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勇  何舒  熊冰杰  王慧玲  贾凌云  何霞红  施蕊 《中草药》2021,52(17):5303-5310
目的以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人参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红松下种植人参、农田土壤种植下的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落多样性及群落功能特征的变化,探讨环境土壤微生物对林下人参、大棚人参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对不同种植模式人参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和差异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在林下参根际土壤中检测到α-变形杆菌-13-2-20CM-2-64-7、慢生根瘤菌属的erythrophlei、SP-URHD0069、Lablabi、硝化螺旋菌SCGC-AG-212-E16、放线菌-13-1-2CM-4-69-9为优势菌种,这些固氮菌在加强了林下人参的养分吸收,在增加森林碳汇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增强了林下人参的抗逆性。相同年限的大棚人参根际土壤中检测出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诺卡氏菌-SP-lS0805N、诺卡氏菌terrae、γ-变形杆菌-13-2-20CM-66-19显著增多,其中氨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菌丰度较高,这与种植方式比如施肥,翻耕、农药使用有密切联系。结论不同的栽培模式影响着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落多样性,及菌群功能特征。为后期人参绿色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为人参农林复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多样性对中药材农业生态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该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间作蚕豆(QH)和单作(CK)处理下羌活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药材产量、质量,以期为优化羌活种植模式和实现生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羌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分别占50.38%~51.95%和16.36%~17.02%,蚕豆间作对细菌门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在属水平上,间作处理中根际促生菌属MND1(3.54%)、鞘氨醇单胞菌属(3.50%)、硝化螺菌属(1.53%)和根瘤杆菌属(1.05%)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处理,而芽单胞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和Bryobacter相对丰度则降低。与CK处理相比,蚕豆间作处理羌活株高、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均显著增加,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加71.43%,表明蚕豆间作有助于促进羌活地上部分生长,并有效提高羌活产量。与此同时,蚕豆间作亦可增加羌活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分别增加37.96%、4.09%。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对羌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顺序为全钾>全氮>pH>有机质>速效钾>含水量>速效氮>速效磷,表明土壤钾素含量及有效性是调控羌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因子。综上所述,蚕豆间作有效改善土壤微环境,提高羌活药材产量和质量,可作为今后发展的一种羌活生态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广藿香间作生姜与豇豆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种植模式(广藿香单作、广藿香-生姜间作、广藿香-豇豆间作)的广藿香根际土壤的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ITS区片段进行测序,研究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间作豇豆的广藿香根际土壤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单作广藿香土壤,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间作生姜广藿香根际土壤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显著高于单作广藿香土壤。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间作生姜和豇豆后广藿香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单作存在明显差异。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电导率、碱解氮、有机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强度最大。广藿香间作豇豆后通过改变土壤中电导率、碱解氮、有机质进而增加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并影响了广藿香根际群落结构。结论:广藿香间作豇豆在改...  相似文献   

4.
环烯醚萜类成分是中药秦艽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马钱苷酸、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在秦艽药材中的含量相对较高且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实验中建立了中药秦艽中5种环烯醚萜的含量测定方法:Shiseido SPOLA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04%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 ℃;进样量5 μL。该方法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值在97.35%~106.2%。对8种39份秦艽药材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5种环烯醚萜类成分在8种秦艽类药材中均有分布。种内含量差异较大表明含量除了与物种有关外,与种质资源、环境和生长年限都密切相关。小秦艽中各组分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种正品秦艽。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兰坪县中排乡不同生长年限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的研究,为怒江州秦艽产业制定质量标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秦艽龙胆苦苷含量。结果:中排乡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3~4年生含量明显高于2年生和5年生;3年生和4年生含量差别不大。河西乡和通甸镇采集的秦艽也是3年生和4年生含量最高。根据成本及秦艽有效成分测定栽培秦艽为3~4年后采挖收根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法分析了栽培不同生长年限粗茎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三年生粗茎秦艽地下部分龙胆苦苷的含量高,实验结果表明人工种植粗茎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均高于药典规定,为栽培品的开发利用扩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半夏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诗蓉  王红兰  孙辉  杨萍  蒋舜媛  蒋桂华 《中草药》2022,53(4):1148-1155
目的 探明半夏Pinellia ternate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规律,以指导半夏连续高产栽培.方法 采用PacBio Sequel测序手段对正茬(CK)、连作一茬(A)、二茬(B)和三茬(C)半夏不同生长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测序,对比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结果 随着连茬次数的增加,潜在致病细菌...  相似文献   

8.
