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和预后的特点.方法对7例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7例ALCL中6例为系统性ALCL,1例为原发皮肤性ALCL(C-ALCL).ALK+ALCL患者的发病年龄较ALK-ALCL年轻,CD30、ALK共同阳性时EMA的阳性表达率增高.结论 ALCL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组织病理形态与免疫表型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帮助鉴别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乳腺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免疫表型。方法 采用常规制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T细胞淋巴瘤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 患者为青年女性,病理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弥漫、片状分布,围绕血管,有明显异形性,可见核仁及核分裂像,部分核有扭曲,间质成分少,部分区域有坏死。免疫表型:CD45、CD45RO、CD3、CD43阳性,CD20、CK、LCA、EMA阴性。结论 本例为乳腺T细胞淋巴瘤,是罕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贺海燕  张淼  李晶  孙琪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996-997
目的探讨淋巴结及肺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提高HL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对15例原发于淋巴结及1例原发于肺的HL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生于淋巴结者临床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生于肺者表现咳嗽、咳痰。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LRCHL)8例,结节硬化型(NSHL)4例,混合细胞型(MCHL)3例,淋巴细胞消减型(LDHL)1例,未发现结节性淋巴结为主型。8例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15、CD30、CD20、CD68、CD79a阳性,CD45Ro阴性。结论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中的少见类型,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组织学改变复杂多样,应与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及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TCRBCL)鉴别。  相似文献   

4.
同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系统型是一种CD30^ 的T细胞淋巴瘤,它有一系列的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和临床特征,临床病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一种新的酪氨酸激酶)阳性的系统型ALCL,另一种是ALK阴性的系统型ALCL。ALK的表达往往是病人染色体易位,即t(2;5)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 B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多形性,中等大小至大细胞弥漫浸润,其中2例有大片坏死。LEA、CD3、CD56、TIA-1、Granzyme B免疫标记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表达率100%。结论: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根据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Granzyme B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9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之瘤细胞表达 granzymeB的情况及其与该肿瘤的免疫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标记GranzymeB ,CD15 ,CD30 ,CD3,CD8,CD4 5R ,CD4 5RO ,CD2 0 ,CD6 8,CD79a和EMA ,还与 5例鼻NK/T细胞淋巴瘤和 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了比较。结果 :9例ALCL呈CD30 ,CD4 5R阳性 ,5例EMA阳性。T细胞源性 7例 (78% ) ,Null细胞性 2例 (2 2 % ) ,8例(89% )ALCL呈 granzymeB阳性 ,granzymeB阳性病例的免疫学表型为T细胞性 7例和Null细胞性 1例。所有病例不表达CD15 ,CD2 0 ,CD6 8,CD79a。结论 :绝大多数ALCL瘤细胞 (T细胞性和Null细胞性 )表达granzymeB ,其瘤细胞源自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  相似文献   

7.
李权  盐城 《中外医疗》2012,31(30):35-36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U-T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对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8.5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皮疹和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形态学上淋巴结结构破坏,小静脉增生显著,瘤细胞弥漫增生,中等大小,多数瘤细胞胞浆透明。结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淋巴结内T细胞性细胞淋巴瘤,属于周围T细胞淋巴瘤,临床并不多见,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双侧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①1例34岁女性患有原发性双侧乳腺恶性肿瘤.②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呈片状及条索状排列,部分围血管分布,有明显嗜血管现象,瘤细胞胞质少,核小,深染有异型,部分核扭曲,染色质细,无淋巴上皮病变.③免疫组化染色:LCA、CD3、CD43均为阳性,而CD20、CD79a、CKLMW均为阴性.④随访: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是极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 (PL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 (S P法 )确定肿瘤细胞的特性 ,使用的抗体有LCA、CD2 0、CD4 5RO、CD30、CD5 6、κ、λ、CK、NSE、HMB4 5。结果 按 2 0 0 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 ,确诊 15例原发性肺恶性淋巴瘤 ,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其中 ,成熟性B细胞淋巴瘤 13例 ,全为黏膜相关淋巴瘤 (MALT淋巴瘤 )。成熟性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 2例 ,其中NK T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ALCL)各 1例。结论 许多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原发于肺 ,必须结合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双侧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①1例34岁女性患有原发性双侧乳腺恶性肿瘤。②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呈片状及条索状排列,部分围血管分布,有明显嗜血管现象,瘤细胞胞质少,核小,深染有异型,部分核扭曲,染色质细,无淋巴上皮病变。③免疫组化染色:LCA、CD3、CD3均为阳性,而CD20、CD79a、CKLMW均为阴性。④随访: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是极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CNSL)诊断标准,为临床和病理早期诊断(PCNSL)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1例PBL患者活检标本镜下观察,同时选用LCA、CD20、CD45RO、CD68、GFAP、EMA、NSE等抗体对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11例病变相似,显示神经组织中散在大量异型细胞。所有病例组织GFAP、EMA、NSE均表达阴性。9例肿瘤细胞LCA及CD20表达阳性、其中2例LCA、CD20和CD45RO均为阳性;2例LCA表达阴性,而CD68表达阳性。结论:诊断中枢神经原发性淋巴瘤,需排除它处淋巴瘤,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0例ALK阳性ALCL病例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表型检测。结果20例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54岁,中位年龄12岁,15岁以下11例(55%)。标本病理诊断为普通型ALCL 12例,淋巴组织细胞型ALCL 4例,小细胞型ALCL 2例,富于粒细胞型ALCL 2例;均表达ALK。结论ALK阳性的ALCL儿童常见,与EBV感染不相关,预后好于ALK阴性ALCL。ALK检查有助于ALCL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特异性抗体及IgH基因重排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孓P法标记LCA,CD20,CD79a,CD30及bcl-2抗体和用PCR方法检测15例IgH基因重排。