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并发张力性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CT引导下行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的181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张力性血肿9例,发生时间在拔除引流管后7~14 d,平均10.2 d。更换穿刺入路后,再次穿刺引流术治疗,所有病人症状再次穿刺引流术后均改善。出院时GCS均为15分,GOS评分5分6例,4分3例;出院后1个月复查无复发。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仍可出现张力性血肿,可以再次通过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临床症状迅速缓解,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张力性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张力性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于脑出血后10-22d临床症状加重,脱水治疗无效,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诊断为张力性血肿。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4例行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2例,轻残者3例,重残者1例。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正确诊断是关键,外科手术,尤其是微创血肿引流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颅内血肿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普通心电电极片CT定位法辅助穿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行颅内血肿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穿刺。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并对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定位法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提高穿刺定位准确性及颅内血肿清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适宜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的CT表现及其机制。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96例,出血后进行动态CT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9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另2例病情加重行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治愈。出血3d内血肿CT表现为高密度、边缘锐利,血肿周边有条状低密度环绕;出血后3~20d血肿CT表现为密度降低,血肿周边有片状低密度影,占位效应明显,出现较大面积花环状强化;出血后20d以上CT表现为密度进一步降低、边缘模糊,占位效应减低,仍有环状强化。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张力性血肿为血肿液化吸收过程中普遍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其形成机制可能与血肿壁动脉血管扩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以及手机软件Sina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前运用3D-slicer软件进行血肿等三维重建,之后在手机软件Sina的辅助下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 20例均成功穿刺血肿,其中15例达预设位置。术后第二天行头颅CT检查示引流管均位于血肿腔内,未发现颅内再出血及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3D-slicer软件可以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治疗提供客观、精确的定位,而手机Sina软件可以指导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重力位血肿穿刺定向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确定平卧位时血肿低重力部位和皮肤穿刺定位点,采用单孔定向血肿引流管进行反重力方向定向引流.结果 所有病人置管位置及方向与术前设计均吻合.脑内血肿充分引流55例,因颅内再次出血行开颅手术1例.拔管时间为术后2~5 d,平均3.8 d;病人平均住院15.6 d.术后随访1~6个月,GOS评分5分12例,4分27例,3分16例,2分1例.结论 使用血肿定向引流管行低重力位定向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有效、便捷、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钻孔注入尿激酶引流颅内血肿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定位引导下行钻孔注入尿激酶引流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外伤性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及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注入尿激酶颅内血肿引流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控制血压,加强颅内压的监测和引流管的护理,保持正确体位及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28例患者颅内血肿术后3~7d消除,CT证实血肿消除80%~90%后拔除引流管。引流后再出血2例,开颅清除血肿后痊愈。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及外伤性脑出血早期采用钻孔注入尿激酶颅内血肿引流术,对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可进一步保证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同时能有效地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分析采用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4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外科常规开颅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再出血4例,死亡6例,病死率14.3%。ADL:Ⅰ级8例,Ⅱ级11例,Ⅲ级12例,Ⅳ级3例,Ⅴ级2例。结论 采用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肿腔穿刺加脑室外引流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微创颅内血肿加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60例病人按ADL标准:Ⅰ级65例,Ⅱ级42例,Ⅲ级25例,Ⅳ级10例,Ⅴ级2例,死亡16例,病死率10%.结论 血肿腔穿刺加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脑立体定向穿刺抽吸置管,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幕上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的方法.方法对82例幕上高血压深部脑出血,行CT脑立体定向穿刺抽吸血肿约50%-70%,然后置管尿激酶灌注引流,并对16例血肿破入脑室者,于穿刺对侧行持续脑室外引流术.结果术后半年随访ADL分级,Ⅰ、Ⅱ级46例,Ⅲ级27例,Ⅳ级5例.V级2例.术后死亡2例.结论对于幕上高血压深部脑出血行CT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残率,提高存活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收集152例幕上性脑出血患者的入院各基线资料及发病24 h时的HMGB1水平和发病后3或4 d复查头颅CT显示的相对水肿体积。结果 初入院的HMGBl水平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4 h患者HMGBl水平与第3或4 d CT复查显示的相对水肿体积呈正相关(r=0.87,P=0.001)。结论 脑出血后HMGBl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脑水肿体积进展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继续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出现血肿持续扩大,将其与未出现血肿扩大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长期饮酒、糖尿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体重指数高、发病至第一次CT时间短(<2h)、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高血糖和早期大量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饮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发病至第一次CT时间短(<2h)、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和早期大量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长期饮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以及出血后大量使用甘露醇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高度警惕血肿继续扩大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脑出血及脑水肿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并发脑出血及脑水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术后复查CT示脑水肿,加强脱水利尿治疗后好转;2例术后复查CT示瘤腔内少量出血伴重度脑水肿,激素治疗并加强脱水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复查CT示脑内血肿伴中线结构移位,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有轻偏瘫及癫痫,经功能锻炼后肌力在Ⅲ~Ⅳ级。