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胚胎血红蛋白基因变异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无菌收集40份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标本(自然流产组)及35份人工流产的绒毛标本(人工流产组),提取胚胎绒毛组织DNA,针对3个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上游调控序列分片段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筛查基因突变。结果:所有胚胎绒毛组织血红蛋白ε、ζ基因的外显子片段均未发现突变。两组部分胚胎绒毛组织血红蛋白ε基因第一内含子84位点处发现4 bp CAAA插入序列,但其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胚胎绒毛组织血红蛋白ζ基因第一内含子128位点处发现58 bp插入序列,自然流产组血红蛋白ζ基因58 bp插入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关联性分析提示该基因片段变异与早期自然流产相关(r=0.26,P<0.05)。两组血红蛋白ζ基因58 bp插入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基因血红蛋白ζ基因第一内含子第128位点处存在一58 bp插入变异,该变异与早期自然流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在早孕人工流产(正常早孕)及早孕自然流产(早期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探讨HB-EGF在早期流产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连接法检测正常早孕妇女及早期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B-EGF的表达.结果 正常早孕组与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内均有HB-EGF表达,各组HB-EGF均表达于绒毛组织滋养细胞细胞膜和细胞浆内.灰度测定与对照组比较,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内HB-EGF表达明显减弱(t=2.48,P=0.02).结论 绒毛组织产生的HB-EGF在正常早孕及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的表达有明显差异,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内HB-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早孕,HB-EGF在自然流产的发病及病理生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绒毛组织滋养细胞内HB-EGF的减少有可能是发生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方法:标本取自在空军总医院妇科就诊行流产的患者,自然流产组蜕膜及绒毛标本23例,并以正常早孕蜕膜及绒毛标本22例为对照组。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自然流产组蜕膜及绒毛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增加(P<0.01),p53及Bax蛋白的表达也均明显增加(P<0.01),而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细胞凋亡过度为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之一,p53通过Bax/Bcl-2途径参与了自然流产蜕膜及绒毛组织细胞的凋亡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的纺锤体检查点基因MAD1和BUB3在自然流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自然流产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稽留流产的标本,采用CNVplex高通量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将流产标本分为两组:50例有染色体异常的流产标本组(异常组),50例未见染色体异常的流产标本组(正常组)。采用RT-PCR检测两组胚胎绒毛组织中MAD1、BUB3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稽留流产的胚胎中,与正常组相比,有染色非整倍体异常组MAD1的mRNA表达水平呈上调趋势,BUB3的mRNA表达水平呈下调趋势(P0.05)。结论 MAD1及BUB3的正常表达对于胚胎发育十分重要,在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胚胎中MAD1及BUB3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抑制SAC的激活,使得下游重要蛋白表达量异常,导致细胞分裂异常,产生胚胎染色体异常,继而诱发流产。  相似文献   

5.
滕奔琦  范建辉  章钧  崔金晖  侯红瑛 《新医学》2011,42(11):723-726
目的:探讨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初次自然流产及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根据104例早期自然流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分为复发性自然流产组(57例)和初次自然流产组(47例).清宫时取绒毛组织,按常规技术方法制备绒毛细胞染色体,G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复发性自然流产组染色体数目异常22例(39%),初次自然流产组染色体数目异常30例(67%).复发性自然流产组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以及常染色体三体发生率均低于初次自然流产组(P均<0.05),两组X单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早期流产的主要原因.除细胞遗传学异常外,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防治需积极寻找其他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米非司酮对人早孕期绒毛中滋养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终孕的分子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即用型EnvisionTM试剂盒)检测20例米非司酮药流终孕的早孕期绒毛中滋养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20例人流终孕的正常早孕期绒毛为对照组。结果:米非司酮药流组滋养细胞中VEGF的表达较人流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其PU值(x±s)分别为14.25±6.69,35.23±14.53。结论: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VEGF在人早孕期绒毛滋养细胞中的表达,抑制了胎盘血管的发育,进而不利于胚胎的生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局部绒毛、蜕膜组织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方法:Th1/Th2型细胞因子分别以IL-2/IL-10为代表,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中IL-2、IL-10的表达进行检测(试验组),利用计算机CMIAS系统,表达指标以阳性数密度(N/S)计算,并与40例正常人工流产的绒毛和蜕膜组织比较(对照组).结果:原位杂交显示试验组及对照组绒毛组织IL-2、IL-10分别为0.002 6±0.000 7、0.036±0.011 vs 0.002 8±0.000 7、0.042±0.011,蜕膜组织两组分别为0、0.02±0.006 vs 0、0.032±0.006;两组比较IL-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原位杂交一致.