结果 70%(21/3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在40~70岁,淋巴结内外都可累及。组织病理学: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83.3%(25/30),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3.3%(1/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6.7%(2/30),及富于T细胞B细胞淋巴瘤占6.7%(2/30)。免疫标记LCA均表现阳性,CD20、CD79a、CD30、bcl-2表达率分别为86.7%(26/30),93.3%(28/30),6.7%(2/30),20%(6/30)。15例DLBCL中IgH基因重排阳性为66.7%(10/15)。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必须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对一些疑难病例需做IgH基因重排检测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有文献报道Clusterin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高表达,文中通过检测其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usterin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FDCS/T)、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NK/T细胞淋巴瘤(NK/T)、周围T细胞淋巴瘤(PTL)、浆细胞瘤(PC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CD21+CD35在FDCS/T中的表达情况以及CD30、ALK1在ALCL中的表达情况.另选10份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检测Clusterin和CD21+CD35在其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8例FDCS/T中均有Clusterin和CIY21+CD35的表达;20份ALCL中,Clusterin表达率为85.00%(17/20);CD30表达率为100.00%(20/20);ALK1表达率为50.00%(10/20);85份DLBCL中,Clusterin表达率为4.70%(4/85);其余淋巴瘤组织均未表达Clusterin.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Clustefin和CD21+CD35表达一致,均未表达于B和T淋巴细胞,但都阳性表达于滤泡树突状细胞. 结论:Clusterin可能是一种新的诊断FDCS/T标记物;与CD30和ALK1联合使用在AL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多见于老年女性患者,常为B细胞性,常见类型为弥漫性的大B细胞型(DLBCL)和B淋巴细胞型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DLBCL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79a、L26、LCA阳性;CK、CD3、CD30、TG、CD45RO等均为阴性;MALT的免疫组织化学:L26、LCA、κ阳性;CK、λ阴性。结论:PLT是一种罕见肿瘤,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胃间质瘤18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松  李海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22-4424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断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18例胃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本组18例间质瘤CD117全部为阳性(为弥漫强阳性),16例CD34阳性(为弥漫性强阳性),仅有2例a-SMA、MSA局灶阳性,而Desmin、S-100、NSE、NF、LCA、HMB45、EMA均为阴性。结论:胃间质细胞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临床和病理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对2例肺淋巴瘤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2例病变相似,显示肺组织中散在大量异型细胞。所有病例组织EMA、NSE均表达阴性。肿瘤细胞LCA及CD20均表达阳性,CD45RO和CD68表达阴性。结论:诊断肺原发性淋巴瘤,需排除它处淋巴瘤,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淋巴组织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L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 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对2例ALCL-LH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2例ALCL-LH儿童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伴肝脾肿大.形态学示淋巴结结构大部分破坏,背景中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小血管增生较多,肿瘤细胞较少,细胞中等偏大,但比普通型小,核型不规则,可见围绕血管周围生长.免疫组化示2例大部分瘤细胞CD30、ALK-1、EMA和Granzyme B阳性表达,例1 CD43、例2 CD7阳性表达,2例CD45、CD2、CD3、CD4、CD5、CD8、CD45RO、CD56、CD20、CD79a、CD15、MPO、CK、TdT、LMP1阴性.原位杂交EBER1/2阴性.随访2例均死亡,分别存活10 d及3个月.结论 ALCL-LH是恶性淋巴瘤的极少见类型,好发于儿童,形态学特征为反应性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超过并掩盖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CD30、ALK、EMA和细胞毒性颗粒相关蛋白(如Granzyme B等)阳性表达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骨骼肌脓肿为突出表现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运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例以骨骼肌脓肿为突出表现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结果 坏死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见变异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肿瘤组织中CD30散在大细胞阳性、上皮膜抗原(EMA)散在大细胞阳性,CD3、CD45Ro、CD68阳性,CD20、CD79a、肌红蛋白阴性.结论 伴骨骼肌脓肿形成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罕见报道,该患者为T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应与炎性疾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鉴别,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是较好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周航  邓飞  刘华庆 《广东医学》2006,27(11):1705-1706
目的 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组织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类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既往诊断的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进行HE染色和CD45RO,CD20,CD3,CD56,CD4,CD8,CD30,ALK的免疫表型测定,结合临床,根据新的WHO 2001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 确诊了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包括29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性),占45.3%;1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占20.3%;11例(17.2%)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和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SCPTCL)各5例,各占7.8%;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CL),占1.6%。临床上,男性多于女性,大于40岁多见(78%)。发生在淋巴结的有44例,其次鼻咽部10例,咽喉部5例,睾丸、腹部包决、左大腿、腰椎、甲状腺各1例,累及的部位较广。组织病理形态:瘤细胞大、中、小均可见,染色质细,胞浆浅染。免疫组织化学: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70.3%,10.9%,98.4%分别表达CD45RO,CD20,CD3;1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11例表达CD30,11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100%表达CD56,阳性率和阴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肿瘤,必须结合临床、病理组织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