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文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1):61
大面积烧伤 ,大多伴有面颈部烧伤和吸入性损伤。急诊入院后是否需要作气管切开 ,目前尚存在不同看法。现对我院收治的 30例大面积烧伤 ,包括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就其伤后进行气管切开问题作一分析。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烧伤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2 0~ 5 0岁。病人以火焰烧伤及高温火烫伤为主。烧伤面积 >5 0 % ,为深Ⅱ度—Ⅲ度 ,30例病人都有面颈部烧伤 ,其中伴有吸入性损伤者 13例。2 .治疗方法 :本组 30例病人中治愈 2 6例 ,其中包括吸入性损伤占 12例 ,轻度损伤 5例 ,中度 5例 ,重度 2例 ,均出现…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病人生命的急症手术,若行之不当,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本文着重讨论小儿气管切开的指征与方法。一、小儿气管切开指征 1.解除喉梗阻最常见者为急性喉炎、喉水肿、喉外伤、喉腐蚀伤或开水烫伤,其它如喉畸形、声带麻痹、喉肿瘤等引起的喉梗阻和呼吸困难。这些病何时作气管切开,应根据呼吸困难程度来决定:Ⅰ°呼吸困难,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有鼻搧,轻度吸气困难,吸气时心窝、胸骨上窝及锁骨上窝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早期拔管的指征。方法将5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应用早期拔管指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拔管指征为患者一次性拔管,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及反复感染发生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肺部反复、感染率减少、置管时问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应用早期拔管的指征及时拔管,可以有效地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次数,缩短置管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男,38岁。因家中煤气爆炸烧伤全身多处肿痛口渴2h入院。入院诊断:(1)火焰烧伤55%,深Ⅱ~Ⅲ度,全身多处;(2)中度呼吸道烧伤;(3)烧伤休克。由于面颈部烧伤程度深,入院后2h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按照气管切开常规予以护理,常规抗休克补液治疗,烧伤后7d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干咳症状,考虑气管刺激所致,予以对症处理,效果不明显。血气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面颈部水肿消退,于烧伤后8d拔除气管套管,局部简单缝合,继续吸氧、持续心电监护,患者逐渐出现胸闷、呼吸急促,血气分析正常,心率增快、血压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男,38岁。因家中煤气爆炸烧伤全身多处肿痛口渴2h入院。入院诊断:(1)火焰烧伤55%,深Ⅱ~Ⅲ度,全身多处;(2)中度呼吸道烧伤;(3)烧伤休克。由于面颈部烧伤程度深,入院后2h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按照气管切开常规予以护理,常规抗休克补液治疗,烧伤后7d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干咳症状,考虑气管刺激所致,予以对症处理,效果不明显。血气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面颈部水肿消退,于烧伤后8d拔除气管套管,局部简单缝合,继续吸氧、持续心电监护,患者逐渐出现胸闷、呼吸急促,血气分析正常,心率增快、血压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郑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Z1)
气管切开是烧伤患者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抢救措施.烧伤常伴有吸入性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由于严重创伤,广泛创面,以及气道、支气管甚至肺部实质性损伤,给护理带来困难.因此,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严密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病房内空气湿化、套管外口敷料湿化、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冲洗、气管内滴药及呼吸机湿化等综合气道湿化护理,观察肺部感染、气道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气管切开时间为伤后2~9h,平均4.6h。拔管时间9~27d,平均13.5d。治愈73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创面脓毒症2例,肺部感染1例,治愈率93.59%。没有出现气道阻塞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地做好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有利于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方法 对153 例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均行气管切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气管切开时间(有创机械通气后)分为两组:早切组(≤7 d),晚切组(>7 d),统计其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 留治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与晚期气管切开相比,早期气管切开并未对非选择性危重症患者带来临床益处;但对于APACHE Ⅲ评分≤20 分的低评分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能明显降低住院病死率(5.13 %vs.20.00 %)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7.69 %vs.25.00 %),缩短机械通气(4.00 d vs.10.48 d)及ICU 留治时间(9.08 d vs.10.55 d);对于APACHE Ⅲ评分>20 分的高评分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使住院病死率(45.83 %vs.22.00 %)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33.33 %vs.12.00 %)明显增加,使机械通气(10.58 d vs.4.56 d)及ICU 留治时间(13.75 d vs.11.82 d)明显延长.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7 d)仅为APACHE Ⅲ评分≤20 分的低评分组危重症患者带来临床益处.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介入治疗技术在冠心痛心肌梗塞患者的应用价值,总结96例心肌梗塞患者介入治疗的即刻疗效、并发症及远期疗效,并对心肌梗塞患警介入治疗的指征与时机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96例中,男83例.女1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25例,AMI恢复期39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32例。梗塞部位: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塞47例,下壁心肌梗塞49例。合并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各1例。1.2治疗方法术前巴米尔0.5口服:根据心肌梗塞发生的不同时间,选择不同冠脉介入治疗时机:(1)发病时间<6小时,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应用的时机选择和指征。