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种香茶菜药材紫外光谱的除趋势对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水良  陈文荣  方芳 《中草药》2002,33(11):1028-1030
目的:了解香茶菜属不同产地,同一种不同的器官在紫外光谱上的差异情况,明确基于紫外光谱的除趋势对应分析在药材比较上的应用前景,测定了香茶菜属中的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显脉香茶菜I.nervosa和大萼香茶菜I.macrocalyx不同产地和器官15个样品的紫外光谱,以波数-吸光度为指标,以紫外光谱为对象,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spondence Analysis,简称DCA)比较15个样品在紫外光谱上的差异程度。结果:(1)来自不同产地的香茶菜,其紫外光谱图有较大的差异,(2)来自同一产地的同批大萼香茶菜(或显脉香茶菜)样品,它们紫外光谱图非常接近;(3)大萼香茶菜和显脉香茶菜与香茶菜的紫外光谱差异不很大;(4)3种香茶菜的茎和叶的紫外光谱差异明显,表明不同地理源的香茶菜属植物,它们的药效会有较大差异,在香茶菜属植物入药时,应该注意区分茎和叶药效上的差异,大萼香茶菜,显脉香茶菜可以考虑作为香茶菜的代用品,结论:基于紫外光谱的DCA在反映不同的样品植物化学组成差异程度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丁兰  汪汉卿 《中草药》2005,36(2):190-191,223
香茶菜属植物是我国民间广泛使用的草药,供药用的约有30余种。主产于河南的冬凌草和毛叶香茶菜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已作为市售抗菌消炎、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甘肃省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地民间以其茎叶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无明肿痛。刘晨江等[2]从河南产的总序香茶菜中提取到一种二萜化合物rubescensinD,另未见其他有关总序香茶菜化学成分的报道。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本实验对甘肃产总序香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嫩枝叶中分离得到多种结晶成分…  相似文献   

3.
对香茶菜属多种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表明,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贝壳杉烯二萜普遍存在于该属植物中,并大多具有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就近年来研究的腺花香茶菜等19种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细胞毒活性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浙江产香茶菜属植物8个居群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方芳  郭水良  黄华  毛晓燕  郭卫东 《中草药》2003,34(6):553-556
目的 从DNA分子水平上探讨香茶菜属植物种群变异特点。方法 从7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具有较高多态性检测能力的引物。用这10个随机引物对浙江境内3种香茶菜的8个居群进行了RAPD分析,对得出的RAPD结果应用SPSSl0.0进行的聚类分析和应用CANOC03.10进行的除趋势对应分析。结果 共检测出144个位点,其中单态位点11个,占7.64%,多态位点133个,占92.36%。分析结果表明,浙江产香茶菜不同种、同一种的不同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其中种间的差异要大于种内,大萼香茶菜Isodon macrocalyx居群间的差异要比香茶菜I.amethystoides居群的小。结论 香茶菜形态与化学成分的变异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叶其馨  蒋东旭  熊艺花  黄琳  赖小平 《中成药》2006,28(10):1482-1484
目的:分析比较溪黄草、狭基线纹香茶菜及线纹香茶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正确鉴定和评价溪黄草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溪黄草等三种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似,线纹香茶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显著。结论:民间以狭基线纹香茶菜作为溪黄草药材使用有一定依据,但线纹香茶菜不宜用作溪黄草药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产自云南中甸的黄花香茶菜Isodon sculponeatus(Vaniot)Kudo茎叶的二萜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HPLC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产自云南中甸的黄花香茶菜茎叶中分离得到了14个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延命草素(enmein,1),表诺多星(epinodosin,2),黄花香茶菜甲素(sculponeatin A,3),黄花香茶菜乙素(sculponeatin B,4),诺多星(nodosin,5),sculponin F(6),大鄂变形甲素(macrocalyxoformin A,7),isodocarpin(8),sculponin B(9),皱叶香茶菜素(rugosanin,10),黄花香茶菜素D(sculponeatin D,11),黄花香茶菜素K(sculponeatin K,12),黄花香茶菜丙素(sculponeatin C,13),显脉香茶菜新素(rabdonervosin A,14)。结论化合物7、8、10、12和14为首次从黄花香茶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稚颖  李法曾 《中药材》2007,30(7):780-785
