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药物HTP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0mg·kg-1)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贝那普利)、HTP预防高剂量组、HTP预防低剂量组、HTP高剂量组、HTP低剂量组,每组10只。两预防给药组于糖尿病模型成立后立即给药,后两组于模型成立后4周给药,高剂量组按600mg/kg、低剂量组按200mg/kg灌胃给药。每两天测定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各一次;2、4、6、8w时测定血糖,4、6、8w时测定血甘油三酯;实验第4、8周时取24h尿液测定尿量、尿液微量白蛋白。8w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冈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肾脏指数,同时取肾脏组织行HE、PAS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成功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大鼠肾脏指数明显升高;肾小球肥大,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经HTP干预后大鼠生化指标和肾脏指数有明显改善,血甘油三酯明显降低;肾脏病变减轻。结论:HTP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在糖尿病大鼠成模后第4周处死动物,取肾组织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肾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对照组大鼠的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且彼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4周病程时,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突融合。结论: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肾脏的超微结构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X受体(LXR)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不同时间段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分别于4、8、12周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测定体质量、血糖、血肌酐、尿蛋白定量(24 h);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法测定4、8、12周LX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结果提示,从实验第4周开始,LXR表达量开始提高,12周达到最高(P<0.05);蛋白印迹法结果可见4周开始增加,12周表达达到高峰。8周高于4周,12周高于8周(P<0.05)。结论实验组肾小管上皮细胞LXR的表达下调在糖尿病大鼠的肾损伤中起了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和排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罗格列酮(4mg.kg-1.d-1)治疗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第1、4、6、8周尿CTGF排泄率(ELISA法),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于第8周处死大鼠,每组各5只,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CTGF蛋白表达。结果第4、6、8周糖尿病大鼠治疗组及糖尿病模型组尿CTGF排泄率及第8周肾皮质CTGF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低(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肾脏CTGF表达和排泄,这可能与其保护肾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C)、糖尿病组(M)、治疗1组(T1)、治疗2组(T2)和治疗3组(T3)。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用链尿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T1、T2和T3组分别于大鼠出现高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及肾脏早期病理改变时给予巴曲酶治疗O实验共进行8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体质量、饮食、饮水量、精神及尿量变化。每2周检测血糖1次,于实验第2周、6周、7周和8周分别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大鼠尿液,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量。8周末时,在10%水合氯醛麻醉状态下,腹主动脉取抗凝血和血清,用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BS)、血肌酐(ScrJ、l尿素氮(BUN)等指标,并计算血清肌酐清除率(Ccr)。留取单侧肾脏称重,计算肾脏肥大指数(肾重/45质量)。结果4周末发现糖尿病组大鼠肾脏基膜增生系膜区扩大,出现早期。肾脏病理改变。2、6、7、8周糖尿病组大鼠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给予巴曲酶治疗后,白蛋白排泄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8周末发现糖尿病大鼠Scr、BUN、HbAlc、肾脏指数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0.05),Ccr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症状均有所缓解(P〈0.01或0.05)。结论巴曲酶可能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控制血糖,阻断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林鹭平  李兴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01-320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观察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6、10、14周空腹血糖(VBG)、血清IGF-1,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脏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I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随着病程的延长,血清IGF-1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大鼠肾组织IGF-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肾组织IGF-1与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生显著相关.提示IGF-1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其中IGF-1可能发挥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降浊颗粒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诱发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人选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阳性药对照组(开搏通14mg·kg^-1·d^-1)、补肾降浊颗粒大剂量组(10.4g·kg^-1·d^-1)、补肾降浊颗粒中剂量组(5.2g·kg^-1·d^-1)、补肾降浊颗粒小剂量组(2.6g·kg^-1·d^-1)和模型对照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24只。给药组分别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12周。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同等情况下给予蒸馏水。每隔4周测定体重、血糖、血肌酐和尿肌酐、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实验8周末、12周末每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称双肾重量,计算肾指数,并通过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改变。结果实验12周末补肾降浊颗粒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状态,增加体重;减少24h尿蛋白排泄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降低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制肾脏肥大,改善肾脏病理改变;结论补肾降浊颗粒能够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肥大及高滤过,降低24h尿蛋白排泄量,改善肾脏病理结构,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肾小球病变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A组)、糖尿病组(B组)、福辛普利治疗组(C组)、氯沙坦治疗组(D组),检测第1、2、4、12周血糖、24h尿TGFβ1排泄率以及Alb排泄率。于第4周、第12周处死大鼠获取肾,计算肾脏肥大指数,分离皮髓质,检测肾皮质TGFβ1蛋白水平及皮质TGFβ1mRNA水平。结果①尿Alb排泄率与尿TGFβ1排泄率:各实验组尿Alb排泄率与尿TGFβ1排泄率随病程延长进一步增加,二种药物治疗均可使尿Alb排泄率与尿TGFβ1排泄率明显减少,但不能使其恢复正常。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大鼠肾皮质TGFβ1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随病程延长增加更加明显,二种药物治疗组大鼠肾皮质TGFβ1蛋白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③各时期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量B组最高,C、D组大鼠肾皮质TGFβ1蛋白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早期以C组减少更为明显。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量与尿TGFβ1排泄率呈正相关。结论肾脏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之一,尿TGFβ1排泄率可以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和评价病变程度的标志物之一。福辛普利、氯沙坦具有确切肾脏保护作用,且福辛普利早期作用较氯沙坦更为明显。这种作用部分与其抑制肾脏TGFβ1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氯沙坦对大鼠糖尿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36只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氯沙坦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在模型建立1周后氯沙坦组灌胃给予氯沙坦5 mg·kg-1·d-1,共12周.