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中CD14的过表达对TNF-α、IL-1β、IL-6、IL-12的影响,探讨CD1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在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胃癌SGC-7901 CD14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基础上,利用CD14蛋白受体胞壁酰二肽(MDP)刺激细胞,RT-PCR检测各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因子蛋白的表达,以空质粒转染的胃癌SGC-7901细胞为对照,探讨CD14强制表达对TNF-α、IL-1β、IL-6、IL-12表达的影响.结果 转染并稳定表达CD14的细胞中TNF-α、IL-13、IL-6、IL-12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空质粒转染的细胞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D14对TNF-α、IL-1β、IL-6、IL-1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改良微孔板法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探索细菌生物膜检测的有效手段。方法烧伤患者植入性导管分离的金葡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经体外分别培育24、48、72h和5d后,先后用CLSM和改良微孔板法,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和黏附的过程与特点。结果鲍曼不动杆菌、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膜的时间、生物膜的形态与特点都有显著的差异。结论CLSM和改良微孔板法是观察和检测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 VITEK-32微生物自动鉴定与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出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56株、鲍曼不动杆菌72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并对比分析两种菌的耐药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8%和68.1%。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19.6%,其次为阿米卡星与亚胺培南,均为37.5%。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 P <0.05),只有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铜绿假单胞菌(P <0.01)。71.7%的鲍曼不动杆菌只对阿米卡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率(97.2%)显著高于铜绿假单胞菌(67.9%),P <0.0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4.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了。鉴于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感染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我们观察了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患儿IL-1、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以探讨细胞因子在感染性腹泻中的作用及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本组156例小儿感染性腹泻包括细菌性痢疾及细菌性肠炎共61例,病毒性肠炎95例,均做了粪便病原学鉴定和病毒抗原诊断。其中大便轮状病毒DNA阳性95例,福氏志贺菌28例,痢疾志贺菌18例,鼠伤寒沙门菌5例,致病性大肠杆菌10例。以同期查体健康、1个月内无感染史的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筘床感染分布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42株铜绿假单胞茼和570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科室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茸的抗菌作用最差,耐药率大于95%;铜绿假单胞茴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敏感性最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其耐药率在15%左右,对多粘菌素的敏感性最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争鲍曼不动杆茼临床分离株多来自ICU病房;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已经不适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芙洛培南、多粘茼素可作为临床经验性用药;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蒯,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比较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 710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214株(5.8%),鲍曼不动杆菌分离347株(9.4%)。铜绿假单胞菌3年感染率分别为7.3%、6.6%、4.7%,呈逐年减少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分别为7.6%、8.8%、10.3%,呈逐年增加趋势。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液、创面分泌物、尿液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菌株以重症监护室(ICU)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7.6%和34.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有逐年增高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逐年增高;多粘菌素B耐药率逐年下降。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高,尤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因此需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携带qac EΔ1耐消毒剂基因及对3种常用消毒剂抗性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各30株,采用PCR法检测所有菌株携带qac EΔ1耐消毒剂基因情况,采用定量杀菌试验检测qac EΔ1基因阳性菌株对3种临床常用消毒剂抗性的变化,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22株携带qac EΔ1基因,阳性率为73.3%(22/30)。在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8株携带qac EΔ1基因,阳性率为60.0%(18/30)。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的qac EΔ1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有效碘、有效氯及快速手消毒剂对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质控菌株的灭菌率均随时间和剂量的提高而提高,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在灭菌1 min时,除300 mg/L有效碘对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qac EΔ1基因阳性菌株灭菌率均低于基因阴性菌株,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他浓度下有效碘对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qac EΔ1基因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灭菌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作用时间下不同浓度有效碘对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qac EΔ1基因阳性菌株的灭菌率均低于qac EΔ1基因阴性菌株,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的有效氯在作用5 min、7min时对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qac EΔ1基因阳性菌株灭菌率均低于基因阴性菌株,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作用1 min时,500 mg/L有效氯对鲍曼不动杆菌qac EΔ1基因阳性菌株灭菌率均低于阴性菌株,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铜绿假单胞菌qac EΔ1基因阳性与阴性菌株灭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手消毒剂在作用1 min、5 min和7 min时对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qac EΔ1基因阳性菌株灭菌率均低于基因阴性菌株,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携带qac EΔ1耐消毒剂基因比例较高,qac EΔ1基因阳性菌株对临床常用的3种消毒剂的抗力高于阴性菌株和标准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菌肽α4-短肽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 体外观察α4-短肽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O1体外生长曲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分析α4-短肽对PAO1刺激后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水平的影响。