目的:对中国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进行分类鉴别研究。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十字花科独行菜属10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果:独行菜属植物气孔器在叶上、下表皮均有分布,气孔类型主要为不等细胞型,其次为无规则型,在少数植物种类中偶见平列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或弓形、浅波、波状;独行菜属植物在叶表皮特征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同一种植物叶上、下表皮同形或近同形,叶表面仅被单毛或无毛;扫描电镜下叶片角质层通常具有条状波纹,气孔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叶表皮细胞形态、垂周壁式样、气孔类型、气孔指数与气孔器大小以及叶片角质层特征等对该属种的区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叶表皮特征研究可用于中国独行菜属种间分类鉴别研究,为该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和开发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尾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宁  李春 《中药材》1998,21(7):347-349
从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a)的茎叶中分离得到四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为Kamebakaurin、乌索酸、胡萝卜甙和甘草甙。甘草甙为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获得,其~(13)C-NMR数据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三种香茶菜的性状与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增喜  张平兰 《中药材》1993,16(9):22-22
香茶菜是唇形科植物香茶菜Rabdosiaamethysoides(Benth.)Hara的根茎,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脘痛等症,亦可用于肿瘤病症的治疗。笔者在验收香茶菜药材时,发现有数种不同性状的香茶菜混杂在一起,经鉴定为香茶菜、大萼香茶菜和长管香茶菜等的根茎。本文报道上述三种香茶菜的性状与薄层色谱鉴别结果。一、实验材料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oides(Benth.)Hara和大萼香茶菜R.macrocalyx(Dum)Hara于1992年9月采自浙江省富阳县三山镇,长管香茶菜R.longituba(Miq)Hara于1992年9月采自浙江省桐庐县芦茨乡。以上材料均为根茎,作者采集并据文献鉴定。  相似文献   

10.
蓝萼香茶菜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王冰  张宁 《中草药》2006,37(8):1142-1144
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var.glaucoca-lyx(Maxin.)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及朝鲜、日本、原苏联远东地区。蓝萼香茶菜为民间药,性味苦、寒,具有健胃、清热解毒、活血等功能,用于治疗胃炎、脘腹胀痛、肝炎初期、感冒发热等。蓝萼香茶菜茎叶中主要含有蓝萼甲素、蓝萼乙素、蓝萼丙素、蓝萼丁素、蓝萼戊素(glau-cocalgxin E)、木栓酮、乙酰熊果酸、齐墩果酸、熊果酸、2α-羟基熊果酸、2α,3α-羟基熊果酸、ent-7β,14α,15β-三羟基-16-贝壳杉烯-3-酮、山香三萜二烯酸、阿江榄仁酸、毛花猕猴桃酸B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麻黄属6种植物茎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麻黄属植物茎、叶表面气孔及微形态特征观察,为其遗传育种及分类研究提供重要微观特征和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6种麻黄属植物茎、叶表面气孔密度、气孔长轴、短轴、气孔形态及茎、叶表面特征。结果:6种麻黄属植物之间气孔密度、茎、叶表面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气孔表现出典型旱生植物的特征,略下陷,气孔保卫细胞被厚的角质层覆盖,并形成突起状角质唇状物;气孔大小、形状在种之间无明显区别;叶表面、茎表面气孔均属于无规则型,但形状明显不同,前者主要呈长方形或六边形,后者为窄条形或哑铃形。结论:麻黄属植物气孔的类型及特征比较固定和保守,气孔的大小、形状仅在种内有变异,种间差异较小,分种的价值不大,但在植物分类上具有重要的鉴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冬凌草叶片形态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8种不同叶型冬凌草叶片形态特征、叶表皮特征的观察及叶片主要性状的测量,探讨冬凌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冬凌草叶型多样性进行了观察描述,并采用直尺对叶片主要性状如:叶长、叶宽、叶先端长、宽度进行了测量;对不同叶型冬凌草叶表皮进行了剥离和临时制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其叶表皮特征。结果不同叶型的冬凌草其表皮细胞的形状、气孔类型均相同,但其叶基形状、叶长、叶宽、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细胞的数目、气孔长度、宽度及气孔密度等)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冬凌草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叶外部形态特征及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出现了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第二茬溪黄草药材中迷迭香酸、总二萜、总黄酮的含量,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为按中药材GAP原则制定相关标准操作规程(SOP)并实施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溪黄草基地产不同采收期第二茬溪黄草药材中迷迭香酸和总二萜、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的第二茬溪黄草药材中迷迭香酸含量差异较大,而总二萜、总黄酮的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差异达10倍之多。溪黄草品种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采收时间均呈正相关,线纹香茶菜和纤花香茶菜品种中3种成分的含量在考察期内处于一个上下波动的状态,作者建议第二茬溪黄草品种和线纹香茶菜、纤花香茶菜品种的最佳采收期分别在第一茬采收后第120~140天和第60天左右。