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重度宫腔粘连(IUA)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例宫腔镜确诊为IUA的患者为观察病例。将200例患者按照意愿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在宫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组患者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的条件下,采用针状电极划开宫颈与宫腔内的粘连,然后环状电极分离并切除粘连组织,对出现盆腔病变患者实施美蓝通液,手术后置入圆形节育环以及粘停宁,给予黄体酮胶丸、戊酸雌二醇等口服,防止复发。对两组患者手术的总有效率、并发症率以及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宫腔镜、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重度IUA效果安全可靠并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32例,术后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高剂量和中剂量组中度粘连患者治疗后3个月月经恢复率、宫腔形态恢复率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重度粘连患者治疗后3个月月经恢复率、宫腔形态恢复率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后12个月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戊酸雌二醇用药剂量能够提升中度宫腔粘连术后月经恢复率、宫腔形态恢复率及子宫内膜厚度,但中剂量与高剂量并无明显效果差异,且重度宫腔粘患者戊酸雌二醇不同剂量术后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水平雌激素在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形成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有宫腔粘连并行宫腔镜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根据术后戊酸雌二醇的给予剂量命名为戊酸雌二醇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一天给予定量戊酸雌二醇,高剂量组每天给予3 mg戊酸雌二醇,低剂量组每天给予2 mg戊酸雌二醇。术后每月复查一次,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停药后询问月经情况及检查子宫内膜情况。结果戊酸雌二醇高剂量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且高剂量组的子宫体积低剂量组子宫体积术前子宫体积(P0.05),术前两组患者子宫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雌激素治疗能有效改善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情况,调节患者子宫体积,提高宫腔镜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两种用法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本院实施宫腔粘连分离术的轻度(n=96)、中度(n=82)、重度(n=66)宫腔粘连患者,轻、中、重度粘连患者再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宫腔粘连分离术,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大剂量雌激素加孕激素序贯疗法,实验组在术后给予大剂量雌激素3个月,最后10d加用孕激素,分析对比两组的辅助治疗效果。结果轻度、中度粘连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粘连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宫腔粘连患者大剂量戊酸雌二醇的序贯疗法与连续应用无明显差异,但是对于重度患者,大剂量戊酸雌二醇的连续应用优于序贯疗法,而且对肝功能、凝血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丽娟  强萍 《医学综述》2014,(13):2461-2463
目的探讨大剂量雌激素人工周期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78例,所有患者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辅助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依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每组39例。大剂量组给予口服10 mg戊酸雌二醇,每日1次,而小剂量组给予口服2 mg戊酸雌二醇,每日1次。术后1、3个月后行宫腔镜检查,术后6个月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在术后1、3个月宫颈形态恢复情况方面和术后6个月月经改善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5)。术后6个月大剂量组子宫体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42.5±4.6)mL、(6.51±1.24)mm,小剂量组分别为(38.9±3.7)mL、(5.83±0.94)mm,大剂量组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均P<0.05)。结论大剂量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宫腔粘连患者TCRA后的宫腔内再次粘连,恢复其月经情况,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的雌激素(戊酸雌二醇)行人工周期对不同程度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的子宫内膜修复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宫腔粘连(IUA)患者164例,行TCRA后,放置球囊引流再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3 mg/d(低剂量组)或9 mg/d(高剂量组)行人工周期治疗,均服用3周期。治疗3月后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宫腔镜检评价术后宫腔情况。结果:TCRA+球囊放置及上环术后辅以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月后,子宫内膜厚度低剂量组由术前(5.15±0.42)mm增加至(6.40±0.38)mm,高剂量组由术前(5.20±0.45)mm增加至(7.65±0.40)mm,两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82.9%,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9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UA患者术后使用高剂量雌激素组(9 mg/d)行人工周期治疗3月,能增加子宫内膜的再生能力并提高TCRA后的临床预后,效果优于低剂量雌激素组(3 mg/d),且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雌激素治疗对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状况的影响。方法经宫腔镜检查有宫腔粘连并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戊酸雌二醇低剂量组(n=40)和戊酸雌二醇高剂量组(n=41)。宫腔镜下了解粘连的类型及部位,对粘连不紧密者采用硬性宫腔镜的尖端进行推压分离;粘连紧密者,采用电切分离。宫腔镜分离粘连后,放置与子宫大小相匹配的宫内节育器,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术后第1天给予戊酸雌二醇,低剂量组患者每日给予戊酸雌二醇2 mg,高剂量组患者每日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术后每个月随访1次,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停药后随访月经情况,检测子宫内膜情况。