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TNF-α、MMP-2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自发性脑出血住院患者60例,分为4组:急性脑出血血脂正常组(A组,n=10)、急性脑出血高血脂组(AH组,n=20)、血脂正常急性脑出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组,n=12)、高血脂急性脑出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HT组,n=18).ELISA法测定IL-1β、TNF-α和MMP-2,生物化学法测定血脂.结果 AT组血清IL-1β、TNF-α、MMP-2浓度和A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2、4、6 w后IL-1β、TNF-α、MMP-2浓度值和治疗值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AHT组血清IL-1β、TNF-α、MMP-2浓度和AH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4、6 w后IL-1β、TNF-α、MMP-2浓度值和治疗2 w值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β、TNF-α、MMP-2水平,且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维护血脑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3例,随机分为A组(22例,阿托伐他汀10mg/d)、B组(20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C组(21例,阿托伐他汀80mg/d),均于确诊后24小时内开始给药,其余用药按常规进行。所有患者均于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及服药后24小时、3天、7天采集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MMP-9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前比较服用阿托伐他汀3天后,C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明显减低(P〈0.05),而A、B两组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天后,3组患者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组患者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3组均未发现阿托伐他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发挥其强大的抗炎作用,明显降低血浆hs—CRP和MMP-9水平。  相似文献   

3.
卢立军 《山东医药》2011,51(41):48-4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共4周。另选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6和MMP-9,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 ACI患者血清CRP、IL-6和MMP-9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IL-6和MMP-9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以阿托伐他汀组为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CRP、IL-6和MMP-9水平,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9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33例)、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肝功等指标。结果①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和20mg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及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以及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并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10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强化组治疗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68.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应用于ACS疗效好,能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强化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qn,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qn,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清hs-CRP、IL-10以及MMP-9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治疗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10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t=2.44、2.27、2.46、3.05、2.91、2.92,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3.27、3.31、6.11,均P<0.05)。强化组治疗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为68.6%(24/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急诊强化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从而抑制斑块局部炎性反应,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且药物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浆白介素6(IL-6)和P选择素(GMP-140)的浓度,然后观察氟伐他汀对其影响,以探讨CRP水平与ACS的关系、氟伐他汀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105例,氟伐他汀80 mg,连服3 d)和普通治疗组(101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 水平、血浆IL-6、GMP-140的浓度和血脂浓度.结果 ACS时,血清的CRP 水平、IL-6和GMP-140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且AMI患者的CRP、IL-6、GMP-140较UAP组增高明显(P<0.05).在治疗前,氟伐他汀组和普通治疗组间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但氟伐他汀治疗后,CRP、IL-6、GMP-140明显下降(分别为1.89比0.53 mg·dl-1,0.19比0.05 ng·ml-1,49.52比16.73 mmol·L-1,均P<0.05).普通治疗组则无改变.ACS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时,血清CRP、血浆IL-6和GMP-140浓度升高,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这些炎性介质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B组患者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PCI术后两组他汀按原剂量维持.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IL-6 、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国产瑞舒伐他汀10 mg剂量具有与进口阿托伐他汀40 mg剂量类似的调脂抗炎作用,能降低急诊PCI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后,血清明胶酶B(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ACS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10mg组30例,阿托伐他汀20mg组30例,阿托伐他汀40mg组22例,均于入院24h内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测定三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血清MMP-9及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清MMP-9水平,提高TIMP-1水平,阿托伐他汀20mg组及阿托伐他汀40mg组均优于阿托伐他汀10m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阿托伐他汀40mg组优于阿托伐他汀20mg组,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MMP-9水平,升高TIMP-1水平,阿托伐他汀20mg作用明显优于10mg,阿托伐他汀40mg与20mg相比,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 ACS组86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 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按随机原则,将ACS患者划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普通治疗组,每组各4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本血清IL-18、MMP2水平,比较各组血清IL-18、MMP2水平的变化.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IL-18、MMP2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及普通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IL-18、MMP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18、MMP2水平,抑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和基质成分的降解,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降低AC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内科、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共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31~88岁,平均(55.3±5.9)岁。将其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强化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连续治疗8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强化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s-CRP、MMP-9降低,IL-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强化组hs-CRP、MMP-9降低,IL-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增加(88.6%vs.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vs.5.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5月入我院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根据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将其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MMP-9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hs-CRP、IL-6、MMP-9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降低炎性因子及MMP-9水平,具有显著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召军 《山东医药》2008,48(16):49-50
将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晚40mg一次口服,连续8周,检测用药前和用药8周时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IL-6水平.结果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CAM-1与IL-6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且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认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减轻ACS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hs-CRP、IL-6和MMP-9表达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的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荷丹片,两组患者均给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炎性标记物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 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观察组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炎性细胞因子IL-6、hs-CRP、MMP-3,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IL-10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6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80 mg于PCI术前2 h口服;对照组:常规治疗.采用同期平行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队列研究.所有患者分别测定PCI术前(12 h内)、术后4、12、24 h的IL-6、hs-CRP以及血脂水平.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PCI术前,组间比较IL-6、hs-CRP的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PCI术后IL-6、hs-CRP血浆浓度较术前均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CI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IL-6、hs-CRP血浆浓度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减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IL-6、hs-CRP明显升高,提示存在再灌注损伤;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可减轻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郭丽娜 《山东医药》2010,50(33):66-6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s-CRP、IL-6和MMP-9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及常规治疗前后的血浆hs-CRP、IL-6和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hs-CRP、IL-6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以使hs-CRP、IL-6和MMP-9水平显著下降,炎症反应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87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44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3例,其中根据瑞舒伐他汀剂量又分为瑞舒伐他汀20 mg组22例和瑞舒伐他汀10 mg组22例,治疗6月;另选35例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浆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斑块的形状和回声情况、大小、数量和厚度,同时测量分叉内膜厚度(IMT)。结果瑞舒伐他汀20 mg组、瑞舒伐他汀10 mg组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20 mg组、瑞舒伐他汀10 mg组在斑块厚度、IMT减少方面,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但瑞舒伐他汀20 mg组与瑞舒伐他汀10 mg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ACS患者早期服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反应炎症,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从而降低严重心血管病发生率,改善AC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1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在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开始升高(P<0.05),丙二醛开始下降(P<0.01)。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P<0.01),治疗2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继续升高(P<0.05),丙二醛继续下降(P<0.01);且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升高幅度和丙二醛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结论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下降没有相关性(r=0.124,P=0.068)。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其可能部分解释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