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和KRAS基因各亚型突变情况。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组织中1 273例EGFR基因和1 062例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36.68%(467/1 273),外显子18、19、20和21的突变率分别为1.02%(13/1 273)、18.93%(241/1 273)、2.59%(33/1 273)和15.95%(203/1 273);EGFR基因各外显子之间双重突变共17例(1.34%),其中18外显子与20外显子双重突变3例(0.24%),19外显子与20外显子双重突变7例(0.55%),19外显子与21外显子双重突变4例(0.31%)和20外显子与21外显子双重突变3例(0.24%);EGFR基因各外显子内双重突变共2例(2.18%),均为21外显子双重突变。KRAS基因总突变率为3.01%(32/1 062),外显子2的密码子5、12、13和25的突变率分别为0.09%(1/1 062)、2.64%(28/1 062)、0.18%(2/1 062)和0.09%(1/1 062),外显子3密码子61的突变率为0.09%(1/1 062)。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尤其为19和21外显子突变,其基因突变亚型分类能指导EGFR-TKI的肿瘤靶向治疗,KRAS基因突变率虽低但不容忽视,其基因突变预示着EGFR-TKI原发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Kirsten鼠肉瘤基因(KR AS)、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和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 AF)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NSCLC患者396例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肿瘤组织中EGFR,KRAS,A L K和B R A F基因的突变状态,分析基因的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G F 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49.24%(195/396例),女性、腺癌、非吸烟患者中突变率较高(P0.05);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为8.59%(34/396例),男性、腺癌、大于60岁老年吸烟患者中突变率较高(P0.05);ALK基因突变阳性率为6.06%(24/396例),60岁以下年轻患者中突变率较高;BRAF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28%(13/396例)。其中EGFR合并ALK突变共存1例,EGFR合并BR AF突变共存2例,KRAS合并ALK突变共存1例,ALK合并BRAF突变共存1例,KRAS合并BRAF突变共存1例,EGFR,KRAS合并BRAF三基因突变共存1例。结论:NSCLC患者EGFR,KRAS,ALK和BRAF基因突变阳性率与国内外报道相仿,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存在2个及以上基因突变共存,共存突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Kirsten鼠肉瘤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KRAS)突变的阳性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异常表达,采用PCR检测EGFR基因和KR AS基因突变,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2 267例进行了ALK融合基因检测,其中1 655例同时进行了EGFR突变检测,951例同时进行了KRAS检测。ALK融合基因、EGFR基因及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7.28%(165/2 267)、48.58%(804/1 655)、11.40%(108/947)。ALK基因突变多见于年轻、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腺癌患者;KR A S基因突变多见于老年、男性、腺癌患者。1 655例同时进行了ALK与EGFR检测的病例中,共6例存在双基因突变(0.36%);947例同时进行了ALK与KRAS检测,共4例存在双基因突变(0.42%);943例同时进行了EGFR与KR A S突变检测,未发现双突变病例。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EGFR和KR A S基因的突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均存在相应的联系,个别病例可以出现ALK融合基因与EGFR或KR AS突变共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功能性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Kirsten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和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基因的突变状况。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及安徽省立医院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诊治的经病理诊断为NSCLC患者,共203例(其中铜陵市人民医院117例,安徽省立医院86例),收集患者的外科手术肿瘤组织标本和淋巴结活检、肺穿刺活检、气管镜活检和胸腔积液沉渣标本,应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进行EGFR、K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和免疫组化法进行ALK基因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的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NSCLC患者EGFR、ALK、KRAS和BRAF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51.23%(104/203),4.88%(8/164),10.69%(17/159)和1.26%(2/159)。EGFR基因阳性突变率女性组66.67%(58/87)高于男性组36.21%(42/116),腺癌组48.80%(81/166)高于鳞癌组33.33%(7/21),非吸烟组63.38%(90/142)高于吸烟组16.39%(1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113.13,37.69;均P<0.05)。而EGFR基因突变状况与标本来源类型如手术、淋巴结活检、肺穿刺活检、气管镜活检和胸腔积液沉渣标本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ALK基因突变状况与性别、病理类型、吸烟状态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86,0.55;均P>0.05)。