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疗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braindamage,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7日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HIBD激光穴位照射组、HIBD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用Y型迷宫检测新生大鼠HIBD后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取左脑进行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IBD激光穴位照射组大鼠与HIBD组和HIBD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相比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提高,BDNF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加(35.67±4.32)个/视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激光穴位照射提高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疗法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行为学方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进行,取7 d龄普通级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激光非穴位照射组(n=16)、激光穴位照射组(n=16)4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结扎新生鼠左颈总动脉后,再吸入低浓度氧制成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于模型制备后第2天开始,10 min/次,1次/d,并在同一时间进行,1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疗程间隔2 d.照射穴位选择大椎、百会两穴.穴位及非穴位定位参照大鼠常用的针灸穴位.治疗结束后以三等臂辐射状Y迷宫检测Wista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取脑组织制备切片,进行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6只大鼠在实验过程中无缺失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激光穴位照射组达到学会标准平均需要的次数(条件反射形成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3.06&;#177;4.74),(35.92&;#177;5.88),(33.94&;#177;4.68)次,P<0.05];记忆能力(错误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7.13&;#177;2.99),(27.25&;#177;5.63),(2694&;#177;3.15)次,P<0.05].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条件反射形成次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记忆能力(错误次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假手术组海马结构CA1、CA2、CA3、齿状回均有大量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其中以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最密集;模型组与激光非穴位照射组海马结构内仍有一定量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CA1区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假手术组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A2区、CA3区和齿状回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基本同假手术组;激光穴位照射组CA1区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模型组与激光非穴位照射组增加,接近假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明显提高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使脑组织合成神经递质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位照射疗法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行为学方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进行,取7d龄普通级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激光非(位照射组(n=16)、激光(位照射组(n=16)4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结扎新生鼠左颈总动脉后,再吸入低浓度氧制成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于模型制备后第2天开始,10min/次,1次/d,并在同一时间进行,1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疗程间隔2d。照射(位选择大椎、百会两(。(位及非(位定位参照大鼠常用的针灸(位。治疗结束后以三等臂辐射状Y迷宫检测Wista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取脑组织制备切片,进行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6只大鼠在实验过程中无缺失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激光(位照射组达到学会标准平均需要的次数(条件反射形成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激光非(位照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3.06±4.74),(35.92±5.88),(33.94±4.68)次,P<0.05];记忆能力(错误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激光非(位照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7.13±2.99),(27.25±5.63),(26.94±3.15)次,P<0.05]。模型组和激光非(位照射组条件反射形成次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和激光非(位照射组记忆能力(错误次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假手术组海马结构CA1、CA2、CA3、齿状回均有大量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其中以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最密集;模型组与激光非(位照射组海马结构内仍有一定量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CA1区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假手术组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A2区、CA3区和齿状回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基本同假手术组;激光(位照射组CA1区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模型组与激光非(位照射组增加,接近假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氦氖激光(位照射明显提高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氦氖激光(位照射使脑组织合成神经递质脑神经元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4.
