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肠道淋巴样息肉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方法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例成人肠道淋巴样息肉病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2例患者中1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5岁、46岁。2例病例均因其他疾病切除末端回肠及回盲部时,偶然发现末端回肠多发息肉样隆起,直径0.1 cm~0.5 cm。镜下见回肠黏膜淋巴组织显著增生,淋巴滤泡增生并形成息肉样小结节,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明显增大,围绕生发中心的套区境界清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大部分呈滤泡样增生的淋巴细胞CD20强阳性表达,不表达Cyclin D1,生发中心细胞不表达Bcl-2。 结论成人淋巴样息肉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上易于同部分恶性肿瘤相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及部分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良性淋巴样息肉(benign lymphoid polyp)是少见的良性病变,主要发生在肠道。本研究收集了9例肠道良性淋巴样息肉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形态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病理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横纹肌样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横纹肌样未分化癌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结果:2例肿瘤分别位于小肠和直肠,均呈浸润性生长,2例肿瘤组织学形态相似,肿瘤细胞异型明显,核大核仁明显,胞浆丰富,嗜酸性,细胞呈上皮样或横纹肌样,细胞间黏附性差。免疫组化,两例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CK,INI1和EMA。结论:横纹肌样未分化癌是一种罕见类型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对该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需要与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郝小云  王晓虹  刘茜  赵敏 《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1):1-3,F0003
目的:探讨卵巢放线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观察一例放线菌感染的卵巢大体标本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病变特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探讨临床及影像误诊原因。结果:左侧卵巢正常结构消失,呈瘤样结节状,有慢性化脓坏死性炎症改变伴放射状排列的硫黄样颗粒,可见大量卵泡膜细胞增生和局部黄素囊肿形成。分析本例并复习文献,发现该病临床及影像表现与其他卵巢疾病相似,术前诊断困难。结论: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易将卵巢放线菌病误诊为恶性肿瘤,术中冷冻切片观察很难做出确切诊断,应在术后标本中多处取材寻找特征性病变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腮腺HIV相关性淋巴上皮囊肿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双侧腮腺HIV相关性淋巴上皮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ubMed收录文献进行检索,收集文献27篇,均为英文,均有临床资料完整的报道,共计187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行双侧腮腺肿物区域切除术加面神经解剖术,病理诊断为腮腺HIV相关性淋巴上皮囊肿;术后随访8个月无复发。结论HIV感染导致的腮腺淋巴上皮囊肿在临床上罕见,不易确诊,确诊需依据病理,治疗包括手术、放疗、硬化治疗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胶样腺癌(colloid adenocarcinoma, 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肺C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4例均为老年男性,年龄为61~67岁,中位年龄为64岁,其中3例有吸烟史,临床表现为乏力、咳嗽等非特异性症状,或因体检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上叶3例,右肺下叶1例。胸部CT检查提示病灶呈实性结节状或团块状。大体检查,3例为外周型,1例几乎占据整个肺叶,最大径为1.6~12.0 cm,切面呈灰白色,黏冻样,有光泽。光镜检查可见,肿瘤组织富含黏液,形成黏液池,肺泡间隔断裂。肿瘤细胞呈单个、簇状、条索状或微乳头状,漂浮于黏液池中,少量肿瘤细胞贴壁生长,4例肿瘤中3例可见微乳头成分。细胞呈杯状细胞或印戒细胞形态,中度异型,核分裂相少见。2例黏液池中可见少量砂砾体。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4例均表达CK7及MUC-1,1例表达CK20;3例表达TTF-1与NapsinA,其中1例两者均弥漫表达,2例两者均局灶表达;2例表达CDX-2、MUC-2及Villin;3例表达MUC5AC。4例中2例行分子检测,1例行EGFR、ALK及ROS1基因检测,未检测到基因改变;另1例行数字PCR检测,检测到KRAS外显子2基因突变。随访结果显示,3例伴微乳头结构的病例中,2例出现转移,其中1例病灶伴有少量实性成分者出现远处转移;另1例虽无微乳头结构,但肿瘤巨大,术后半年患者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CA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肺腺癌,明确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TTF-1及NapsinA阳性有助于原发性肺CA的诊断,当两者均阴性时要综合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病史排除转移的可能性;大部分肺CA患者预后较好,但出现微乳头结构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上皮样肉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镜下肿瘤由上皮样细胞或梭形细胞构成,呈结节状排列,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CK、EMA、CD34呈阳性。