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周易》“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是“预防”一词的最早出处。“治未病”源于《内经》、《难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医圣张仲景禀《内经》、《难经》之旨,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贯彻“治未病”思想,使“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内涵得以全面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这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源于《内经》、《难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医圣张仲景禀《内经》、《难经》之旨,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贯彻“治未病”思想,使“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内涵得以全面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这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  相似文献   

3.
《内经》、《难经》、《金匮要略》所言“治未病”,是祖国医学预防思想的精华,其与疾病的预防保健、医疗临床有密切关系,故有必要对其渊源,含义及其价值等作以探讨。一、知“治未病”之渊源“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最早由《内经》提出,之后《难经》、《金匮要略》等著作中也有不少论述。 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相似文献   

4.
论《内经》治未病之预防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经》以及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理论基础,确定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其中防重于治的预防思想贯穿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纵览《内经》可以看出,《内经》的预防观是以“治未病”的思想为其核心内容,吸收先秦诸于哲学中防患虑患的先进思想,首次提出“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等论点,并将能否“治未病”作为衡量医生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本文仅从以下两方面就此予以阐述。一、提出“治未病”概念“治未病”一词首见于《内经》。考《内经》中凡三见,但其中“未病”的含义不尽相同。约有以下二义: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体现,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思想。《素问·四气调神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是广义的概念,除了治疗外还包括预防、诊断、康复等。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历来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并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为比喻,来阐明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淑云 《陕西中医》2012,33(8):1083-1084
<正>1《内经》"治未病"思想及其核心理念《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治未病"是《内经》提出的至今仍不失其光辉的先进思想。《内经》"治未病"有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即保养生命,预防疾病的发生,其主要内容就是养生;二是既病防变,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主要内容是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1]。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的“治未病”,作为一种重点的预防疾病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难经·第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内经》、《难经》“治未病”思想是张仲景预防医学观的理论基础《内经》有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一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成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内经》中除上述三段明确…  相似文献   

10.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它系统地阐述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而且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重要预防医学思想。《内经》“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就是在身体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内经》主要通过养生、防  相似文献   

11.
刘政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6):377-378
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该法首见于《难经》、《金匮要略》。然肝病传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则源于《内经》中“风起火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也焉”。《难经》指出“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日治未病焉”。《金匮要略》又进一步指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将肝病“实脾”谓之上工之举,一直为后世医家奉为金科玉律,为临床治疗肝病所遵循。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内经》《难经》有关治未病的理论,丰富和完善了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蕴含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盛防逆""已愈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在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三级预防中的应用,以期为糖尿病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对中医预防保健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锦  陈仁波 《四川中医》2007,25(11):36-37
以"治未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防治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张仲景禀《内经》、《难经》之旨,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在《金匮要略》中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了大量阐述,发展和充实了中医预防保健理论,对当代中医预防养生学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内经》《难经》的“治未病”思想。在中医“治未病”理论形成的过程中,《伤寒杂病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治未病”理论,对后世的发挥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治未病的源流、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三方面,对研究张仲景“治未病”学术思想的成果进行探析,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根据发病特点,其可归于中医学当中“疫病”的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疫病”是感受疫疠毒邪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以起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情凶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能引起广泛流行为主要特征,该病的治疗贵在预防,倘若病成而治,则最为难疗,因此“未病先防”的治疗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治未病”即治理、管理未病之谓,指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复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金匮要略》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张机(字仲景)继承《黄帝内经》《难经》“治未病”思想的核心,结合临床实践加以发挥并进一步丰富了“治未病”理论实践体系。文章主要以张机“未病先防”的“治未病”内容为核心思想,结合《金匮要略》原文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实际,从避邪气、护正气、通元真、慎饮食、守精神、防乱药、勿过劳、忌安逸等八个方面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对于中医药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利民 《新中医》2012,(7):179-180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一颗璀璨明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亦云:“上工刺其未生者,故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实为中医学预防思想之先河。 1中医学对“治未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内经》创立与阐发的重要学术思想和理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1]8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其后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日渐成为中医学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之一,直至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将《内经》中“治未病”的理论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内经》,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思想最早的阐述。现在肿瘤一直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探讨治未病的思想与其在防治肿瘤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常青 《光明中医》2002,17(1):8-10
当前 ,在癌症防治领域 ,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做好中西结合的综合防治工作 ,特别是弘扬和应用中医学预防思想特色 ,使之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理想目标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 ,笔者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 ,对防治工作的思路与方法提出若干意见。1 对中医学预防主要学术观点的探讨中医学的预防思想源远流长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应有精辟阐述 ,简而言之 ,主要包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内容。《内经》谓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  相似文献   

20.
《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系统阐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理论,并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重要预防医学思想。《内经》“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内经》提出,主要通过重视养生、防邪入侵与药物预防来做到未病先防,为预防医学奠定了基础。 1.重视养生:养生又称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