结论:2种含量测定方法均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本实验中所用的样品均采自溪黄草种植基地,对第二茬溪黄草药材资源利用价值的评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于指导第二茬溪黄草药材的采收和溪黄草GAP基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香茶菜免疫活性成分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药理评价为导向,分离香茶菜中具有免疫活性的部位.方法:以有丝分裂原伴刀豆蛋白A(ConA)活化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采用噻唑盐(MTT)实验方法,体外检测香茶菜提取物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筛选具有免疫活性的有效部位.结果:香茶菜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部位是FA、FC;而FB和FD则在不同浓度下有增强与抑制的不同作用.从FB中进一步分离得到的FB-1和FB-2以免疫增强作用为主,而FB-3和FB-4则以免疫抑制作用为主.结论:香茶菜中含有免疫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天南星族药用植物叶的显微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孙红祥  薛祥骥  张琦  叶益萍 《中草药》2000,31(12):933-938
目的:为天南星族药用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浙江省天南星族药用植物11种6变种1变型共45个样品叶的表面和横切面进行显做观察及其特征比较。结果:这些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栅表比,气孔的类型、分布、气孔指数,叶肉组织中草酸钙结晶体的形状、大小、分布以及针晶囊细胞的形状等特征有较明显的种间区别,且较稳定。文中以表形式描述了这些值物叶的显微特征,并列出显微特征检索表。结论:叶的显微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1)有利于此类植物种类的鉴别;(2)对此族植物分属有重要意义;(3)为此族某些类群植物的合理分类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nt-kaurane diterpenoids from Rabdosia rubescens. Methods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chromatographie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spectral analyses. Results Four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bisrubescensin E (1), 2α,3α,24-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2), 2α,3α,24-trihydroxyurs-12,20-(30)-dien-28-oic acid (3), and 6,7-dihydroxycoumarin (4). Conclusion Compound 1 is a new asymmetric ent-kauranoid dimer. Compound 2 is isolated from the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Compounds 3 and 4 are isolated from the plants of Rabdosia (Bl.) Hassk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6种不同基源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对钩藤药材进行分种鉴别。方法:研究光镜下6种钩藤属植物的茎、钩、叶横切面特征和粉末显微特征。结果:不同种的钩藤在组织构造方面有基本相同之处,由外到内均由表皮、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及髓部组成。大多数钩藤的皮层、韧皮部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均含棕色内含物。但各种之间又有不同特征,如主脉在叶的腹背面突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维管束的个数以及薄壁细胞中可见的草酸钙晶体类型。6种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比较研究表明,茎的横切面观轮廓、表皮毛的有无、韧皮部与木质部比例、形成层是否明显成环、射线宽窄和导管散在或径向相连以及髓部所占比例;叶主脉在叶的腹、背面凸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和薄壁细胞中所含晶体种类;钩的形状等可作为钩藤属分种鉴别依据。粉末鉴定主要依据表皮细胞的形状、表皮细胞内是否存在油滴状物以及有无梯纹、环纹和网纹导管加以区别。结论:以上特征可以作为不同基源钩藤药材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国产21种卫矛属药用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积累卫矛属Euonymus L.药用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方面的分类学资料,以探讨和解决分类学中的一些问题.方法:29份材料包括卫矛属5个组的21种植物(16种,4变种,1变型)叶表皮进行了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皮细胞一般呈不规则皱波状或者多裂深波状.气孔只存在于下表皮细胞(白杜和半常绿白杜除外).气孔类型有无规则型、不等型、环列型及其过度类型.结论:研究表明,一些叶表皮形态特征(角质膜、保卫细胞形状、气孔外拱盖内缘、气孔外拱盖表面、气孔类型)包括能为卫矛属植物鉴定提供一些解剖学证据,支持如下分类处理:长梗刺果卫矛、刺果藤杜仲、疏花刺果卫矛应并入刺果卫矛;半常绿白杜并入白杜;披针叶卫矛应并入西南卫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臭冷杉的叶和小枝进行组织学研究。为正确角药提供鉴定依据。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Jeffrey液处理后的叶表皮内表面及干燥小枝木材;光镜观察幼茎的横切,叶的横切及小枝木材的徒手切。结果 发现臭冷杉叶气孔下陷,副卫细胞4个,下皮层细胞只有上,下表皮的中段有一层分布,内皮层无凯氏加厚;叶肉叶树脂道2个,中生;维管束2,木材中无树脂道,木射线完全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端壁和水平壁具节状加厚;交叉场纹孔松木型。结论 以上结果可作为臭冷杉药材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