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法莫替丁联合维生素K1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法莫替丁联合维生素K1对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69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常规治疗加维生素K1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用法莫替丁组).观察出血停止时间,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7.8%,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45.8%和总有效率70.8%(P<0.05).结论 法莫替丁联合维生素K1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可更好的提高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血凝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凝酶局部和全身同时用药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的新生儿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凝酶0.5 KU经胃管内注入,同时用血凝酶0.5 KU静脉推注,根据出血情况,1~2次/d,连用1~3 d;对照组加用止血敏125 mg加入10%GS 30~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用中位数表示)分别为1.5 d和3 d.结论:血凝酶是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例1:男,7h。因面部发绀1h入院。无产伤和窒息史。查体:体温35℃,呼吸60次/min。足月新生儿貌,呻吟,皮肤苍白,面色灰暗,前囱平软。呼吸急促,心率170次/min,心音低钝。腹稍膨隆,脐部包扎有少许渗血。双下肢无硬肿,四肢冰凉。查血白细胞23.1×10^9/L,中性粒细胞0.60, 相似文献
7.
李金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2):184-184
1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患者自诉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咳少许黄白色粘稠痰,步行至二楼时出现气促,休息后气促缓解,无乏力、胸闷、头晕、盗汗、发热、畏寒、咯血,无胸痛、心悸,病后未给予治疗,症状无好转。2012年07月02日以"肺结核"收入住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5/86 mmHg,神志清楚,精神无异常,自动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无皮疹、皮下结节、瘢痕、溃疡及皮下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类型、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我科的心律失常新生儿35例病历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有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传导异常、窦性心动过缓,常见病因有窒息缺氧、感染、器质性心脏病.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是功能性和暂时性的,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大部分不须特殊治疗,一般预后较好.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关键在治疗原发病,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重在监护、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急救处理方法,减少新生儿惊厥的损害及后遗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分析45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探讨其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痊愈36例,好转出院9例。导致新生儿惊厥首位病因是: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或并颅内出血。生后低血糖是第二大病因,其次是感染。治疗的重点是止痉,首选的药物是苯巴比妥。结论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或并颅内出血;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败血症和低血钙等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而抗惊厥的首选药物是苯巴比妥。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糖代谢紊乱包括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在新生儿期新生儿低血糖较为常见,其原因是由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的血糖平衡要靠自身调节,出生后来自母体的营养供应突然中断,新生儿必须负担自己所需的物质。围产期很多因素均可影响新生儿血糖水平,尤其是新生儿低血糖,若反复发作不及时纠正,可致永久性脑损伤。2006年2月-2007年2月我们对我院存在血糖异常高危因素的394例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检出低血糖176例,占44.67%,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5):7-9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价值。方法 1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8例为上消化道出血。其中6例经纤维内镜证实,2例根据临床表现确诊,均经内科保守治疗或内镜下止血无效者,采用介入治疗术,2例下消化道出血根据临床诊断。亦采用介入治疗。结果 1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成功施行介入治疗术,即时止血率为100%。结论 介入治疗术是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儿科医生对危重新生儿血糖监测的重视,及时治疗、减少脑损害。方法71例应激性高血糖患儿采用微量血糖仪取末梢血测血糖,2h测1次,直至血糖恢复正常。血糖7.0~14.0mmol/L 11例,仅限制用糖。重度高血糖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胰岛素治疗。结果重度高血糖治疗组及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治疗24h及72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27,P〈0.001)。结论轻、中度高血糖采用限制用糖,即可较快恢复正常。重度高血糖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下降较快,可尽快纠正由于血糖升高所致的高渗血症,对改善危重新生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分度、转归及预后的关系以及目前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某院儿科收治的HIE 88例进行评估、检查、分度和治疗.结果 88例中8例自动出院,80例出院时51例(63.8%)痊愈,28例(35.0%)好转,死亡1例(1.3%).转归与HIE临床轻重度关系密切,轻度、中度病例分别有78.4%(29/37)、53.7%(22/41)痊愈,均无死亡病例;而重度1例,1例死亡.结论 转归与HIE临床轻重度关系密切,出生时窒息情况对患儿出院及转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住院新生儿45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住院新生儿发病情况,以采取措施降低患病率及死亡率。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共4562例住院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d以内发病率以新生儿窒息为主,7d及以上者以感染为主;死亡及放弃治疗病例中,以新生儿窒息及早产为主。结论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必须避免引起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及感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出血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方法对2010年1~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一般资料:男∶女=1.88∶1(98/52),年龄16~99岁,平均年龄(59.25±20.18)岁。老年组患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54.0%比20.7%和54.0%比25.3%,P值均为0.000)。(2)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20.7%)明显高于不服用者(3.2%),P=0.002。(3)72.0%(108/150)的患者伴有贫血,以重度为主(P=0.000)(,4)急诊胃镜确诊率(93.1%)明显高于非急诊胃镜确诊率(72.9%),P=0.002;急诊结肠镜与非急诊结肠镜确诊率无统计学意义(25.0%比66.8%,P=0.110)。结论消化道出血以老年患者多见;服用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急诊胃镜检查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急诊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诊断意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法对43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母亲孕期疾病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原发病中缺血缺氧性脑病占34.9%,窒息占23.2%,新生儿肺炎占14%,宫内感染占11.6%,有缺氧史者占72.1%,母亲孕期有各种并发症者占74.4%。结论缺氧、感染与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关系密切,母亲孕期患各种疾病也要警惕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需针对各种高危因素,尽早留置胃管检查胃液,严密观察胃液颜色及性质以及大便性状,有利于消化道出血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应激因素,对防止胃肠功能衰竭、改善预后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7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191例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对比。结果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中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中青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②老年组的并发症、伴发病、再出血率、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③两组内科保守治疗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胃溃疡、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且病程长,并发症、伴发病多,出血难控制,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内窥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ANVUGIB患者(观察组)在内窥镜下根据出血不同采用局部药物喷洒、局部药物注射、钛夹止血等治疗,并与单纯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的5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Forrest分类法评价出血分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均在24 ~72 h内止血成功,止血成功率为100.0%,其中采用喷洒药物进行止血治疗27例、注射止血法止血21例、钛夹止血30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2个月复发2例(2.6%),经二次内窥镜下止血成功.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平均输血量0ml,对照组分别为82.0%、(312±69) ml,两组总有效率、平均输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101,P=0.0001;t=23.964,P=0.000).结论 经内窥镜治疗ANVUGIB疗效肯定、安全、创伤小,可作为治疗ANVUGIB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统计该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并对25例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新生儿科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为2.6%,消化道感染占总感染的18.8%,消化道感染以轮状病毒性肠炎为主。25例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均在住院1周左右排黄色稀糊状粪便,每天4~6次不等,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及轻到中度脱水。所有患儿均无呕吐及惊厥发生,且通过给予静脉补液或口服加静脉补液等对症处理后,均在发病后3~5 d大便转正常。结论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以秋冬季发病为主,是新生儿院内消化道感染的主要类型,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