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周劲  刘强  刘皇勇  晏怡 《重庆医学》2013,(22):2621-2623
目的研究影响重型颅脑损伤(STBI)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STBI的临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42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患者出院时进行预后分组,采用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分级标准,Ⅰ~Ⅱ级患者视为预后不良,Ⅲ~Ⅳ级患者视为预后良好。将患者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疝、CT环池形态、合并伤、休克、低氧血症、基础疾病及高血糖作为观察指标,采用χ2检验分析。结果 142例STBI患者预后不良68例(47.89%),其中死亡45例(31.69%);预后良好74例(52.11%)。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依次为脑疝、休克、CT环池形态、患者年龄、GCS及基础疾病(P<0.05)。结论脑疝、休克、CT环池形态、患者年龄、GCS及基础疾病能显著影响STBI患者的预后。针对患者个体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学科协作治疗,是提高STBI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勇 《当代医学》2016,(32):27-28
目的:探析CT环池形态的改变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首次CT扫描征象,准确测量环池翼部的宽度,根据宽度进行分型,同时对患者随访3个月,并通过采取格拉斯预后评分标准(GPS)将其分为预后较好组100例,包括恢复良好、中残;预后不良组42例,包括残、植物生存、死亡,分析患者CT环池形体改变情况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同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较好组环池形态的改变与GC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环池形态改变越为显著,患者的GCS评分越低;环池形态改变与GCS评分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结论给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CT环池检查,观察其改变,对判断患者预后及提供治疗依据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永萍  王启翠  周洪 《西部医学》2008,20(3):671-672
目的分析影响大面积脑梗塞预后的因素,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科58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发病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动脉硬化、瓣膜和非瓣膜型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是本组大面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致死原因。结论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应积极防治并发症,加强护理观察,重点防治脑疝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的溶栓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关系,为临床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随访,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预后的情况进行评价,分为预后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等结果。分析环池分型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环池CT三维重建动态变化与死亡率以及环池分型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环池分型1型死亡率0.00%(0/13),2型死亡率6.67%(1/15),3型死亡率15.00%(3/20),4型死亡率29.41%(5/17),5型死亡率33.33%(7/21),死亡率在不同环池分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环池分型不断上升,死亡率逐渐上升,说明环池分型越高,死亡率越高,生存率越低,预后越差。环池受压减轻组生存率93.88%(46/49),死亡率6.12%(3/49);环池受压无改变或加重组生存率64.86%(24/37),死亡率35.15%(13/37),与环池受压无改变或加重组相比,环池受压组生存率更高,死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池分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641,P<0.05),环池分型越高,GCS评分越低。结论: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加强对颅脑损伤化合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观察,能够为颅脑损伤预后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影像学参考,进而促进患者的远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CT征象及对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68例,并根据患者创伤后3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评分为4-5分)126例和预后不良组(评分为1-3分)4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64排螺旋CT检查,对所有患者CT征象(三脑室形态、侧脑室受压、中线位移及环池变化)进行统计,并分析CT征象与预后之间关系。结果共16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三脑室宽径6-10mm患者最多为74例(44.05%),侧脑室受压比例0.2患者最多为89例(52.98%),中线位移6-10mm患者最多为72例(42.86%),环池宽度2-3mm患者最多为81例(48.21%)。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GOS预后评分单因素有:三脑室宽径、侧脑室受压比例、中线位移、环池宽度(P0.05);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GOS预后评分不良的多因素有:三脑室宽径在6-10mm、中线位移10mm、环池宽度0-1mm(P0.05)。结论CT征象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程度有一定提示作用,且三脑室宽径、侧脑室受压比例、环池宽度可在一定程度预测患者预后,可为患者临床治疗及后期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患者预后以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评定:1-2分为预后不良,3-5分为预后较好。结果患者预后较好43例,预后不良37例。单因素分析示:GCS评分、脑内血肿量、脑疝、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肺部感染、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10项与预后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脑疝(P=0.002,OR=9.000,95%CI 2.269-35.701)、术前GCS评分(P=0.023,OR=1.335,95%CI 1.040-1.71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预后相关因素主要有脑疝、术前GCS评分,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CT环池影像学改变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扫描,根据环池改变程度分型分为A组(14例)、B组(25例)、C组(31例)、D组(10例),分别为Ⅰ、Ⅱ、Ⅲ、Ⅳ型。比较环池的受压程度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 A、B、C、D组死亡率依次升高,分别为0.00%、23.81%、53.85%、86.67%,四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环池无明显受压情况,无闭塞患者中,14例预后良好,3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无植物生存与死亡患者。21环池变窄、轻度受压,环池宽度为1-2mm患者中,12例预后良好,2例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各1例,死亡5例。26例环池中度受压,宽度1mm患者中,7例预后良好,1例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各2例,14例死亡。15例环池重度受压,完全闭塞患者中,预后良好、植物生存各1例,13例死亡。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环池的受压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手术治疗可减轻患者环池受压程度,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GCS评分、低血压、脑挫裂伤、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因素对PTCI发生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7例患者中,并发PTCI者21例(7.