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16、PR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P16、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质(PR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表达的状况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病变组织中P16、PRB的表达,10例正常妇女的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标本中P16的核阳性表达率为16%,PRB核阳性表达率为32%.子宫腺肌病标本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6%;PRB不表达.在10例正常妇女的子宫内膜标本中P16不表达,PRB的核阳性表达率为80%.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肿瘤形成过程,具有恶性转化的潜力;(2)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现已成为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病变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是难治之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分为腹膜型、卵巢型、深部浸润型及其他部位(肺、腹壁、瘢痕、会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常见类型。我院自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5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可高达10%~15%,其特点是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或者引发疼痛、不育及结节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绝大部分(95%)位于盆腔,5%位于盆腔外,其临床病理类型可分为[1]: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PEM)、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M)、深部漫润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和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OtEM).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盆腔疼痛、包块和不孕.  相似文献   

4.
应重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属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良性疾病而类似恶性病理变化,全球范围内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超过10%,并且还具有上升趋势,在不孕妇女中占比例可达40%~50%,在慢性盆腔疼痛妇女可达60%~70%,严重威胁妇女的生殖健康,在我国已经成为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雪梅  邱芳  王和  程薇 《华西医学》2007,22(2):341-34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的mRNA的定量检测方法,以及它们的检测对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的意义.方法:使用实时荧光PCR( real-time PCR)法在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正位内膜及异位内膜进行MMP-2、MMP-3、TIMP-2的mRNA的定量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出正位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的宫内膜囊肿的MMP-2、MMP-3、TIMP-2 mRNA的相对含量.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异位内膜的MMP-2、MMP-3、TIMP-2 mRN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方法是一种较准确地检测基因含量的方法,检测MMPs、TIMPs的mRNA表达具有灵敏度高、相对定量方法简便易行的优点,可以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治疗方法的评估、新药的研制及筛选提供更准确的基因水平信息,有望成为临床应用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其症状及体征与病变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慢性盆腔痛及不育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深入,广大临床医师越来越重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本文回顾分析了1997年1月~2006年8月间9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其他部位,并生长、发生病变,甚至引起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妇科疾病之一,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为10%~15%,且有上升的趋势[1]。本研究通过研究3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其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一直困扰着妇科医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质性提示,即使是组织形态学相同的病灶,其分子表型的改变也可能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治疗和预后的差异.近年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表明,血管形成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由于体内某些血管生成因子活性的增高或抑制因子活性的降低,使血管的过度生成.该发现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线索,也为抗血管形成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癌抗原125(CA125)及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另选择同期156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中CA125及EmAb 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CA125、EmAb的阳性率分别为58.33%和61.54%;对照组CA125、EmAb的阳性率分别为12.82%和14.10%;子宫内膜异位症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为51.92%,特异性高达100%.结论 血清CA125及 EmAb检测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年轻妇女子宫切除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切除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109例年龄35岁以下的子宫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年龄超过35岁的2 767例子宫切除病例为对照组,手术指征及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子宫切除病例中,年龄35岁以下者占3.76%;良性病变手术指征占63.3%;35岁以下组子宫腺肌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产科因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病变中,35岁以下组绒毛膜癌、子宫颈癌及卵巢恶性肿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子宫腺肌症及内膜异位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年轻妇女生活质量的疾患之一;②子宫切除术是年轻妇女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1860年Rokitansky首先报道,直到1921年,由Sampson定名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0%-15%),且有年轻化趋势。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没有癌变的危险,但还是会发生远处转移、种植等恶性行为,造成妇女身体健康的严重损害。本文对9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检查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罕见的变型,在临床诊断中极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Müllerian腺肉瘤及具有腺样分化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鉴别[1]。因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较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1例患者临床资料,旨在对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深层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大约有10%生育期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虽有有效的治疗方案,但至今尚无简便高效的诊断方法.现在腹腔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金标准,虽然腹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但患者需面对全身麻醉、手术操作、手术并发症及费用的问题.因此,非侵人性诊断方法对患者和临床医师而言都非常必要.血清生物标记物诊断创伤小、廉价、简便、快速,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方向.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累及育龄期妇女, 其发生率约为5%~10%。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为疼痛, 而目前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机制的了解较少。现有证据表明,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及其周围神经及血管异常生成、周围神经敏化、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改变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有关。本文着重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可能的发病机制, 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谢洪哲  郭煦 《新医学》2008,39(1):4-6,F0003
1 引言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并种植生长而产生的病变.近年内异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育龄妇女内异症的发生率约为10%~15%,而不孕妇女内异症的发生率约为30%~60%,内异症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以外的部位,并出现周期性出血的一种妇科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腹腔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病的报道也日益增多,发病率已占育龄妇女的10%~15%[1],在不孕妇女中发病率可高达86.0%,其中80%患者有明显痛经,50%合并不孕[2],且复发率极高,严重影响着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12-3713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所有患者的CA125水平及子宫内膜异位症阳性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I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Ⅱ期患者的平均CA125基本正常,子宫内膜异位症Ⅲ期与Ⅳ期患者的平均CA125水平相对较高;子宫内膜异位症Ⅰ期阳性率为32.34%,Ⅱ期阳性率为53.18%,Ⅲ期阳性率为74.01%,Ⅳ期阳性率为89.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好发于生育期妇女,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此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良性病变,但是具有恶性肿瘤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此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现在被广泛接受的是1921年sampson提出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尤其是30~40岁妇女常见的妇科疾患,本文就我院妇科1990年1月~1998年3月8年间28例声像图误诊后经手术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总结分析,以利于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均经本院妇科住院手术治疗,年龄36岁~54岁,平均年龄45岁,均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持续时间长,经血量增加,混有血块,下  相似文献   

20.
韩静 《护理研究》2010,24(8):2133-213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宫腔范围以外的身体其他器官,而且子宫内膜具有极易种植性的特点。其病灶大多数位于盆腔内,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常采用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