KRAS基因突变状况与性别、病理类型、吸烟状态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2.13,2.36;均P>0.05)。此外BRAF基因突变均为男性、吸烟患者。检测中发现3例19,21外显子EGFR双突变;1例EGFR和ALK双突变。 结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最高,其次为KRAS、ALK、BRAF基因。EGFR基因突变以女性、不吸烟、腺癌为优势人群,EGFR与ALK双突变可共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KC)中EGFR、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RMS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838例NSCLC样本中EGFR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GFR、KRAS突变率分别为42.24%、10.98%。EGFR突变以21外显子L858R和19外显子Del突变为主,占所有突变的87.85%; EGFR突变在女性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在腺癌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非腺癌(P0.01),在不吸烟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吸烟患者(P0.01)。KRAS突变以外显子2突变为主,占所有突变的92.39%,其中12密码子突变占86.96%; KRAS突变在男性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在腺癌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非腺癌(P0.01),在吸烟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1)。EGFR、KRAS突变与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潍坊地区NSCLC患者中EGFR突变以21外显子L858R和19外显子Del突变为主; KRAS突变以外显子2第12密码子突变为主; 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组织学类型及吸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和KRAS基因突变状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NSCLC患者110例,采用荧光PCR检测EGFR和KRAS基因突变状况。结果 110例患者中共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为33.64%,其中外显子18、19和20突变分别占为27.03%、32.43%、16.22%,外显子18和20共同突变占13.51%,外显子19和20共同突变占10.81%;110例患者中共检测KRAS基因突变为2.73%;未检测到EGFR与KRAS基因双重突变;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62.79%,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42.17%,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灶大体类型、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率较高,而KRAS基因突变率较低,其中EGFR突变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类型、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78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EGFR基因18~21外显子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突变类型、突变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共有27例发生EGFR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34.6%。其中,第18、19、20、21号外显子突变率分别2.6%(2/78),12.8%(10/78),3.9%(3/78),14.1%(11/78)。一例既有21号外显子突变,又有20号外显子突变,其中,19号外显子的突变均为第746~750密码子的碱基缺失,21号外显子突变类型以L858R为主,且19号外显子的突变率与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EGFR基因的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不吸烟者显著高于吸烟者,腺癌患者显著高于鳞癌患者(P0.05),而EGFR基因的突变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江西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以19、21号外显子为主,常见于女性、不吸烟、腺癌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WHO(2015版)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探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肺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病理诊断2 771例肺肿瘤,复习其临床资料、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按WHO(2015版)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果:2 771例肺肿瘤中多数为男性1 671例(60.30%),少数为女性1 100例(39.70%);左肺1 286例(46.41%)、右肺1 456例(52.54%)、双肺29例(1.05%);年龄16~91岁。腺癌1 622例(58.53%)、鳞癌424例(15.30%)、腺鳞癌32例(1.15%)、神经内分泌肿瘤465例(16.78%)、大细胞癌19例(0.69%)、梭形细胞癌1例(0.04%)、巨细胞癌1例(0.04%)、癌肉瘤17例(0.61%)、淋巴上皮样癌1例(0.04%)、唾液腺型肿瘤4例(0.14%)、腺瘤11例(0.40%)、间叶性肿瘤55例(1.98%)、淋巴瘤7例(0.25%)、异位起源性肿瘤13例(0.47%)、转移性肿瘤99例(3.57%)。非小细胞肺癌-非特指型,倾向于腺癌小活检中TTF-1抗体阳性率为92.60%(1 263/1 364)、Napsin A抗体阳性率为97.07%(1 324/1 364);非小细胞肺癌-非特指型,倾向于鳞癌小活检中CK5/6阳性率为96.99%(290/299)、P40阳性率为98.51%(66/67)、P63阳性率为93.72%(343/366)。