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观点认为,肠道只是消化器官,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场所,近10年研究发现,肠道还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承担着总面积高达400~600m2肠黏膜的防御任务,免疫屏障已被认为是最重要屏障之一。[1~2]肠黏膜屏障与危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关系密切,而免疫屏障又是肠黏膜屏障最主要的组成之一,加强对肠黏膜免疫屏障的研究及  相似文献   

2.
3型固有淋巴样细胞(type 3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3s)多见于胃肠道固有层、皮肤黏膜、肺等处,是肠道黏膜屏障固有免疫的关键细胞之一,具有连接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和维持肠稳态的重要作用。ILC3s在肠道受到微生物、神经递质、昼夜节律、饮食及代谢产物等的调节,参与肠道感染、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病过程,为进一步研究ILC3s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可能的治疗靶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皮肤、黏膜组织是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屏障。机体的黏膜组织总面积远大于体表皮肤,并且与体内广泛分布的淋巴组织紧密相连。病原体进入机体引起的感染90%以上与黏膜有关。由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器官黏膜与外界相通,因此其具有感染病原微生物的高风险。如呼吸道  相似文献   

4.
<正>黏膜组织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道重要屏障。人体黏膜组织的总面积远远大于体表皮肤,并且与体内广泛分布的淋巴组织紧密相连。由于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等器官与外界想通,因此在其黏膜表面存在大量微生物,研究发现人体病原体感染90%以上与黏膜有  相似文献   

5.
<正>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黏膜免疫系统作为机体防御功能的第一道屏障,在抵抗病毒入侵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因此,黏膜免疫的相关性研究日益成为临床与科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黏膜免疫与中医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关系密切。中医药可以有效改善呼吸道黏膜免疫状态,达到防  相似文献   

6.
肠道微生态是体内微生物种群最多的一个共生生态系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微生物菌群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并伴有肠黏膜功能、肠道通透性、黏膜免疫等多种相关性变化。肠道老化影响宿主的营养吸收、免疫防护及相关疾病的发展过程。小肠老化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论述小肠老化与肠道微生态间的相互联系,介绍本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是作为维持器官微环境的重要调节剂,由肠道-重要器官轴发挥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然而,由于儿童肠道菌群的组成与成年人不同,并且其免疫系统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因此关于儿童肠道菌群与呼吸道感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很少。该文从“肺-肠轴”角度介绍了呼吸道感染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了儿童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和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期望能为临床从肠道菌群入手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sIgA作为黏膜免疫系统的效应分子在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sIgA有助于上述部位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本实验建立了尿液sIgA的ELISA法,并探讨尿液sIgA测定对鉴别泌尿系统感染部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肠道菌群在宿主肠道内寄生,与肠黏膜免疫屏障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机体内肠道内环境稳态的调解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从肠道菌群失调和黏膜免疫激活角度,探讨肠道菌群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环节中的作用及其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肠道黏膜免疫,艾灸”为中文检索词,以“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testinal flora, intestinal immune, moxibustion”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7篇符合标准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5篇,英文文献22篇。文章阐述了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黏膜免疫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机体对直肠扩张刺激的感觉阈值、内脏敏感性等。艾灸可从多环节、多靶点调节机体生理平衡,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各项症状,尤其是内脏高敏感性腹痛方面凸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患者因种种因素导致在一段时间内肠道微生态环境及相应的免疫和防御功能降低,可引起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失调[1],肠屏障功能损害,细菌菌群移位,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削弱。对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与肠道菌群失调不仅互为因  相似文献   

11.
席丰  高金生  杨书良 《新医学》2009,40(4):268-270
肠黏膜屏障是构成机体内外环境的一种重要屏障,肠黏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等组成,对防止病原微生物从肠黏膜侵入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血缺氧、严重创伤、肠道感染、休克等情况均可引起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道内细菌及毒素均可突破肠黏膜屏障引起细菌移位、肠源性脓毒症等。研究表明,肠道给予小剂量组胺有保护肠黏膜屏障和抑制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肠淋巴细胞归巢相关概念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通过其免疫监视和免疫应答功能,坚守着肠黏膜免疫屏障(gut mucosal immunobarrier),能够在肠黏膜发挥免疫效应的淋巴细胞是从流动血液中定向迁移(traffic)到黏膜部位的淋巴细胞,即通过肠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而来,可以说,淋巴细胞归巢过程的正常决定了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坚固[1~2]。循环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之所以能够定向归巢到肠道而不是其他部位,是因为在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病因涉及肠道内环境(主要是肠道微生物)与易感个体间不恰当的免疫应答。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组成,其在维持肠道吸收必需营养物质与防止有害物质的入侵并对其作出应答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各种因素引起的肠黏膜四种屏障功能受损在IBD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了解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与IBD的关系,有望为治疗IBD 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就肠黏膜屏障损伤与IBD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生化学未见异常且结肠镜检查未见形态学改变,而显微镜下却可见肠道炎症细胞浸润。肠道黏膜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嗜铬细胞等免疫内分泌细胞数量和功能发生改变,肠道黏膜、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异常导致肠道炎症低度反应,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迁延反复。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从免疫内分泌细胞及细胞因子两个方面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脲支原体(UU)在分类学上属于人支原体科脲原体属,是人类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寄生微生物之一,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泌尿生殖道黏膜受损时可引起生殖道疾病。大量资料表明生殖道的炎症是孕龄女性不孕的常见病因,现对我院130例不孕症女性及120例正常妇女进行调查和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肠黏膜屏障是由机械、化学、免疫和生物屏障共同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其作用是将肠腔内的物质与机体内环境隔离,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四层屏障具有相应的结构基础,通过发挥各自的生物学功能,在机体消化过程中以动态变化的形式选择性地吸收水和营养物质,同时防止肠道细菌异位,发挥免疫功能,有助于维持机体肠道的完整性和免疫稳定状态。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会通过改变体内多种炎症介质和病理过程损害肠道屏障而引起NSAIDs肠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NSAIDs引起肠黏膜不同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和基于肠道菌群的防治进展,旨在为预防和治疗NSAIDs引起的小肠黏膜损伤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是一种具有转移潜能的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伴有特征性的NAB2-STAT6基因融合,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发生在女性生殖道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FSFT)罕见,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有时呈现不典型表达,容易与其他间质性肿瘤混淆。预测转移风险多采用Demicco危险度分级。由于女性生殖道部位病例罕见,缺乏女性生殖道部位转移风险和预后的相关研究。现就女性生殖道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特点作一综述,进一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具有重要的机械屏障作用,其纤毛随呼吸的定向摆动及细胞表面分泌液的冲洗,也具有清除病原体的作用。近来,更多的研究证实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在感染中发挥关键性主动防御作用。从培养的原代呼吸道上皮细胞和BEAS-2B细胞株中检测出10种已知的Toll样受体(TLRs),并对各种刺激作出有效的应答,产生如溶菌酶、防御素、表面活性物、补体蛋白等非特异性免疫活性分子,从而发挥固有免疫应答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迄今病因和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变化多,复发率高。既往研究多集中于潜在的特异性黏膜免疫功能失调,以及相关的黏膜细胞群和细胞因子在黏膜损害的病理方面,有关肠黏膜保护和  相似文献   

20.
人体微生物群在调控黏膜局部稳态中的重要性受到广泛重视, 有关微生物群与免疫相互作用的研究在近几年亦取得了很大进展。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持肠道宿主防御和免疫耐受二者平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也被众多研究证实与免疫系统改变相关。本文主要围绕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天然免疫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几个方面, 阐述肠道菌群在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