结论:上皮样肉瘤,临床少见,因此缺乏对其认识,从而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上皮样肉瘤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FH)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肺AFH,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WSR1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观肿瘤周围可见不完整纤维性假包膜,并见不等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在肿瘤周围形成淋巴组织套;肿瘤内见散在假血管性腔隙;肿瘤细胞呈漩涡状、束状、席纹状排列,细胞核呈梭形、圆形和卵圆形,有一定异型性,罕见核分裂象与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和CD99均呈弥漫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5%。结论: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交界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FISH检测EWSR1基因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局部适当扩大切除,术后随访患者是主要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改变。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甲状腺母细胞瘤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和二代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23岁,颈部肿物迅速增大2月。PET-CT考虑甲状腺癌伴广泛静脉内癌栓形成。显微镜下肿瘤以圆形幼稚未分化细胞组成的胚芽成分为主,混杂原始甲状腺上皮及梭形间质等多胚层成分。甲状腺上皮大部分呈条索状分布,局灶见原始滤泡;胚芽由成片的胞质稀少、核大深染的幼稚细胞组成,呈明显的神经上皮分化;间质疏密不等,密集区细胞与原始胚芽成分移行,疏松区间质细胞呈长梭形或星芒状。免疫组化:甲状腺上皮表达SALL4、TTF-1和PAX-8;胚芽成分Syn、NSE、Nestin、CD56和SALL4阳性;Ki-67约60%。NGS提示患者存在DICER1基因体细胞及杂合性胚系突变。结论 甲状腺母细胞瘤是第5版《WHO(2022)甲状腺肿瘤病理分类》最新命名的肿瘤实体,病理诊断需要综合组织学、免疫组化和DICER1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旺炽性血管增生(FVP)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例FVP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58岁(31~65岁),均为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疼痛不适,影像学检查提示肠占位合并肠套叠和肠梗阻。3例均行手术切除,病变黏膜表面缺血、溃疡合并黏膜脱垂及纤维化。镜下见增生的血管呈小叶状分布,自黏膜层延伸至浆膜层,增生血管穿插于黏膜肌及固有肌层之间,血管大小不等,分化良好,无相互吻合现象,部分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形态温和或轻度异型,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imentin、CD34、CD31、F-Ⅷ血管内皮阳性,SMA血管周围平滑肌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结论 FV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假瘤样血管增生性病变,在完全的手术切除后不会复发。但因其类似其他良性或恶性的血管病变或肿瘤,容易造成误诊,所以正确认识并诊断该疾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SAN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9年本院诊断为脾脏SANT的8例患者,对其病理组织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各4例,年龄为3~67岁不等,5例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2例表现为腹痛,1例左上腹部扪及一包块。B超检查提示脾脏占位;进一步行CT检查,发现脾脏内存在类圆形低密度肿块,且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手术中可见肿块最大径为1.5~11.0 cm,边界尚清,无包膜。肿块切面呈灰褐色,实性,近中央区可见灰白色纤维条索分隔形成星芒状瘢痕。病理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在光镜下可见纤维增生硬化背景中散在多个大小不一的血管瘤样结节,结节内血管腔不规则扩张,腔内可见多量红细胞;结节间为纤维性分隔或排列成同心圆状的梭形细胞包绕。免疫组化检测显示,结节病变区血管内皮细胞的CD31、CD34、CD8表达有所差异,周围梭形细胞CD68、SMA表达灶状阳性。8例患者随访2~10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脾脏SANT属于良性增生性瘤样病变,本研究中男女患者比例无差异,且大部分患者无明确的临床症状,少部分可表现为腹痛,增强CT图像上其多显示为低密度、无明显强化的肿块。脾脏SANT通过行脾脏切除手术即可治愈,术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是确诊该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阴茎癌肉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茎癌肉瘤(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 of penis)是阴茎肿瘤中罕见类型,此瘤由癌和肉瘤两种成份组成,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1].