氦氖激光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2只7d龄Wistar大鼠,单纯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缺血缺氧组、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组,常规饲养22d后,取左侧脑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0-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mnsferase,ChAT)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lmphic factor,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可明显改善缺血缺氧后脑神经元内尼氏体的脱失现象,增加缺血缺氧后脑神经元内胆碱ChAT和BDNF的表达。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推测与促进神经元对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2只7d龄Wistar大鼠,单纯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缺血缺氧组、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组,常规饲养22d后,取左侧脑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0-乙酰转移酶(cholineacetyltransferase,ChAT)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可明显改善缺血缺氧后脑神经元内尼氏体的脱失现象,增加缺血缺氧后脑神经元内胆碱ChAT和BDNF的表达。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推测与促进神经元对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氦氖激光照射致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braindamage,HIBD),观察其对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HIBD提供新思路。方法:7d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缺血缺氧激光穴位照射组。常规苏木精-伊红、Nissl染色以及采用抗Brdu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激光穴位照射组与其他组相比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减轻,胞体内Nissl体丢失较少,海马齿状回Brdu标记阳性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增加24.06±3.5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激光穴位照射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促进了海马齿状回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氦氖激光照射致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观察其对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HIBD提供新思路。方法:7d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缺血缺氧激光穴位照射组。常规苏木精-伊红、Nissl染色以及采用抗Brdu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激光穴位照射组与其他组相比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减轻,胞体内Nissl体丢失较少,海马齿状回Brdu标记阳性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增加24.06&;#177;3.5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激光穴位照射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促进了海马齿状回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血低氧性脑损对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和海马CAI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7日龄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随机取21只行右侧总动洁扎后吸入8%氧气2h建立HIE模型。至80d左右行Y迷宫测试学习和记忆能力。然后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I区锥体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HIE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其CAI区锥体神经元见部分核膜消失线粒体嵴模糊、砂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新生期缺血氧性脑损伤可伤大鼠远期学习和记忆障碍,可能与缺血低氧后海马结构中神经元改变导致突触连接和信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尼莫通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7日龄大鼠行右侧颈总动脉接扎后吸入8%氧气2 h建立HI模型.随机取13只予尼莫通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5天;至80 d左右行Y迷宫测试,然后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结果 HI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尼莫通可提高学习能力,但对记忆无明显作用.HI组海马结构辐射层GFAP阳性细胞数密度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其他各层差异不显著.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缺氧缺血后海马结构中胶质细胞改变导致神经元微环境调节能力减退有关,尼莫通对脑缺氧缺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刺激和环境干预对子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孕21dSD大鼠16只。结扎SD孕鼠的一侧子宫角血管。建立宫内HIBD模型,分为HIBD干预组与HIBD非干预组;另一侧子宫角血管不进行结扎。其胎鼠选为正常非干预组与正常干预组。采用早期刺激和丰富环境对干预组进行早期干预各14d,干预结束后对4组实验鼠进行“Y”臂迷宫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并在额皮质和海马CA2区、CA3区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学习分辨能力、记忆保持率、F-VEP主波P1潜伏期正常组好于HIBD组,干预组优于非干预组(P&;lt;0.01);HIBD干预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明显,两因素交互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额皮质和海马CA2区、CA3区存活神经元总数,正常组多于HIBD组。干预组多于非干预组(P均&;lt;0.01),两因素交互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宫内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机制与额皮质及海马CA2区、CA3区神经元存活率提高,突触联系和脑神经纤维髓鞘发育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体质量、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进行,①取7d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激光非穴位照射组(16只)、激光穴位照射组(16只)4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结扎新生鼠左颈总动脉后,再吸人低浓度氧(体积分数为0.08的魄,体积分数为0.92的Nz)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于模型制备后第2天开始。穴位及非穴位定位参照大鼠常用的针灸穴位。②模型制备前12h,后3。10,22d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③大鼠于第2疗程结束后(每个疗程10d,疗程间隔2d)第2和3天做迷宫实验,用Y-型迷宫检测各组大鼠条件反射形成的次数代表其学习记忆能力。④迷宫实验后取脑进行微管关联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5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模型组大鼠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而激光穴位照射组虽稍低于假手术组但比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增长快。②激光穴位照射组大鼠的条件反射产生次数低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显(P〉0.05)。③激光穴位照射组微管关联蛋白2阳性染色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 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大鼠生长发育。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且具有明显的穴位特异忡。  相似文献   

12.
锌原卟啉干预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薇  王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32-2533,F003