非小细胞肺癌分子亚型首次活检中EGFR基因突变率34.77%(378/1 087),KRAS基因突变率2.92%(24/823),BRAF基因突变率0.87%(5/572),ALK融合基因阳性率11.99%(41/342),ALK-D5F3抗体阳性率22.23%(66/296),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2.56%(7/273),c-Met基因扩增率4.40%(12/273),c-Met基因突变率6.67%(1/15),Her-2基因突变率0.73%(2/273),PIK3CA基因突变率13.33%(2/15),PTEN基因突变率6.67%(1/15),RET融合基因阳性率0(0/15)和NTRK1融合基因阳性率0(0/15)。二次活检率EGFR基因4.76%(18/378),ALK融合基因2.44%(1/41)。结论:肺肿瘤在男性患者中高发,病变部位最常见于右肺,腺癌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首次活检中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中EGFR基因、ALK融合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其他基因突变率虽低但不容忽视。二次活检率较低,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完善华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KRAS基因突变谱,探讨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直接测序法对172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DNA的EGFR 18-21外显子和KRAS 2号外显子进行突变鉴定并分析。结果:EGFR和KRAS在本群体中突变率分别为32%(55/172)和8.1%(14/172),其中热点突变为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21号外显子L858R和KRAS 12位密码子点突变。女性、无吸烟史患者与男性、吸烟者相比,EGFR突变率显著增高,而KRAS突变率显著降低。腺癌患者EGFR突变率显著高于非腺癌患者,KRAS突变则无显著差别。结论:华南地区人群EGFR具有丰富的突变谱。完善该地区的突变数据库,确证各种突变对TKI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对靶向治疗在NSCLC患者中更深入、广泛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50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第18、19、20和21外显子及KRAS基因12、13密码子上7种热点体细胞的突变情况,分析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与维吾尔族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0例标本中,EGFR总检出率为12.0%,其中4例为19外显子缺失突变,2例为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KRAS总检出率为10%,均位于12密码子Glyl2Ala突变;无1例发生EGFR与KRAS同时突变。腺癌、鳞癌、大细胞癌EGFR及KRAS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7.8%、3.5%、0%和22.2%、3.5%、0%。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27.8%)明显高于非腺癌者(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与非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患者EGFR及KRAS基因突变与年龄、性别、吸烟状况、TNM分期及ECOG评分均无关。结论与汉族人群相比,新疆维吾尔族NSCLC患者EGFR突变率较低,KRAS突变率较高,类似于欧美高加索人群的突变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南豫东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NSCLC)患者常见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661例NSCLC患者,入组病例均采用了5种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进行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临床特征与各驱动基因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 661例NSCLC中EGFR、KRAS、ALK、ROS1、PIK3CA、BRAF、HER2、RET、MET14和NRAS的突变率分别为47.35%、9.68%、5.45%、1.82%、2.87%、1.82%、1.21%、0.91%、0.61%和0%。EGFR、ROS1和HER2的突变更易发生在在女性患者中(P <0.05),而KRAS突变常发生于男性患者(P <0.05)。EGFR、KRAS和ALK突变在腺癌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特指型(NSCLC.NOS)(P <0.05),PIK3CA在NSCLC.NOS中的突变率最高。KRAS基因在Ⅰ+Ⅱ期的突变率显著高于Ⅲ+Ⅳ期(P <0.05),其他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广东省中山市非小细胞肺(NSCLC)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和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与渐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的突变情况,及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荧光定量PCR法对到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3例NSCLC患者进行EGFR基因及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研究其突变率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NSCLC患者EGFR基因和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的意义。结果 753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43.16%(325/753),其中19和21号外显子突变率最高,分别为43.08%(140/325)和47.38%(154/325),21号外显子主要是L858R突变。