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镇静镇痛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拟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肌间沟或腋窝径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后间断给予咪唑安定(1mg/2min)到患者Ramsay3级镇静,对照组穿刺前后不接受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前后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静程度、麻醉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臂丛神经穿刺的VASq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穿刺时、穿刺后5minHR较给药前显著增快(P<0.05),SDP也有明显上升趋势。观察组穿刺前后BP、HR平稳,患者对麻醉操作的遗忘率高,麻醉效果显著提高。结论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镇痛作用,提高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阈下剂量(0.4mg/kg)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60例ASA评级Ⅰ~Ⅱ级侄臂丛神经阻滞下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双肓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局麻药为0.37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作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组:复合氯胺酮0.4mg/kg;B组:氯胺酮0.4mg/kg,肌注;C组:不用氯胺酮。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注药后10min、30min的镇静/警觉评分(OAA/S)及麻醉期倒谵妄、多语、头晕、视物不清、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较其他两组麻醉起敬时间短,镇痛持续时间长;A组和B组术后12h、24h、48hVAS均低于C组,A组则更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在注药后均有一定镇静作用,注药10rain后OAA/S评分A组较B组低(P〈0.05),30rain后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视物不清、头晕等发应率A组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较C组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用阈下剂量氯胺酮能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有短时间的镇静作用,明显增强镇痛作用和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3.
我院采用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防治硬膜外阻滞下的内脏牵拉反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与丙泊酚在辅助麻醉下的临床镇静效果和临床镇痛深度.方法将50例区域麻醉病人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区域麻醉后,分别使用咪唑安定和丙泊酚至OOA/S镇静深度Ⅳ级,观察用药前后病人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对病人术中事件遗忘率和烦躁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近事遗忘率M组为84%而P组为76%;烦躁发生率M组为4%而P组为8%;与用药前相比,两组病人血压在用药后3.5min有一定程度下降,下降幅度超过20%的病人M组1例而P组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pO2在用药后3.5min有明显下降,M组有1例降至94%以下而P组无.结论咪唑安定较丙泊酚应用于镇静术中对呼吸及循环抑制较轻;并且顺行性遗忘效果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臂丛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法)治疗军事训练致臂丛神经麻痹(BPPFCRP)的疗效。方法总结BPPFCRP患者臂丛神经麻痹的特点,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行针灸、理疗及功能锻炼,治疗组除按对照组的方法治疗外,同时加用神经阻滞法治疗。以肌力的改善情况、神经传导阻滞程度和轴索损害程度作为疗效的评定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三角肌肌力、腋神经传导阻滞程度和轴索损害程度分别为(4.07±0.64)级(、5.56±2.24)%和(4.54±1.33)%,均明显好于对照组〔(3.23±0.60)级、(7.76±2.38)%和(14.10±3.56)%〕(P<0.05,P<0.01)。结论神经阻滞法结合针灸、理疗及功能锻炼是治疗BPPFCRP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成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098-4099,4102
[目的]探讨咪哒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6月期间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待麻醉效果确定后,对照组患者如发现镇痛不完善,可给予芬太尼辅助镇痛或局麻药封闭阻滞,而研究组患者则给予咪哒唑仑和瑞芬太尼的复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在麻醉中的5、10、30min其MAP降低且HR减慢,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仍然处于正常范围内。研究组患者在麻醉中的5、10、30min的镇静和疼痛情况均显著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1h随访完全无记忆的比率显著提高,而记忆清楚的比率则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哒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提高臂丛神经阻滞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为M组(咪唑安定组)和E组(依托米酯组).麻醉诱导:M组以咪唑安定0.1~0.2 mg/kg,芬太尼2~4μg/kg,司可林2 mg/kg或潘库溴铵0.15~0.2 mg/kg依次静脉注射诱导进行全麻气管插管.E组用安定0.2mg/kg,芬太尼2~4 μg/kg,依托米酯0.3 mg/kg,司可林2 mg/kg或潘库溴铵0.15~0.2 mg/kg进行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取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3 min,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5 min,气管插管后10 min等5个点的SP、DR、HR、RPP等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病人的诱导均起效快,诱导时间短,均能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M组麻醉诱导后各时点的SP、DP、HR、RPP等指标与麻醉诱导前比较,P<0.01;E组的SP、RPP与麻醉诱导前比较,P<0.01或P<0.05,但气管插管时HR比麻醉诱导前轻度增高.结论咪唑安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诱导药,起效快,局部刺激小,能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与芬太尼合用可加强其镇静效果和缩短麻醉诱导时间.作为全麻诱导,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是较理想的药物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周围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stimu lator PNS)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对60例小儿上肢手术应用PNS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60例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效果确切,术中无需再用镇痛药,术毕10 m in内患儿清醒,无并发症。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PNS,其定位特异性强,准确率高,阻滞效果好,减少神经损伤、出血及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纤维肠镜检查时患者往往有肛门坠胀、腹胀、屏气等明显不适感,甚至躁动难以合作,给肠镜检查带来困难及危险。随着麻醉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减轻清醒病人内镜检查中的焦虑与恐惧不安。本研究观察咪唑安定伍用芬太尼镇静遗忘麻醉用于肠镜检查期间,患者对检查操作刺激的反应、耐受性及合作程度,并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以评价其在肠镜检查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窦丽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098-1098