选取若干株临床耐药菌株,体外观察α4-短肽对其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 α4-短肽可抑制PAO1生长及生物膜的形成,8μmol/L时效果达最佳(P<0.001)。α4-短肽预处理RAW264.7后,由PAO1引起的IL-6和TNF-α的mRNA表达下调,8μmol/L时效果最佳(P<0.001)。分离得到4株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菌,α4-短肽对其生长均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α4-短肽能较好地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炎症水平,并对临床耐药菌株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过孝静  范红  马晓波  康梅 《华西医学》2006,21(4):724-725
目的:对我院烧伤整形病房感染的病原细菌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选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5年间我院烧伤整形病房住院患者感染及药敏情况,细菌的鉴定及药敏采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系统。结果:病原菌中75·0%来自分泌物标本。分离数居前四位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4·5%、17·0%、12·0%、6·0%。金葡菌中62·3%为耐甲氧西林株,仅对万古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体外敏感性较好。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相对较高,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结论:烧伤感染以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具有高度耐药性和多重耐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培养上清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浮游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606和ATCC 1195)和临床菌株(AB23、AB39和AB53),提取6、12、16、24和48 h培养上清液。利用96孔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其培养上清液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配制2×LB培养基,排除营养消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相对分子质量3 000蛋白质浓缩管对其培养上清液进行分离浓缩,初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培养上清液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 12~24 h内的鲍曼不动杆菌培养上清液,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增殖的效果最为显著,为便于操作,本实验采用16 h培养上清液进行后续实验。50%ATCC 1195和ATCC 19606培养上清液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浮游菌的增殖,可分别使其630 nm处的吸光度从0.688±0.014和0.692±0.014减少至0.431±0.023和0.428±0.020(t=16.780,P0.05;t=18.500,P0.05);且50%ATCC 1195和ATCC 19606培养上清液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膜的形成,可使生物膜的形成量(A_(570 nm))从2.071±0.068和1.986±0.023减少至1.639±0.042和1.525±0.202(t=9.358,P0.05;t=3.924,P0.05);此外,与50%鲍曼不动杆菌培养上清液组相比,培养上清液中相对分子质量3 000的成分抑制作用显著,可使生物膜的形成量从1.177±0.040减少至1.056±0.030(t=4.192,P0.05),而3 000的成分并无抑制作用。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分泌物能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的增殖和生物膜的形成,其有效蛋白质成分相对分子质量3 000。  相似文献   

11.
三维试验检测革兰阴性杆菌ESBLs及AmpC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灵  王应芳  张润玲 《检验医学》2007,22(4):496-498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染色体头孢菌素酶(AmpC)的分布及分离率。方法准确鉴定菌株,采用底物为头孢噻肟的三维试验,测定菌株中ESBLs及AmpC酶。结果临床分离175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产ESBLs 49株,阳性率28.0%,包括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AmpC酶22株,阳性率12.6%,包括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其中阴沟肠杆菌产ESBLs及AmpC酶分离率均居首位(分别为55.6%、33.3%)。3株铜绿假单胞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结论我院产ESBLs菌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产AmpC酶以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s)菌株在医院有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染色体头孢菌素酶(AmpC)的分布及分离率。方法准确鉴定菌株,采用底物为头孢噻肟的三维试验,测定菌株中ESBLs及AmpC酶。结果临床分离175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产ESBLs 49株,阳性率28.0%,包括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AmpC酶22株,阳性率12.6%,包括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其中阴沟肠杆菌产ESBLs及AmpC酶分离率均居首位(分别为55.6%、33.3%)。3株铜绿假单胞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结论我院产ESBLs菌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产AmpC酶以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s)菌株在医院有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耐药特点以及产碳青霉烯酶表型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该院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菌株及病例。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初筛,初筛阳性菌株应用2-巯基丙酸协同法进一步检测金属酶。结果 在研究期间,共纳入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250株,鲍曼不动杆菌132株。菌株标本类型以痰液(55.5%)为主,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20.9%)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测试药物敏感性较好,均大于70%以上,对IPM和MEM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5%、9.5%,然而鲍曼不动杆菌对测试药物耐药率较高达35.2%~77.4%,对IPM和MEM耐药率分别为35.2%、39.1%。