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脏后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2例肾脏后肾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肾腺瘤均经手术切除并病理检查,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随访患者并复习文献.结果 后肾腺瘤影像学表现与肾癌不易区分;镜下该肿瘤由大小不一的细胞排列成密集小管状、腺样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后肾腺瘤预后较好.结论 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原发上皮源性肿瘤,了解该肿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与其他易于混淆的肿瘤类型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2例后肾腺瘤大体形态,并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随访惠者并复习文献。结果:巨检肿瘤境界清楚;镜下该肿瘤由大小一致的肿瘤细胞排列成密集小管状、腺样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文献报告WT1,CD57,CK7,AE1,CD56等抗体有助于鉴别诊断;后肾腺瘤预后较好。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原发上皮源性肿瘤,了解该肿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鉴别其他易于混淆的肿瘤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预后因素分析。方法收集5例原发性肾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结合免疫组化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对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原发性肾小细胞癌患者多以腰腹痛、肉眼血尿为主要首发症状,治疗以行肾输尿管手术切除为主。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需结合病史、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因素只有临床分期。结论原发性肾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肿瘤,预后极差,目前尚缺乏规范有限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疑似肾癌的肾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疑似肾癌的肾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阅读相关文献。结果 18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提示诊断为肾癌。9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4例为嗜酸细胞腺瘤,4例为囊性肾瘤。16例术后随访3~48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囊性肾瘤与肾癌术前鉴别非常困难,诊断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综合判断。治疗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后肾腺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3例后肾腺瘤,复习其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包括常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并进行随访.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小,均匀一致,核大质少,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肿瘤细胞排列成小管状、梁索状、团块状、乳头状及肾小球样结构.出血、坏死、囊性变常见,并可见沙粒体钙化.免疫组化Vimentin(+)、CK7(+)、CK18(+)、CD57(+)、EMA(-)、SYN(-)、Desmin(-).2例患者术后状态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征象.1例术后恢复中.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军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组织学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肿瘤细胞小,胞浆少,核小,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常肾密排列成小管状或腺泡状、梁索状、小团状、乳头状及肾小球样结构,沙粒体及钙化常见,常继发出血坏死囊性变.免疫组化表现为Vimentin、CD57、CK阳性表达,其中Vimentin恒定弥漫出现.需与wilms瘤、肾乳头状细胞癌、后肾腺纤维瘤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光学显微镜下见肿瘤无包膜,但与肾组织之间存在纤维组织分隔,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巢片状,巢内细胞排列成管状、梁状、索状和实性,管状结构互相连接或沟通,漂浮于黏液样基质中,部分小管管腔塌陷或不明显,逐渐移行为梭形细胞,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部分胞质透明,间质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部分区域可见出血钙化。免疫表型: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显示CK阳性,Viminten阳性,CD34、CD56、AFP均阴性。病理诊断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结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类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好,需注意与集合管癌、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后肾腺瘤等多种肾脏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为2.5~7 cm,平均4.2 cm,分别位于左肾5例、右肾6例,肾上极4例、肾下极5例、肾中极2例。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肾嗜酸细胞腺瘤。大体观察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淡黄或棕黄色,质地均匀,2例肿瘤中央可见白色星芒状瘢痕样病灶,未见明显出血坏死灶。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常易被误诊为肾癌。其CT影像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其预后良好,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2010 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 例MA 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女性1 例,男性1 例.年龄分别为22 和33 岁.2 例均通过超声和CT 均诊断为肾肿瘤.肿瘤直径分别为4.0 cm 和3.4 cm.1 例行根治性肾切除,1 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MA.2 例患者分别随访3 个月和42 个月无瘤生存.结论 后肾腺瘤临床罕见,很难在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与肾脏恶性肿瘤进行鉴别.因此MA 目前还认为是具有特征性表现的病理诊断.以肾脏部分切除术为主的外科治疗是适宜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肾透明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2例肾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典型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温和的卵圆形上皮样或梭形透明细胞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可见多量纤维间质分隔,并伴有特征性的"鸡爪样"小血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bcl-2、EGFR、CD117、CD99和CD10(+),S-100、CK、EMA、desmin、SMA、CD34和P504S(-)。结论肾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肾恶性肿瘤,病理诊断尤其应注意与肾母细胞瘤和中胚层肾瘤鉴别。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与其他肾脏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5例后肾腺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肾部分切除术.