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性淋巴瘤(PMB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PMB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PMBL中男性2例,女性1例.其中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纵隔肿块,其中1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另1例表现为胸骨肿块.光镜下可见大量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伴不同程度的硬化性纤维性间质背景,瘤细胞被硬化的胶原纤维束分割;瘤细胞中等偏大,胞质丰富透亮,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可见少量呈分叶状异型核的大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和CD79a均(+),CD3和CD5均(-).其中2例CD30(+),1例CD23(+);Ki-67阳性指数>70%.结论 PMB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形态学表现多种多样,光镜下易误诊,诊断需依靠组织病理学特点结合相关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头晕,伴有耳鸣2周余,头痛呈闷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可自行缓解。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胸、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等检查正常,淋巴细胞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更好地认识原发性卵巢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例原发性卵巢BL的病例及其参考文献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1年的预后。结果:原发性卵巢BL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或盆腔肿块,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弥漫增生,主要由淋巴样细胞组成,细胞中等大小,弥漫生长,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块状,核仁中等大小,嗜碱性,其中散在巨噬细胞,成"星空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79a(+),CD20(+),CD3(–),CD10(+),BCL-6(+),BCL2(–)和Ki-67(90%)。结论:诊断原发性卵巢BL需结合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对其鉴别诊断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5.
卵巢恶性淋巴瘤在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中较为少见,有文献报道在女性淋巴瘤中仅占0.2%,作者遇到1例,将病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绒毛膜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小肠原发性绒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病例的典型症状为黑便,5例病变部位位于空肠。所有病例血清β-hCG均异常升高。主要病理特点为细胞滋养细胞及合体滋养细胞呈片状分布,伴出血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肿瘤细胞β-hCG为阳性。结论:小肠原发性绒毛膜癌十分罕见,但仍应纳入鉴别诊断。通过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检测血清β-hCG水平可确诊。  相似文献   

7.
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特点观察,使用LCA、CD30、CD79a、CD68、CD45RO、CD3、CD20和CEA等免疫组化染色辅助诊断,并文献复习。结果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困难,镜下病理形态多样,可见子宫内膜和/或肌层内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组化B细胞标记(+)。结论子宫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少见,临床易漏诊且侵袭性较高,因此准确、完整的病理诊断对预后治疗十分重要,免疫组化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阑尾原发性淋巴瘤,仅占胃肠道淋巴瘤的0.015%,极其罕见。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相似,表现为右下腹隐痛,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术前腹部B超及CT等影像检查明确诊断困难,需术后病理检查方可确诊。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本文报道1例我院2015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阑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学诊断要点及免疫组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原发性直肠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收集1例原发性直肠SCC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血入院,肠镜示"直肠隆起性病变性质待查",行放疗及化疗后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大体肉眼可见3 cm×3 cm×3 cm隆起质硬区,切面灰白,质硬。镜下组织学表现可见大量巢团状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浸润至肠壁外脂肪组织。肿瘤细胞呈中-低分化,部分细胞圆形、卵圆形,胞质丰富、淡染,单个细胞内可见角化,部分细胞分化较差,呈梭形,染色质粗,细胞异形性明显伴大量病理性核分裂,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K5/6,P16,P63,P40,CAM5.2均阳性,Ki-67 LI约50%。直肠原发鳞状细胞癌罕见,预后差,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上尚无公认的最佳方案,需从发病机制及诊治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3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并对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疗进展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整理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17年至2019年收治的3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 3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无痛性甲状腺逐渐肿大,伴有不同程度的气道压迫症状,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  相似文献   

11.
吴欣  陈刚  孙克康  凌春华  刘蔚  陈延斌  黄建安  季成 《临床荟萃》2011,26(20):1771-1773,1779,F000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9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确诊手段、分期进行分析。结果霍奇金淋巴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浆细胞样淋巴瘤1例,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2例,未能进一步明确分类1例。临床以咳嗽、发热常见,2例无症状因体检发现。CT多表现为结节肿块、肺部实变,实变影中常见支气管充气征。6例行肺穿的患者仅1例明确诊断。8例经开胸肺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明确。9例患者淋巴结外淋巴瘤临床分期ⅠE期7例,Ⅱ1E期1例,Ⅱ2E期1例。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因而易误诊,手术组织活检是其主要诊断方法,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 PT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甲状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1],常见于老年女性,临床上以短期内迅速增长的颈前肿物为主要表现,可能导致气管或喉的压迫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发生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 PBL )临床罕见,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0.04%~0.53%,占所有结外淋巴瘤1.7%~2.2%[1]。PBL的病理分型中弥漫性大B 细胞型( DLBCL)占40%~71%,其他类型如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生率为2%~44%,黏膜相关性淋巴瘤为8.5%~35%,T 细胞来源的 PBL 较少[2]。本文报告1例PB-DLBCL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就PB-DLBCL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0-01-2011-06收治的2例鼻咽部B细胞淋巴瘤误诊为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例特点,以期提高淋巴瘤的诊疗水平.1 病历摘要例1:男,60岁.  相似文献   