结果两组给予相应剂量的雌激素治疗后,低剂量组患者治愈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70.0%vs 92.7%,P〈0.05)。术前两组患者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子宫体积(42.89±4.11)m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4.89±2.76)ml及低剂量组患者治疗后的(37.12±3.2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雌激素治疗3个月后,81例患者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雌激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宫腔镜术后粘连状况,改善患者子宫体积,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不明显,无特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粘术后宫腔再次粘连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7例宫腔粘连及9例子宫纵隔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随机分成两组,A组22例予术后即放置IUD+大剂量口服戊酸雌二醇;B组24例术后放置水囊+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7天后取出水囊,放置IUD+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的综合方法.结果 放置水囊+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IUD+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的综合方法对于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次粘连的疗效比术后即放置IUD+大剂量口服戊酸雌二醇治疗好(P<0.05).结论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加用宫腔放置水囊及注入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宫腔再次粘连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乔琳  何援利  章正广  周曼萍  王雪峰 《广东医学》2013,34(18):2779-2783
目的探讨分析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联合使用宫内节育器(IUD)、大剂量雌激素与加用防粘连膜(Interceed)综合治疗方法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行TCRA并放置IUD,术后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E2V)5 mg/次,每12 h 1次,行人工周期治疗,后10 d加服安宫黄体酮片(MPA)10 mg/d;B组行TCRA并放置IUD的同时于宫腔内放置Interceed,术后雌激素治疗同A组。监测患者服E2V前和加服MPA前子宫内膜厚度,3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术,评估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的完全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增长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Interceed的综合治疗方法对预防TCRA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优于未加用Interceed。大剂量雌激素的使用可增加中重度IUA的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内膜修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50例。按照雌激素应用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8)、低剂量组(n=17)、高剂量组(n=15)。三组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均放置1枚IUD于子宫底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未应用药物;低剂量组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d,高剂量组给予戊酸雌二醇9 mg/d。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雌二醇(E_2)及孕酮(P)、宫腔粘连情况。结果: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子宫内膜厚度、组织TGF-β及VEGF、血清E_2及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的组织TGF-β及VEGF均低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宫腔粘连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的宫腔粘连情况优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雌激素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内膜修复及预后的影响更好,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联合戊酸雌二醇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术后预防复发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宫腔球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金属圆形节育环和戊酸雌二醇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48 h出血严重程度及术后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出血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球囊联合戊酸雌二醇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降低再粘连发生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要静 《吉林医学》2012,33(22):4752-4753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后两种抗粘连方法的疗效。方法:62例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宫内节育器并戊酸雌二醇(观察组)34例,宫内节育器(对照组)28例,术后1个月随访并详细记录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1个月后宫腔镜下观察两组宫腔内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共治疗34例,再粘连10例,再粘连率26.47%,对照组共治疗28例,再粘连15例,再粘连率53.5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后宫腔内放置节育环加术后周期性应用戊酸雌二醇可有效预再粘连,提高月经改善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OmniView成像)评价宫腔粘连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义乌市中心医院75例疑似宫腔粘连接受宫腔镜诊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通过一致性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诊断宫腔粘连及其程度的应用价值。