对48例上肢手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药中加入地塞米松,经临床观察,得出结论为起效快,阻滞完善,作用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在上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于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组(PCRA)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每组20例,PCRA组:0.25%罗哌卡因+0.3%曲马多+0.004%昂丹司琼100 ml,PCIA组:1%曲马多+0.004%昂丹司琼100 ml。两组给药模式:负荷量(5 ml)+持续量(2 ml/h)+PCA量(1毫升/次),锁定时间20 min。分别在术后4、8、12、24 h记录镇痛效果(VAS)、镇静效果(Ramsay)、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按压次数。结果 24 h内,PCRA组VAS、Ramsay评分、按压次数低于PCIA组(p<0.05),PCRA组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也低于PCIA组。结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PCRA)用于上肢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宋传民 《现代保健》2011,(33):57-58
目的观察超声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一侧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n=30)传统异感法阻滞,Ⅱ组(n=30)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组寻找到神经异感后注入局麻药,Ⅱ组应用超声定位找到神经注入局麻药。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因,剂量25ml。观察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结果I组、Ⅱ组在操作时间、不良反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仪是神经定位的辅助工具,超声定位神经阻滞进一步提高了阻滞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何光范 《现代医院》2005,5(10):49-49
目的总结锁骨下血管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体会及效果。方法分析1997年以来行锁骨下血管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1例出现并发症,麻醉效果佳。结论此法切实可取。  相似文献   

14.
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干阻滞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在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下,常规定位方法和神经干定位方法,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尺侧神经阻滞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在PNS引导下,Ⅰ组患者只要刺激到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即给予阻滞。Ⅱ组患者在刺激到臂丛神经上、中、下干,并引出提肩、前臂外展、前臂内收等动作分别给予阻滞。两组局麻药均使用0.5%罗哌卡因20ml。结果Ⅰ、Ⅱ组对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有效率分别为82%(41例)、80%(40例)和98%(49例)、98%(49例),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 PNS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干定位方法比常规定位方法更精确,使局麻药液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鞘内分布更趋于合理,可提高对尺侧神经阻滞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隋平 《现代保健》2011,(5):90-9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手术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采用改良式肌间沟阻滞的74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传统肌间沟阻滞的7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结果改良式肌间沟阻滞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肌间沟阻滞在上臂和手部手术麻醉中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68例病例(男569例,女199例,年龄12~65岁)随机分为锁骨上、肌间沟、腋路3组,每组例数不同,观察麻醉过程中的麻醉方法、臂丛神经的定点、进针方向、异感强弱、局麻药的浓度与剂量、不同径路与在阻滞中的各自要点。结果 768例病人中无严重并发症,只有轻度中毒反应3例,主诉呼吸困难2例。768例病人不同径路效果不同,麻醉优良率为95.6%,失败率为4.4%。结论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刘卓 《健康天地》2010,4(3):77-77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咪唑安定)和对照组21例(氟哌利多合剂),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HR、BP、Sp02都有轻度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的RSS镇静评分1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无遗忘与完全遗忘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咪唑安定起效迅速、平稳,有明显的镇静和顺行性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98年~2003年,应用喙突下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作为硬膜外阻滞辅助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硬膜外阻滞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53例,随机分两组,研究组(n=27)静滴哌替啶50mg,咪唑安定1mg,然后依镇静程充分次补咪唑安定0.5~1mg;对照组(n=26)静滴氟哌啶5mg和哌替啶50mg。观察两组的镇静程度和对循环呼吸影响。结果:研究组病人术中较对照组处于较深的镇静程度(P<0.05);咪哌合剂对搞牵拉反应略优于传统的氟哌合剂,术中SpO2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咪唑安定采用分次小剂量静滴,依据镇静程度调节用药量,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和一定的抗牵拉反应效果;鉴于胸段硬膜外阻滞和辅助药复合的呼吸抑制副作用,应常规监测SpO2和面罩吸氧以期保证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郭丹 《现代保健》2011,(3):19-20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开腹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均分为静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Ⅰ组(n=300)和静注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Ⅱ组(n=300).结果 Ⅰ组在诱导及术中的用药量和出现呼吸并发症少于Ⅱ组,腹腔探查、冲洗时Ⅰ组出现体动反应,心率、血压升高明显少于Ⅱ组,诱导中两组的心率、血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作为腰硬联合麻醉的辅助用药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优于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