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与自然流产有关,是介导流产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关卡基因(hBUB1)在染色体数目异常自然流产胚胎发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自然流产胚胎组织中目的 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构建针对hBUB1基因的短发卡状(shRNA)表达载体,用细胞免疫化学、WB和实时定量RT-PCR方法评价其对胚胎细胞内源性hBUB1表达的干扰效果;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F)试验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解析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hBUB1蛋白在染色体数目异常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和93.5%,P<0.05).shRNA的重组质粒表达载体能明显抑制胚胎细胞中hBUB1基因的表达(干扰前后mRNA水平分别为0.196±0.067和0.042±0.006,P<0.05).胚胎细胞转染有效干扰质粒48 h后,染色体数目异常组细胞增殖抑制率达6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P<0.05).有效干扰质粒引起G2/M期细胞从对照组的40.2%和41.3%降低至21.3%.结论 hBUB1基因表达下调可导致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周期的改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自然流产胚胎发生中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这将为寻找可靠的临床检测指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改良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绒毛膜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核型分析在自然流产病因诊断及下次妊娠指导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于清宫手术时,无菌采集39例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的绒毛;改进消化、低渗、固定等原位法制备绒毛细胞染色体的关键步骤;G显带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39例流产绒毛标本中,培养成功38例(97.4%),其中检出异常核型26例(68.4%),与正常核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26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分布及其构成结果显示,核型异常以数目异常为主,与结构异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数目异常.改良的绒毛细胞培养法和原位制备法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便、耗时短及有利于准确进行核型分析的优点;对流产原因的查明,以及合理指导下次妊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对45例自然流产(自然流产组)和45例人工流产及正常妊娠中期妇女(对照组)的宫颈粘液,以及8例自然流产组和22例人工流产妇女的流产胚胎组织进行CT检测.结果自然流产组的宫颈粘液和流产胚胎组织中C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自然流产次数增加,CT阳性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生殖系统CT感染与部分自然流产关系密切,宫内CT感染可侵入胚胎,影响胚胎发育,导致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自然流产蜕膜组织孕激素受体(PR)和凋亡相关调控蛋白p53、Bax及Bcl-2的表达,探讨自然流产发病机制.[方法]标本取自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妇科就诊要求流产的患者,自然流产组蜕膜标本23例,并以正常早孕蜕膜标本2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潮蜕膜组织PR、p53、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PR及Bc1-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p53及Ba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蜕膜组织中PR表迭减少及凋亡相关调控蛋白p53、Bel_2及Bax的异常表达在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中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外周血中CD94在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体内的含量变化及关系.方法 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56例RSA未孕35例患者设为观察A组,自然流产次数超过3次,排除感染、染色体异常等因素;30例RSA已孕但被确诊为难免流产患者设为观察B组;同期30例正常妊娠早孕人工流产患者设为对照组,既往无流产史,超声检查证实宫内孕单活胎.对三组患者进行CD94指标的检测,对比三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94的表达水平.结果 本研究发现CD94在三组患者外周血中均有表达,含量观察组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D94含量在外周血中的低表达可能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病和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乙硫氨酸诱导小鼠胚胎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 NTDs),观察乙硫氨酸对NTDs小鼠胚胎脑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C57BL/6J孕鼠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42只和对照组38只。孕7.5 d时,模型组孕鼠腹腔注射乙硫氨酸50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磷酸盐缓冲液。孕10.5 d时体视显微镜下分离胚胎并行HE染色,观察胚胎及神经管发育情况。取模型组NTDs胚胎脑组织和对照组正常胚胎脑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差异表达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模型组吸收胎、生长缓慢、NTDs发生率(10.3%、19.5%、56.0%)均高于对照组(2.4%、4.5%、0)(P<0.05),正常胚胎发生率(12.6%)低于对照组(93.1%)(χ2=353.690,P<0.001),其他畸形发生率(1.6%)与对照组(0)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自然流产蜕膜组织孕激素受体(PR)和凋亡相关调控蛋白p53、Bax及Bcl-2的表达,探讨自然流产发病机制.[方法]标本取自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妇科就诊要求流产的患者,自然流产组蜕膜标本23例,并以正常早孕蜕膜标本2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潮蜕膜组织PR、p53、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自然 流产组蜕膜组织PR及Bc1-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p53及Ba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蜕膜组织中PR表迭减少及凋亡相关调控蛋白p53、Bel_2及Bax的异常表达在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中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常早孕及胚胎停育超声表现与孕妇血清内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AFP(甲胎蛋白)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5例胚胎停育患者(6~9周)作为研究组;同时间段选择45例正常早孕孕妇作为比照组;针对两组孕妇的妊娠囊、胚胎大小及绒毛膜血流检出率及血流阻力指数与血清内β-HCG水平、AFP水平展开检测,最终就两组孕妇检测结果展开对比。