病理学特点:后肾腺瘤细胞均匀一致,排列成密集的小管状、腺样结构,肿瘤与肾组织分界清楚,胞浆少,无明显异形性,核分裂像罕见.病理诊断为后肾腺瘤3例,低度恶性后肾腺瘤2例.5例获随访6 ~ 36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上皮源性肿瘤,部分可含有恶性成分,少数为恶性,容易误诊为肾癌.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保留肾脏单位手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因其生物学行为不确定,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后肾腺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顺利完成左输尿管镜碎石后2周对该患者行右肾肿瘤手术,术中行冰冻活检提示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的右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病理镜下所见:瘤细胞立方形或类圆形,核类圆形,胞浆较少,嗜碱性染色;行免疫组织化学后病理诊断考虑为后肾腺瘤.患者术后8d痊愈出院,术后严密随访,17个月,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瘤生存.结论 后肾腺瘤极易误诊为肾癌,了解该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后肾腺瘤的治疗多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由于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应注意术后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adenoma,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MA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进行讨论。本组男4例,女4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47岁;左肾3例,右肾5例,均为单发。临床表现为腰痛1例,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其余患者均无明显症状。术前影像(B超、CT)诊断为肾癌。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开放,4例后腹腔镜),2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1例开放,1例后腹腔镜)。结果术后病理报告为MA,1例局部伴有乳头状腺癌成分。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5~57个月(平均25.6个月),均无瘤生存,失访2例。结论MA是一种罕见的肾脏上皮源性肿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肾癌,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的关系,了解VEGF和KDR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组织标本各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及KDR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二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转移情况、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增生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腺癌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VEGF阳性表达较VEGF阴性表达术后生存率低(P〈0.01),KDR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VEGF和KDR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转移情况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VEGF阳性表达较VEGF阴性表达者术后生存率低。VEGF和KDR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与增生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Metanephric adenoma is an extremely rare, epithelial, renal tumor with characteristic histology. This tumor is invariably benign. We report a case of metanephric adenoma diagnosed by ultrasound-guided needle biopsy.  相似文献   

15.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进行光镜,组化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肿瘤由异常的神经节细胞和许多平行排列的有髓纤维构成。网染显示瘤细胞间无网状纤维,免疫组化标记CgA,NF,NSE,Syn和S-100(+),GFAP(-)。结论:此类肿瘤具有错构瘤和真性肿瘤两者的特征,为良性病变,诊断依赖于MRI,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6.
儿童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后肾腺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7岁女性后肾腺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患儿因发现左肾占位病变入院,伴发红细胞增多症,CT见肿瘤边界清晰、质地均匀、高密度并伴有点状钙化,诊断为左肾肿瘤,行左肾切除。结果:术中见肿瘤被膜完整,切面色灰白,质地均匀,病理检查:后肾腺瘤。术后半月复查,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儿童后肾腺瘤术前难以依据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对于CT值高、边界清晰、点状钙化及伴发红细胞增多症的肾脏肿瘤,应作术前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明确诊断后,力争行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泌血清素的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分泌血清素的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多边形,呈实性成片状,巢索状排列,未见核分型,胞质嗜酸性,向周围浸润,侵犯神经,淋巴结内见癌转移,NSE,CgA,Syn和serotonin阳性,结论:分泌血清素的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来源于外分泌导管或腺泡上皮的Kultschitsky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常伴有类癌综合征,属低度恶性,病理诊断依赖于组织学,免疫组化并结合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脏横纹肌肉瘤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收治的1例肾脏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3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6 d。B超提示右侧腹膜后肿瘤,CT提示右肾与肝实质之间实质性包块,肿瘤直径约10 cm。结果患者行右腹膜后肿物根治性肾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来源于肾脏中极,与腹膜及肾周广粘连明显,且与下腔静脉紧密粘连,术后病理报告:瘤细胞多形性,胞浆内见嗜酸性包涵体,免疫组化:Vimentin(+),病理诊断右侧肾脏横纹肌肉瘤。术后患者予以舒尼替尼靶向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肾脏CT,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横纹肌肉瘤是一种发病年龄低、恶性程度高的少见肾脏恶性肿瘤。光镜下具有嗜酸性包涵体特征性表现,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化疗,术后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与发病年龄及肿瘤分期有关,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介绍本例的病理与临床特征,结合国内已报道的39例临床资料及文献,分析该肿瘤的组织来源、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诊治及预后。结果本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NSE、CD56和Syn。行膀胱全切术及化疗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要症状,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凶险。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和化疗是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