,8~12岁24例。病程:就诊时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7天,大多数在10~30天之间。诊断依据①有3~5天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低热、咳嗽、流涕及打喷嚏等。②有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呛咳,并伴有咳嗽终了出现吸气性特殊的吼声,同时常吐出粘痰或食物。发作次数日少夜频,一般每日都在10次以上。③有百日咳流行病史及接触史。④血象: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高。⑤x线胸透无异常。治疗方法与效果“三子汤”组成:葶苈子3~9克、牛蒡子6~9克,莱菔子6~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4次服用。加减:发热者加  相似文献   

16.
崩漏,亦称“崩中漏下”。在妇科疾病中颇为常见。笔者自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运用自拟黄芪失笑散治疗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观察对象。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12岁。其中20岁以下者5例,21~30岁者10例,31~40岁者15例,41~50岁者20例;已婚42例,未婚8例;病程多在1~4个月,亦有发作年余;就诊时阴道出血持续时间7~20天者38例,21~30天者12例,31天~60天者2例。治疗方法基本方:黄芪30克白芍15克白芨30克夏枯草9克炒蒲黄9克(布包煎)炙五灵脂9克。  相似文献   

17.
所以载丸治疗先兆流产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1992年10月至1994年11月应用陈修园《女科要旨》所以载丸治疗先兆流产4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年龄22~30岁,平均26岁.既往有流产史28例,其中流产1次18例,2次9例,3次1例,先兆流产时间属早期(妊娠12周以内)者36例、晚期(妊娠12—20周)者40例.临床表现:患者来诊时,皆有不同程度之腰腹痛、腹压胀痛、阴道出血等症状.[治疗方法]基本方:白术、杜仲各15g,党参20g,茯苓10g,桑寄生30g,红枣十枚(去核).兼证加减:气虚加黄芪30g;血虚加阿胶12g;血热加生地15g,黄芩9g;腹痛加白芍12g;阴道出血加苎麻根12g,仙鹤草12g;腰痛加熟地20g,川断15g,菟丝子30g;恶心呕吐加竹茹9g,砂仁3g.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待症状消失后,停药观察7—10天仍无症状者为痊愈.  相似文献   

18.
<正> 药物组成:党参、炒山药、炒白术各25g,炒扁豆、茯苓各20g,藿香、姜半夏、炒车前子各15g,焦三仙、醋炒米壳各10g。上药共研细粉,1岁内服0.5~1g,1~2岁服1~1.5g,3岁以上服2~3g,日3次。 治疗100例患儿,男56例,女44例;4~12个月者40例,1~2岁者44例,2岁以上者16例。病程1天~2个月,1~4天者34例,5~10天者29例,10天以上者25例,1个月以上者12例。伴呕吐者32例,伴发烧者37例,伴轻、中度脱水者10例。大便3~9次/d者72例,10次以上者28例。大便高倍镜检阴性者40例,白细胞少许者36例,脂肪球+~+++者24例。治疗中,伴高热者给以解热药,伴Ⅰ~Ⅱ度脱水者加服口服补液治疗,均未加用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大便成形,1~2次/d)76例,好转18例,无效6例。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法:板蓝根、大青叶各10~30g,二花、连翘、蒲公英各10~20g,葛根6~12g,柴胡、黄芩各8~10g,姜蚕4~6g。热邪偏盛者加石膏30~60g,知母10~15g;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6~15g,枯梗3~6g;颉下淋巴结肿大加夏枯草10~15g,皂刺6~10g,土贝母3~6g;呕吐加竹茹10g;腹痛加白芍9~15g,甘草4~6g;睾丸肿痛加橘核、荔核、川楝子各10~15g。煎服法,每剂药煎2次混合后1d分3~6次服,3岁以下小儿或者呕吐者,可少量多次频服。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1992—1994年夏秋间用本院自制之“清肠煎”口服液治疗湿热型泄泻80例,效果尚称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80例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3岁,平均28岁,病程最短6小时,最长4天.全部病例均选择中医辨证为湿热型泄泻者.[治疗方法]“清肠煎”组方:葛根40g,地锦草100g,藿香30g,车前草60g.由本院制剂室制成250ml瓶装口服液.成人每次服60ml,小儿20~30ml,一日2~3次.伴呕吐、失水或不进食者的酌情给予静脉补充糖水及电解质.[治疗结果]治愈:服药4天,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正常,49例(61%).好转:症状显著减轻,大便每日不超过3次,28例(35%).无效:泄泻次数每日仍在4次以上,粪检仍有少量粘液白血球,3例.总有效率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