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阵发性房颤(atrial fibrillllat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发病率更高。一旦出现,往往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心衰),应尽快预以转复或控制心室率。近3年来,我们试用静脉注射西地兰和持续滴注胺碘酮来转复阵发性房颤,改善心功能不全症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快速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尚缺乏理想的快速转复药物。1993年7月以来,我们应用心律平静脉注射,观察对此种心律失常转复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及方法快速房颤患者18例,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55.69岁。发病<24h12例,最长者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1例新近发生房颤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首剂予以负荷量,继以静脉点滴维持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及心功能和不良反应. 结果 48小时内转复为窦率的患者共计47例,成功率为77.0%;患者转复为窦性心率或心室率降至100次/分以下时心功能改善,平均可提高1.1±0.3级,本研究中无1例出现临床心功能恶化.1例出现Ⅱ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5∶4)停药后恢复,2例发生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恶心、呕吐,静点剂量减半后可以耐受. 结论 静脉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急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口服,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时间、治疗前后心室率变化、治疗2个月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房颤转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室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26.2%,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急性阵发性房颤可缩短转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逐渐增加,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2%-4%,75岁以上人群超过10%。房颤是导致病人心功能下降和心悸等症状的主要原因,同时房颤伴发的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是导致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对于持续性和阵发性房颤病人,转复窦性心律是理想的治疗目标。而对于永久性房颤及老年人持续性房颤,无法转复窦性心律时,近期的循证医学试验证实,有效控制心室率也可以获得与转复窦性心律相似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尼非卡兰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尼非卡兰治疗,比较两组开始复率时间、完全复率时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心室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开始复率时间和完全复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室率均慢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非卡兰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可缩短开始复率时间和完全复率时间,改善心室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它分为急性房颤(即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即持续性房颤)。慢性房颤常见于器质性心血管病变患者。其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但多为单一用药,并且房颤复律后易于复发。本文用胺碘酮与洋地黄药物联合治疗43例转复后复发的慢性心房纤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心律平顿服24小时对阵发性房颤转律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在血压、心电监护的条件下心律平顿服600mg。结果 心律平顿服对阵发性房颤转复率24小时达81%。结论 本疗法用于阵发性房颤转律,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崔琪琼  张薇 《医学综述》2002,8(10):589-590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新近的房颤防治指南建议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三类 ,阵发性房颤 (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 ,PAF)约占初诊房颤患者的35 %~ 4 5 %。本文仅将PAF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阵发性房颤的治疗通常应考虑 3个方面 :①预防房颤发作 ,长期维持窦律。②控制发作时的心室率。③预防相关的合并症如卒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等。随着对房颤诱发的电生理重构、结构重构和机械重构研究的进展 ,尽早复律并维持已成共识 ,目前对于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的选择较多 ,非药…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房颤(atrial fibrillllat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发病率更高。一旦出现,往往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心衰),应尽快预以转复或控制心室率。近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纤颤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选择128例60岁以上房颤患者,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中冠心病居首位。房颤发作时心室率多数不快,本组128例房颤中阵发性80例,持续性48例,持续性房颤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阵发性房颤的左房内径,持续性房颤并发脑栓塞的机会高于阵发性,持续性房颤的心功能显著差于阵发性房颤。结论阵发性房颤转复治疗效果好,持续性房颤对老年人一般不宜左转处理而以治疗病因、控制心衰、维持心室率预防并发症等对症综合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2.
