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在我国农村社区人群中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从1991年开始,在北京房山农村社区的5个乡12万人口中,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健康教育和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要手段。开展农村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研究。结果:1992-1999年房山农村社区脑卒中平均发病率,干预区为235.23/10万,一般干预区为289.22/10万,平均死亡率干预区为80.63/10万,一般干预区为98.01/10万,干预区脑卒中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一般干预区低18.67%(P<0.01)和17.73%(P<0.01);与一般干预区相比,干预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净下降126.13/10万(P<0.01)。1999年与1992年相比,干预区和一般干预区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上升11.63%和75.27%,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下降46.80%和22.82%。结论:房山农村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对控制人群脑卒中的发病和死亡有明显作用,但脑卒中发病率上升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遏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市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模范西路丁山社区15岁以上的居民2215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3.0%(标化率21.2%);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值<0.01);有高血压家族史及相关慢性疾病史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均P值<0.01);超重及肥胖、吸烟、饮酒、口味偏咸、经常失眠等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非以上特征者(均P值<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龄、超重及肥胖、睡眠时间过少和过多、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病可能是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南京市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人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具有地方特征,高血压的防治应结合本地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社区综合管理与干预。  相似文献   

3.
李舸  胡海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7):165-165,167
目的:探讨比较10年来容桂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对本地区红旗等7个居委会35—74岁的常住居民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病史询问以及身高、体重、腰围、臀囤、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查,并与10年前比较。结果:MS患病率为11.3%(标化率),高于10年前(P〈0.01);糖尿病患病率为7.9%,高于10年前(P〈0.001);血脂异常,超重、高血压均高于10年前,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与10年前比较,本地区35—74岁人群MS患病率及多项危险因素水平较高,应予重视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患病率的影响并进行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4.
中山市古镇社区人群慢性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评价中山市古镇社区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效果,探讨农村社区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工作模式。方法 1997年12月-1998年5月分别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和三阶段固定样本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山市古镇社区6920名20~74岁常住居民进行了慢性病的基线调查和KAP问卷调查,随后对全镇6.3万人口采取了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干预(内容包括高血压管理、控烟、全民健身运动、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合理膳食及糖尿病管理)、监测和评价活动。结果 (1)1997~2002年人群高血压防治及控烟、全民健身运动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有上升趋势(P<0.01);(2)全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由1998年的16.99%下降到2000年的15.16%和2002年的13.48%;(3)高血压的管理率和控制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由1997年的25.66%、4.43%上升到2002年的80.50%、45.8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4)社区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分别由1997年的136.90/10万和93.63/10万下降到2002年的115.83/10万和69.90/10万,6年来分别减少了21.07/10万和23.73/10万(P<0.05);(5)1997~2002年居民死因谱及潜在寿命损失(PYLL)分析表明:居民的主要死因仍然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COPD、损伤和中毒,而造成早死的主要死因是损伤中毒。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是有效的。研究总结并提出了以社区力量为主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中心内容、基层医生对人群进行高血压及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为起点,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既充分体现全人群策略,又能体现高危人群、患者策略的防治工作模式和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5.
长沙社区人群脑卒中患者发病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Yang QD  Zhou YH  Liu YH  Xu HW  Tian FF  Gu WP  Zhang L  Xia 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302-305
目的 了解长沙市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情况。方法 1986-1990年在长沙市社区随机选取的10000名人群中进行脑卒中发病监测。并进行其亚型分析。发现长沙市脑出血年发病率为171.7/10万,又从1991年起扩大监测人群至50000人,监测时限直到2000年12月。结果 1986-2000年12月,长沙市社区人群脑出血年平均发病率为128.5/10万(调整率为100.3/10万),脑卒中年平均发病率为238.9/10万(调整率为200.2/10万),脑出血占脑卒中的比例为53.8%。结论 长沙市社区人群脑出血连续15年中年平均发病率达128.5/10万,为世界脑出血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既往研究工作基础上报道1974~2001年首钢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变化趋势。方法采用MONICA方案登记首钢地区户口在册的所有居民心肌梗塞、脑卒中和猝死的发病及死亡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年平均增长率并判断年变化趋势。结果1974~2001年共28年来共登记人口181万人/年。监测结果显示首钢社区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急性心肌梗死标化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P=0.02)。按照年代划分,对比1990年之前与之后脑卒中和心肌梗塞发病率及死亡率变化情况发现,20世纪90年代之前脑卒中死亡率降低幅度显著高于之后的降低幅度(-65.0%VS-33.7%),脑卒中的发病率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呈下降趋势,而之后则呈上升趋势(-37.7%VS10.5%),心肌梗死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两个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均为20世纪90年代之前明显下降,而之后明显上升(发病率:-28.1%VS27.7%;死亡率:-39.7%VS9.0%)。结论首钢地区28年间心脑血管病监测结果所呈现的变化趋势可能与首钢地区长期高血压管理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区人口的老年化,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1].为了解扬中市三茅镇居民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以及社区高血压病治疗管理情况,于2008年4月在该镇居民中开展了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990—2019年中国感染性心内膜炎(IE)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采用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等指标对1990—2019年中国不同性别、年龄的IE疾病负担变化以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中国IE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4.78/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0.24/10万,年龄标化DALY率为6.79/10万,且男性均高于女性;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随年龄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高峰值对应的年龄段均为95岁以上;与IE年龄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收缩压、高盐饮食和铅暴露。1990—2019年,中国IE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和YLD率呈上升趋势,而年龄标化死亡率、DALY率和YLL率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2019年,中国IE年龄标化发病率仍在上升,而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应从降低老年人群的IE发病率和减少伤残所致的IE疾病负担两个方面着手以进一步降低IE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9.
