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吻合双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巨型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设计了吻合旋髂深血管和髂腰血管髂支的髂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巨型缺损的新术式,并在41侧成人尸体上对有关血管进行了观测。依据观测结果,对手术操作中有关应用解剖学的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 在吻合血管的移植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作者于1984年以不吻合血管的带蒂转移腓骨骨皮瓣,修复2例同侧胫骨骨缺损合并小腿前内侧大片瘢痕获得成功。作者详细介绍了腓骨骨皮瓣的显微解剖,游离和转移方法。指出在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了成人尸体50侧,对胸内侧区皮瓣血管源进行了研究。胸廓内动脉在上4个肋间隙发出的穿动脉中,以第Ⅱ穿动脉的出现率最高,平均管径最粗,分布面积也最大。进行胸内侧皮瓣吻合血管移植时,宜首选第Ⅱ穿动脉作为血管蒂。第Ⅰ穿动脉的分布面积和中心分布区,均大于第Ⅲ或第Ⅳ穿动脉,是第二选择。胸廓内动脉跨越了几个肋间隙,其中,第2肋间隙位置较浅,距胸骨缘较远,较其他肋间隙宽,这些有利于以第Ⅱ穿动脉,甚至连同一段胸廓内动脉,作为皮瓣血管蒂的采取。如果切除一段第2肋软骨,以胸廓内动脉连同第Ⅰ、Ⅱ穿动脉为血管蒂,可以扩大皮瓣的采取范围。根据穿动脉的起源、位置、管径、浅出点、行程、分布区范围和吻合情况等,讨论了采取吻合血管胸内侧皮瓣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带血管的腓浅神经游离取材27cm,吻合血管移植修复缺损25cm的正中种经。临床手术证明:由解剖学研究的皮神经血液供给规律所提供的吻合血管移植神经的供体是可用的。讨论分析了吻合血管移植腓浅神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用显微解剖法研究了40侧成人尸体的腓肠神经、隐神经和腓浅神经及其血液供给。分析了神经伴行血管、局部血管、神经营养血管和神经外膜纵轴吻合血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吻合血管移植皮神经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6.
肩胛上动脉冈下支为蒂肩胛冈骨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重点观测了肩胛上动脉冈下支的运行、分布和吻合情况。设计了以该支血管为蒂的肩胛冈骨瓣移植为修复四肢长管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血管移植修复掌浅弓血管缺损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vascular system injuries”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vascular grafting” “vein grafts” “arterial graft”和“血管系统损伤”“掌浅弓”“血管移植术”“静脉移植”“动脉移植”作为关键词,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和中文,在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16年12月之前发表的有关掌浅弓缺损后应用血管移植修复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临床上对于严重外伤所致的掌浅弓缺损,主要采用浅静脉移植和小动脉移植两种方式进行重建。不同的修复方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足部静脉移植多采用端侧吻合的方式,可提供足够多的吻合口,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Y型静脉移植多将移植血管串联桥接,优点是远端可提供多个吻合端口,但手术繁复,桥接后的血管远近端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相差较大;前臂静脉网移植可以解决供受区血管不匹配难题,但血管网解剖不恒定,增加了手术切取难度;手背静脉弓形态、口径与掌浅弓相近,手术切取及吻合操作均较容易,而瓣膜阻挡及手背瘢痕明显是其缺点;足背浅静脉弓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可以解决供受区远、近端血管口径不匹配、数目不等难题,但瓣膜阻挡血流一直是困扰着临床的难题;小动脉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临床效果可靠,缺点是对供区肌肉血供有一定影响。结论 应用血管移植可以重建缺损掌浅弓的连续性,恢复远端手指血液供应;不同部位血管移植修复缺损掌浅弓的手术方式及手术繁易程度存在差异,并均有一定缺陷;临床上寻找一种新的、适宜的血管供区,是血管移植重建掌浅弓缺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 膝关节全脱位并胭部血管损伤是很严重的损伤,应尽早修复损伤的血管,重建肢体的循环。本文报导了5例,2例为血管对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3例。作者认为,修复血管方法以对端吻合为最佳,若血管缺损过多,可取自体健侧大隐静脉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了30侧成人尸体手150个掌指关节的血供,平均每个关节有血管7.7支。背侧关节支与掌侧关节支之比为2:1。各掌指关节的关节支均来源于邻近的动脉,吻合邻近的管径较粗的掌背动脉或指掌侧固有动脉,可进行异体或自体的掌指关节移植。  相似文献   