检测各组第1,4,12周血糖、24 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白蛋白(Alb)排泄率;分别于第4和12周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取肾,称重,计算肾脏肥大指数;分离肾皮髓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透视电子显微镜检查肾小球基底膜、系膜区的病理改变.结果第4和12周时模型组尿Alb,RBP排泄、肾脏肥大指数和TGFβ1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氯沙坦组的这些指标则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电镜显示模型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和系膜细胞增生;氯沙坦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也有不规则增厚,较同时期模型组减轻.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损害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氯沙坦抑制肾脏TGFβ1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PKC-βⅡ及IV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枸杞多糖干预组,检测糖尿病成型12周时各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肾脏形态学指标及PKC-βⅡ、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枸杞多糖干预组肾肥大指数、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肾脏形态学指标均有改善,且PKC-βⅡ、Ⅳ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减低。PKC-βⅡ、Ⅳ型胶原与肾功能、肾脏形态学指标存在正相关。结论:枸杞多糖可以通过抑制PKC-βⅡ、Ⅳ型胶原的表达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来氟米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米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来氟米特组(C组)和氯沙坦组(D组)。分别于糖尿病成模后8、12周处死,观察24h尿蛋白排泄量、尿素氮(BUN)、肌酐(Scr)、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VEGF mRNA表达。结果:8、12周末糖尿病模型大鼠(B、C、D组)的Scr、BUN及24h尿蛋白较正常对照组(A组)均有显著增高(P〈0.01);12周末时B、C、D组大鼠的Scr、BUN及24h尿蛋白均较8周时有所增加;来氟米特(LEF)干预组及氯沙坦干预组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LEF干预组及氯沙坦干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氟米特和氯沙坦均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VEGF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组织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方法:取大鼠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自来水)和治疗组(来氟米特,5mg·kg-1·d-1),每组16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于第4、8周末各组随机取样8只,检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生化指标及肾脏肥大指标的变化,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PDGF表达。另设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第4周除血糖外、第8周除甘油三酯外,其他生化指标、肾脏肥大指标以及肾组织中PDGF表达均降低。结论:来氟米特可能通过下调糖尿病模型大鼠肾组织中PDGF表达来实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nephrin、podocin表达的影响及对TP的调节作用。方法高脂高糖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对照组(DM组)与TP治疗组(DT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C组)。8周末测血糖及尿清蛋白(UAL);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各组肾组织nephrin、podocin蛋白的表达。结果 DM组较NC组UAL明显升高,DT组较DM组UA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P可改善其病理改变及足细胞超微结构;DM组较NC组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干预8周后可明显恢复nephrin和podocin蛋白质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可能通过恢复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与podocin蛋白表达来减少UAL排泄。  相似文献   

14.
刘光  穆维新  沈亚欣  郭庆军  王绵 《河北医药》2012,34(23):3525-3527
目的通过检测核因子-κB、白介素-4、白介素-6在糖尿病大鼠模型肺组织中表达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在糖尿病肺炎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5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20)和糖尿病组(n=30)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光镜及电镜观察10周、20周时对照组及糖尿病组的大鼠HE染色后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用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肺组织胶原沉积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白介素-4,6动态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间隙增厚,肺间质和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胶原含量明显增多,糖尿病组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白介素-4、白介素-6表达增多。结论糖尿病大鼠肺组织出现了炎症改变,糖尿病大鼠肺炎症的发生可能与核因子-κB、白介素-4、白介素-6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氨基胍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饮食及注射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氨基胍组,并设对照组,分别于16周观察大鼠肾脏形态结构、肾脏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和肾皮质AGEs含量。结果电镜下见糖尿病组肾脏小管上皮细胞呈典型的凋亡改变,氨基胍组细胞凋亡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Bcl-2、Bax表达较对照组增多,氨基胍组Bcl-2蛋白表达较糖尿病组增多,Bax蛋白表达减少。氨基胍组大鼠肾皮质AGEs含量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结论氨基胍可通过降低糖尿病肾皮质AGEs含量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抑制肾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Toll样受体(TLR)4和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实验第4、8、12周,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肾脏肥大指数和尿蛋白定量(24 h),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分别检测肾组织TLR4和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电镜下观察第12周肾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糖尿病组的血糖、肾脏肥大指数和尿蛋白定量(24 h)显著增加(P<0.05),肾组织TLR4和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肾小球基底膜显著增厚,系膜和系膜细胞显著增生;辛伐他汀治疗组的上述各项指标较糖尿病组均明显降低(P<0.05),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有增高趋势(P<0.05),病理改变亦明显减轻,但仍达不到正常对照水平。结论辛伐他汀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LR4和NF-κ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尿蛋白而减轻糖尿病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P2X3受体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n=30)和对照组(n=10)。按照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STZ注射前和注射后第7、14、28天分别测定大鼠血糖、体重以及机械性痛阈的变化。造模组又均分为造模1周组、造模2周组、造模4周组三个亚组。在造模前及造模后1、2、4周利用von Frey hairs法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并通过Real-time法测定每个时间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P2X3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糖尿病大鼠毛色暗淡,尾静脉采血点愈合缓慢,每日饮水,饮食,尿量显著增加,表现符合糖尿病大鼠的临床特征。各模型组血糖浓度均〉16.7 mmol/L,各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大鼠体重较对照组同期大鼠增长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组机械痛阈在造模1周后明显下降(P〈0.01),并持续至4周(P〈0.01);在造模1周后脊髓DRG内P2X3受体表达水平出现显著上调(P〈0.01)。大鼠P2X3受体表达水平变化与机械痛阈的下降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早期大鼠脊髓DRG P2X3受体表达即出现上调,并与疼痛相关,说明P2X3受体可能在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疼痛的发生及痛敏的维持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