目的 探讨锌原卟啉干预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7日龄SD仔鼠125只,随机分为3组,观察各组脑组织HO-1活性、CO和cGMP含量的变化及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1)缺血缺氧组HO-1活性、cGMP及CO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HI+Znpp组的HO-1活性,cGMP及CO水平低于HI组(P<0.01)。(2)HI组及HI+Znpp组均表现出缺血缺氧的改变但HI组的病理改变明显比HI+Znpp组严重。结论 缺血缺氧时应用锌原卟啉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 (HI)对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及海马长时程增强发生率的影响 ,探讨缺氧缺血损伤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 7日龄Wistar大鼠 49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1 5)、HI组(n =2 1 )和尼莫通治疗组 (n=1 3)。HI组经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含 8%氧和 92 %氮的混合气体 2h的处理。大鼠经HI处理后给予尼莫通 (1 60 μg/kg,腹腔注射 ,每日 1次 ,共 5d)治疗的为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至生后 80d左右对各组动物进行Y迷宫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 ,行为实验结束后每组取 5只 ,采用离体脑片电生理技术检测海马LTP的发生率。结果 HI组大鼠Y迷宫中达到学会标准前所需的训练次数为 32 .82± 8.2 2 ,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1 )。 2 4h后的记忆保持率为 59.0 0 %±2 1 .32 %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尼莫通可明显提高HI大鼠的学习能力 (P <0 .0 1 ) ,但对记忆无明显效果 ;高频刺激 (HFS)前各组群峰电位 (PS)的平均幅值及平均峰潜伏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HFS后对照组PS平均幅值始终高于HI组和治疗组。HFS后HI组LTP发生率为 30 .8% ,对照组为 57%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治疗组LTP发生率 45.5% ,较HI组有所提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刺激和环境干预对子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孕21dSD大鼠16只,结扎SD孕鼠的一侧子宫角血管,建立宫内HIBD模型,分为HIBD干预组与HIBD非干预组;另一侧子宫角血管不进行结扎,其胎鼠选为正常非干预组与正常干预组。采用早期刺激和丰富环境对干预组进行早期干预各14d,干预结束后对4组实验鼠进行“Y”臂迷宫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并在额皮质和海马CA2区、CA3区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学习分辨能力、记忆保持率、F-VEP主波P1潜伏期正常组好于HIBD组,干预组优于非干预组(P<0.01);HIBD干预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明显,两因素交互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0.05)。额皮质和海马CA2区、CA3区存活神经元总数,正常组多于HIBD组,干预组多于非干预组(P均<0.01),两因素交互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宫内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机制与额皮质及海马CA2区、CA3区神经元存活率提高,突触联系和脑神经纤维髓鞘发育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体质量、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进行,①取7d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激光非穴位照射组(16只)、激光穴位照射组(16只)4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结扎新生鼠左颈总动脉后,再吸入低浓度氧(体积分数为0.08的O2,体积分数为0.92的N2)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于模型制备后第2天开始,穴位及非穴位定位参照大鼠常用的针灸穴位。②模型制备前12h、后3,10,22d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③大鼠于第2疗程结束后(每个疗程10d,疗程间隔2d)第2和3天做迷宫实验,用Y-型迷宫检测各组大鼠条件反射形成的次数代表其学习记忆能力。④迷宫实验后取脑进行微管关联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5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模型组大鼠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而激光穴位照射组虽稍低于假手术组但比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增长快。②激光穴位照射组大鼠的条件反射产生次数低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激光穴位照射组微管关联蛋白2阳性染色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大鼠生长发育,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且具有明显的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治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并以脑神经元特有的细胞骨架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的变化评估脑组织损伤程度。方法:实验于2004—04/07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完成。45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①氦氖激光治疗组和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氦氖激光治疗组采用氦氖激光照射百会、大椎两穴,1黝,30min/次,7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间隔3d。模型组未做治疗。②假手术组不造成脑缺血,未做治疗。用Y-型迷宫检测3组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记忆能力,以连续10次测试中有9次正确反应时所需的电击次数为评估标准。取3组大鼠组织切片,进行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用灰度值大小说明其在脑组织内表达的高低。结果:41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氦氖激光治疗组第1次和第2次连续10次测试中有9次正确反应时所需的电击次数少于模型组(7.71&;#177;1.59,4.71&;#177;1.94,18.50&;#177;1.68,15,58&;#177;2.64,P〈0.01),接近假手术组(6.60&;#177;1.55,4.20&;#177;1.74)。②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反应灰度值:氦氖激光组明显高于模型组(0.69&;#177;0.03,0,45&;#177;0.07,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氦氖激光照射疗法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空间定向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并使微管蛋白2活性提高,从而保持神经元细胞骨架的完整,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康法)对海马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康复组、针康组,每组10 只。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海马缺血大鼠模型,术后24 h 进行干预,治疗14 d 后采用Y-型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突触素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学习能力下降,突触素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康复组、针康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P<0.01),突触素表达增加(P<0.05),且针康组优于头穴丛刺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上调突触素的表达,其疗效优于单纯头穴丛刺和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缺血缺氧脑损伤(HIBI)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同时探讨低频TMS对体外培养的缺血缺氧(HI)大鼠神经元谷氨酸释放的影响。 