10.
带骨骺的儿童腓骨移植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解剖观察了70侧的儿童腓骨上骨骺的动脉来源、分布和吻合情况。其血供来源共见7种,胫前返动脉和腓浅动脉的腓骨头支是营养骨骺的重要血管。带骨骺儿童腓骨移植应以胫前动脉为血管蒂,腓骨体移植仍以腓血管为蒂。  相似文献   

11.
大鼠"二袖套"法双重灌注全血供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个供肝灌注良好受体无肝期明显缩短及移植肝全血供稳定的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二袖套”法在Kamada吻合血管基础上改良,供肝分别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双重全肝脏灌注;受体肝脏分步切除,肝上下腔静脉采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分别用袖套法吻合。移植肝脏动脉重建采用单纯血管套入式吻合或血管缝合的方法,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结果:共施行全血供大鼠原位肝脏移植76例(不包括预试验),手术成功率93.406,1周存活率86.8%。结论: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有效改良措施和注重手术细节是手术成功的保障,良好的灌注、受体无肝期的缩短及重建移植肝脏动脉血供能有效提高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显微外科技术的出现,使骨的移植从传统的不吻合血管方式有可能发展到吻合血管的方式。McCullough(1973)首先报道了吻合血管移植助骨修复下颌骨的实验。由于移植骨的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后,保证了良好的血供,骨细胞不致缺血坏死,移植骨片不仅是成  相似文献   

13.
以桡动脉为移植体的颅内外动脉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4侧桡动脉(第一段)、102侧甲状腺上动脉和101侧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的长度、直径进行了测量.以甲状腺上动脉为供血血管,桡动脉为移植血管与大脑中动脉(MCA)皮质支吻合.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这种新术式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伤指两侧指动脉供血吻合方法(双动静脉吻合与单动静脉吻合)在静脉动脉化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21年10月丹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拇指近节或第2~5指中节离断患者37例(40指), 其中男27例、女13例, 年龄29~45(37±7)岁。37例40指均因断指动脉损伤严重、动脉吻合通血失败≥2次、动脉缺损不能直接吻合且血管移植困难, 而采用伤指两侧指动脉供血的静脉动脉化技术进行断指再植术。按照动静脉血管吻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双动静脉吻合口组18例20指, 分别将伤指两侧指动脉近端与远端静脉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单动静脉吻合口组19例20指, 先将非优势侧指动脉近端端侧吻合于优势侧指动脉上, 再将优势侧动脉的近端与远端静脉端端吻合。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管吻合时间、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 以及术后伤指指甲生长速度、两点辨别觉、感觉功能分级和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等。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指指别、手术时机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每组有3例发生动脉血管危...  相似文献   

15.
肩胛下血管蒂组织瓣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肩钾下血管蒂组织瓣的血供解剖 ,解决肩钾下血管蒂的联合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 6具新鲜尸体标本 ,从肩胛下血管起始处灌注中华墨汁 ,观察皮肤着色范围 ,于背阔肌上缘、前缘、肩胛岗、腋前线和髂嵴平面分别切取组织块做连续切片 ,应用Luzex F图像分析仪 ,观察皮瓣间微血管构筑。结果 肩胛皮瓣、背阔肌肌皮瓣、侧胸皮瓣间存在非常丰富的血管吻合网。临床上以肩胛下动静脉为血管蒂 ,包含肩胛皮瓣、背阔肌肌皮瓣、侧胸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软组织缺损 ,吻合血管移植 6例 ,轴型皮瓣移植 5 0例 ,均获成功。结论 肩胛下血管蒂联合组织瓣是一个理想的供区 ,可用于移植修复大范围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为发掘吻合血管的骨游离移植的新供区,我们对300侧成人肩胛骨和154侧成人肩胛部血管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认为肩胛骨外侧缘是较为理想的供骨部位,旋肩胛血管束是此部骨移植或骨肌皮复合组织瓣移植的主要吻接血管。我们已将这个新的供骨区用于临床,取得了成功。本文重点介绍供骨区的应用解剖学部分,临床经验部分将另文介绍。  相似文献   