结论 术中静脉损伤可能是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脑出血及脑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前充分影像学评估、术中按临床分型充分保护静脉、术后规范化管理,可降低术后脑出血和脑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7月~2014年6月158例非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脑水肿情况分为迟发性脑水肿组(观察组73例)和非迟发性脑水肿组(对照组85例),对可能影响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因素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2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和吸烟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糖值、纤维蛋白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出血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 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表明纤维蛋白原,MMP-9,NIHSS评分、血糖水平及出血量是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纤维蛋白原,MMP-9,NIHSS评分,血糖水平及出血量是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如手术时机,血肿量,血肿破入脑室,出血部位,再出血,尿激酶的应用等。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CT定位、简易的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共137例。结果:术后再出血10例,以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ADL142例、ADL230例、ADL310例、ADL425例、ADL530例。结论:选择临床分级轻、中型及脑疝未形成的病人,手术时机以发病后7~24小时内应用CT定位微创手术及尿激酶溶解治疗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症状恶化且在24h内行2次头颅CT检查的病历资料,并分为血肿扩大组及血肿稳定组,分析各组病情恶化原因。结果42例血肿扩大组经治疗后死亡18例,22例血肿稳定组经治疗后死亡5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死亡率高,导致早期病情恶化的因素主要是血肿扩大,血肿扩大与血压、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血肿稳定但病情恶化与首次头颅CT血肿大小,出血部位、颅腔代偿能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Surgical experience with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n present as loba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an elderly person, presumably due to increased fragility of the vessels affected by amyloid deposition. For this reaso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suspected of having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have often been treated nonsurgically. Since 1983 we have evaluated 11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nine women and two men, mean age 73 years) who have undergone either intracerebral hematoma evacuation or brain biopsy. Nine of the 11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hich was unilobar in three patients and multilobar in six and involved the parietal lobes seven times, the frontal lobes four times, the temporal lobes four times, and the occipital lobes twice. These nine patients underwent hematoma removal, with no cases of abnormal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or recurrent hemorrhage. Six patients improved neurologically, and two were unchanged after hematoma evacuation; the remaining patient had a fatal cardiopulmonary arrest during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During follow-up in seven patients (median 11 months, range 1 week to 74 months) none experienced a recurrent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four continued to improve. Two of the 11 patients had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diagnosed by brain biopsy as part of an evaluation for dementia, also without surgical complications. This series suggests that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may safely undergo operative procedures, and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ay show neurologic improvement following evacuation of the hematoma.  相似文献   

18.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NSE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动态观察患的血浆NSE水平、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总的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的血浆NSE水平存各个时间点上无明显差异,尼莫地平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评分在病程第14d时无显性差异,在第30、90d时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急性期静脉应用尼莫地平有可能改善患的预后。血浆NSE不宜做为临床评价脑出血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三维重建单(双)靶点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2例,将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输入Access数据库,利用单因素模型分析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率、远期预后和血肿增加的影响因素,并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进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血肿增加、肺部感染、出血部位为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肺部感染、血肿增加、血肿波及中脑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两周肌力≥Ⅱ级是保护因素;血肿破人脑室(〉4分)是影响血肿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时,应防止血肿增加和肺部感染,以改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的综合治疗,包括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合理控制血压和降低颅内高压,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对高血糖、消化道出血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150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27例,病死率18%;经治疗后3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ADL)标准判定,Ⅰ~Ⅲ级占80.49%。结论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不仅需要早期或超早期的手术治疗,同时也需要围手术期合理的控制血压、降颅内压、良好的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这对危重患者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较好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