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食管平滑肌瘤为食管粘膜下肿瘤之一,多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并逐渐向管腔内外生长,肿瘤虽为良性但逐渐增长会引起患者胸骨后疼痛及吞咽困难等不适,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1 ].传统外科手术切除创伤大,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也存在消化道出血、穿孔甚至肿瘤不能成功切除等风险.近年出现的一项微创内镜技术,即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 ,不仅能完整切除肿瘤,还能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且显著降低消化道出血、穿孔及感染的风险[2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对老年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3年6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完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反应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及应激指标[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及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两组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6 h、12 h及24 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0 mi...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透明帽辅助的内镜下全层切除术(cap-assisted endoscopic full thickness resection,Cap-EFT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小黏膜下肿物(submucosal tumors,SMTs,直径≤1 cm)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68例胃小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使用Cap-EFTR的38例纳入Cap-EFTR组(研究组),将使用ESD的30例纳入ESD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持续时间、术中钛夹使用数量、术后病理完整切除率)、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术后疼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第2天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腹痛,腹膜炎,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术后随访4~6个月,记录两组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肠粗蒂息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该院的100例结肠粗蒂息肉患者进行探讨,患者在2018年5月-2020年6月期间入院,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对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疗效.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5.
贲门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由于贲门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超过90%的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而中晚期贲门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再者,贲门活检取材困难,早期检出率很低,影响了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可能性和治疗效果。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和内镜诊断水平的进步,特别是色素内镜、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等技术的发展,使早期贲门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逐渐提高。而且,大部分早期贲门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目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被证实是治疗早期贲门癌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本文就早期贲门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效果.方法:将安顺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EMR,然后观察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这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其共切除息肉108枚,术后其均未出现肠穿孔、创面出血等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肠息肉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1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肠息肉患者60例,根据抛硬币结果分作观察组(正面,30例)与对照组(背面,30例).对照组采取内镜下活检夹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modified-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M-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八医院与武汉市汉口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5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82例,101枚息肉)与电切组(70例,89枚息肉),改良组患者行M-EMR治疗,电切组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直肠恢复时间)、息肉切除情况、标本回收率、不良反应及息肉复发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5.80±2.06)min、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61±2.77)h、肛门直肠恢复时间(2.51±0.36)个月,均短于电切组的(20.18±1.95)min、(35.41±3.58)h、(3.18±0.50)个月(P<0.05);改良组息肉完全切除率为98.02%(99/101),显著高于电切组的91.01%(81/89),改良组标本回收率为99.01%(100/101),高于电切组的92.13%(82/89)(P<0.0...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接收的32例消化道囊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观察患者在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9例(90.63%)患者病灶完整剥除。手术中有1例患者食管穿孔,1例患者手术中出血。所有患者均随访3~12个月,未见有复发病例或转移病例。结论针对消化道囊肿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势。但由于术中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开展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生理应激反应指标水平、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术中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病灶一次性完整切除率为100.00%,其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长分别为(27.16±3.59)min、(7.10±0.79)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0,t=14.083、4.275,P<0.05)。观察组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指标水平分别为(101.19±11.64)ng/mL、(80.64±4.10)n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34、22.649,P<0.05)。观察组的DDK-1(40.64±5.37)ng/mL、SCC-Ag(0.34±0.05)ng/mL、Cyfra21-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病灶切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确诊并治疗的6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切除术,研究组采用ESD术.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邹碧辉  李嘉欢 《医药前沿》2021,(11):150-151
目的:分析在消化道早期癌及黏膜下肿瘤内镜术后的临床上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消化道早期癌及黏膜下肿瘤内镜术患者,按照所实施护理干预的不同,将其进行随机、数字化的分组,每组30例,行早期护理干预的作为对照组,行围术期护理干预的作为研究组,护理疗程结束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进行ESD治疗,评估ESD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ESD,一次性剥离病变成功率为93%,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3.4±8.5)分钟,术后发生胸骨后疼痛45例、穿孔3例、迟发性出血1例、腹痛10例、进食梗阻8例,复发2例,再次行ESD。结论 ESD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选择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5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术,然后观察其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本研究中50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手术,其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40.56±18.32)min,术中平均的出血量为(50.35±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圈套器牵引法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17年1月~2020年5月进行的54例圈套器牵引食管ESD(圈套器牵引组)和54例非圈套器牵引食管ESD(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相关变量、黏膜下剥离时间、并发症、肌层损伤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无穿孔、迟发性出血和迟发性穿孔发生,在ESD手术过程中出血次数相当(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圈套器牵引组患者肌层损伤发生率更低、且黏膜下剥离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圈套器牵引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缩短黏膜下剥离时间,减少剥离过程中的肌层损伤。  相似文献   

1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目前消化道早癌的首选微创治疗方法,其操作难度大,是国内内镜教学培训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年医师和进修ESD操作的内镜医师为教学对象,建立了ESD规范化培训流程。培训周期共3月,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临床观摩、简易离体猪胃模型操作、真实患者实践操作,以及结业考核。通过问卷调查,100%的学员认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ESD教学培训对于掌握ESD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且能明显提高学员的ESD操作水平。因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ESD规范化培训流程总体设置合理,为我国内镜医师的教学与培训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予以圈套器和橡皮圈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6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n=33)与观察组(n=33).对照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圈套器和橡皮圈辅助ESD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