EGFR突变率高的NSCLC患者以女性、无吸烟史、腺癌、腺鳞癌、腺癌转移者多见(P0.05),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对EGFR基因检测中的110例病例同时进行了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突变率为9.09%(10/110),突变体1型的突变率(80%)明显高于突变体2、3型(各10%),EML4-ALK基因突变患者多为年龄偏小者(P0.05),与性别、吸烟史及病理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检测到1例EGFR和EML4-ALK共存突变的患者。结论中山市NSCLC患者的EGFR突变率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EGFR基因及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是分子靶向治疗NSCLC患者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宁夏某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NSCLC患者2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EGFR基因总突变率50.22%(113/225),最常见突变位点为19外显子19-del及21外显子L858R,突变率分别为21.33%及17.78%,20外显子T790M耐药突变率及20-Ins插入突变(非敏感突变)的突变率分别为3.56%及1.33%;EGFR各外显子双突变共10例;EGFR基因突变率在性别、年龄、民族、季节、标本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份、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S-PCR可有效应用于临床病理石蜡标本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在19和21外显子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其突变亚型能指导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的肿瘤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小活检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RMS)检测406例肺癌小活检标本中EGFR基因第18、19、20和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在406例肺癌小活检标本中,检测到190例存在EGFR突变(占46.8%),其中80例为第19外显子框内多核苷酸缺失、88例为第21外显子L858R突变、4例为第21外显子L861Q突变、9例为第18外显子G719X突变、2例为第20外显子S768I突变、1例为第20外显子T790M突变;此外,发现6例存在双位点突变。肺腺癌EGFR突变率为55.5%(186/335),鳞状细胞癌突变率为5.8%(3/52),5例腺鳞癌中有1例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其它类型肺癌均未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0/14)。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62.4%)明显高于男性患者(32.1%,P〈0.01),非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59.8%)明显高于吸烟患者(24.7%,P〈0.01)。结论 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非吸烟和肺腺癌患者;Scorpions ARMS是检测活检小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肺癌相关基因突变及位点分布状况,探讨突变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行支气管镜活检和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样本53例,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分别检测22个基因共103个突变热点区域,描述检测结果,统计分析高频突变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22个肺癌相关基因中共检测到19个基因突变;103个肺癌相关突变位点中共检测到71个突变,其中肿瘤蛋白P53(TP53)基因的突变率为45.07%(32/7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为9.86%(7/7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基因的突变率为8.45%(6/71),大肠癌K-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率为5.63%(4/71),肿瘤组织腺瘤样息肉病基因(APC)的突变率为4.23%(3/71),磷酸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PIK3CA)、ERBB4、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1(NTRK1)、SMO、KIT基因的突变率均为2.82%(2/71),GNAQ、CTNNB1、MAP2K1、ATM、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3)、NOTCH1、上皮钙黏蛋白编码基因(CDH1)、成视网膜细胞瘤1(RB1)、HRAS基因的突变率均为1.41%(1/71)。TP53突变者共有29例,其中3例患者具有双位点突变,共有32个突变位点。EGFR突变者共有6例,其中1例患者具有双位点突变,共有7个突变位点。CDKN2A突变均为单位点突变。TP53的5号外显子Val173Glu错义突变、8号外显子Arg273Leu错义突变、9号外显子Lys320Ter无义突变的突变率均为6.25%(2/32),其他位点突变率均为3.13%(1/32)。EGFR的19号外显子Glu746Ala750del缺失突变、21号外显子Arg868Leu错义突变的突变率分别为42.86%(3/7)、28.57%(2/7),其他位点突变率均为14.29%(1/7)。CDKN2A所有突变位点的突变率均为16.67%(1/6)。TP53突变频率在低、中分化肺癌患者中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23)。EGFR突变在病理类型(χ2=7.45,P=0.024)和分化程度(χ2=14.51,P=0.001)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各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7,P=0.081)。 结论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可作为分析肺癌多基因突变的检测手段,TP53、EGFR和CDKN2A突变频率较高,对肺癌的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蝎型探针扩增阻滞突变-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ARMS-QPCR)检测NSCLC石蜡组织标本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同时分析EGFR、ALK、ROS1基因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样本类型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96例NSCLC中EGFR、ALK、ROS1突变率分别为54. 