海宁市1977—2000年食管癌发病流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77—2000年食管癌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和评估食管癌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资料来自海宁市1977—2000年恶性肿瘤发病登记报告。按年度、性别、年龄、部位等分别计算了发病率、标化率、截缩率、累积率和x^2趋势检验。结果:食管癌发病男女性占主要恶性肿肿病发病的第4位,1977—2000年食管癌发病数为1875(男1371,女504)例,其发病率为12.86/10万(男18.71/10万,女6.95/10万),标化率为8.77/10万(男13.00/10万,女4.65/10万),男性世界调整截缩率为25.19/10万,女性为8.90/10万。标化率男女之比为2.80:1。累积率男性为2.62%,女性为0.76%。结论:24年期间男女性食管癌发病未见明显下降趋势,在两个不同时期的食管癌标化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总结永平铜矿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的流行特征,为做好社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永平铜矿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原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永铜社区居民恶性肿瘤1980~2008年累计发病率29.58%,男女发病率分别为37.62%、19.86%(X^2=29.73,P〈0.01);累计死亡率21.13%,男女死亡率分别为28.51%、12.20%(X^2=25.13.P〈0.01)。2000-年后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发病率0.98%-2.28%,年死亡率0.87%-1.95%。前5位恶性肿瘤发病顺位: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其发病人数分别上升11.36%、7.33%、4.03%、5.13%、3.66%。肺癌始终占据发病和死亡第1位,男性肝癌死亡高于胃癌占据第2位,而女性胃癌为第2位,乳腺癌已成为女性第1位发病。结论:根据本矿居民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和死因特点,进行健康教育与社区干预,控制致病因素,降低恶性肿瘤对本社区居民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压、脂质异常与急性脑出血(脑中风)的关系,探讨诱发脑中风的危险因子.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300例急性脑出血(ACH)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HAV)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值及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HAV组各参数平均值比较,ACH组的SP、DP、TCH、TG和LDL-CH平均值皆显著升高(P<0.01),HDL-CH平均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LDL-CH升高、年龄增加、HDL-CH降低和TC升高等是诱发脑出血的危险因子,收缩压升高是诱发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子;而性别、舒张压和甘油三酯很可能不是诱发脑出血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中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85例中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研究,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并统计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深圳地区中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情绪障碍、血流改变、胆固醇、性别、职业、高血压是造成脑出血的主要因素。情绪障碍、血流改变、胆固醇、年龄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因素。结论情绪障碍、血流改变和胆固醇是造成中年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the risk of dementia with stroke.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CONTEXT: Next to Alzheimer disease, vascular dementia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form of dementia in the elderly, yet few specific risk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plasma lipids and lipoproteins to dementia with stroke. DESIGN AND SETTING: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community-based study over a 7-year period (1991-1998).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1111 nondemented participants (mean [SD] age, 75.0 [5.9] year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2.1 years (range, 1-7.8 years). MAIN OUTCOME MEASURE: Incident dementia with stroke according to standardized criteria, by baseline levels of total plasma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cholesterol, LDL levels corrected for lipoprotein(a),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ipoprotein(a), and apolipoprotein E genotype. RESULTS: Two hundred eighty-six (25.7%) of the 1111 subjects developed dementia during follow-up; 61 (21.3%) were classified as having dementia with stroke and 225 (78.7%) as having probable Alzheimer disease. Levels of LDL cholesterol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ementia with stroke. Compared with the lowest quartile, the highest quartile of LDL cholesterol was associated with an approximately 3-fold increase in risk of dementia with stroke, adjusting for 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relative risk [RR], 3.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5-6.1). Levels of LDL corrected for lipoprotein(a) were an even stronger predictor of dementia with stroke in the adjust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mpared with the lowest quartile, the RR of dementia with stroke for the highest quartile of lipoprotein(a)-corrected LDL cholesterol was 4.1 (95% CI, 1.8-9.6) after adjusting for vascular factors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Lipid or lipoprotein level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lzheimer disease in our cohort. CONCLUSIONS: Elevated levels of LDL cholesterol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dementia with stroke in elderly patients.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reatment of elevated LDL cholesterol levels will reduce the risk of dementia with strok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脂蛋白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关系的综合性分析。方法  选取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首次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脑卒中组)。