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34例脑卒中所致的下肢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运动疗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口服.4周后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近期疗效优于单纯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Motomed训练系统对于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训练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Motomed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下肢功能的疗效评定。结果实施Motomed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Motomed训练能加速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排列表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1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2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常规训练方法上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定3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予以一般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干刺激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FMA下肢部分评分、F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而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的提高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显著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引起肢体瘫痪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同时接受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应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训练前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提高。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常规运动康复,对脑卒中急性期肢体瘫痪治疗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和对照组(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1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案给予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obath技术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实施Bobath技术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Barthel指数评定优于对照组。结论 Bobath技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减重步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Fugl-Meyer评分、FAC分级及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7月,本院40例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χ28.980,t3.902,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7.632,t2.075,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1次/周,共4周。ESWT前和治疗4周后,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arthel指数评分对偏瘫肢体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组内比较:有效率达到96.67%,4周后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MAS、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ESWT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Brunnstrom、Rood等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新Bobath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前和康复训练12周后对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效果。结果康复训练12周后两组患者较康复训练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分均提高(P0.01),但观察组更佳,两组康复训练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神经发育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盆减重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予常规康复治疗结合骨盆减重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结合针对性的平衡和步行训练。在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下肢分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2组Brunnstrom下肢运动功能分期较治疗前及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观察组Brunnstrom下肢运动功能分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runnstrom下肢运动功能分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盆减重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平衡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综合康复治疗及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治疗组加用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评估项目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FIM量表得分及Fugl-Meyer下肢得分均上升,其中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显著,Fugl-Meyer下肢得分上升更显著(P均<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可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obath疗法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弛缓期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偏瘫弛缓期患者144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48例,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加用针刺治疗,C组加用Bobath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及28d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14及28d,3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MBI评分均呈逐渐提高(P<0.05),且B、C组明显高于A组(P<0.05),但C组更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Bobath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脑卒中患者弛缓期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神经发育疗法、向心性压迫缠绕、运动想象疗法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排水法、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上肢疼痛、肿胀、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能改善患者疼痛,缓解肿胀,是改善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中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40名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2组患者均接受每周6天的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还接受上肢作业治疗活动指导训练。观察组另外接受水中上肢运动指导训练,均为每天1次,每次45min,每周6d,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估受试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的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的上述2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水中运动疗法可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中、重型外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运动、平衡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 将59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如药物治疗、胃肠营养、防治并发症、高压氧及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针刺疗法等综合的康复治疗,治疗6周后评定2组疗效。采用 Fugl-Meyer评定最表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ADL能力。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筹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提高中、重型TB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ADL能力,对其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在原有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持续6个月。采用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和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偏瘫侧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4周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