17.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为吻合血管神经的选择性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侧成人胸部及手部标本中,解剖观察胸小肌的血管神经分布及胸小肌和大鱼际肌的形态、大小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然后按照大鱼际肌纤维走行方向,参考血管神经位置,将胸小肌修剪合适后移植固定于同侧手部大鱼际,模拟正常手部拇对掌功能予以牵拉,观察标本手部拇对掌过程。结果:胸小肌位置恒定,具备独立的动、静脉和神经支配;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胸小肌进行移植模拟,获得了标本手部的拇对掌过程。结论:在标本上选取部分胸小肌移植于手部大鱼际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术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脱细胞的异种小血管支架已被初步去除引起排斥反应的异种抗原。 目的:将脱细胞的Wistar大鼠尾动脉支架移植于日本大耳白兔耳血管间,观察移植后血流和管壁变化。 方法:15只Wistar大鼠每只取2条长2.50 cm的尾动脉干共30条作为异种小血管,15条直接作为供体尾动脉干,另15条经1%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脱细胞处理作供体组织工程小血管支架。受体为15只日本大耳白兔左右耳背面中央动脉。在外科显微镜下,兔中央动脉近侧断端采用全层套叠吻合法套入供体血管近侧腔内,远侧断端按常规端端吻合。采用勒通试验法和常规血管管腔血液、管壁染色法,连续观察血管内血流状况。 结果与结论:血管移植后的即刻通畅率达100%。异种小血管支架血液通畅最长时间为46 h 47 min,长于异种小血管移植(14 h),两组远侧的端端吻合区首先出现血流不畅;套叠区小血管支架与中央动脉外膜间由蒂状结缔组织相连。第10天,小血管支架可见内膜纤维组织仍然呈梳头状整齐排列,未见细胞附着;在术后第100天,仍保留着血管支架的完整性。结果提示,脱细胞异种小血管支架可作为血管移植物吻合于动物宿主内,异种小血管支架移植的套叠式吻合法优于经典的端端吻合法。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若踝部和小腿的软组织受到损伤,并且周围皮肤的条件也较差,无法使用附近的皮瓣进行推移,若同时伴有主要供血血管受伤,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的移植也很难施行。交腿皮瓣移植法可以使对侧小腿或者踝部创面被覆盖,不用把胫后血管切断,从而保存了健侧的胫后动脉。研究人员通过采用这种治疗方法,对20例膝内外侧皮肤组织严重缺损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全麻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多,但手术中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却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全麻肾移植手术中患者体温的变化。方法:选择中末期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患者20例,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后、移植肾血管吻合前、移植肾血管开放前、移植肾血管开放后5,30,60min6个时间点记录患者体温。结果与结论:与麻醉诱导后相比,移植肾血管吻合前、开放前患者体温变化不明显;移植肾血管开放后5,30min体温明显降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60min体温有所回升。说明全麻肾移植手术中确实有体温降低的现象。但观察整个变化过程可以发现,从麻醉诱导至移植肾血管开放前患者体温并没有明显下降,说明术中使用的全麻药物以及移植肾血管开放前的手术过程并不是造成患者体温降低的主要原因。而移植肾血管开放后5min内患者体温迅速降低,说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冷灌液进入患者血液循环才是患者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体温下降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以至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30,60min患者体温仍难以恢复至移植肾血管开放前的水平。提示全麻肾移植手术中患者容易出现体温降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冷灌液进入患者血液循环是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