王静  梁健  安毅  秦源  南春燕 《中草药》2011,42(12):2535-2540
目的 研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与其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方法 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秦艽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 人工栽培秦艽根际细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野生种类;野生和人工栽培秦艽根际细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数量在高海拔样点最高;人工栽培秦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野生种类;秦艽生物量与根际细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数量呈正相关.结论 秦艽人工栽培应充分满足其生态要求,尽量在秦艽适宜生长的高海拔低温山区栽培;合理供给氮肥,接种合适的菌肥并增加其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可提高秦艽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云南不同产地粗茎秦艽中Fe、Mn、Cu、Zn 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5.8~110.3%,RSD2.42%,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粗茎秦艽中4种无机元素含量均较为丰富,不同产地粗茎秦艽中各元素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但基本表现为FeMnZnCu。结论测定结果可为粗茎秦艽无机元素与药效关系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产量下天麻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探讨土壤微生物对天麻产量的影响。方法 该试验采用16S DNA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高通量测序对天麻根际土壤中高产土样(GC)和低产土样(DC)下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天麻根际土壤中细菌占主导地位的有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其他不明细菌unidentified Bacteria,真菌占主导的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高产和低产天麻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丰度没有差异,仅在群落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产天麻根际土壤中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施氏乳酸杆菌属Schleiferilactobacillus、古根菌属Archaeorhizomyces等38属微生物大量聚集,低产天麻根际土壤中则镰刀菌属Fusarium、鬼伞属Coprinellus、氨氧化古菌属Nitrosotalea等30属微生物大量聚集;在属和种的水平上,发现6个差异物种,绒紫红菇Russula mariae、古根菌属Archeaeorhizomyces、土赤壳属Ilyonectria偏向集中于高产天麻根际土壤中,氨氧化古菌属Nitrosotalea、簇生鬼伞Coprinellus disserminatus、镰刀菌属Fusarium则偏向集中于低产天麻根际土壤中。结论 在不同产量下,天麻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和细菌群落中均存在差异微生物,推测这些微生物与天麻产量高低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天麻的高产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野生抚育粗茎秦艽药材的有效成分和化学指纹图谱,以期评价其质量,为粗茎秦艽药材的GAP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Zorbax SB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38 nm,柱温为25 ℃。利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软件,对15批3年生野生抚育粗茎秦艽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 结果: 15批粗茎秦艽药材环烯醚萜苷类有效成分及浸出物含量符合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各样地药材化学指纹色谱相似度>0.981,质量均一性好。 结论: 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可用于粗茎秦艽药材的质量综合评价。野生抚育模式药材可作为粗茎秦艽主要种植发展模式,对云南建设"云药之乡"和发展道地药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粗茎秦艽种子萌发过程中马钱苷酸和龙胆苦苷的含量变化。方法:建立粗茎秦艽种子中马钱苷酸和龙胆苦苷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Cat C18色谱柱(4.6 mm×15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A)-0.04%乙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测定种子不同萌发时期马钱苷酸和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马钱苷酸和龙胆苦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5.5~761.5 mg·L~(-1)(r_1=1.000 0),4.8~103.1 mg·L~(-1)(r_2=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0%(RSD 1.9%),99.85%(RSD 2.6%);粗茎秦艽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马钱苷酸的含量呈不断降低的趋势,龙胆苦苷的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粗茎秦艽种子萌发过程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的含量动态变化呈负相关性趋势,且相关性程度与种子的发芽率有关。  相似文献   

13.
