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CD47 是细胞表面高度糖化的穿膜蛋白,是一种“别吃我”信号,可与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等形成CD47-SIRPα 抑制信号复合体,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方面同时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研究发现,CD47 在血液肿瘤和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通过与巨噬细胞上的SIRPα 配体结合,启动一系列抑制性的信号转导而躲避吞噬,其高水平表达既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又能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通过抗CD47 抗体阻断CD47-SIRPα 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是免疫治疗肿瘤的新途径。目前,国内外开展了越来越多靶向CD47-SIRPα 的药物或抗体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有望从抗体分子设计和重组蛋白等方面解决靶向CD47 抗肿瘤治疗时发生的贫血和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等问题。本文就CD47 的分子结构与生理功能、CD47-SIRPα 表达调控机制、CD47 抗肿瘤治疗研究现状以及靶向CD47 导致的相关生物安全性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为CD47新靶点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源性抗体具有免疫原性小、特异性好、亲和力高等优点,可以通过不同的目标靶向、不同的方式作用于肿瘤组织。目前,人源性抗体在肿瘤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化抗原簇70(CD7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Ⅱ型穿膜糖蛋白。正常组织中CD70仅短暂地表 达在活化的T细胞、B细胞及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中。CD70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不仅可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诱导免 疫细胞凋亡,同时也可以激活部分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这给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靶向CD70的单克隆抗体 (mAb)、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以及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对于靶向CD70抗肿瘤药物的认 识,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逃逸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免疫逃逸机制对于研发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免疫治疗旨在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是肿瘤治疗相关研究的前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肿瘤细胞可能借此“别吃我”信号,逃避了肿瘤免疫;肿瘤干细胞中CD47的表达水平甚至比肿瘤细胞更高。通过使用抗CD47抗体阻断CD47-SIRPα通路,从而介导细胞吞噬作用,能够靶向性杀伤肿瘤细胞。现在多项关于CD47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包括两种单克隆抗体和一种融合蛋白。然而由于使用动物模型不一,可能高估了这些药物的临床疗效预测。现将CD47抗肿瘤治疗相关研究的背景及潜在问题加以综述,并对该治疗的未来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或称双功能抗体bifunctional antibodies)是指通过化学偶联、细胞工程(双杂交瘤细胞)和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一种能在体内外分别与两种特异抗原结合并能产生生物学效应的抗体,BsAb在肿瘤药物导向治疗、免疫学检测和介导细胞毒作用中广泛应用.通过BsAb激活免疫系统抗肿瘤治的疗研究中,发现抗CD3/抗肿瘤抗原BsAb在介导T细胞高效特异的抗肿瘤效应的同时,又可以激发机体自身产生和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保护作用,在卵巢癌等十多种肿瘤研究中显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免疫毒素由于具有高特异性、高细胞毒活性 ,是肿瘤治疗的方法之一。现就基因工程抗体及免疫毒素的改造、构建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基因工程免疫毒素由于具有高特异性、高细胞毒活性,是肿瘤治疗的方法之一。现就基因工程抗体及免疫毒素的改造、构建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超抗原靶向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抗原作为一种强大的T细胞激活剂,单用极低浓度便可激活大量的T淋巴细胞克隆来杀伤肿瘤细胞,但这种杀伤作用缺乏特异性.对此,通过单抗导向或将超抗原结合于肿瘤细胞表面以及基因工程等手段,国内外的学者已在超抗原的靶向抗肿瘤治疗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9.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虽可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进行综合治疗,但治愈率仍低.目前国内外已研究的抗肿瘤药众多,临床常用的亦不下60多种,但疗效不够高,毒副反应大,继续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仍是研究热点.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癌症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水平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发现了一些与该过程有关的蛋白分子,从而以它们为靶点,研制出一些化合物,称分子靶向抗肿瘤药,其中主要包括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体.它们与传统的细胞毒抗肿瘤药不同,是特异地作用于与肿瘤发生、扩散、转移相关的蛋白小分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不是直接杀死瘤细胞.同时该类药临床用量远低于人体最大耐受量(MTD),故毒性较低,而标准化疗药大多以MTD作为药物效应的终点,毒性大.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综述了抗血管生成剂、基因及核酶治疗在抗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研究发现,CD47通过上调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来影响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同时,其表达上调预示临床预后较差;而CD47单抗可通过激活适应性免疫及直接介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抑制肿瘤生长.此外,CD47还具有调节血液系统和胃肠道系统正常组织细胞的放射性损伤修复作用,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是继血管抑素(angiostatin)后发现的另一种特异性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能阻断促进肿瘤血管生长的多种途径,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种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又具有抗瘤谱广、毒性低和无获得性耐药性等优点,而且与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is the most common pediatric malignancy and constitutes 15% of adult leukemias. Although overall prognosis for pediatric ALL is favorable, high-risk pediatric patients and most adult patients have significantly worse outcomes. Multiagent chemotherapy is standard of care for both pediatric and adult ALL, but is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toxicity and long-term side effects and is relatively ineffective against certain ALL subtypes. Recent efforts have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therapies for ALL includ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Here, we report the identification of CD47, a protein that inhibits phagocytosis, as an antibody target in standard and high-risk ALL. CD47 was found to be more highly expressed on a subset of human ALL patient samples compared with normal cell counterparts and to be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urvival and disease refractoriness in several ALL patient cohorts. In addition, a blocking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CD47 enabled phagocytosis of ALL cells by macrophages in vitro and inhibited tumor engraftment in vivo. Significantly, anti-CD47 antibody eliminated ALL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bone marrow, spleen, and liver of mice engrafted with primary human ALL. These data provide preclin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anti-CD47 antibody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human ALL.  相似文献   

14.
槲皮素抗肿瘤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槲皮素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细胞信号传导,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和增强其他药物的抗肿瘤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槲皮素抗肿瘤的分子机制逐渐被阐明,将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除有降胆固醇作用外,还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为:诱导细胞凋亡及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联合增敏以及化学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罗莫司(SRL)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国外多项动物实验研究表明,SRL对多种肿瘤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能的机制为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等.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望成为肿瘤化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植物中的生物碱具有抗肿瘤功效,近年来发现其抗肿瘤机制与干扰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多药耐药性等有关,另外最近还发现植物生物碱可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自噬.因此,植物生物碱可能是一类具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8.
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血液中,具有预防多种癌症、抗老化等作用.它可以通过抑制口腔癌细胞增殖、增强细胞间连接通讯来预防口腔癌的发生,通过降低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活性来抑制大肠癌的发展,使抗转移基因如nm23-H1等的表达量增加而发挥抗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9.
岩藻聚糖硫酸酯抗肿瘤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硫酸多糖,如抗凝血、降血脂、抗肿瘤等,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免疫调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新血管生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