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6年收集的10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由抗菌素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76.70%),中药注射剂次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湖州地区2007年度收集到的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洪贵  任强  陈佳  李小梅  郑咏池 《华西医学》2012,(10):1510-1512
目的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收集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16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与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例数最多的为临床科室,男女病例数比为O.87:1,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占77.98%);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占61.9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27.98%)。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及不良反应报告单219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219例不良反应,年龄40岁占69.41%,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血栓通、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在30 min以内占57.89%,皮肤及其附件是不良反应最常累及的器官占35.66%;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或联合用药占49.8%。结论从中药注射剂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测,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上报的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涉及脏器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1例,占91.07%);心血管系统用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24例,占42.86%),其次为抗感染药物与能量、输液类药;中药注射液是引发ADR的主要心血管系统用药(15例,占26.7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和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6.
方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157-2158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输液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航天中心总医院2007-01/2009—06上报的27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报告表。结果: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包括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临床表现以全身性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应控制药品质量,加强用药观察,严格掌握适应证,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浦北县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3年来的用药金额增长较快,年增长率为54.05%,其中理血剂的销售金额、DDDs稳居榜首,品规种数理血药稳居榜首,单品种血塞通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居前列。单品种喜炎平2009年—2010年DDC排序第1位;2011年单品种康艾DDC排序第1位,"医保"药品比例87.10%,"新农合"药品比例占96.77%。结论:浦北县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量迅速增长,必须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对我院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2010年临床药师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情况,随机抽取2010年1-6月合格病历1000份,设为非干预组;随机抽取2010年9月-2011年2月合格病历1000份,设为干预组;评估临床药师的干预作用。结果非干预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为31.10%,干预组为1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91,P=0.000);非干预组适应证不合理的为6.00%,干预组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70,P=O.000);非干预组发生不良反应15例,干预组发生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Z(x^2=8.073,P=O.004);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趋于规范。结论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干预行之有效,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收集到155例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信息的汇总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2007年6月收集到的155例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计155例,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药物59例(占38.06%)、喹诺酮类药物39例(占24.52%)、青霉素类药物19例(占12.26%);不良反应损害的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54.84%。结论: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我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08年3月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病历289份,对其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配伍方法、联合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13个品种,平均用药16天;适应证符合率为40.1%,联合用药的占65.7%,2种以上药物混合配伍输注的占63.3%,超出说明书规定用量的占72.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结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现象,提示临床医师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规范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我院围术期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使用状况,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用药干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0-12月11个手术科室围术期使用活血化瘀注射剂的病历138份,对其适应证、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用药疗程、配伍方法、联合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外科围术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11种,用药时间平均8.5d,适应证符合率为76.8%,两种以上药物混合配伍输注22.46%,超出说明书规定剂量使用10.86%,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52%。结论围术期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69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涉及刺五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49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2008年上报的9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及该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8类52种,其中抗感染药居多(27种,占51.92%),其次为中药制剂(11种,占21.1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及神经系统、消化道损害为主。ADR发生后经停药或抗过敏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报告的48例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48例ADR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2.9%,抗菌药物占总例数的50.0%,中药制剂占27.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3.0%。结论临床静脉使用抗生素及中药制剂时应加强监测,促进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有15种。在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中有药物本身因素、患者本身因素及临床用药因素。结论应用中药注射剂要辨证施治,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对发生不良反应者应及早发现及时处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以及不良反应问题。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接诊的300例中药注射剂患者,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问题。结果300例中药注射剂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00)10.67%。研究显示,患者不良反应发生5-30 min较多,不良反应出现的部位主要包括:用药部位局部、皮肤、消化、循环、运动和过敏性系统。结论分析中药注射剂治疗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可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注射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进食对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观察内容,对本院发热门诊接受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年龄在18周岁以上、不分男女、时间,自愿接受观察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观察300例患者,有22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占7.3%),其中女性19例(占86.4%),男性3例(占13.6%),女性远远高于男性,年龄在20~40岁的人群发生不良反应占54.4%。滴注时间小于120min,出现恶心或呕吐症状有6人次(占4.47%),大于120min出现恶心或呕吐症状的有16人次(占2.80%),进食对22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减轻的作用。【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应用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比例与以往文献相符,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与性别、用药时间、是否进食均有一定的关系,需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张敏  王升  刘学艳 《临床医学》2013,33(8):100-101
目的 了解新乡县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新乡县人民医院2010年至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心脑血管系统中药注射剂用药频度、销售金额为多.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较广,销售金额逐年增加,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董红斌 《临床医学》2013,33(9):123-123
目的调查2008年至2011年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此期间应用血塞通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27例患者的临床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例血塞通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平均77.78岁),不良反应损害涉及皮肤、胃肠、神经及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结论应重视血塞通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痰热清注射液在该院临床应用的情况,分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度该院住院患者病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及病例信息,汇总后加以分析。结果:被调查的住院患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的平均剂量为18.5mg,平均疗程为7.2天(1-23天),给药次数均为1次/日,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在53例病例中,用于高热(39.0℃以上)的13例,占24.5%,用于一般发热(39.0℃以下)的38例,占71.7%,未发热但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者1例,占1.9%。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结论:该院痰热清注射液用药适应症与说明书符合率高,给药剂量均在说明书范围内,用药疗程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