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吉强  李剑峰 《工企医刊》2000,13(1):31-31
作者通过一组78例应激性溃疡(SU)重症病人的临床分析,试图从临床的角度来探讨其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SU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35岁~77岁,平均62.8岁±5岁。脑出血44例,重症感染(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8例,外伤26例。所有病人都排除发病前的心、肺、肾、消化道的功能障碍,且入院后通过原发病的治疗,病情控制在24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2.
补硒治疗重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21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仍然是重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1,2 ] 。患SIRS时 ,一系列代谢路径 (包括环氧酶路径和脂氧酶路径 )被激活 ,释放自由基。其结果不仅使受感染的脏器遭到损害 ,而且也破坏身体的细胞膜和其他细胞成分 ,导致高毒性的脂质过氧化物产生 ,这些物质是败血症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自由基的主要清除系统是依赖硒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 ] ,该酶具有能抵抗损害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物的作用 ,而各种严重疾病患者血浆中的硒浓度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正常人低。现已证明补硒可改善免疫细胞的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新标准制定后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新生儿SIRS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006年1月~12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768例,符合SIRS者38例,SIRS发生率4.9%,病死率为5.3%。结论:早期新生儿发生SIRS的主要病因为非感染因子,晚期新生儿感染因素是引起SIRS的主要病因;新标准的应用使SIRS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病死率下降;加强围生期保健,降低窒息发生率,减少羊水和胎粪吸入,及时控制感染是降低SIRS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如不及时干预,可最终发展至多器官衰竭。新生儿SIRS由于其自身特点,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成人及儿童有明显不同,诊断标准尚处于不断改进当中。随着对SIRS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提出对于SIRS的诊断、炎症生化指标、常见血糖(GLU)、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16SrRNA基因PCR检测等比物理参数更早、更客观反映SIRS的发生,便于临床监测,指导诊治。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7,(9):1315-1317
目的分析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编码错误的原因,以便提高SIRS编码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2016年所有诊断为A40~A41编码范围的SIRS全部病案资料,查阅这些病案,按照ICD-10编码原则对应与SIRS相关的基本概念(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找出编码错误的原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9份病案中所有与SIRS概念相关诊断编码错误的有35份,错误率为25.2%。导致错误编码的主要原因是对SIRS基本概念混淆不清,占42.9%;其次未查看血培养报告,占25.7%;选择编码欠精确,占17.1%;编码员未掌握相应的编码原则,占14.3%。编码员的医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差别较大,个别编码员(属高年资,有医学背景)错误率高达51.4%。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编码员对急、危、重症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训学习,熟练掌握SIRS选择编码的原则,强调编码员的工作责任心,可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AP)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上按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尤其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重、病势凶险、并发症多,常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白细胞过度激活-细胞因子级联瀑布效应是AP发病机制之一,研究发现在急性胰腺炎发病的早期即存在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和过度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因此,在胰腺炎急性期,SIRS是导致发生MODS的根本原因。控制炎症反应是防止MODS发生并降低重症胰腺炎死亡率的关键。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调控SIRS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为MODS,是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SIRS对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对277例有明显围产缺氧因素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缺氧(不同缺氧程度下)、缺氧并感染时SIRS的发生、轻重及预后情况。结果缺氧程度越重,SIRS的发生率越高,重度窒息组可达39.3%;缺氧合并感染时SIRS的发生率较高,重度窒息组达65.0%。重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并感染组SIR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6,u=1,p<0.05)。SIRS的发生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密切相关(X2=109.22,u=3,p<0.005),并且SIRS的四项指标中符合率越高预后越差(X2=20.55,u=3,p<0.005)。引进严重SIRS标准,对预后预测的特异性可达92.0%、阳性预测率达56.5%。结论SIRS可以在新生儿这个特殊年龄段发生,且SIRS的发生与诱发因素的轻重、多少有关。SIRS的发生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密切相关。SIRS诊断的四项指标的符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预后,而严重SIRS的标准涵盖面更广,可提高对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2.4免疫调节(immuno-modulation)感染、创伤等会伴随有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巨噬细胞功能减退〔1〕,从而进一步削弱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实验证明,输注大剂量IgG会使重症感染病人病情改善,降低死亡率。因此,广义...  相似文献   

9.