徐燕  李爱暖  王玥  李燕芳  曾锐 《中草药》2018,49(4):819-825
目的通过化学成分测定,评价远红外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阴干、烘干、"发汗"干燥对粗茎秦艽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ESI-HRMS~n测定秦艽中4个环烯醚萜类成分(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苷)和4个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异牡荆素、芹菜素、山柰酚)质量分数。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逼近理想值排序法(TOPSIS)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干燥方式所得样品的品质,确定最佳干燥方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样品的獐牙菜苦苷差异不显著,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苷、木犀草素、异牡荆素、芹菜素和山柰酚差异明显。其中,4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在冷冻干燥中保留最佳;4个黄酮类成分在"发汗"干燥中保留最佳。各成分在阴干样品中质量分数最低。聚类分析及TOPSIS分析表明"发汗"干燥具有与冷冻干燥相似的品质,且品质最好,其次是烘干干燥和远红外干燥,阴干干燥的样品品质最差。结论不同干燥方式对秦艽药材品质的影响值得关注。研究表明《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秦艽"发汗"的干燥方法具有科学性。但传统"发汗"过程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干燥效率,进一步研究方向应关注"发汗"干燥结合现代干燥技术如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以保证秦艽药材稳定品质的基础上缩短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患枯萎病菊花与健康菊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方法 以患病菊花植株和健康菊花植株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样本的细菌16S rDNA和真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枯萎病的发生降低了菊花根际土壤中细菌种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程度,但对根际土壤中的真菌α-多样性无明显影响。菊花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微生物中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占比高于患病植株,而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占比低于患病植株(P<0.05)。菊花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占比分别为27.49%,14.53%,11.94%,而健康植株镰刀菌属真菌占比分别为0.47%,1.01%,0.67%。菊花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会出现细菌性致病菌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和菊迪基氏菌属(Dickeya),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硝化类细菌、解毒类细菌、光合细菌等丰度高于患病植株。结论 患有枯萎病地块菊花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细菌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并大量富集镰刀菌属致病真菌和积累果胶杆菌属与菊迪基氏菌属致病细菌,而健康菊花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有益菌占比明显高于患病植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含量测定与DNA条形码分析,探讨坚龙胆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及分子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居群坚龙胆根及根茎、茎、叶、花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獐芽菜苷及苦龙胆酯苷含量,建立其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主要次生代谢产物间的差异进行评价;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不同居群坚龙胆样品进行ITS2测序。结果:不同居群坚龙胆根及根茎、茎、叶、花中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獐芽菜苷及苦龙胆酯苷含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ITS2序列结果显示不同居群坚龙胆分子差异较小。结论:不同居群坚龙胆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有一定差异,但分子间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生境种植天麻前后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探讨土壤微生物对种植天麻的响应程度。方法:对贵州大方和安徽金寨未种植天麻土壤(CK1和CK2),采收前天麻块茎周围土壤(GE1和GE2)和蜜环菌菌索周围土壤(AGE1和AGE2)进行ITS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PCA主成分分析说明与对照土壤相比,种植天麻后土壤微生物发生较大改变。测序结果分析发现种植天麻使得土壤中真菌和细菌OTUs数目均有一定的增加。与对照土壤相比,贵州大方种植天麻后的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丰度均呈增加的趋势;安徽金寨种植天麻后的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及丰度变化不大,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增加。二者土壤中土赤壳属Ilyonectria,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红菇属Russul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贵州大方土壤中镰刀菌属Fusar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结论:种植天麻后土壤微生物平衡被打破,并且土赤壳属Ilyonectria,镰刀菌属Fusarium等病原微生物丰度增加,推测与天麻病虫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于少朋  曾锐  韩珍  曾元莲  杨玲  瞿燕  秦旭华 《中草药》2021,52(3):635-642
目的 从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中分离纯化多糖,初步分析其结构特征并研究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热水浸提粗茎秦艽粗多糖(Gentiana crassicaulis polysaccharide,GCP),再经Cellulose 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SephadexG-100柱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18.
李源  高元平  罗昊  李爱暖  吕露阳  徐燕  严亨秀  曾锐 《中草药》2019,50(12):2856-2861
目的建立一种UPLC-Q-Orbitrap HRMS定量分析方法,同时测定秦艽炮制前后8种化学成分(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木犀草素、异牡荆素、芹菜素、山柰酚)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5℃。质谱采用负离子检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秦艽经清炒、酒炙后环烯醚萜类含量均明显升高,且清炒后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含量具有统计学差异。黄酮类在清炒和酒炙后含量变化不大。2类成分总的含量变化为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清炒酒炙生品;黄酮类成分含量生品酒炙清炒。结论建立的UPLC-Q-Orbitrap HRMS同时测定秦艽炮制前后8种成分的方法准确、稳定,为进一步研究秦艽炮制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接种解钾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通过室温盆栽实验,研究接种不同解钾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接种不同解钾菌能显著性影响滇重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其中速效氮的质量分数为24.5~90.5 mg·kg-1、速效磷质量分数为2.53~25.9 mg·kg-1、速效钾质量分数为132~312 mg·kg-1。土壤pH为7.08~7.75,均符合滇重楼种植最适范围。接种不同解钾菌可不同程度影响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标志着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会影响根际土壤酶活性,中性磷酸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增强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呈负相关(r=-0.856,P<0.01),与放线菌数量、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土壤pH呈负相关性。结论 接种解钾菌能有效提高滇重楼根际土壤中速效钾、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对滇重楼连作障碍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为滇重楼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