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要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44.7%和24.0%;9.1%和2.8%。40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酶初筛阳性11株占27.5%,金属酶表型阳性2株占18.2%;49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初筛阳性37株占75.5%,金属酶表型阳性1株占2.7%。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耐药性,应加强监测。产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主要机制之一。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检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是重要的致病菌。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位居前一、二。对铜绿假单胞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只有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很高,除阿米卡星耐药率是28.4%外,其余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60%。结论虽然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比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更为显著,但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医院感染菌中的地位同样重要,在医院感染的防控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从2000年起,每年采用E-test法对连续1个月收集的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药敏监测,同时使用WHONET 5.1进行药敏结果的分析。【结果】8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定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83.3%、83.3%和82.1%,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仅为28.6%和40.5%。7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达88%,其余的都在65%及以下,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仅为26.7%、34.7%。【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茵药物的耐药性十分严重,必须加强抗菌药物在重症监护病房的耐药监测,根据药敏结果用药,以免造成严重的医院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及其配套试剂对阳性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8~2010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吡...  相似文献   

17.
严重创伤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严重创伤后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方法45例严重创伤患者入选(创伤组),分别在入院的第1、3、5、10、15天动态检测TNF—α、IL-6和IL-8的水平。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健康对照组)。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创伤组患者损伤后当天血清IL-6、IL-8和TNF-α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IL-6在损伤后当日即升高,在第3~5天达到高峰后开始逐渐下降。IL-8在损伤后第1天仅呈轻度升高,第3~5天达到高峰后开始逐渐下降。TNF-α在损伤后第1天即升高,第3~5天后即逐渐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动态观察严重创伤患者细胞因子活性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近年来该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为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以LIS-Excel为开发平台而创建的《细菌耐药监测预警系统》中,对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的1 815份标本中分离的阳性菌进行多重耐药菌分析,用U检验分析判断不同菌株多重耐药机制的差异显著性。结果在送检的1 815份标本中,共检出阳性菌822株,其中多重耐药菌209株,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39.71%、鲍曼不动杆菌30.6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肠杆菌17.7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1.96%。多重耐药菌在各阳性菌株中的检出比率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84.21%、金黄色葡萄球菌69.44%、铜绿假单胞菌60.58%、大肠埃希菌48.05%。在铜绿假单胞菌中,以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为主,占73.49%,而鲍曼不动杆菌则以泛耐药株为主,占67.19%。结论该院近年来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截然不同,前者以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为主,而后者则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为主。MRSA检出率虽仅11.96%,但近年来呈现回升态势,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为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质控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将细菌鉴定到种,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年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2008—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从2.9%、5.5%、1.2%、2.8%和13.9%升至30.9%、21.2%、4.7%、11.2%和28.9%。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18.3%、12.2%、0.8%和6.1%升至77.8%、20.8%、2.3%和6.4%;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20.7%、11.4%、1.7%和9.4%升至78.3%、22.3%、3.8%和9.9%;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从62.8%和11.3%升至93.5%和21.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从8.5%、17.1%和29.0%下降至4.1%、6.4%和23.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增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加重期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196例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期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96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156例(79.6%);共分离出细菌17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96株(56.1%),大肠杆菌20株(11.7%),鲍曼不动杆菌18株(10.5%),肺炎克雷伯菌17株(9.9%),产气肠杆菌12株(7.O%),阴沟肠杆菌8株(4.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24%),其它病原菌均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分别为5.2%、10.0%和5.6%;肺炎克雷伯菌及产气肠杆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11.8%和25.0%。结论 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期感染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对减少稳定期气道细菌定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