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制作缺血缺氧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如下三组:HIBI组,TMS+HIBI组以及正常对照组。采用水迷宫来评估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体外培养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同样将其分为HI组、TMS+HI组以及正常对照组。采用氧气葡萄糖剥夺法制作细胞缺血缺氧模型,测定细胞外液谷氨酸及乳酸脱氢酶(LDH)浓度(与神经元损伤呈正相关),同时观察细胞存活率。 结果:①HIBI后,WM结果显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经过TMS刺激14d后,TMS+HIBI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高于HIBI组(P<0.05)。③HI刺激后,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外液谷氨酸及LDH浓度升高,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神经元存活率则显著下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④TMS+HI组神经元细胞外液谷氨酸和LDH浓度低于HI组(P<0.05),神经元存活率也显著上升,高于HI组(P<0.05)。 结论:①HIBI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而低频TMS 可以显著改善HIBI大鼠的认知功能;②HI诱导体外培养的神经元损伤,谷氨酸释放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而低频TMS可以抑制HI诱导的神经元损伤以及谷氨酸释放,减轻谷氨酸毒性作用,同时增加神经元存活率。这可能与低频TMS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有关,这为缺血缺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背景:黄芪可通过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及在细胞间的堆积、缓解Ca^2+超载、抗氧化等途径抑制凋亡的发生。目的:将黄芪用于未成熟脑缺氧缺血脑损伤的治疗,一方面检测其对海马缺氧缺血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迷宫实验观察黄芪对缺氧缺血脑损伤的成熟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干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中大医院儿科,基础医学院病理科。材料:实验于2002-10/2003-06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出生7d的同窝SD大鼠114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18只,模型组48只,黄芪治疗组48其。黄芪注射液由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规格为10mL/支,含生药20g。方法:模型组与黄芪治疗组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模。黄芪治疗组于造模后即刻及每天同一时间腹腔注射0.08mL黄芪注射液,7d后停药。模型组于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给药。黄芪治疗组及模型组在缺氧缺血后24h,5d断头取脑,假手术组于假手术后24h断头取脑。各组海马区脑损伤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的表达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反应方法进行检查,成年90d龄的大鼠进行三等分迷宫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3个实验各自独立。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海马区脑损伤组织病理学检测。②各组结扎侧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蚤白酶-3mRNA的表达。③三等分迷宫试验结果。结果:实验纳入大鼠11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海马区脑损伤组织病理学检测:假手术组双侧海马区组织无水肿、坏死,神经细胞形态正常。神经细胞数为(87.7&;#177;0.6)&;#215;10^3/高倍视野。模型组24h时结扎侧海马区水肿,细胞周围间隙增宽,神经细胞数减少为(68.8&;#177;3.0)&;#215;10^3/高倍视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5d时结扎侧海马体积缩小,锥状细胞层紊乱,神经细胞稀少至(48.7&;#177;2.2)&;#215;10^3/高倍视野,与假手术组及同侧24h时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黄芪治疗组24h时结扎侧海马区组织水肿较模型组明显减轻,5d时可观察到完整的海马形态,此两时间点神经细胞死亡率均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1)。②各组结扎侧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的表达:假手术组以低水平表达,吸光度值为0.220&;#177;0.009。模型组于缺氧缺血后逐渐升高,6h时比假手术组升高11%,至24h时mRNA水平达高峰,较假手术组约升高260%(P〈0.01),高峰持续至48h后下降,5d和7d时恢复基础水平。黄芪治疗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似,但在24,48h两时间点时峰值降低了44%-46%,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三等分迷宫试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治疗组达到学会标准所需训练次数明显减少[(4517&;#177;2.7),(16.1&;#177;2.5)次,P〈0.01],缺氧缺血24h后记忆保持率显著提高[(48.3&;#177;11.7),(80.0&;#177;9.0)%,P〈0.01]。结论:黄芪可以有效抑制未成熟脑缺氧缺血损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此种保护作用与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有关。同时黄芪能够明显改善未成熟脑缺氧缺血损伤后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芪丹通脉片对海马梗死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 方法:①实验于2004—09/12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理疗科实验室完成。选用SD雄性健康成年清洁级大鼠48只。随机将大鼠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芪丹通脉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②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双侧海马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后光纤插入照射。芪丹通脉片(主要成分为黄芪、丹参、桂枝、红花等)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于术后当13以3.24,1.08,0.36mg/kg的剂量,10mL/kg溶液灌胃7d,1次/d。模型组、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替伐等体积灌胃,余同中药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③分别在大鼠术前,术后3,5,7d用Morris水迷宫评价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结构改变。④计量结果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15D检验。 结果:大鼠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芪丹通脉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病理结构损伤较模型组轻。②平均逃避潜伏期:术前各组大鼠差异不明显;术后3d,模型组及芪丹通脉各剂量组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证明造模成功,芪丹通脉各剂量组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术后5和7d,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及芪丹通脉片各剂量组明显短于缺血组(P〈0.05)。 结论:芪丹通脉片能改善海马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对局部脑梗死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