结果:组内比较,伴随孕周增加,研究组、比照组孕妇血清内β-HCG水平、AFP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孕妇β-HCG水平、AFP水平均明显低于比照组(P<0.05)。组内比较,伴随孕周增加,比照组孕妇妊娠囊、胚胎随孕周增大而增大(P<0.05),研究组孕妇妊娠囊小于实际孕周,胚胎死亡且小于实际孕周;组间比较,研究组妊娠囊小于比照组,胚胎小于比照组。随孕周增加,比照组绒毛膜血流检出率增加,阻力指数降低,研究组绒毛膜血流检出率降低,阻力指数降低。结论:对于胚胎停育孕妇而言,其血清内β-HCG水平、AFP水平均呈现出对应异常现象,同时其超声表现呈现出对应异常,血清学检查表现及超声检查表现与胚胎停育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组织中survivin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survivin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RSA患者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绒毛及蜕膜组织内survivin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比较、计算其平均阳性单位值(PU).结果 Survivin在正常早孕及自然流产绒毛、蜕膜中均有表达,正常早孕组绒毛滋养细胞、蜕膜细胞survivin表达分别为PU=15.12±2.05、PU=10.81±2.02,RSA组绒毛滋养细胞、蜕膜细胞survivin表达分别为PU=8.86±2.31、PU=6.93±2.15,正常早孕组survivin表达明显强于RSA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妊娠绒毛及蜕膜组织中低水平表达,可能是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孕期超声相关参数在预测胚胎妊娠结局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651例孕妇,记录孕7周前的胎心率、平均妊娠囊内径(mean gestation sac diameter,MSD)及头臀长数据,并在孕13周前进行超声检查以明确胚胎是否继续存活,根据结果将其分为存活组(1556例)及自然流产组(95例),比较2组间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有研究表明Survivin作为一种凋亡蛋白抑制蛋白,在胚胎植入过程中可能起到抑制子宫内膜凋亡及诱导子宫内膜蜕膜化和促使滋养层细胞入侵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Survivin在胚胎着床方面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对胚胎着床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实验于2008-03/06在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中心完成.材料:6~8周龄清洁级NIH小鼠76只,体质量20~25 g;兔抗人Survivin多克隆抗体为美国Santa cruz公司产品.方法:①根据阴道涂片结果鉴别雌鼠的动情周期,动情后期雌鼠设为未孕组,记为妊娠第0天.雌雄鼠按2:1比例自然合笼,次晨7时检查雌鼠阴栓阳性者即为妊娠,定为妊娠第1天,依次计算妊娠天数.②取妊娠4d的小鼠2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双侧子宫角均注射5 μL正常兔血清IgG;实验组:左侧子宫角注射Survivin 1:80比例抗体5 μL,右侧子宫角正常兔血清IgG 5 μL对照.妊娠第8天剖腹取出子宫,大体观察并统计胚胎着床数.主要观察指标: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urvivin在未孕及妊娠第2,3,4,5,6,7天各组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②子宫角注入Survivin抗体,统计胚胎着床数.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妊娠组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孕组(P<0 05),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子宫内膜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到孕第6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但孕第7天仍明显高于未孕组(P<0.05).②实验组左右侧子宫胚胎着床数分别为1.400 0±0.5164和6.400 0±1.075 0:对照组左右侧子宫胚胎着床数为6.500 0±1.0801和6.200 0±0.918 9;实验组注射抗体的左侧胚胎着床数较右侧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左右侧子宫胚胎着床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并参与胚胎的着床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醛固酮是左心室肥厚重要的致病因子,有证据提示中药丹参提取物能够干预醛固酮的生物合成.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材料实验于2002-11/2004-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用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20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丹参酮ⅡA组,每组10只. 方法丹参酮ⅡA组经尾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溶液1.5 mg/(kg·d),高血压组给予相当容积的蒸馏水.给药12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心肌标本,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GAPDH基因扩增引物表为内参照,分别测定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 mRNA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 mRNA表达水平. 结果20只大鼠被纳入实验,并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两组大鼠心肌CYP11B1及CYP11B2基因表达的定性分析以100bp Plus Lad-der为Marker,分别在440 bp,461 bp及336 bp处可见清晰的扩增条带,DNA测序证实为CYP11B1,YP11B2及GAPDH的编码基因片段.②两组大鼠心肌CYP11B1及CYP11B2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丹参酮ⅡA组CYP11B1及CYP11B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0.924±0.121,1.343±0.132,P<0.05;1.017±0.119,1.675±0.126,P<0.01). 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直接下调心脏局部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 mRNA表达,抑制心脏局部醛固酮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32例正常早孕妇女和87例自然流产妇女血弓形体DNA及阳性妇女流产物(主要为绒毛)弓形体DNA的检测,来探讨自然流产与弓形体感染的相关性及早孕期胚胎受感染的情况。1 临床资料以1995年8月~1997年6月因自然流产而在我院门诊或病房行清宫术的妇女87名为流产组。该组年龄23~36岁,平均265岁。孕周49~102d,平均722d。流产次数1~4次,平均08次。母体生殖道无畸形和无明显毒物接触史。取同期门诊正常早孕妇女132名为对照组。主要仪器为PE~480基因扩增仪,DNA提取液及PCR检测试剂由华美生物有限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