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CT诊断胃神经鞘瘤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及嘉兴市中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胃神经鞘瘤的患者。6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病灶类大小、密度、部位,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胃神经鞘瘤中,1例位于胃贲门部,2例位于胃窦部,3例位于胃体部,CT均表现为胃壁软组织影增厚,突出腔内外,平扫为等低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可见轻度强化,延迟期可见明显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胃神经鞘瘤在CT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以实现对胃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CT表现进行探讨。结果 2例肿瘤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肿瘤边界均清晰锐利,1例肿瘤平扫密度与肾脏密度相仿,2例平扫内部片状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3例肿瘤均轻、中度强化,并呈缓慢渐进性强化模式。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临床罕见,多数临床症状不典型,CT增强扫描后的轻中度强化及缓慢渐进性强化模式可能是肾上腺神经鞘瘤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的资料,分析其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胃壁起源的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3例质地均匀,2例可见内部囊变区,CT增强扫描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囊变区不强化。结论胃神经鞘瘤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部分病例可做出提示性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GS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GS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11例均为单发病灶,10例位于胃体,1例位于胃窦。10例呈圆形或卵圆形,1例呈浅分叶状。8例向腔外生长,2例向腔内、外生长,1例向腔内生长。9例平扫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其中1例囊变及溃疡,1例边缘点状钙化。增强扫描10例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中等度强化,平衡期呈明显强化。5例患者伴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 GS有一定的CT影像学特点,多位于胃体,平扫密度均匀,坏死与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具有渐进性强化的特征,CT可以对GS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胃神经鞘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T资料完整的胃神经鞘瘤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均行CT平扫,6例增强扫描。结果 胃底2例,胃体小弯侧4例.胃窦部2例。CT表现主要包括3种类型;局灶性结节或肿块型(4例);胃壁局限增厚型(2例);巨块型(2例)。结论 CT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正确辨认胃神经鞘瘤主要CT表现类型,结合增强表现,对部分病例可作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鞘瘤16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良性10例,恶性6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大多数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腹膜后;肿瘤呈完全实性5例,完全囊性8例,囊实性3例。恶性病变较大而不规则。平扫3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16例强化均不规则。3例周围组织可见侵犯,1例可见椎体转移。结论:腹膜后间隙发生、有明显囊变、增强扫描呈斑片状渐进性强化应考虑神经鞘瘤,CT检查对本病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GS,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的大小、密度及部位,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均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病灶;直径1.5~6.5 cm;胃体部7例,胃窦部1例;向腔内生长者3例,向腔外生长者2例,腔内外生长者3例。2例肿块内部发现小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1例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5例均呈均匀密度,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强化。所有患者均未发现钙化灶及出血,1例伴胃周淋巴结肿大。结论:GS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部分患者可作出提示性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MSCT表现特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2年3月16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但CT检查误诊的胃神经鞘瘤临床资料。结果胃体8例,胃窦部3例,胃底5例,CT主要表现为胃壁起源的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均匀肿块,增强扫描呈持续渐进性强化,无明显钙化及液化坏死,病灶直径平均为(5.5±1.9)cm,其中CT检查误诊为恶性胃间质瘤3例,胃平滑肌瘤6例,胃癌3例,胃外肿瘤2例,良性胃间质瘤2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胃神经鞘瘤。结论胃神经鞘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当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均质肿块,与肌肉组织相比呈略低密度,且无出血坏死和囊变时,应考虑胃神经鞘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对最大径<5 cm的胃小间质瘤与胃小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免疫组化证实为胃神经鞘瘤14例,胃间质瘤5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检查资料;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对2组患者的CT表现包括病变的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强化方式及程度、溃疡及病灶内低密度影进行记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最大径<5 cm胃小间质瘤相比,胃小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强化均匀,腔外或腔内外生长方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内低密度影及腔内面溃疡形成在胃小间质瘤中更常见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胃小间质瘤相比,胃小神经鞘瘤CT多表现为均匀强化,腔外或腔内外生长方式.多排螺旋CT在胃小间质瘤与胃小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术前10例均行CT平扫,9例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胃体6例,胃窦部3例,胃底1例。CT表现主要为胃壁起源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增强后呈均匀轻中度强化,无明显钙化及液化坏死。结论多层螺旋CT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部分病例可作出提示性诊断,为临床制定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观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