程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30-3231
目的:探讨SIRS患儿血小板计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76例新生儿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收集SIRS所需资料,于第1、3、5天进行动态血小板测定,并记录下血小板下降的最早时间及持续时间,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血小板降低更为明显,两组SIRS患儿第1、3、5天的血小板值比较及血小板下降的最早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能准确、敏感地反映SIRS患儿的病情及预后,可作为判断SIRS预后简易可靠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治情况,总结经验。方法对32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5例(78.1%),好转后自动出院3例(9.3%),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加重后转院2例(6.3%).死亡2例(6.3%)。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明显下降40例,继续增高4例。结论基层医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因多样,病情复杂,可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使机体致炎和抗炎平衡的破坏得以纠正,促进康复,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危重病人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认识。方法 分析 1 80例SIRS的临床资料 ,病人至少符合 2个SIRS的诊断标准 ,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白细胞计数异常。结果  1 80例患者中细菌学检查 1 1 8例 (66 % ) ,阳性者 70例 (60 % ) ,死亡 8例 (1 1 4% )。 1 80例患者中符合SIRS 2项诊断标准者1 0 8例 (60 % ) ,3项者 54例 (30 % ) ,4项者 1 8例 (1 0 % ) ,死亡 1 6例 (8 9% ) ,死亡者均达到诊断标准的 3或 4项 ,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从SIRS发展为严重全身性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时 ,病死率也逐渐增加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细菌感染、严重创伤等均可引起SIRS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对维持机体的内环境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引起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全身反应,称之感染(infection),处于化脓状态时,称之脓毒症(sepsis)。近年通过对感染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认识到机体受病原体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83例,年龄6个月至66岁,NYHAI或Ⅱ级,体重7~97kg。术后24h内进行SIRS评分,根据SIRS评分,分为2组,SIRS组(S组,SIRS评分92分)和非SIRS组(u组,SIRS评分〈2分)。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SIRS发生率为83.13%,体外循环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与动脉血氧分压(PaO:),滞留ICU时间以及术后心率有关(OR=0.518,g.334,3.607,P〈0.05)。结论动脉血氧分压(PaO:),滞留ICU时间及心率是体外循环术后发生SIRS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弘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58-345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外周血白介素(IL)-1、IL-6、IL-10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7例新生儿SIRS患儿急性期和同期30例健康新生儿血浆IL-1、IL-6、IL-10的含量。结果:SIRS急性期血浆IL-1、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IL-1、IL-6、IL-10等炎症介质参与了新生儿SIRS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以作为病情变化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李薇  周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5):639-641
目的:探讨窒息复苏后SIRS与新生儿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NICU收治的符合SIRS诊断标准有重度窒息史的足月新生儿52例(SIRS组),另取同期NICU中不伴SIRS的重度窒息复苏后足月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非SIRS组)。所有患儿在生后72h内收集SIRS所需资料;并于生后24h内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在生后72h左右进行HIE的临床分度;7~10d行头颅CT检查并分度;12~14d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并统计各组病死率。结果: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危重病例所占比例显著增加(χ2=6.4792,P<0.05),病死率也明显增加(χ2=14.7713,P<0.001)。非SIRS组与SIRS组比较,前者危重病例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后者(χ2=8.7917,P<0.01),前者的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后者(χ2=11.0318,P<0.001)。SIRS组重度HI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SIRS组(χ2=18.5320,P<0.01)。存活者NBNA评分<35分者所占比例SIRS组显著高于非SIRS组(χ2=4.3905,P<0.05)。CT检查脑白质低密度分布呈中、重度改变者所占比例SIRS组亦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4.6316,P<0.05)。结论:在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SIRS的发生与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疾病的演变及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危重病例所占比例及病死率也明显增加。SIRS的发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窒息缺氧对脑的损伤程度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李雨  张旋 《现代保健》2013,(24):150-15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指因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创伤、大手术、心肺复苏等)的打击所致的机体高代谢(高耗氧量、氧耗与氧供出现病理性依赖、高血糖、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出现负氮平衡及高乳酸血症)、高动力循环(高心排出量、低外周阻力)及过度的免疫反应。是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17.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器官功能衰竭的相互关系。方法分析小儿SIRS的原发病构成、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比例、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的关系和转归的情况。结果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424例病人中59%有SIRS,与非SIRS病人比,SIRS病人有着更高的心衰、休克、败血症发生率以及更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且随着患儿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增多,其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值逐渐降低,器官衰竭情况也加重,临床转归也趋不良。结论应用SIRS诊断标准有助于判断小儿疾病危重程度,对儿科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小儿SIRS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应用于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以来笔者所在科收治的1~3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10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剂量为400mg/kg。结果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体温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治愈出院时间上进行比较,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原学分布及病原学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相关性,为流感病毒导致SIRS提供新的证据。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9月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的531例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其中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者与病原学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531例流行性感冒患者病毒病原学结果中,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感染221例占41.62%,新型H1N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135例占25.42%,乙型流感病毒感染152例占28.63%;3种主要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SIRS发生率分别为12.24%、6.21%、7.9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行性感冒患者中以感染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并均有>20%的感染者发生了SIRS,仍需更大样本量的观察以阐明流行性感冒患者中SIRS的发病规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vndrome,SIRS),是一种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征。1985年由Coris首先提出,1991年美国胸病医师学会和美国危重病医学会(简称ACCP/SCCM)在芝加哥联合召开的讨论会上提出了SIRS的诊断标准。随后,Hayden等建议把上述概念应用于儿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