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段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2岁,主因"双上肢麻木、力弱伴枕颈痛2个月,排尿障碍1月余"就诊,曾于3年前接受椎间盘手术。查体:左上肢肌力4级,对指笨拙;右上肢肌力3级,远端差;左下肢肌张力痉挛性增高;右下肢肌力4级。巴宾斯基征阳性;左上肢、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左侧位置觉丧失。颈部MRI:于C2~3椎体  相似文献   

2.
曲延刚  李虹  陈甦  周琳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114-1115,1067
目的观察肺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neoplasms 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本院2008年会诊的1例肺PEComa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PEComa临床表现与其他肺肿瘤比较无独特性。其是起源于血管周细胞的良性间叶性肿瘤,镜检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富含糖原,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未见核分裂像及瘤性坏死。免疫组化标记该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黑色素标记HMB-45及S-100。结论 PEComa发生于肺比较罕见,与肺的其他恶性肿瘤鉴别需借助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1例肌性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习近年来血管周肌样细胞来源肿瘤的概念。方法 对1例肌性血管周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肌性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为具有嗜酸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围绕血管腔形成的典型的同心圆状结构,可伴有间质透明变性、骨化和巢状淋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血管周同心圆状排列的肌样细胞平滑肌SMA、actin(+),desmin部分(+)。CD34、CD99和bcl-2(- )。结论肌性血管周细胞瘤是新列入WHO软组织肿瘤病理分类的肿瘤,其特点是嗜酸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围绕血管腔形成典型的同心圆状结构,瘤细胞常表达肌源性标记。它和血管球外皮细胞瘤及成人的婴儿型肌纤维瘤病均属于血管周肌细胞瘤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肌周细胞瘤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性血管周细胞瘤是WHO近期分类中的一个新亚型,国内尚未发现有关肌周细胞瘤的文章,实际工作中时有把该诊断与血管外皮瘤混为一谈.现报道1例罕见的位于血管内的肌性血管周细胞瘤,并参阅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 男,32岁.主因右面部麻木0.5 a、头晕、走路不稳1.5个月、加重3 d于2003-07-03T09:55住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语言欠流利,右侧颞肌及咀嚼肌轻度萎缩,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双眼视力粗测正常,右侧角膜反射迟钝,左侧角膜反射灵敏,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视乳头边界模糊.双眼有水平眼球震颤,右侧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本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术前行64排多层螺旋CT(MSCT)和1.5T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术前CT与MRI均未作出正确诊断。肿瘤呈椭圆形,边界清晰,CT与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血管推挤受压变形,颈静脉孔骨质破坏扩大。结论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CT与MRI检查缺乏特征性,但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改变,可为外科手术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0岁.因"视力下降1年,间断性头晕、左侧面部麻木半年,走路不稳、饮水呛咳2个月"入院,不伴头痛、恶心、呕吐等,既往腰椎间盘突出,体检:Romberg征阳性. 影像学检查:CT扫描(图1):示枕骨大孔区团块状等密度影,平扫CT值约36 HU.病变未见钙化,边界尚清晰,邻近骨质未见明显破坏.MRI检查(图2):示病变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信号尚均匀,边界清楚,大小约32 mmx27 mmx23 mm,邻近延髓及上段脊髓受压,增强扫描后病变呈明显均匀强化.DSA检查:病变未见明显血管染色.术前诊断为枕骨  相似文献   

8.
鼻腔鼻窦性血管外皮瘤(sinonasal-type haemangiopericytoma,SNTHPC)是一种发生于鼻腔和鼻窦内的梭形细胞肿瘤,较为少见。本文回顾重庆宏仁一医院收治的1例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和讨论。患者以鼻塞、流涕伴右鼻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为右侧鼻道及右侧筛窦增多软组织密度影,其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部分动脉后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实验室检查各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增高,遂手术切除,病理显示为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细胞瘤。该文总结患者病例的影像学特点,为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1 资 料 患者,男性,52岁,因"右上腹疼痛、不适1个月余,病情加重1周"入院.体格检查:精神状态可,意识清楚,头部可见术后瘢痕,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査: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凝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垂体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6岁,临床表现为双眼视力下降,头颅MRI示鞍区占位,大体表现为实性肿瘤,镜下肿瘤由双极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席纹状或旋涡状排列,肿瘤细胞Vimentin、S-100强阳性,GFAP局灶片状阳性,TTF-1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 Pericytoma,HP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脑膜HP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15~95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脑膜HPC常见症状为头痛头昏、肿瘤压迫和颅内高压;CT/MRI检查见肿瘤与脑膜相连,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光镜下肿瘤细胞丰富,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间质富含“鹿角状”血管,网状纤维包绕单个瘤细胞。免疫标记瘤细胞CD34局灶阳性,PR阴性,1例EMA局灶弱阳性。7例随访15-95个月,4例术后复发,复发病例中l例术后35月腰椎转移。结论:脑膜HPC是一种少见肿瘤,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脑膜HPC影像学上与脑膜瘤相似,但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及预后不同于脑膜瘤,易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正>血管周细胞瘤(HPC)又称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来源于毛细血管壁外的周细胞,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于肌肉骨骼系统,颅内较为罕见。HPC通常是良性的,生长缓慢,但颅内HPC的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危害较大。HPC误诊率较高,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2月21日收治1例起源于嗅沟的血管周细胞瘤,现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  相似文献   

13.
14.
肺PEComa 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Neoplasms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on,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例PEComa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EComa是起源于血管周细胞的良性肿瘤,细胞有4种形态结构,胞浆丰富,富含糖原.该肿瘤特征性表达黑色素标记.结论 肺PEComa是一类较罕见的肿瘤,病理上需与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瘤等鉴别.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病人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影像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左乳内上象限触及2 cm×2 cm质硬包块。瘤细胞体积大,圆形、多边形或梭形,胞浆丰富嗜酸性颗粒状,呈实性巢团或条索状排列,浸润性生长。抗淀粉酶PAS阳性,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S-100、NSE、Vimentin(+),CK、EMA、myoglobin、ER和PR均(-)。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少见,临床、影像学、细胞学和冷冻快速切片均易误诊或漏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肺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男,56岁。因左胸痛、咳嗽、咯痰2个月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双肺CT示左下肺占位,大小为5.2cm×4.5cm。临床诊断:左肺癌,行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肺血管外皮细胞瘤。2讨论肺血管外皮细胞瘤罕见。国外1942~1989年报道本病60例,国内1980~1993年报道本病仅9例。原发性肺血管外皮细胞瘤发病无性别差异,患者平均年龄46.1岁,约1/3病例无症状。有症状者诉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个别有低血糖、低血压或肺性骨关节病。一般认为肺血管外皮细胞瘤无典型的X线征象,在胸片上常表现有分叶,边缘清楚及质地均匀的软组织块影,发现瘤体大小有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和分析2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骨疼痛;X线呈溶骨性骨破坏;肿瘤多呈分叶状,瘤细胞呈条索状、巢状或散在分布于透明变性的黏液基质中;CD34、CD31、CK和vimentin( ),EMA部分( )。结论 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需与转移癌、骨上皮样血管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