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常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引起患者主观不适。目前常用药物或电击的方法来转复阵发性房颤。但有一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能自然地转复为窦性心律,避免了药物或电击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本研究观察了1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的自然转复情况,以便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全组40例阵发性房颤,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60~83岁.发病原因:冠心病22例,肺心病4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原因不明10例.诱发因素:30例患者自述因劳累、情绪紧张、剧烈活动诱发,6例由于受凉、咳嗽、发热、感染引起,4例无明显诱因.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00~150次/min0例,<100次/min者10例.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房颤多伴有心肌受损、房室肥大,早搏和束支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异常改变;而原因不明者除房颤外,无其他心电图改变.由于房颤发作系阵发性,半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是否用药取决于患者心室率快慢和症状轻重.本组40例经卧床休息、吸氧、镇静后自动转复10例.心室率>100次/min,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较明显者,首选西地兰0.4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即刻至24内转复24例;异博定5~10g稀释后静脉注射转复3例;口服胺碘酮转复2例;口服心律平转复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的疗效。方法将80例阵发性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吸氧、心电监护、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加服步长稳心颗粒,共观察6个月。结果观察6个月后,治疗组在有效改善症状、复律时间、及胺碘酮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胺碘酮与步长稳心颗粒合用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可减少胺碘酮用量,缩短复律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初发快速心房颤动在静脉应用药物转复的情况。方法对于初发快速房颤患者给予静脉药物转复治疗。首次给予静脉注射稀释后的胺碘酮150mg,15min缓慢注入;观察30min后无效时重复使用,若仍无效时用输液泵静滴维持0.5mg/min,持续24h。记录用药前、后心室率和血压变化,并观察时间点上的转复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药物转复效果良好。结论胺碘酮对于初发的快速房颤的转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心房颤动急性发作是导致患者急诊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有人称心房颤动的急性发作期为急性房颤。急性房颤包括新发生的房颤和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期或持续性房颤的加重期。对于新发生的房颤,根据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的程度、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是否为高危栓塞患者以及是否考虑早期转复窦性心律而决定是否住院治疗和治疗策略。对于阵发性房颤发作期患者应结合病人既往发作持续的时间、发作的频度、心室率的快慢及心脏本身情况考虑处理方法和是否住院。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硫酸镁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25例,结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中6例作终止治疗,4例显效,4例作预防性治疗,3例好转;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3例于治疗后1小时至2日内纠正;快速房颤4例在治疗后半小时内心室率得到缓解;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8例在治疗后10小时至2日内纠正。表明硫酸镁为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8.
新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高龄(>75岁)、高血压、糖尿病、左房血栓、持续性房颤、动脉收缩压增高及未用药物控制心室率是房颤患者出现脑卒中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牵头,对全国13家医院4511名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是第一个国人房颤脑卒中危险的多中心大规模研究。研究显示,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发生卒中的危险高,非瓣膜性房颤比孤立性房颤的危险大,房颤的持续时间长、未用药物控制心室率的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大。未曾转复窦性心律的患者并没有比转复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症状的发生特性及倍他乐克的干预作用。方法经24 h Holter监测确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分析其症状的有无及发生比率。经倍他乐克治疗3个月后再次行Holter监测,分析房颤症状的变化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阵发性房颤症状的有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患者中55例(55%)为无症状房颤发作,45例为有症状房颤发作。经倍他乐克治疗后,45例有症状房颤患者中28例症状完全消失,其中16例为窦性心律,12例为无症状房颤;在55例无症状房颤患者中,31例仍为无症状房颤发作。房颤的症状与年龄、性别有关,年轻女性更易产生症状(P<0.05),与心室率及心率差值呈正相关(P<0.01),与左房内径呈负相关(P<0.01)。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无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倍他乐克既可以减少房颤患者的症状,又可减少无症状房颤的发作。年轻女性、心室率快、心率差值大者更易产生症状,左房内径大者不易产生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药物的转复率、心室率控制情况及药物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直流电转复治疗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57例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复律治疗资料,分别给予毛花苷丙(西地兰)及不影响不应期的钠通道阻滞剂类药物普罗帕酮,观察转复及心率控制情况,对合并严重并发症、药物控制无效的患者,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结果 毛花苷丙24 h内急诊转复率28.1%,安静状态下心室率控制满意;普罗帕酮24 h内急诊转复率62.2%,心室率控制满意,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流电复率组即刻转复率为73.3%,心室率控制不满意。结论普罗帕酮较毛花苷丙的急诊转复率明显提高,对危急患者同步直流电转复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