急性期24h空腹抽血测定其急性期尿酸、总胆红素、三酰甘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总胆固醇等水平,与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体重指数(BMI)、尿酸、三酰甘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A1、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病例组总胆红素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 <0.01);尿酸与BMI、三酰甘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A1、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P<0.01),尿酸与总胆红素和收缩压呈负相关(P <0.01);总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 <0.01),与尿酸、三酰甘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ApoB/ApoA1、总胆固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呈负相关(P <0.01);低密度脂蛋白与BMI、尿酸、血糖、ApoB/ApoA1、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 <0.01),与年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 <0.01);并且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脂蛋白水平的升高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且这3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其他相关因素协同作用,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AGT)基因T704C多态性与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脑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73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1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SNaPshot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AGT-T704C多态性;详细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尤其是脑血管病的可能危险因素并按高血压的有无每组分为高血压亚组和正常血压亚组,对脑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和AGT-T704C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进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出血组和对照组间的饮酒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和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胆固醇水平降低是长沙汉族人群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出血组和对照组AGT-T704C的C/C,C/T与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2,0.279,0.029和0.629,0.350,0.021;2组的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32,0.168和0.804,0.196;2组的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和组间的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亚组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T-T704C多态性与长沙汉族人群脑出血及长沙汉族人群的血压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胆固醇水平降低是长沙汉族人群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健康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媛  刘治全  王波涛 《医学争鸣》2005,26(15):1404-1407
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来探明我国健康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筛查时入选500名健康受试者,询问生活习惯(吸烟、饮酒、体育锻炼);血浆FIB用Clauss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用免疫比浊法测量;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用生化分析仪测量;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血浆FIB水平和年龄、吸烟、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女性血浆FIB则只和年龄、总胆固醇成正相关.对整体研究对象而言,血浆FIB和HDL、运动状况呈负相关关系,而和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CRP呈正相关.结论: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健康人群体内FIB水平升高,可以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以及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初入院患者2446例,进行人口学资料、脑卒中类型、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选取2011年212例入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降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2446例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1996例(81.6%),出血性脑卒中460例(18.4%),平均发病年龄为(64.33±12.8)岁;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212例患者两组疗效比较,干预组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6%。结论:长沙地区的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45岁以下的青年脑卒中患病率在逐年增加,患病年龄有下降趋势,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组患者中吸烟和酗酒已成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倡导积极有效的二级预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脑卒中的发生,以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u XN  Gao Y  Ye J  Wang DW  Liao YH  Ma AQ  Zhu ZM  Zhao BR  Zhao JZ  Hui RT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2):1939-1942
目的 探讨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sLDL)与脑卒中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 2 %~ 16 %的非变性梯度胶电泳检测经头颅CT和核磁共振检查证实的 2 0 4例脑卒中患者 (其中缺血性脑梗死 10 3例 ,腔隙性脑梗死 5 1例 ,脑出血 5 0例 )的血浆sLDL水平。对照 341例 ,性别、年龄匹配并经严格检查排除了脑卒中。观察各组间sLDL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对sLDL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的血浆sLDL水平为 5 4 %±8%和 5 2 %± 7%明显高于对照组 (4 7%± 11% ,P <0 0 1~P <0 0 0 1) ;脑出血组的血浆sLDL水平(5 0 %± 9%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危险因素中的甘油三酯、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影响血浆sLDL水平 ,(P <0 0 5~ 0 0 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sLDL >5 0 %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OR值 =3 1,95 %可信区间1 6 4 9~ 5 6 91,P <0 0 0 1) ;sLDL异常与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sLDS水平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可能是缺血性脑梗死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90例脑梗塞和90例脑溢血患者以及107例对照者的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脑梗塞病人TC,LDLC,Lp(a)水平较对照组高,而HDLC及ApoAI较对照组低。脑溢血病人TC,LDLC及Lp(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为两型脑卒中共同危险因素,Lp(a)为缺血型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低TC为出血型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沙市社区成人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长沙市5个区内选择成年居民15 000人,对所抽取的居委会所有符合调查标准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物化学指标测量。结果: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34.6%,男性高于女性(44.7% vs 21.7%,P<0.01),随着年龄增加男性患病率逐渐降低,而女性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中心性肥胖、高龄、超重、男性、饮酒、吸烟、高总胆固醇、高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空腹血糖、高肌酐、高尿酸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结论:长沙市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达34.6%,男性高于女性。加强社区健康宣讲可以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