结果 65例患者经宫腔镜检查后确诊宫腔粘连,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确诊61例患者为宫腔粘连,OmniView成像与宫腔镜诊断宫腔粘连的一致性检验Kappa=0.704,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OmniView成像诊断宫腔粘连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12,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31%、90.00%和92.00%;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65例宫腔粘连患者中轻度36例、中度21例和重度8例;OmniView成像检出轻度34例、中度21例和重度10例,二者诊断宫腔粘连程度的一致性检验Kappa=0.869,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OmniView成像诊断轻度、中度和重度宫腔粘连的准确率分别为93.85%、93.85%和96.92%。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可有效用于宫腔粘连的诊断和宫腔粘连程度的分级,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杨树环  王志毅  徐琴  谭建媛  吴晶 《四川医学》2013,(10):1554-1555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内残留组织电切加用戊酸雌二醇对治疗宫内残留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56例宫内残留患者的行宫腔镜电切,术后连续服用戊酸雌二醇3个月.观察宫腔情况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的56例患者中,55例均一次性电切成功,无组织残留.仅1例因残留组织多,与子宫壁粘连紧,部分已穿入子宫肌层,2次电切成功,服用戊酸雌二醇3个月后月经量仍减少,再次宫腔镜检查,宫腔轻度膜性粘连,经分粘后再服戊酸雌二醇3个月后月经基本正常,复查宫腔镜宫腔形态及内膜正常.结论 宫腔镜电切加戊酸雌二醇治疗宫内残留疗效确切,减少宫腔粘连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综合分析我院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临床预后资料,评价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电切术后辅以人工周期预防再粘连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重度宫腔粘连共72例(中度宫腔粘连44例,重度宫腔粘连28例)于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予人工周期治疗,临床随访9 mg/d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预后?【结果】 宫腔粘连电切术后辅以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较术前增厚,但仍均较正常对照组薄;中度宫腔粘连患者临床预后优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结论】 宫腔粘连电切分离术后辅以人工周期治疗方案是有必要的,且9 mg/d的雌激素用量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宫腔粘连术后其子宫内膜厚度较术前增厚,但仍未能达正常范围,临床疗效尚欠满意?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预后与其术前宫腔病变程度?范围及残存子宫内膜面积及生长情况等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充性激素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凝血功能、肝脏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9月收治的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给予口服戊酸雌二醇10 mg/d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子宫内膜,并适时给予黄体酮治疗后撤退性出血,每3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共治疗9个月,3个周期。对治疗后患者的肝脏、凝血功能及血脂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各个治疗周期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LL)、直接胆红素(DBI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九个月内持续10 mg/d戊酸雌二醇治疗并不会对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脂代谢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倪萍  龙玲  范幸 《当代医学》2016,(5):148-148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对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第2天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2 mg,3次/d,共21天,第11天开始加用地屈孕酮片10 mg,2次/d口服,连续3个周期(1个周期为21天)。结果53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45例(84.90%)宫腔形态恢复良好,8例(15.10%)宫腔形态恢复欠佳,再次出现宫腔粘连;月经恢复正常者38例(71.69%),10例(18.87%)月经较术前增多,但较正常偏少,5(9.44%)例仍闭经。服用戊酸雌二醇患者4例出现乳房胀痛,无明显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宫腔粘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后黄体期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VF-ET的患者362例,随机分为3组,用标准长方案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均自取卵日后行黄体酮肌注60 mg/d.A组为对照组,112例,不加用戊酸雌二醇;B组为实验组1,122例,在移植后加用戊酸雌二醇4 mg/d;C组为实验组2,128例在移植后加用戊酸雌二醇6 mg/d;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结果 A组和B组的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B组和C组的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和C组的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6 mg/d补戊酸雌二醇用于黄体支持有可能提高IVF后的种植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宫腔镜分离后宫腔粘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宫腔镜电切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宫腔内放置金属圆形IUD,而观察组口服戊酸雌二醇预防宫腔粘连。定期随诊,治疗结束后复查肝功,并在宫腔镜下行取环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无异常,粘连治疗前镜下宫腔狭窄呈条状,宫腔两侧壁与双侧宫角及输卵管口均消失,部分宫腔闭锁严重的广泛粘连使宫腔形态完全消失。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0.8~1.2、月经恢复正常88例、月经量少8例、恢复妊娠12例,对照组宫内膜厚度0.4~1.1 cm、月经恢复正常69例、月经量少23例、恢复妊娠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预防宫腔镜分离后宫腔粘连的疗效好,预防范围广,安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