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大、入院时GCS评分低,存在低血压、脑挫裂伤、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PTCI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GCS评分、低血压、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是P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较为常见,及时发现发生PTCI的危险因素,是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临床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颅脑外伤患者72例,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CT扫描,详细分析其CT表现与GCS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72例患者入院时GCS评分:3~5分16例,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闭塞或隐约可见13例,其中11例死亡,死亡率68.75%;6~8分14例,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显著变小但可分辨9例,其中4例死亡,死亡率28.57%;9~12分25例,13~15分17例,他们的预后均较好。12例中线移位15mm,其中7例死亡,死亡率58.33%;10 mm中线移位≤15 mm者10例,3例死亡,死亡率30%;12例中线移位5~10mm,3例死亡,死亡率25%。经治疗后,恢复良好者41例,轻残3例,重残6例,死亡22例。结论结合临床和CT表现,可较为准确评估病情、预测预后,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与常规大骨瓣减压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ICP、GOS及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3天及术后1周ICP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风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77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有创伤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1例,应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入院时高血糖、有无合并伤、有无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颅脑损伤类型、脑梗死类型、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及是否合并恶性脑水肿,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因素。 结果 共有26例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9.4%,术前高血糖、硬膜下血肿、行大骨瓣减压术、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恶性脑肿胀与颅脑损伤术后发生相关(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风险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P<0.05)。 结论 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TCI的独立风险因素,在颅脑损伤后的TCI防治中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比较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80例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脑疝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结果对照组颅内压(48.4±5.2)mm Hg,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6±3.1)分,实验组颅内压(30.9±4.1)mm Hg,GCS为(12.9±3.2)分,实验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中线移位恢复有效率72.5%,实验组有效率100.0%,实验组中线移位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死亡率(17.5%)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脑疝患者可以促使中线移位恢复,降低患者颅内压,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楚  刘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164-116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取栓术是否能够有效改善病人预后。方法:选取3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组(A组,17例)、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组(B组,16例)。收集所有病人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血压、血糖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溶栓治疗等待时间等,分析急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病人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比较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能力差异。结果:病人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总胆固醇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以及吸烟史与急性脑梗死病人入院后的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接受治疗的等待时间和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A组病人治疗后7 d和B组病人治疗后24 h、7 d后的NIHSS评分变化均与等待治疗时间长短有关,等待治疗时间越短,NIHSS评分改善越明显(P<0.05~P<0.01)。。同时,溶栓等待时间越短,病人的Barthel评分改善越明显(P<0.01)。治疗后24 ...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颅内血肿致脑疝的外科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研究外伤性颅内血肿致脑疝患者的救治经验,探讨手术为主的外科综合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分析10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致脑疝患者的颅内血肿类型、临床特征、抢救措施、手术方式及预后状况。结果:全组67例GCS3分~5分,41例GCS6分~8分。GOS预后:恢复良好28例(25.93%),中残10例(9.26%),重残18例(16.67%),植物生存6例(5.56%),死亡38例(35.19%)。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减压、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亚低温治疗、高压氧治疗、颅内压监护、血浆渗透压监测、加强术后的监护和防治并发症,是提高外伤性颅内血肿致脑疝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改善其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健平 《当代医学》2014,(27):64-65
目的:分析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造成外伤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湖南省武冈县人民医院进行重型、特重型颅脑的外伤患者100例,对其进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观察组为外伤性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无外伤性的脑梗死,分别对其进行Logistic分析,其主要的分析项目为年龄、合并糖尿病、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价、脑疝、感染、脱水药过量、低血压休克以及活血药等。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GCS评分、手术、低钠血症、脑疝、感染、糖尿病、低钠血症、颅底骨折、脱水药及活血药应用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脑疝、GCS评分、合并糖尿病、感染、低血压休克、脱水药大量使用、活血药应用,均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造成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相关性的因素主要是治疗药物的过量,而且在使用活血药的时候能够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很好的。  相似文献   

16.