方法:对于153例因吸入性损伤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其中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分别为29、55、69例。按气管切开时机选择的不同将117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而36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紧急气管切开组。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烧伤面积平均为(47.76±21.40)TBSA%,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13例,中度42例,重度62例,治疗后死亡29例;紧急气管切开术组烧伤面积为(24.34±15.87)TBSA%,其中轻度16例,中度13例,重度7例,治疗后死亡15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比较,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大(P<0.01),损伤程度重(P<0.05),而死亡率低(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头颈部重度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吸痰的时机。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便利抽样选择3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首次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在术后第1天8:00开始进入实验研究,至第7天结束,观察并分析患者痰液黏稠度、痰液量、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听诊痰鸣音、吸痰间隔时间、呼吸道湿化液量、咳嗽反射的变化情况,以及肺部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结果 36例患者130例次气管切开吸痰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痰液量为因变量,自变量中是否出现自主咳嗽、氧饱和度变化值、呼吸道湿化液量、呼吸频率变化率、与肺部理疗间隔时间、听诊痰鸣音性质的偏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指征推荐标准为:患者出现自主咳嗽;肺部听诊痰鸣音;肺部物理治疗后5.5 min之内;呼吸道湿化液量累计11.0 ml;脉搏氧饱和度值下降2.5%;呼吸频率增加17.65%;心率变化率达到患者基础心率的7.75%。 相似文献
13.
头位难产剖宫产指征与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头位难产因素,探讨剖宫产手术指征和时机。方法:头位难产剖宫产组159例,同期正常阴道分娩组160例,分析剖宫产指征,比较两组新生儿体重及母婴并发症。结果:剖宫产以枕后位及枕横位为主。新生儿体重≥3500g以上,剖宫产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头位难产剖宫产中胎位异常占首位,新生儿出生体重偏大也与头位难产有密切关系,产程中要准确把握手术指征,选择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4.
郑彩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8)
气管切开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特别是伴有吸入性损伤及面、颈部深度烧伤常用的抢救措施,如何对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的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一个重要课题.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4年8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烧伤面积>50%且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5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郑彩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4)
气管切开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特别是伴有吸入性损伤及面、颈部深度烧伤常用的抢救措施,如何对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的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一个重要课题。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4年8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烧伤面积〉50%且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5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拔除胃管时间的最佳评估方法及时机。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重症结核科因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2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后由护理人员采取遵医嘱拔除胃管的方法,试验组在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2 h后由护理人员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吞咽功能达到Ⅰ级时予拔除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后鼻胃管留置时间、鼻胃管重置率。结果:试验组留置胃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鼻胃管重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拔除胃管时机安全可靠,既能提高护士对患者护理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18.
王艳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76
气管切开患者常需要氧气吸入治疗,但由于患者频繁的咳嗽或翻身,使用常规的胶布蝶形固定法来固定氧气管,很容易使氧气管脱出气管外,影响氧疗效果。我科2003年2月开始,对烧伤后行气管切开需给氧的患者采用改进后的氧气管的固定方法,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长约20cm,宽约1cm的普通胶布1根。(2)方法。将氧气管常规插入气管导管内,取已备好的胶布,将其粘合面中间对折,制作成长约为20cm,宽约为0.5cm的系带,将其系于氧气管距气管导管外口上方约3cm处,打结时注意不要过紧,使氧气管左右两侧的系带基本等长,然后将左右两… 相似文献
19.
王艳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76-76
气管切开患者常需要氧气吸入治疗,但由于患者频繁的咳嗽或翻身,使用常规的胶布蝶形固定法来固定氧气管,很容易使氧气管脱出气管外,影响氧疗效果。我科2003年2月开始,对烧伤后行气管切开需给氧的患者采用改进后的氧气管的固定方法,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5,(2)
<正>背景:气管切开术对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肥胖患者的最佳时机仍然存在争议。方法 :我们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之间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气管切开术重症肥胖患者[BMI≥40kg/m2和(或)BMI≥35kg/m2]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包括:临床病例特点,医院获得性肺炎(NP)的比率,脱离机械通气(MV),以及死亡率。结果 :一共纳入102名患者(42男60女),平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