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对照组(单用齐拉西酮治疗),各43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1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两组的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2周末起研究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2周末起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SANS总分、情感平淡、注意障碍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起效快、疗效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48例和齐拉西酮组51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齐拉西酮治疗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2周及6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组间比较,以帕利哌酮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帕利哌酮组个人与社会功能改善显著[PSP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平均(49.85±7.64)分和(60.32±8.24)分];而齐拉西酮组改善不明显[PSP评分分别平均(48.92±5.40)分和((53.38±6.90)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帕利哌酮缓释片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失眠、便秘、泌乳素升高,齐拉西酮主要为心电图QTc间期延长、失眠、头痛、恶心等。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改善社会功能方面均优于齐拉西酮。  相似文献   

3.
阿立哌唑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即分为合用组(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立哌唑)32例,单用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30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8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齐哌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哌西酮组和氯丙嗪组各50例,共治疗8周。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同时检测体重、血糖及催乳素。结果齐哌西酮与氯丙嗪的总体疗效相当(P〉0.05);氯丙嗪较齐哌西酮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抗胆碱能作用发生率高(P〈0.05);而齐哌西酮对血清催乳素、血糖、体重影响则较小(P〈0.05);齐哌西酮组WHOQOL-100各项均明显改善(P〈0.05),氯丙嗪组则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齐哌西酮与氯丙嗪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复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8例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并比较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第4周末PANSS各因子分、总分及PSP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PSP总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2%。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有效改善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个人及社会功能,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养心汤加减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H A M D总分均≥18分。共入组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采用 HAMD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使用药物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不良反应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8周末研究组较对照组HAMD得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同时,研究组未出现一例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养心汤加减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较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为佳,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3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研究组)41例和奋乃静组(对照组)42例。以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2、4、8周末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研究组)和舍曲林组(对照组),各入组35例,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7)评定疗效,治疗中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时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和2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但前者起效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影响。方法 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单药治疗8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测量如下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AIST)、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OGTT后2h血糖(2hPG),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的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BMI、WAIST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BMI、WAIST、TG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HDL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之间比较,研究组BMI、WAIST、TG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利培酮,引起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小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0.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4和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9.4%和81.2%,对照组分别为57.1%和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NS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以研究组阴性症状因子分在治疗4周和8周时[分别为(15.8±3.1)分和(11.9±2.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2±3.2)分和(17.6±5.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对阴性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在给予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血清BDNF水平,并与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8周,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有阳性家族史者(8例)与阴性家族史者(32例)之间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r=0.283,r=0.09;P〉0.05)无显著相关;两组血清BDNF水平与年龄(r=-0.142,r=-0.122;P〉0.05)、体质量指数(r=-0.112,r=0.039;P〉0.05)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清BDNF水平低下,利培酮治疗可提高其血清BDNF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烟与非吸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与BDNF的相关性。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1例,其中吸烟27例,非吸烟54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评估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吸烟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高于非吸烟组(t=2.5,2.0,2.0,P均0.05),吸烟组的正确应答数显著高于非吸烟组,吸烟组错误应答数显著低于非吸烟组(t=2.02,-2.26,P均0.05)。吸烟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为(8.8±4.6)μg/L,非吸烟组为(9.2±4.3)μg/L,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t=0.38,υ=83,P0.05);吸烟患者BDNF与患者总病程、PANSS总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66,0.54,0.54,P均0.05);与RBANS词汇回忆、故事回忆、图形回忆、编码测验分值、延时记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48,-0.45,-0.45,-0.53,P均≤0.05);非吸烟患者BDNF与PANSS中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5)。结论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水平与精神症状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惊恐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治疗2、4、8、12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进行评分;治疗前和12周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标准版对两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HAMA和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研究组SF-36总评分及各因子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可以缓解惊恐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并能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刚烷胺添加对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疗效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1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在奥氮平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添加金刚烷胺200 mg/d及安慰剂;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4、8周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测量体质量,检测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减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TES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体质量和TG增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LDL、TC增加值显著大于研究组(P均0.05)。结论:添加小剂量金刚烷胺短期内可明显增加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减少血LDL和TC水平升高;但不能改善奥氮平所致的体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3例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病情;同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心肌酶是否高于正常值分为:观察组(心肌酶增高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心肌酶正常组)。观察组于治疗4周后复查心肌酶和量表再次评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LDH、α-HBDH、CK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以CK、CK-MB值增高显著(P均0.001);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前观察组SA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SAN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BPR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PRS、SAPS评分显著下降(P均0.01)。观察组SAPS评分与血清CK、CK-MB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2;r=0.37;P=0.04)。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阳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00例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共治疗3个月,采用PANSS、TE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估,同时检测血清泌乳素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结束后阴性症状评分奥氮平组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有显著差异(P〈0.01);奥氮平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5个因子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氟哌啶醇组(P〈0.05);治疗结束后奥氮平组泌乳素水平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P〈0.01)。结论奥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安全性高,生活质量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阴性或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测验(SCW)、空间广度测验、数字序列测验和伦敦塔测验分别对4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症状组)和46例以阳性症状为主(阳性症状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46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执行功能测评。结果:阴性症状组和阳性症状组各项执行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差于对照组(P均0.01)。阴性症状组治疗前后WCST中的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数字序列测验的正序和倒序得分、SCW中的反应时(RTA、RTB、RTC)、干扰效应、以及空间广度测验和伦敦塔测验成绩均差于阳性症状组(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缺损明显,尤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缺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UKU不良反应量表和服药态度量表(DAI)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对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并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筛选对依从性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12个月时,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精神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婚姻与依从性有关(P0.05或P0.01)。治疗6个月时,DAI总分较基线时升高(P0.01),治疗12个月,DAI总分较治疗6个月时下降(P0.01)。结论: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支持好、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依从性较好;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不同阶段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动态监测,探讨TRD与BDNF的关系.方法 26例TR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急性治疗期、巩固期、维持期四个阶段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BDNF含量.并于治疗前与非难治性抑郁症(TNRD)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各30例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前,TRD组与TNRD组HAMD评分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BDNF水平则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TRD组比TNRD组下降更明显(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BDNF水平与HAMD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667,P<0.01);治疗后,TRD巩固期和维持期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和急性治疗期均有明显升高(P<0.01),同时HAMD评分也较治疗前和急性治疗期减少(P<0.01),其中维持期减少更为明显(P<0.01).结论 血清BDNF水平低下可能是TRD的病理机制之一,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BDNF水平而起作用的,BDNF可以作为反映TRD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