08%(106/196)、3. 57%(7/196)、3. 06%(6/196); EGFR突变状态与患者的性别、吸烟史和组织学类型有关,多见于女性(59/82,71. 95%)、无吸烟史(84/137,61. 31%)、腺癌患者(99/168,58. 93%)(P0. 01); ALK基因融合状态与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和标本类型均无关(P0. 05); ROS1基因融合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 01),多见于年龄≤60岁患者10. 71%(6/56),而与性别、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和标本类型无关(P 0. 05)。结论EGFR、ALK、ROS1基因同步检测,有助于筛选靶向治疗对象,指导临床用药,实现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临床送检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其突变率、突变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01例石蜡包埋NSCLC标本行显微切割后抽提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GFR基因酪氨酸激酶编码区第19和21号外显子的突变。结果:101例NSCLC标本中共检出EGFR基因第19号、第21号外显子突变21例(20.8%),突变率分别为61.9%(13/21)和38.1%(8/21),其又以19 del-E746-A750和21 L858R为主要突变类型,发生率分别为42.9%(9/21)和38.1%(8/21)。EGFR基因总突变率与年龄无关(P>0.05);但女性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27.3%,12/44)高于男性患者(15.8%,9/57;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昆明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ncers,NSCLC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特征(性别、年龄、吸烟、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昆明地区173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 173例NSCLCs共检测EGFR突变38.7%(67/173),其中外显子19和21突变分别占突变总数的58.2% (39/67)和25.4% (17/67);腺癌和腺鳞癌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4.1% (64/145)和60%(3/5);无吸烟史EGFR突变率51.1%(48/94)显著高于有吸烟史患者24.1%(19/79),P<0.05;女性EGFR突变率分别为49.4% (44/89)显著高于男性27.4% (23/84),P<0.05. 结论 云南昆明地区NSCLCs患者EGFR基因突变主要以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点突变为主,多见于女性、无吸烟史、腺癌和腺鳞癌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华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6月间华南地区76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相应临床资料,利用ARMS法三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各肿瘤组织的EGFR,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并做各基因突变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华南地区76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55.3%(42/76),19 del和L858R突变为其主要突变类型,检出1例19del联合L858R共突变;ALK基因融合阳性率为17.1%(13/76),检出4例ALK基因融合联合EGFR基因突变;ROS1基因融合的阳性率为1.3%(1/76),未见ROS1基因联合EGFR基因或ALK基因共突变。与ROS1基因相比,EGFR和ALK基因突变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15,P=0.000;χ~2=11.329,P=0.001)。非吸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吸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P=0.032),而ALK与ROS1基因突变率的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均P值0.05);不同年龄、性别和组织学分型的NSCLC患者其EGFR,ALK与ROS1基因突变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2.219,均P值0.05)。结论 EGFR,ALK和ROS1基因突变均可见于华南地区NSCLC患者,其中以EGFR和ALK基因突变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 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循环DNA中KRAS和EGFR基因突变的可行性。 方法:用HRM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2号和3号外显子以及EGFR基因19和21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用直接测序法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70 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液标本经HRM法、直接测序法分别检测到18例(25.7%)和17例(24.3%)KRAS基因2号外显子突变;均检测到3例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突变(4.3%);两法均未检测到3号外显子和21号外显子突变。HRM检测与直接测序法结果符合率为99.6% (279/280)。 结论:HRM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样本KRAS和EGFR基因突变,具有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等优点,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