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证实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测及骨髓病理诊断联合检查,对6例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a、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HC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M0进行诊断。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后确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确诊;HC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骨髓病理诊断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经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查对该病例仍难以准确判断,最终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帮助确诊。CL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查和染色体核型分型综合确诊。结论综合运用多种检验项目对确诊环境改变、老龄化等原因引起的不典型白血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小林  王化  胡晓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776-3777
目的:加强对急性双表型白血病诊断过程复杂性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双表型白血病并进行讨论。结果:该病例诊治过程复杂,通过骨髓涂片、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了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对于双表型白血病应采取多种方法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系列不确定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7例急性系列不确定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应用常规白血病治疗方案并随访。结果:17例急性系列不确定白血病·洛床上多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髓外浸润等。免疫分型显示髓系与B淋巴系或T淋巴系共表达分别为53%、29%。染色体检查异常核型占33%(5/15)。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60%,9例CR患者接受巩固强化治疗,4例至今持续缓解[其中3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位缓解期已14(6~21)个月。结论:急性系列不确定白血病诊断有赖于对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和免疫分型的综合判断。allo—HSCT可能是治愈此类患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的血液细胞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例资料.结果 患者因头痛7d,发热4d入院,经骨髓象结合细胞化学染色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予维A酸、亚砷酸治疗后,骨髓象未见好转.后经专家会诊,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检查等,诊断为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结论 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类型白血病,对于形态不典型者诊断需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检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近四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T-ALL)的临床表现、形态学改变及其预后。方法分析1例NT-ALL患者的血涂片、骨髓象、免疫表型、遗传学等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分析NT-ALL的性质。结果该例NT-ALL患者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根据骨髓形态学、免疫表型被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染色体为近四倍体核型(81-103染色体)。结论成人NT-ALL比较罕见,形态学特点与经典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有所不同,原幼淋巴细胞体积大或巨大,细胞核形态多不规则,核仁大,有空泡且预后差,这可能与近四倍体核型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o)诊断.方法 骨髓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分型、染色体、融合基因检查.结果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形态学类似急性淋巴白血病,涂抹细胞较少见.过氧化酶为阴性或<3%,糖原染色1例阴性,2例弱阳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糖原染色有较大差异.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阴性:免疫分型CD7、CD34、CD33、CD38出现不同程度阳性,染色体、融合基因无特殊改变.结论 形态学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糖原染色有所不同,涂抹细胞较少见者均要引起重视,需要抽取骨髓或血液标本进行免疫分型检查,确诊是否为AML-Mo.  相似文献   

7.
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梁效功  吴华新 《华西医学》2005,20(4):657-657
目的:分析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及静脉血流式细胞检测两种方法对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 20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对两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骨髓涂片免疫组化与外周血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2).结论:骨髓免疫组化可以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已知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白血病最基础的方法,但外周血涂片用于辅助诊断某些白血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自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进行外周血涂片显微镜分类检查,初诊了48例血液病.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6例.后经骨髓涂片和细胞化学染色均得到证实,并且这些病例均按照相应方案化疗后得到完全和部分缓解,现将部分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患者HLA半倍相合骨髓移植后供者源复发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半倍相合骨髓移植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复发情况,对2例接受半倍相合骨髓移植后出现白血病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外周血、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观察及HLA基因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2例原发病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普通细胞型)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且2例白血病细胞均有染色体畸变或癌基因突变、活化,2例骨髓移植后完全供者源造血重建,但2例复发后白血病细胞均来源于供者源,血型和HLA分型均为供者型,复发后2例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这一结果提示,供者源复发可能与移植后应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有关,化疗、放疗以及受者本身造血微环境异常也可能参与了二次白血病的发生过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源复发可能是研究人白血病发生的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孟晓玲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573-1574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在低分化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塑料包埋技术进行骨髓活检制片,分别对6例低分化白血病进行骨髓病理检查,同步对比骨髓涂片.[结果]根据骨髓涂片中的细胞形态以及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6例低分化白血病易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而骨髓活检切片中的细胞形态与原始淋巴细胞完全不同,而与原始粒...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有丝分裂早期检查点Chfr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对46例初诊未治疗的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hfr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析显示。2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15例,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1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Chfr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相比显著下降,同时Chfr基因表达异常病例染色体检查存在核型异常。结论: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有丝分裂检查点Chfr基因表达受损,可能在白血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伴有高度复杂异常染色体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并观察此类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病态造血、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患者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伴有肾功能衰竭,西安金域医学检验公司染色体核型分析:48,XX,del(5)(q13q31),+8,+13 del(13)(q32),-20,marl[5]/48,XX,+10,-20,+marl×2[4]/46,XX[1];骨髓活检示:1免疫组化:CD34小血管(+),圆核细胞散在少(+),CD61巨核细胞多(+),可见单圆核及淋巴样巨核细胞;2结合免疫组化,网染(++)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于确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后3个月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由于患者及家属拒绝化疗,出现多次交叉配血不合,无法行输血支持治疗,自动出院后2周内死亡。结论高度复杂异常染色体患者转为急性白血病速度快、生存期短,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3.