江玲 《吉林医学》2010,(33):5954-595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与白细胞数、血糖值的关系。方法:将376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据入院时按白细胞计数的不同、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尿病病史等分组,并对其入院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判断其疗效和预后。结果: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于正常血糖组(均为P〈0.01);高白细胞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非高白细胞组(P〈0.01)。同时发现高白细胞组的病死率也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白细胞数、血糖值可作为估计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出血量、术前GCS、合并症等临床资料,观察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无相关性(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GCS评分、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手术时机、高血压病史、合并脑疝、最高收缩压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50mL、脑疝、手术时机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Qiu TL  Jin GL  Wang X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1):1500-1502
目的 探讨外伤后脑浅表大静脉梗死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74例脑浅表大静脉损伤按术中发现分为3组:1组:脑浅表大静脉损伤合并局部脑挫伤和脑内血肿、急性硬模下血肿.2组:脑浅表大静脉损伤合并局部脑挫伤和脑内血肿、急性硬模下血肿、损伤区颅骨骨折.3组脑浅表大静脉损伤合并损伤区颅骨骨折、急性硬模下血肿,无明显脑挫伤、脑内血肿,并按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脑疝情况分组.结果 1组28例,2组39例,3组7例,各组的损伤静脉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和2组有37例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3组有2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与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脑疝均无关.结论 脑浅表大静脉损伤主要南局部颅骨骨折或对冲伤、剪切伤所致,合并有脑挫伤时脑梗死多见,术中应注意保护受损腩浅表大静脉及周围的静脉网,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必要时大骨瓣充分减压,降低颅高压,术后注意稀释血液,防止受损静脉栓塞.  相似文献   

19.
吴卫红  张戈 《河北医学》2014,(7):1061-1065
目的:探讨(定量化脑电图) QEEG在大面积(大脑中动脉) MCA供血区脑梗塞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神级内科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大面积MCA供血区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时间分为近期随访(发病后1月)和远期随访(发病后3月)。近期随访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远期随访根据预后( CPCs 分级方法)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别比较组间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信息(包括患者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常规脑电图检测及QEEG相关参数等,并对患者的年龄、GCS评分及QEEG参数对于患者的预后价值分别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对于近期预后,生存组患者的GCS评分( t=2.348,P=0.019)和SEF95%( t=3.446,P<0.01)均高于死亡组,而δ绝对频带能量( t=2.814,P<0.01)、θ绝对频带能量( t=2.104,P=0.018)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远期预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t=2.951,P<0.01)、δ绝对频带能量(t=2.434,P<0.01)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而良好组患者的GCS评分(t=2.963,P<0.01)、SEF95%(t=2.725,P<0.01)和aEEG上界(t=2.310,P<0.01)显著高于不良组;患者年龄、GCS评分及QEEG数据三者联合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32,敏感性为91.80%,特异性为91.02%,明显优于三者单独对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论:QEEG 参数(如SEF95%、aEEG上界及δ绝对频带能量等)结合脑梗患者的年龄和GCS 评分对于大面积MCA脑梗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0~2011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在患者发病7 d内,对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脑CT、核磁共振检查,并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的病情进行评估。结果 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血管阻塞者54例,占62%;血管再通者28例,血管再通率为32%;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者41例,占76%。结论在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及其脑梗死面积的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