15.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PMBL)是从 2 0世纪 80年代才被逐步认识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国外报道并不少见 ,但我国鲜有报道。现将我院近年确诊的 4例PMBL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例 1,女 ,32岁。因胸痛 2月余于 2 0 0 0年 10月 2 0日入院。患者于 2 0 0 0年 8月起无诱因胸部刺痛 ,以平卧位向右侧卧位变换时为重 ,即刻可缓解 ,不伴气短、咳嗽、咯血、发热 ,未予诊治。至 2 0 0 0年 9月症状加重 ,平卧位亦有类似发作 ,持续 2~ 3d ,外院X线胸片 (CXR)示“肺部肿物”。 10月 6日我院门诊胸部CT示 :前纵隔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列腺原发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 IVLBCL)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前列腺原发性IVLBCL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前列腺间质血管内见异型淋巴样细胞,细胞核大而深染,可见突出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MUM1、Bcl-2阳性,CD34显示瘤细胞生长在血管内。Ki-67增殖指数80%。患者术后未经化疗,随访6个月后死亡。结论 前列腺原发性IVLBCL比较罕见,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导致漏诊、误诊,确诊需结合病理形态学检查和免疫标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2例原发性乳腺DLBCL的病例标本,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测、EBER原位杂交及IGH、IGK和IGL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12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50.4岁,均表现为单侧乳腺肿块(左、右各6例)。组织学上,表现为成片的中等至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乳腺小叶、导管周围、间质及周围脂肪组织。根据免疫组化表型4例表现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8例表现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其中伴MYC和bcl-2或bcl-6双阳性5例;Ki-67增殖指数70%~90%。12例CD20和CD79α均(+),EBER原位杂交均为(-),基因重排12例IGH重排(+),6例IGK重排(+),1例IGL重排(+)。病例随访时间为12~87个月,随访时期内1例死于本病,2例带病生存,7例病情缓解无病生存,2例失访。结论乳腺原发性DLBC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多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整理8例PCNSL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利用免疫组化明确其具体病理类型,总结形态学特点与临床·86·表现的关系。结果8例的临床表现各异,病变多发生在灰白质交界的额叶、颞叶等部位,影像学为低密度灶。病理类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一例为血管内生长的特殊亚型。结论按照WHO新版淋巴瘤分类,多数淋巴瘤为侵袭性的DLBCL,其临床表现多样与其发生部位有关,病理学是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探讨乳腺DLBCL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按WHO(2008)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22例乳腺原发性DLBCL,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分型并随访.结果 22例DLBCL均为女性,年龄29~ 74岁,中位年龄50岁.其中左乳10例,右乳11例,双乳1例.Ann Arbor分期1例为Ⅲ期,1例为Ⅳ期,其余均为Ⅰ期或Ⅱ期.单侧乳腺肿块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镜下多表现为中等大小或较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部分呈“列兵样”排列,可残存乳腺结构,部分可见淋巴上皮病变,有/无坏死.可行免疫分型的病例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11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7例存活,存活时间为18~ 80个月;4例死亡,生存时间为5~15个月.结论 乳腺原发性DLBCL少见,表型多为非GCB型,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确诊,治疗以手术治疗辅助联合化、放疗等方案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01年08月-2014年01月收治的9例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75岁,中位年龄为48岁;8例单侧乳腺受累,1例累及双侧乳腺;Ann arbor分期为I E期2例,II E期7例;所有患者均无B组症状;国际预后指数0分6例,1分3例;生发中心(GCB)型2例,非生发中心(non-GCB)型7例;伴双重打击(Double-Hit)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确诊,其中3例行空芯针活检,5例行包块切除术,1例行改良根治术明确诊断。1例行单纯乳腺癌根治切除术;1例行单侧乳腺切除术联合化疗;1例活检后放弃治疗;1例行包块切除联合化放疗;5例行包块切除联合化疗;9例中1例进行中枢预防PBDLBCL,其中一线化疗后6例获得CR,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3例复发,5例死亡。结论:PBDLBCL多发于女性,病理类型以non-GCB伴Double-Hit型为主;空芯针取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PBL的诊断。治疗以R-CHOP或CHOP类方案化疗和(或)联合放疗为主,辅以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PBL中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