柴克霞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2):1100-1100
化疗是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主要手段 ,但是急性白血病经过化疗后往往出现骨髓抑制 ,导致相应的并发症 [1 ] ,增加了白血病患者的病死率。我们应用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 GM- 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诱发的骨髓抑制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急性白血病 (M3型除外 )均为住院患者 ,经细胞形态学 ,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分析确诊 ,均符合国内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2 ] ,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8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例。1.2 方法 所用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由华北制药集团有…  相似文献   

14.
血液病患者血及骨髓涂片中微小病毒B19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及血涂片中微小病毒B19-DNA,从而了解白血病患者B19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已确诊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及血涂片标本,其中,骨髓涂片标本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混合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血涂片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慢性白血病4例),正常体检人员血涂片30例,用本文建立的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的方法检测所收集标本的B19-DNA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骨髓涂片和血涂片之间B19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5和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B19的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显示白血病患者由于化疗及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B19病毒,病毒感染后易诱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的临床、治疗、预后及其生物学特点,认识AMLL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方法通过骨髓形态学、细胞组化染色、流式免疫学分型明确诊断1例在多系间反复转化的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该病例诊断过程复杂,治疗采用兼顾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化疗方案,但患者病情反复,治疗效果差。结论 AML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及预后特征,期望出现新的更加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血液疾患骨髓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血液系统疾病骨髓血管新生的状态及意义,采用改良的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塑料包埋骨髓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贫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初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治疗前骨髓MVD明显增加;急性白血病化疗完全缓解后骨髓MVD降至正常水平,未缓解者下降程度小,复发者再次升高至化疗前水平;贫血患者骨髓MVD也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远不如急性白血病骨髓MVD增高的幅度大。结论:骨髓血管新生在急性白血病发生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抗血管新生治疗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多重巢式RT-PCR检测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本例以皮肤损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首发表现,诊断时骨髓原始细胞超过30%,合并脑膜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大,同时表达髓系标记(cMPO、CD33和CD117)和T淋系标记(cCD3、CD5、CD7、CD4和CD8双表达),并强烈表达最早期造血祖细胞标记CD43和CD99,染色体核型正常,检测到MLL基因的部分串联重复。最后诊断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结论:双表型白血病的前期可表现为骨髓病态造血,其临床和生物学行为具有高度侵袭性,应用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特征分析有助于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骨髓涂片,进行细胞形态学和骨髓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查方法.结果 形态学诊断AML 16例,ALL26例,嗜血细胞综合症8例,可疑淋巴瘤侵犯骨髓5例,涂片查见分类不明细胞2例.免疫组化提示42例急性白血病中8例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诊断不符合(19%),其中26例ALL不符合的6例,16例AML不符合的2例;6例嗜血细胞综合症组织细胞含T细胞标志,2例组织细胞单核细胞标志阳性;确诊淋巴瘤侵犯骨髓4例,转移癌1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结论 骨髓涂片免疫组化对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有较大价值,是对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的补充及修正;对于一些疑难骨髓涂片的正确诊断有较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孤立卵巢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1例16岁青少年女性以骨关节疼痛起病,外周血涂片分类见原幼淋巴细胞32%。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原幼淋巴细胞72%。骨髓细胞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显示,原始细胞表达HLA-DR、Td T、CD10、CD19、CD22和c CD79a。骨髓细胞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显示,t(1;19)(q23;p13)/E2A-PBX1阳性,确诊B-ALL。采用CALGB8811方案治疗,完全缓解7个月后出现下腹痛,超声检查诊为卵巢肿瘤。行双侧卵巢肿块切除术。结果:卵巢病理检查发现弥漫性幼稚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瘤细胞表达Td T、CD20、CD43和CD79a,证实为ALL卵巢复发。进一步检查未发现其它髓外部位病变。同期的血液和骨髓细胞学检查仍显示完全缓解,但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检测微小残留白血病阳性。再次诱导化疗后病情控制,1年后肿块再次增大,并压迫输尿管致肾积水,后患者放弃治疗。结论:尽管孤立性卵巢复发在ALL极为少见,但预后极差,对骨髓或其它髓外部位复发的女性患者,应进行常规检查以排除此种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Ph1+急性杂合型白血病(HAL)临床特征.方法形态学检查骨髓涂片经瑞特染色后分类计数,常规进行髓过氧化酶等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型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采用活细胞单色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遗传学分析骨髓标本采用直接法及24小时短期培养法处理标本,显带分析应用改良的热处理姬姆萨R显带(RHG)法,核型分析根据ISCN(1995)描述.治疗采用标准方案并作定期随访.结果病例1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预后差.病例2用标准治疗方案诱导缓解时间短,持续缓解时间长,预后较好.结论根据法、英、美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FAB)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型法(MIC)诊断为Ph1+ HAL治疗效果差,预后恶劣.FAB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型,MIC诊断为Ph1+ HAL治疗效果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