我科2003年遇到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1例胃MALT淋巴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11例胃MALT淋巴瘤全部示B细胞性淋巴瘤,且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11例胃MALT淋巴瘤中大多数示低度恶性B细胞性淋巴瘤。本病误诊率较高,待确诊时病变已属中晚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结直肠帽状息肉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思路及预后.方法 收集北京市肛肠医院病理科2018-2020年间病理诊断为结直肠帽状息肉病的全部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回顾.结果 本组共有结直肠帽状息肉病病例15例,男女比例2∶1,平均年龄40岁,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68岁.病例全部出现便血,5例出现直肠炎,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巴组织细胞样间皮瘤(LHM)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观察和分析2例LHM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文2例LHM均出现胸痛。光镜下见瘤细胞呈圆形、短梭形及梭形,大小不等,弥漫分布。肿瘤组织中见非典型的纤维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电镜下瘤细胞表面见少量较细长的蓬发样微绒毛,胞质内见较多张力微丝。免疫组化示vimentin、calretinin、CK、抗间皮抗原、CD68和EAM均(+)。结论淋巴组织细胞样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恶性肉瘤样间皮瘤,其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诊断。需与恶性淋巴瘤、恶性胸腺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sarcoma,E I M 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分析,提高对其诊断认识能力,减少误诊。方法:分析3例E I M S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后镜下示: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呈圆形、上皮样,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偏位,核仁明显,部分可见梭形细胞,背景显著黏液变性伴突出的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ALK、Desmin、CD30、EMA、INI-1;部分表达:CK和SMA;不表达LCA、CD15、Myo D1、S-100、HMB-45、CD20、CD3、CD34、CD117和DOG-1。FISH检测显示3例均有ALK基因相关易位。结论:EIMS是高度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低,细胞学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分子特征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AS)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临床病史,对3例HAS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HAS平均年龄70岁,男性2例,女性1例;治疗前血清甲胎蛋白(AFP)均升高;组织学表现为普通胃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两种病变区域,脉管内可见瘤栓,淋巴结广泛转移;免疫组化:肝样分化区AFP、Glypican-3、Hepatocyte、TTF-1(肝)不同程度阳性,CEA为阴性;3例患者的临床分期,2例为Ⅲ期,1例为Ⅱ期,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随访15~22个月,1例出现肝转移,一般情况差,1例一般情况良好,1例失访。结论 HAS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胃癌,常伴血清AFP升高,易出现肝脏及淋巴结转移,预后差,早期诊断疗效较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18例结外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诊断以提高病理医生及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8例结外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病例的显微镜下特点,并对所有病例进行CD68、S-100及CD1a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RDD可以发生于人体大部分器官且均为首发部位。显微镜下可见由组织细胞和混合性炎症细胞组成交替分布的淡染带和深染带,伴有特征性的窦组织细胞(Rosai-Dorfman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组织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S-100、CD68,不表达CD1a。经过后期电话随访所有患者均健在且无复发。结论 结外RDD的发生与性别无关,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全身上下所有系统均可发生,病理学诊断依据其典型的显微镜下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手术切除可治愈。  相似文献   

20.
肺PEComa 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Neoplasms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on,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例PEComa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EComa是起源于血管周细胞的良性肿瘤,细胞有4种形态结构,胞浆丰富,富含糖原.该肿瘤特征性表达黑色素标记.结论 肺PEComa是一类较罕见的肿瘤,病理上需与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瘤等鉴别.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病人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